![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4/09/wKhkGWWh146AZ0eqAALI56S9VSc767.jpg)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4/09/wKhkGWWh146AZ0eqAALI56S9VSc7672.jpg)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4/09/wKhkGWWh146AZ0eqAALI56S9VSc7673.jpg)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4/09/wKhkGWWh146AZ0eqAALI56S9VSc7674.jpg)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4/09/wKhkGWWh146AZ0eqAALI56S9VSc7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23.11.15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19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
1.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______的文化瑰宝。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以呢nán的乡音作为亲切的问候,②汉字起源甚平,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piē见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1)给加点字注音;瑰宝()广袤()
(2)根据拼音写汉字;呢nán()piē见()
(3)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
A.自惭形秽B.叹为观止C.望尘莫及D.附庸风雅
(4)语段中划线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以时间为序,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法国作家雨果超越了狭隘的爱国主义感情,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现出一位作家可贵的正义和良知。
C.《湖心亭看雪》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辽阔的西湖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D.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既有逃避尘世烦扰的愿望,又有对人间生活的喜爱;下阕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再以抒写不能相见的痛苦收尾,整首词情感起伏变化,摇曳多姿。
3.默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朋友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我们可以引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句子“_____________,”。激励友人着眼未来,勇敢向前。
4.班级准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撰写“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时,扬扬同学搜集了下列素材,这些素材中不完全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管宁割席。
B.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C.自强不息的诗词名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2)扬扬又进一步上网查了资料,请你阅读:
邓亚萍是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曾经拿过18个世界冠军,乒乓球运动员排名曾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坛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大满贯得主。可是体校曾以她个子太矮、胳膊和腿太短认定她不是打乒乓球的料。她父亲对她说:“你想成功,别人练10次,你就必须练习100次:别人练习100次,你就必须练习10000次。要想让自己变得强大,就要坚持不放弃。"并在她住的房子墙上写上“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为了让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邓亚萍把每天接发球的100次训练变成了200次,还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每天进行闪、展、腾、挪等各种训练。接发球时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甚至连地板也会湿一片。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202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在扬州举行,如果邓亚萍来到比赛现场,你作为扬州小记者,围绕“自强不息"主题采访邓亚萍,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提示:问题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表达要得体。)
(3)扬扬打算运用邓亚萍的事例作为论据,充实“自强不息”主题演讲内容,请你在①处简要概括邓亚萍的事例,在②处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
何谓自强?邓亚萍①的故事让我懂得:自强是直面困境的勇敢,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自强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将这样的精神传扬!
二、阅读理解(59分)
(一)名著阅读(12分)
5.阅读艾青的诗歌《黎明的通知》节选,回答各题。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镜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1)艾青前期的诗歌作品追求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自由抒发浓烈的情思;后期作品形式更整齐,诗情更深沉。据此,请你判断《黎明的通知》属于诗人期的作品。
(2)扬扬和州州在朗读这首诗时,对“你起来吧"朗读处理意见不一。扬扬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替州州作出应对。
扬扬;我认为朗读“你起来吧”时语气轻柔,语速缓慢,重读“你",后面略作停顿,表达对诗中的“你”柔声恳求的态度。
州州:诗歌采用与诗人对话的形式,诗中的“我"指_________________。朗读“你起来吧”时
(3)读诗要把握意象,体味情感。结合以上诗句,分析艾青借助“黎明"想传达的思想感情。
6.伞
早晨,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是雨淋?”
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1)任务一:赏析《伞》这首小诗。
(2)任务二:在“桥”“落叶"“镜子”中任选其一为题,创作一首小诗,可以仿照《伞》,也可以自由创作。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甲】
与梅圣俞书①
[宋]欧阳修
某又启: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遂引其泉为石池,甚清甘。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又于州东五里许菱溪上有二怪石,乃冯延鲁家旧物,因移在亭前。广陵韩公闻之,以细芍药十株见遗、亦植于其侧。其他花木不可胜记。山下一径,穿入竹筱②蒙密中,豁然路尽,遂得幽谷。已作一记③,未曾刻石。亦有诗托王仲仪寄去,不知达否?告乞一篇留亭中。因便望示及,千万千万。
【注】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诗人。②竹筱(xiǎo):小竹。③一记:即《丰乐亭记》。
链接: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
(《丰乐亭记》节选)
【乙】
寄题滁州丰乐亭(节选)
[宋]梅尧臣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筱深,蔽日复潇洒。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7.解释甲文及链接中的加点字。
(1)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2)因移在亭前()
(3)乐其地僻而事简()(4)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8.给文中划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
(2)广陵韩公闻之,以细芍药十株见遗,亦植于其侧。
10.扬扬认为,从甲乙诗文可见欧阳修与梅尧臣之间志趣相投,情谊深厚。请根据文本说明他这样判断的理由。
11.从醉翁亭到丰乐亭,体现了欧阳修怎样的志趣追求?请结合《醉翁亭记》《与梅圣俞书》及链接内容进行分析。
(三)实用文阅读(10分)
材料一: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做“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
④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坐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⑤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来源:央视网)
材料二: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淋巴结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来源:央视网)
材料三: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浙江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主任说:“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最常见的还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12.如图是某校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图中文字说明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有一处矛盾,请指出。
13.扬扬经常驼着背坐,请你结合材料对他进行劝说。要求:条理清楚,语言得体。
14.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班委会决定写一篇文章向学校公众号投稿,请你参与。
(1)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吸引读者的标题。
(2)下面材料能否编入这篇文章,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分歧。请说说你的看法。
鼓励各地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诗歌创作课
①文珠老师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
②为了备课,文老师把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都买了回来,研究如何上好诗歌创作课。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拨儿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还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③下面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
④这一下,孩子们可有话说了。
⑤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搜着别人猛掰菜帮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奶奶卖完菜,会挑着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她用这些菜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是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泼洒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
⑥文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
⑦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她的名字。”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话虽这么说,但奶奶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一百次“倪学仙”三个字。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
⑧文老师抬起手,向着那个孩子竖了竖大拇指:“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
⑨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上百斤橘子,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先用小刀把橘皮内侧的白色经络削去,把橘皮切成细末,在石臼中进一步舂烂,加入葵花籽油,隔水蒸两个小时;接着,把橙黄的香油过滤出来,在油中再加入蜂蜡,隔水加热搅拌,使蜂蜡融化,趁热注入一个个带盖儿的小瓷瓶中,等待凝固。这就是橘皮香膏了。奶奶不仅给儿媳妇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七十岁了还用香膏。”
⑩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
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
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创作一首敏锐而独特的小诗,并非她这个老师的功劳,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是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泉水汩汩流淌而已。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作者明前茶)
15.作品写了三个奶奶,她们分别因什么事而发脾气?
16.文中写同学发言后,大家先“哄堂大笑",接着“都静默了”,请揣摩“静默"的原因。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文老师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18.阅读了这篇作品,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分别回答。
19.这节课上孩子的发言一定引发了你的相关联想吧?请描述你身边某人发脾气的具体表现,要求恰当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自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100字左右。
三、写作(60+3分)
20.请以“这,真的很重要”或“这,其实并不重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guīmào
(2)喃瞥
(3)B
(4)A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瑰宝(guī):特别珍贵的东西。
广袤(mà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呢nán(喃):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piē(瞥)见: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很快地扫了一下。
(3)本题考查成语。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望尘莫及:望得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却不能追上,比喻远远地落在后面。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加文化活动。
这里是说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无限赞美的文化瑰宝,所以应该填“叹为观止”。
故选B。
(4)本题考查排序。
阅读这四句话可知,语段有两层意思,一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二是汉字的作用;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可确定先介绍起源与演变,再说明其意义。分析所给句子,②谈起源,应为首句;④谈演变,应为第二句;根据第①句中“乡音作为亲切的问候"和第③句中“这种问候”,可确定①③相连。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以抒写不能相见的痛苦收尾"有误,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
故选D。
3.月是故乡明长风破浪会有时寒林空见日斜时人迹板桥霜云横秦岭家何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长风"“斜”“沉舟"“侧畔”等字词易写错。
4.(1)A
(2)示例:邓亚萍阿姨您好!听了您的励志故事,我十分感动。请问您运动员生涯中遇到的最刻骨铭心的挑战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对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3)以后天的勤奋克服先天的不足,称霸乒坛;自强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压力面前不轻言放弃。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不符合,“管宁割席”说的是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和“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故选A。
(2)本题考查采访词。结合材料内容,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来设计,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表达得体即可。
示例:邓亚萍阿姨您好!是什么力量使您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的?您在训练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您在训练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您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仿写。
①根据邓亚萍的事例可知,她身材不具优势,但刻苦训练让她的技术更精湛,可以概括为:以勤奋克服身材劣势,勇夺冠军。
②分析例句“自强是直面困境的勇敢,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的特点,句式是“自强是……,在……前不……”,据此仿写即可。例如:自强是战胜诱惑的坚持,在名利面前不迷惘沉沦;自强是临危不惧的气节,在危难面前不卑躬屈膝。
5.(1)前
(2)示例:诗中的“我"指“黎明”朗读“你起来吧"一句,语气活泼轻快,可以重读“起来”,读出感召力,表达出迎接光明的喜悦。
(3)借助“黎明"这一意象表达诗人对光明和新生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对光明必将取代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对饱受苦难的人类的深情。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特点的能力。
依据诗歌形式可知,句式长短不一,符合“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这一特征;依据全诗内容可知,全诗采用排比句式,两行一列的结构,反复铺陈,情感热情奔放,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所以,《黎明的通知》属于诗人早期作品。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朗读语调和重音的能力。
①空,依据全诗内容可知,整首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所以,本空填“黎明”。
②空,依据“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可知,这写出了胜利即将到来前,“黎明”内心喜悦情感迸发。因此,朗读“你起来吧"一句,语气要活泼轻快,读出感召力。其中,可以重读“起来”,表现出“黎明"渴望诗人传递光明即将到来这一消息的喜悦和急切的心情。
(3)本题考查理解象征意义的能力。
依据诗歌内容可知,黎明是指破晓时分,天亮之时。是第二天的象征和标志。在诗中,依据“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可知,诗人“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依据“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可知,诗人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光明必将取代黑暗的坚定信念,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依据“通知眼镜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可知诗人借助借助“黎明”这一意象也表达了对饱受苦难的人们的深情。
6.(1)任务一示例:《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我"与伞的对话,借物喻人,歌颂了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也表明了诗人甘于奉献、服务他人的心志。整首诗平中见奇,意味深长。
(2)任务二示例:
落叶
当晚钟敲响/它画一条螺旋形的曲线/从树枝上落下
岁月从树枝上落下/发出金属的声音/风把他最后的声音/埋进泥土
埋进泥土/并非死亡/生命以另一种形式/新生
【详解】(1)本题考查现代诗歌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伞》是一首意味深长的小诗。诗中“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是雨淋?’”而伞的回答却是“我考虑的不是这些",这表明了伞所关注的并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如何为他人服务。然后,伞说出了它的真正想法:“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这句话表达了伞的使命和存在意义,即保护人们免受自然因素的侵害,给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这也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赞美。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伞》的风格进行创作。首先,学生需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即在给定的主题中任选一个,创作一首小诗。然后,学生可以参考《伞》的风格,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主题的形象,表达出主题的深层含义。以“落叶"为例,我们可以从落叶的生命过程出发,描绘出落叶从树上落下,被风吹走,最后埋进泥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表达出生命的轮回和新生的主题。
示例:
桥
月光洒下/它横跨在两岸/连接着远方和故乡
人们在上面走过/留下一串串脚印
桥静静地承受着重量/但它从不抱怨
只是默默地守护着来往的人们
示例:
镜子
当你看向我/我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
那个自己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那个自己在镜子里微笑
那个自己在镜子里哭泣
镜子静静地反射着你我/但它从不评价
只是默默地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7.上下,左右于是以……为乐这8.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9.(1)(“我”)于是前去访泉,原来它在一座山谷中。
(2)广陵韩公听说这件事,将十株细芍药赠送给我,我也将花种植在亭的两侧。10.从甲乙诗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可见两人都热爱自然,具有恬淡自适的心境,表明他俩志趣相投;由欧阳修给梅尧臣写信索求诗文,梅尧臣积极回应可见两人有深厚的友谊。11.①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由《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丰乐亭记》“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等内容可见。②体现了欧阳修对自然风光的热爱。由《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梅圣俞书》“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等内容可见。③体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由《醉翁亭记》《与梅圣俞书》《丰乐亭记》均写于他被贬滁州期间,可他依然能保持恬然自适的情怀可见。(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知道有一眼泉水在城东一百步左右。许:上下,左右。
②句意:于是移来放在亭前。因:于是。
③句意: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乐:以……为乐。
④句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斯:这。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名词代词一般作主语和宾语,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语气词和连词往往该断句),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意思是:在泉水之上建造了一个亭子,称为丰乐亭,也高大壮丽。“作亭其上"交代了亭子的位置;“号丰乐亭”明确了亭子的名字;“亦宏丽"介绍了亭子的规模。故可断为: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①遂:于是;往:去;访:寻访。
②闻:听说;见:表说话的另一方,指“我”;遗:赠给;亦:也;植:种植;侧:旁边。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等描写了丰乐亭周边的自然景物;【乙】诗“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等句写欧阳修寻访得泉的过程中见到的自然美景,意境清幽;可见二人有相同的志趣,即热爱自然,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仍具有恬淡自适的心境。
【甲】文“告乞一篇留亭中。因便望示及,千万千万”,欧阳修给梅尧臣写信索求诗文,【乙】诗梅尧臣的《寄题滁州丰乐亭》积极回应,由此可见,二人有深厚的友谊。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醉翁亭记》中写道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滁人之乐,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与梅圣俞书》通过记叙访泉、建亭的过程,抒发的是作者热爱自然、在仕途不顺时恬淡自适的心境。《丰乐亭记》“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也流露出“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和热爱自然、恬然自适的情怀。《醉翁亭记》《与梅圣俞书》《丰乐亭记》均写于他被贬滁州期间,可他依然能保持恬然自适的情怀,体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请阅读我的又一封书信:去年夏天中,因为喝滁州的水十分甘甜,向人们打听,知道有一眼泉水在城东一百步左右。于是前往寻访,在一个山谷中。山势一面是高高的山峰,另三面是长着竹子的山岭,环抱着泉水的上游,原有一二十株长势良好的树木,这是一处天然的好景致。于是引这里的泉水到石头围成的池塘,十分清澈甘甜。在泉水之上建造了一个亭子,称为丰乐亭,也高大壮丽。又在滁州东五里左右的菱溪上发现两个怪石,是冯延鲁家的旧物,于是移来放在亭前。广陵韩公听说这件事,馈赠我十株细芍药,也栽植在亭子一旁。其他花木多得难以记清。山下有一条小路,穿过长得茂密的小竹子,小路到了尽头,顿时开阔起来,于是发现一处幽静的山谷。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还没有刻在碑石上留存。也有诗托王仲仪寄给你,不知收到没有?现请求你写一篇诗文留于亭中。请方便的时候送给我,千万千万。
链接: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12.材料一中提到坐要“尽可能地靠着椅背”,而示意图要求“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13.示例:扬扬,坐姿可不能随意哦。驼着背坐有可能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体型和身材。我们要挺起背坐,当然也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否则容易引起颈椎病,甚至脊柱侧弯。14.(1)示例1:嗨,今天你“坐”对了吗?示例2:小小坐姿学问大
(2)示例1:可以编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坐与健康",许多同学由于坐姿问题导致脊柱疾病,本段材料介绍预防脊柱侧弯的方法,引导大家做好“护脊操”,这正是读者需要了解的。
示例2:不能编入。因为推送文章的目的是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本段材料说的是推行“明眸正脊操”,与“坐"关系不大。而且同学们可能不太喜欢这类语言风格。
【解析】12.本题考查图文转化。
根据材料一第④段“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可知,要尽可能地靠着椅背。示意图标注的“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与材料一矛盾。
13.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和语言表达。
根据材料二“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淋巴结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可知,错误的坐姿危害很大。同时注意劝说小语同学时口吻要适宜,才能有较好的劝说效果。
示例:小语,特发性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较常见。不良坐姿会导致特发性脊柱侧弯。它有可能导致颈椎病、圆肩、近视眼。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低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我们要好好坐,坐出健康。
14.本题考查拟写标题和阅读拓展。
(1)根据题目“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可知,所拟标题要围绕“坐与健康”,同时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读者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
示例:你“坐"好了吗?
嗨!你“坐”错了!
(2)能否编入文章的理由要围绕此材料是否符合文章“坐与健康"这一主题展开说明。
认为能编入就说明此材料符合主题:根据语句“鼓励各地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可知,材料介绍了课间“护脊操",“护脊操”为同学们介绍了改善脊柱侧凸的方法,符合主题。
认为不能编入就说明此材料不符合主题:根据语句“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可知,材料介绍了“明眸正脊操",与文章主题宣传“坐与健康”知识关系不大。
15.(1)买菜人剥菜叶;(2)练签名;(3)果贩子压价。16.因平时没能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奶奶而感到羞愧;因同学发言而想到自己的奶奶或其他亲人,心灵受到触动;为同学们分享的美好情意而感动。17.(1)内容上,文老师的第一句话引出了课堂话题情境;后面两句话,对孩子们的讲述分别给予总结和欣赏(鼓励或认可),表现了文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的启发式教育。(2)结构上,引出下文,串联孩子们的发言,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18.从孩子们的角度:(1)要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或关心长辈,了解长辈);(2)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或勤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发现美好)。
从老师的角度: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释放心灵深处的诗意和灵感。(说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19.能恰当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发脾气时的形象,并自然融入自己的情感,语言准确而生动,表现力强。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可知,这里写出了买菜人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奶奶气得和他吵架;
结合第⑦段“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可知,奶奶练签名,签不好就发脾气;
结合第⑨段“‘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可知,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奶奶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才和果贩发脾气吵嘴。
16.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结合第⑩段“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可知,这个时候孩子们的“静默”体现的是内心的惭愧,因此原因是因平时没能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奶奶而感到羞愧;因同学发言而想到自己的奶奶或其他亲人,心灵受到触动;为同学们分享的美好情意而感动。
17.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可知,这里写出了文老师用独特的方式引导孩子创作诗歌,打开孩子们创作的思路,为下文孩子们讲述奶奶发脾气的情景做了铺垫,也体现了文老师教学方法的新奇,善于启发学生;“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这是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奶奶发脾气的情景后,文老师给出的总结和评价,这些语言充满鼓励和赞美,既是对孩子们写的诗歌的赞美,更是赞美奶奶们的睿智和朴实善良,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问老师说的这几句话内容相关联,串联起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相互照应。
18.本题考查谈启示。本文主要讲述了文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奶奶发脾气时的情景,从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开发孩子心灵深处的诗歌源泉。
从老师的角度:文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创作诗歌,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释放心灵深处的诗意和灵感。
从孩子们的角度:诗歌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孩子们对奶奶发脾气的情景描述,可以看出奶奶充满智慧、能干、朴实、善良,时刻为子女着想,但奶奶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对于她们的需求我们不应轻视或嘲笑,这启示我们应关注身边的亲人,探寻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按照题干要求描述你身边某人发脾气的具体表现,并恰当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自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即可。
示例:我爸爸发火时,整个屋子就像下了一场冰雹。他的头发动个不停,都快竖起来了,真是“怒发冲冠”啊!他的眉毛皱地紧紧的,一动不动,像魔鬼一样。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如台灯一般,又像火山爆发了一般,喷射出去。他的双脚,一只粘在地上,一只用力地跺了下去。最吓人的一点就是他的嗓门,像打雷了似的,整个小区都能听见。所以,他发火时,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门锁好。
20.例文
这,真的很重要
数学课上,看着一张张试卷发到同学们的手上,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见证奇迹的一刻。终于,尘埃落定,看着试卷上的大写加粗、格外显眼的“92"分,原先兴奋、激动的心情瞬间冰冻,消失的无影无踪,失落、丧气的情绪油然而生。
“What?Why?”要知道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加上这次考试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原以为考个满分还不是“轻松+easy",谁知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填空题的答案分数没有化到最简,让我遭遇了数学课上的“滑铁卢”,赤裸的“打脸"让我无地自容、心伤神疲。此时的`我,不敢直视同学的目光,不敢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昂,而是如同做贼一般,目光盯着试卷上那冰冷而又刺眼的红色叉号,一遍遍后悔地自责、叩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粗心”。
分数化简,看似到微不足道,看似可有可无,看似无关痛痒,但对于以严谨缜密称道的数学来说,这些细节或是小节,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记得爸爸曾跟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穿越大气层时因隔热瓦脱落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惨痛教训的背后,是关于事故隐患的著名的“海恩斯法则”,说的就是小隐患也能酿成大祸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教室建设教学器材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工程项目入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居间合同法律适用范本
- 鄂尔多斯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辽源2025年吉林辽源市事业单位硕博人才专项招聘2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四川绵阳平武县乡镇事业单位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项目人员中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四川绵阳盐亭县招聘社区工作者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2025上半年四川绵阳江油市考调教师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潍坊山东潍坊寿光市营里中心卫生院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口2025年海南海口市龙华区面向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生招聘教师1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 GA/T 761-2024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2025年部编教材的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 2025届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五校镇海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共9套-完整版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数 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