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空间课设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8/1D/wKhkGWWfmbmAbsOPAAB_gG0jOGY570.jpg)
![状态空间课设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8/1D/wKhkGWWfmbmAbsOPAAB_gG0jOGY5702.jpg)
![状态空间课设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8/1D/wKhkGWWfmbmAbsOPAAB_gG0jOGY5703.jpg)
![状态空间课设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8/1D/wKhkGWWfmbmAbsOPAAB_gG0jOGY5704.jpg)
![状态空间课设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8/1D/wKhkGWWfmbmAbsOPAAB_gG0jOGY5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西安石油大学课程设计电子工程学院电气专业班题目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法设计8学生指导老师二○一○年十二月《自动控制理论I》《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状态空间法设计学生姓名学号2008专业班级设计内容与要求一.设计内容:已知一系统的状态方程为EQ⑴试判别系统的可控性并求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使得系统的闭环特征值(即闭环极点)为=-10、==-1+j、=-1-j。⑵试判别系统的可观性对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使得系统的闭环极点为=-4、=-3+j、=-3-j。二.设计要求:(1)编程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出原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2)编程判断该系统的可控性;(3)编程设计校正方案(得到相应的状态反馈参数或状态观测器参数);(4)利用SIMULINK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状态模拟图;(5)编程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出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6)整理设计结果,得出设计结论并提交设计报告。起止时间2010年12月24日至2010年12月30日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签名2010年1月1日目录1.1任务书..........................................................21.2设计思想及内容..................................................42.21运用MATLAB编程.................................................52.2编制的程序......................................................52.22在SIMULINK中绘制状态图.......................................113.1结论........................................................134.1设计总结.....................................................135.1参考文献.....................................................142.1设计内容及思想:1)内容:已知一系统的状态方程为EQ⑴试判别系统的可控性并求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使得系统的闭环特征值(即闭环极点)为=-10、==-1+j、=-1-j。⑵试判别系统的可观性对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使得系统的闭环极点为=-4、=-3+j、=-3-j。2)思想:编程思想:利用状态反馈任意极点配置闭环极点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可控的;利用输出至状态微分的反馈任意配置闭环极点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可观测。仿真思想:设被控对象动态方程为x’=Ax+Bu,y=Cx构造一个动态方程与上式相同且能用计算机实现的模拟被控系统x’1=Ax1+Bu,y1=Cxx1,y1分别为模拟系统的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是被控对象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的估值。当模拟系统与被控对象的初始状态向量相同时,在同一输入作用下,有x1=x,可用x1作为状态反馈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被控对象的初始状态可能很不相同,模拟系统中积分器初始条件的设置只能估计,因而两个系统的初始状态总有差异,即使两个系统的A,B,C阵完全一样,也必定存在估计状态与被控对象实际状态的误差(x1-x),难以实现所需要的反馈。但是,(x1-x)必定导致(y1-y)的存在,而被控系统的输出量总是可以用传感器测量的,于是根据这一般反馈控制原理,将(y1-y)负反馈至x’1处,控制(y1-y)尽快逼近于零,从而使(x1-x)尽快逼近于零,便可以利用x1来形成状态反馈。H为观测器输出反馈阵,它把(y1-y)负反馈至x’1处,是为配置观测器极点,提高其动态性能。2.2编制的程序:2.2.1运用MATLAB编程:1.可控性校正前:A=[120;3-11;020];B=[0;0;1];C=[-111];D=[0];%设定系数矩阵p=[-10-1+i*sqrt(3)-1-i*sqrt(3)];%极点配置CAM=ctrb(A,B);N=size(A);n=N(1);[num,den]=ss2tf(A,B,C,D);G=tf(num,den);step(G);ifdet(CAM)~=0rcam=rank(CAM);ifrcam==ndisp('Systemiscontrolled')elseifrcam<ndisp('Systemisnotcontrolled')endelseifdet(CAM)==0disp('Systemisnotcontrolled')%判定系统可控性endifrcam==nK=place(A,B,p)%极点配置,计算估计器增益矩阵Kend运行结果:Systemiscontrolled由图可知系统是发散的K=77.500033.000012.00002.可观性校正前:A=[120;3-11;020];B=[1;0;0];C=[-111];D=[0];%设定系数矩阵p=[-4-3+i-3-i];%极点配置CAM=ctrb(A,B);N=size(A);n=N(1);[num,den]=ss2tf(A,B,C,D);G=tf(num,den);step(G);ob=obsv(A,C)roam=rank(ob);ifroam==ndisp('Systemisobservable')elseifroam~=ndisp('Systemisnotobservable')end%判定系统可观测性K=acker(A',C',p);H=K'AHC=A-H*CB%极点配置,计算观测器输出反馈矩阵H运行结果:ob=-1112-11-17-1SystemisobservableH=272413AHC=28-25-2727-25-2313-11-13B=1003.可控性校正后:G1=ss(A-B*K,B,C,D)step(G1)运行结果:a=x1x2x3x1-11-10-12x2-9-13-11x3-12-10-12b=u1x10x20x31c=x1x2x3y1-111d=u1y10Continuous-timemodel.>>4.可观性校正后:G1=ss(AHC,B,C,D)step(G1)运行结果:a=x1x2x3x128-25-27x227-25-23x313-11-13b=u1x11x20x30c=x1x2x3y1-111d=u1y10Continuous-timemodel可控性校正后的系统阶跃响应:根据上图可得:上升时间=0.594;峰值时间=-0.306;调节时间=4.14;=0.812;超调量%=22.5%。可观性校正后的系统阶跃响,根据上图可得:上升时间=0.518;峰值时间=-0.208;调节时间=1.85;=0.548;超调量%=3.88%(二)2.22在SIMULINK绘制状态图:可控性校正前:可控性校正前的阶跃响应曲线:可控性校正后:可控性校正后阶跃响应曲线可观校正前可观校正前的阶跃响应曲线可观校正后可观校正后阶跃响应曲线3.1结论:该状态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是发散的。系统通过校正后,其响应是趋于稳定的,动态性能为:上升时间=0.594;峰值时间=-0.306;调节时间=4.14;=0.812;超调量%=22.5%此系统经过状态反馈后实现了题中要求的极点配置,同时系统经过状态反馈后可以按输入的意志达到期望的状态和输出响应。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合集15篇
- 巾帼标兵先进事迹材料集锦15篇
- 感恩父母讲话稿(集合15篇)
- 扭转治疗分享会
- 培训学校招生宣传
- 初级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名师预测卷1117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预测试卷325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曲轴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磁悬浮轴承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投资前景分析(智研咨询)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定制销售购销合同(含设计服务)2篇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 财务管理学(第10版)课件 第1章 总论
- 《鼻咽癌的诊治》课件
- 有关信用证的案例分析
-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实验报告
-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