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而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弹性度较大;外戚中,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反之亦然。究其实质,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做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界限清晰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
D.“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相比较,来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
B.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引用梁治平的话,说明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也可以从当下发现,这对重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孟子梁惠王上》)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官符",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我一支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在我头上掠过,接着,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羞辱我,威吓我,哪怕是一支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支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
“我一定要一支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支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支枪
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支枪,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就知道,没有枪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圆型没有庄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儿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支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让我上去缴一支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支枪。小巧的左轮枪,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支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
我有一支枪了,我到底有一支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交给组织,一把左轮,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支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多年后我仍然不能忘怀。
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
C.小义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
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B.本文采用现在的生活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强调了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可谓匠心独具。
C.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D.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
(3)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有什么不同?
(4)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3分)
3.(3分)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停止)___虽有槁暴(同“曝",晒干)而绝江河(横渡)___静女其娈(美好)
B.小学而大遗(遗弃)___士大夫之族(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洵美且异(诚然)
C.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能,贤明)作《师说》以贻之(赠送,赠予)而闻者彰(明显,清楚)___谁主沉浮(主宰)
D.怅寥廓(失意,不畅快)挥斥方遒(强劲有力)浪遏飞舟(阻止)___银汉迢迢(天河)
(二)文言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20分)
4.(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不焉,小学而大遗,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选自韩愈《师说》)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木学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侍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羲其敢留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B.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C.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D.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
B.“六艺",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书都是文中所说的“经”。
C.“弟子",文中指年幼的人,《论语》中“弟子入则孝
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而不能传道受业解惑;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师说》中认为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而《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
C.《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而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孙明复好为人师的批评。
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5)韩愈《师说》为了批评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运用了对比论证来分层论述。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琴
唐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写蜀桐木是一种质地坚实的木材,楚丝则指的是琴弦,两者结合使得琴的音色清韵悠扬。
B.第三句诗句描述了诗人的弹奏方式,乐调缓慢,节奏宽缓
C.“十数声”照应前句弹琴节奏舒缓,并以“夜深"二字交代弹琴的时间,一起营造了疏淡寂静的氛围。
D.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虽淡然无味,没有繁复技巧或华丽的演奏,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且能给人以生活的启示。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四)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4)“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如杜甫《登高》中的“”。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在①_______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
科技实践不仅启示人们提炼诗意和哲理,其实践本身也充满诗意和哲思。同诗歌的悠久传统一样,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②_______,“笔墨当随时代”,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时代前进号角,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
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紧密联系群众的诗词活动,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构成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8.(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将沈从文的作品和其他小说家笔下的30年代的中国社会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_____。从祥林嫂、闰土,都写农村破产。所以,“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第二,_____。无论是左翼的《子夜》,还是新感觉派的《上海狐步舞》,中国社会太腐败了,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是即使面对乡村苦难、城市危机,他对古老中国传统,美丽、忧郁、凄凉。按照夏志清的观点,沈从文“对古旧中国之信仰,在他同期作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小城淳朴的民风民俗
四、作文(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不可以已",是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知,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一千多年前的韩愈便提出了人要“从师解惑”的必要性。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觉悟之机也。"
当下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新的困惑和不解。
请你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以“书山有路疑为径”为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相关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A.“界限清晰"错,根据材料一思维导图应该为“界限模糊”。
B.“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错,差序格局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C.正确。
D.“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也在根本性改变"错,原文材料二为“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是一定程度的改变。
故选:C。
(2)B.材料二中没有“比喻论证”。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是总说;第二至四段,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文章总体呈“总分一总”的结构,“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尊尊也、男女有别。"“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这里大量的使用引证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弹性度较大,更是‘一表三千里’,地缘、学缘。如‘老乡见老乡,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此处使用例证法,增强说理的透辟性。
故选:B。
(3)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解释为“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B.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C.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体现差序格局的特点。
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强调的是立志和诚信的重要性。
故选:D。
(4)材料二,“‘差序格局’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等级性、壁垒性等三大社会特征。
材料三,结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等内容,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
(5)“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贾雨村的差序格局中英莲应该是靠近中心的,着意讨好四大家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
贾雨村趋向贾家,结合“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格局’就愈大,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格局"就愈大。
“四大家族”自己的差序格局是有等级性的,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贾雨村和贾家本不沾亲,想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
答案:
(1)C
(2)B
(3)D
(4)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等级性、伸缩性,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5)“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着意讨好四大家族;而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格局"就愈大,内圈紧密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关键词语丰富内涵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解答】(1)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理解错误,穿着簇新的军装,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不是因为没有枪。
故选B。
(2)D.“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错,小说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方式叙述故事,保家卫国才是小说的主题。
故选D。
(3)本文结尾“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解放军叔叔,摘下那朵花,代表了和平年代小义对解放军的敬意,包含着对自己解放军身份的珍视、束着皮带的身影上,预示了小鲁美好的前途。
《百合花》中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这一细节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枪筒里插了一支野菊花,虽然是战争年代。
(4)“我要是有一支枪,哪怕是一支短枪,这里的枪是实指,是抵抗敌人;
“‘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了,因而脸红。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小巧的左轮枪,装着六颗子弹。‘营长牺牲了。"“我有一支枪了。我揣着它,当“我”接过营长的那只枪,这里的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
“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不是指真实的枪。
答案:
(1)B
(2)D
(3)本文结尾小义送给小鲁纸花,小鲁小心地把花放进内衣口袋,预示了小鲁美好的前途,表现出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
(4)①我拿着枪朝敌机开枪,枪是指一支用来射击的枪、保家卫国的武器。
②小鲁因为没有枪而脸红,这时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③在我接过营长的枪时,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
【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3分)
3.【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B.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士大夫这一类人。/实在是美。
C.贤:超过。/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谁来主宰它的盛衰兴废。
D.句意: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劲头正足。/天河很长。
故选:C。
【点评】实词的意义推断:
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借推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对比法;8.代入检验法;9.依形推义法。
(二)文言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20分)
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解答】(1)句意: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宁肯使老师的位子空着,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
“故何北山之于来学"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故何北山之于来学"中间不能断开;
“待”与“后之学者"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
故选D。
(2)C.“与此同义”错,与“师"相对。句意: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
故选C。
(3)C.“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作者举孙明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对待世道要慎重,且文中孙明复。
故选C。
(4)①“之”,这些,瞧不起,竟然,是士大夫们瞧不起的,真是令人奇怪啊!
②“特",只;“耻”;“率",都,甚至相互都认为不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5)由“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愚益愚,愚人之所以为愚,作者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作对比;
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作者将“为子择师”与“自己耻师"作对比;
由“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曰师曰弟子云者。问之,道相似也,官盛则近谀’”可知。
答案:
(1)D
(2)C
(3)C
(4)①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们瞧不起的,真是令人奇怪啊!
②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不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5)①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作对比;
②将“为子择师"与“自己耻师”作对比;
③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
参考译文:
甲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教授儒家经典著作。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有了疑惑,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出生在我之前的人,我跟从他学习;出生在我之后的人,我也跟从他。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因此,无论年纪大小,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古代的圣人,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圣人更加圣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他自己,真是糊涂啊,教他读书,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巫医、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这一类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哎!巫医、各种工匠这些人,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师襄。郯子这些人。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向我学习,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乙
呜呼,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老师;不懂得道理(道理没有听闻),有疑惑却不能解答。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称“老师"称“弟子”等等,或是传授实际技艺。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巫医、百工。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之人视作高明之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没有弄清、文章。年轻识浅的人,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哎!真是太奇怪了,收石守道做弟子,孙明复坐着的时候,进出都扶着老师,像这样一般慎重,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宁肯使老师的位子空着,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却避开师名而不去做!我年纪大了,你们想要寻求作我的弟子,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写下这篇《续师说》。
【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意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诗歌尾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D.“颈联正面描写琴声"错误,“澹无味”和“惬心潜有情",从侧面描写琴声的舒缓动听。
故选D。
(2)内容上:“自弄还自罢”写自己在那里摆弄,调试;“亦不要人听"写自己深感舒适惬意,写出了诗人自娱自乐,沉浸其中的情状。
情感上:夜深人静,一把好琴,一人独享,自我陶醉,有境界。
生活哲理:世界纷扰,压力山大,他人制约,寻找宁静,学会欣赏自己。
答案:
(1)D
(2)①以“自弄还自罢”来形容自弹自听的情景,以“亦不要人听"来形容对音乐的独自享受。
②表现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自由生活状态的追求和享受。
③蕴含着生活哲理:在学习工作抑或生活中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和赞美,应追求一种自我沉浸的生活状态。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四)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6.【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字:锲)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重点字:巅)
(4)杜鹃啼血猿哀鸣风急天高猿啸哀(重点字:啸)
(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
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句子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
【解答】(1)第一空,语境是说中华诗词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第二空,语境是说科技诗词在当今科技兴国背景下诞生。应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第三空,语境强调科技诗词与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化学等关系紧密。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
(2)句子“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柴米油盐"中;
“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可以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责任和意义。
答案:
(1)①潜移默化②应运而生
(2)①“阳春白雪”“诗和远方"比喻(象征)高雅的生活和美好远大的理想愿景;②“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③用词准确,句式整齐。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解答】第一空,后文总结为“‘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所以此处可填“乡村都是苦难的";
第二空,后文说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建在地狱之上"表明充满危机,此处可填“其实充满危机”;
第三空,前文说沈从文与巴金,当别人看来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时候,所以对应关联词“即使"应用“仍”来表明沈从文的不同看法,“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此处可填“仍不失信心/仍满怀信心”。
答案:
乡村都是苦难的其实充满危机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四、作文(60分)
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以结合课文学习之后的延伸思考展开话题,引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课堂纠错性反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影响的调查研究》
- 《密炼机内炭黑和橡胶两种物料运动规律及混合特性研究》
-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
- 网络安全组态策略-洞察分析
- 学科课程衔接策略-洞察分析
- 羽绒制品质量检测技术-洞察分析
- 进军先进医学:医师技术全面掌握
- 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洞察分析
- 2024年度人工智能算法版权独家授权协议3篇
- 网络安全风险量化模型-洞察分析
-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课件
- 远程银行行业背景分析
-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胆石症教案完
- DIN-EN-ISO-2409-CN国际标准文档
- 公务员面试辅导(共75张PPT)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涂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新设备、工装、量具和试验设备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