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1、青春期的身心变化。
2、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3、正确的爱情观和交往技巧。
4、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异性情感及正确的爱情观和交往技巧。
2、重点: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投影仪:展示课程内容及相关图片。
2、电脑:播放相关视频和音乐。
3、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自我测试和互动游戏。
4、案例分析PPT:展示青春期典型案例及相关分析。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
4、反馈与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调整。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异性情感及正确的爱情观和交往技巧。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
2、懂得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3、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教学重点】
1、情绪的种类。
2、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3、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情绪的种类。
2、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3、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体验法。
2、问题探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小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心理测试问卷。
3、图片和视频素材。
4、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青春期情绪相关的歌曲、文章、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通过播放一段与青春期情绪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提问:你们觉得青春期情绪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4、教师小结: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情绪变化最为复杂和敏感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以及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些情绪。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认识情绪的种类:通过PPT展示人类基本情绪的图片(喜怒哀惧),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情绪类型。同时,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类型。
2、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包括波动性、紧张性、丰富性和固执性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认知调节法、理智控制法、合理宣泄法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力量和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情绪。
4、阅读文章《青春的情绪》:通过阅读文章《青春的情绪》,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以及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些情绪。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观看视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观看视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6、小结归纳:通过小结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本课主题和重点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针对某个具体情境进行理智控制法的实践练习等。同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与青春期情绪相关的歌曲、文章、故事等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及其影响
《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以来,这部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近年来,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打破了观众对经典固化的成见,成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文将探讨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及其影响。
关键词:《牡丹亭》、青春版、戏曲、文化传承、观众反应、社会反响
一、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种新的戏曲表现形式,它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在表演形式上,青春版《牡丹亭》采用了年轻演员,以及现代舞美、音乐和服装设计,使整部剧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剧情改编方面,青春版《牡丹亭》注重突出主题,删减冗余,使得剧情更加紧凑有力。同时,该剧还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投影、音效等,为观众营造出更为逼真的舞台效果。
二、青春版《牡丹亭》现象的影响
1、文化传承:青春版《牡丹亭》现象的出现,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重新演绎这部经典之作,使年轻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观众反应: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年轻观众表示,这部剧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老一辈观众也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3、社会反响: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探讨该剧的创新之处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此外,该剧还引发了一股《牡丹亭》热潮,不少地方纷纷组织演出《牡丹亭》的剧目,进一步推广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现象的出现,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经典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青春版《牡丹亭》不仅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和喜爱,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这种现象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讲述一个让大家永远敬仰和铭记的英雄故事。这个英雄来自中国四川省中江县,他的名字叫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生忘死,勇敢地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为祖国的和平和安宁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他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物经历:
黄继光出生于一个四川省中江县的普通农民家庭,家庭生活十分贫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黄继光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在军队中,他表现突出,迅速成为了班长,并多次立功受奖。1952年10月,黄继光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在连续进攻597.9高地和391高地的战斗中,黄继光表现出色,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英雄事迹: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牺牲后,所在部队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并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黄继光班”。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2019年9月2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联合授予黄继光“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教学思路:
通过了解黄继光的人物经历和英雄事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思路:
1、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黄继光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参军过程以及获得的荣誉等。这有助于让学生对黄继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小组讨论:根据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他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他在今天社会中的意义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继光的英雄精神。
3、主题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黄继光,传承英雄精神”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思考,去感受和理解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4、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黄继光纪念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和卓越品质。此外,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黄继光的英雄精神,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继光的生平事迹和英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小组讨论、主题写作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继光的英雄精神,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高二阶段阅读鉴赏诗歌单元的教学,要体现并落实这一思想。学习传统篇目《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接触、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激励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在发扬和光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素养,提升人生境界。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坛的杰作。它体制较《长歌行》短小,不过区区几段,但其情、其境却更加高远。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颇具吸引力。春江、花、月、夜这四种景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它不像有的诗,虽然非常华丽铺陈,但堆砌过甚,显得臃肿;它不必要用许多意象来装点门面,而物境清新明丽,情理交融。它让我们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品味人生。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中“春江”、“花”、“月”、“夜”等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乐情、哀情;体味诗歌中画龙点睛的感慨与“景理交融”的表达效果。
2、理解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思考;体悟古人执着健康的人生理想与精神境界给我们的启迪。
【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欣赏诗歌美景以及体悟人生哲理。
2、难点:体味诗情画意以及景理交融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同时展示洞箫图及张若虚的生平(略)。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受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并建议。
3、听录音朗读(配乐)。
4、请一生复述诗中描绘的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三、品读诗歌,深入体味(分二组进行)
第一组:阅读“春江潮水连海平……落月摇情满江树”,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美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2、诗的韵脚是什么?韵脚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种韵脚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3、诗人面对美景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句中的“飞”、“见”二字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两个字是否会改变原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如果认为原句中这两个字很重要,请再另外找一个理由说明为什么不能去掉这两个字。第二组:阅读“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回答下列问题:
5、“人生代代无穷已”一句中的“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与上一句“人生代代无穷”是什么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的?2.“白云一片去悠悠”一句中的“白云”仅仅是自然界的白云吗?它还象征着什么?“去悠悠”三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中的“青枫浦”在什么地方?诗人由眼前的“青枫浦”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中的“明月楼”是什么意思?诗人由眼前的“明月楼”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的“月徘徊”是什么意思?诗人由眼前的“月徘徊”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玉户帘中卷不去”一句中的“玉户帘”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写“玉户帘中卷不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7.“捣衣砧上拂还来”一句中的“捣衣砧”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写“捣衣砧上拂还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8.最后四句是由一个什么情感引发的感慨?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9.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这篇经典寓言的含义,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
1、掌握《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法结构;
3、理解愚公移山的行为意义和个人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教师会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和故事情节。
2、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愚公移山的行为意义和个人品质,以及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角色扮演:学生将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创新思维训练:教师将设计一些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包括:
1、课文分析: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段落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对每个段落进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语言表达练习:教师将设计一些语言表达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法结构。
4、创新思维训练活动:教师将设计一些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
1、课堂表现: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及课堂纪律和态度等。
2、作业:教师将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生字、词语的抄写和解释,段落的理解和讨论,以及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的成果等。
3、期末考试: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将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估标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
1、课程进度:本课程将在36学时内完成,每个学时45分钟。其中包括课文分析、段落讨论、语言表达练习、创新思维训练等活动。
2、时间安排:每个学时将会涵盖一个或两个段落的内容,包括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和语言表达练习等活动。每个学时结束时,教师将布置相关作业。
3、教师角色:教师将在课程中担任主导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同时,教师还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训练。
4、教学资源: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演示文稿、音频和视频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将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课外读物、在线课程等。
5、课程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同时,教师也将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以其深邃的情感、独特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哲理的内涵,成为了华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情感、文化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文化内涵。
2、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真挚爱情和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3、探究故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为深入理解故事做准备。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适当参与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情感、文化和社会价值。例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有何启示?”等。
5、创新思考:引导学生从当代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再创作。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故事情节、添加新的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6、成果展示: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讲解、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课堂总结: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郎织女》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和收获,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动画、音乐和图片等手段,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问题引导教学: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所蕴含的情感、文化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以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5、教师指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考能力等方面。
2、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成果和学习报告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创新能力。
3、反馈与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作业与拓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地山吗?(简介作者)
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叙事散文,作者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那么,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5、分段。
二、初步感知
6、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7、填空:()花生、()花生、()花生、()花生。
8、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本文中重点讲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重点研读
9、指名读重点段。思考:我们议花生讲了几层意思?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0、学生概括,板书。讨论答问:为什么只讲落花生是好的?这一点最可贵?谈谈你的理解。如果学生谈不到要点,要相机引导:落花生这种生长在泥土里,矮矮的和果树没法相比,春不播种、夏不生长、秋不收割,默默无闻;把美味的果实埋在泥土里,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请同学们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11、体会重点词句:我们说落花生埋在地里你们看有什么错误吗?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埋在地里很结实。)埋在地里很结实与默默无闻作对比写得多好啊!大家齐读这一段体会体会。(板书)同学们体会到什么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齐读第二段体会体会。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体会。(板书)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体会。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大家齐读第二段、第三段体会体会。(板书)学到了什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收获是什么?(是知识)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是通过读书得到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通过读书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今后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下面我们分段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齐读最后一段。(板书)你们能结合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出示(1)“说它特别”的特别表现在哪里?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说说看,“矮矮地长在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它生长的环境十分不好。)“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它是那样普通而又不被人重视。)“这”指的是什么?(指代落花生。)“这”指的就是落花生。(出示相关句子)“这”仅仅是指落花生吗?(还指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出示)想一想:作者在课文中赞美落花生,实际上是赞美谁?(赞美具有落花生品格的那些人。)(出示)你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呢?请你说一说。(提示学生从老师、清洁工、农民等谈起。)小结:是啊!老师、清洁工、农民等都具有落花生的品格,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人。其实我们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许地山这样赞美落花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你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呢?请你说一说。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一剪梅》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二、课程内容
1、歌曲背景:《一剪梅》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歌曲,诞生于20世纪初期。其歌词简洁优美,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学生需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歌曲。
2、音乐分析:《一剪梅》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而著名。课程将详细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乐元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乐特点。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并在演唱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3、演唱技巧:本课程将教授学生《一剪梅》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声、咬字、情感表达等方面。学生将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课程组织
本课程将采用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首先通过个人学习掌握《一剪梅》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练习,互相学习和指导,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四、评估方法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1、演唱比赛:学生将分组进行《一剪梅》的演唱比赛,通过比赛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评委将根据学生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
2、文化知识测试:课程结束后,将进行一次文化知识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一剪梅》这首歌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北京一个小茶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清朝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物、不同个体的青春轨迹和生命历程。本文将以《茶馆》为例,探讨其中呈现出的青春叙事。
在《茶馆》这部作品中,老舍刻画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他们中有的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则因社会的压迫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些人物中,有两位年轻人:小丁和小王。他们都是茶馆里的服务员,也是老舍先生笔下最鲜明的青年形象。
小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客人热情周到,同时也关心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他渴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但他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小丁的青春叙事是充满希望和奋斗的,他的人生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小王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青年,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他不喜欢被束缚和限制,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工作。然而,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小王最终被迫离开了茶馆,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小王的青春叙事是充满无奈和遗憾的,他的人生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小丁和小王,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青春叙事。例如,老陈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和磨难的人,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小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为了追求自由而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老林则是一个传统主义者,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安分守己地度过,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这些人物的不同经历和观念,形成了不同的青春叙事。
这些不同人物、不同个体的青春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所面临的选择和困境。而在这些青春叙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主题和价值观念。
首先,青春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时期。在《茶馆》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他们不断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种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是永恒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青春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在《茶馆》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学习和成长,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活。这种对挑战和机遇的认知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青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时期。在《茶馆》这部作品中,虽然有许多人经历了失败、挫折和痛苦,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这种对希望和未来的坚持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茶馆》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绘,展现了不同个体、不同年代的人们所面临的青春选择和困境。在这些青春叙事中,我们看到了对梦想的追求、对挑战和机遇的认知、对希望和未来的坚持等共同的主题和价值观念。这些主题和价值观念不仅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也是我们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所应该拥有的。
当我们回顾那些曾经让我们心潮澎湃的经典电影时,《青春之歌》无疑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它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在此,我们将进一步论证这部电影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让观众对其产生深深的喜爱。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青春之歌》的故事梗概。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林道静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林道静也意识到了青春的可贵,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在阐述这部电影为何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来加以说明。首先,林道静作为主角,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她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渴望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这种现代意识让观众感到共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的社会中。此外,林道静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中,她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例如,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如何处理与家庭和社会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让观众感同身受,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与电影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上的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青春之歌》之所以能够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同时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并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在总结全文时,我们再次强调这部电影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青春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青春之歌》用它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启迪心灵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上下文想一想含义。
3、回顾课文内容。请两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些方面?
二、研读课文
1、知人
(1)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托尔斯泰的外貌)
(2)找出本段中关于眼睛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这一段作者为什么只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优秀作品给全世界人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又给人们极大的教育启迪。而他本人的外貌却并不引人注目,貌不惊人。他丑陋的外貌里蕴藏着绝代才华,而眼睛,正是他灵魂的窗口。
(4)小结写法: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2、观文
(1)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
(2)学生个别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托尔斯泰的眼睛)
(3)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思考: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②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③“喜怒哀乐这面镜子”指什么?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⑤“感情丰富的神经”指什么?“暴风雨”指什么?⑥作者为什么把人的心灵比作“银雪般的利刃”?⑦本段中作者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小结写法:比喻、夸张、对比。生动形象,新颖独特。
(5)学生回顾课文,思考:作者在介绍托尔斯泰的外貌时,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详写眼睛?略写其他?本文写于30年代,但今天读来仍令人感觉到很亲切,是什么原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本文与《荷塘月色》一文在语言上有何不同?
三、课外延伸
1、本文是节选自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三作家》中的一节。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作家》,体会其思想感情。
2、阅读茨威格的另一篇作品《罗曼罗兰》。体会其思想感情。并做好读书笔记。
1、理解词义、句式,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2、积累文学常识,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
3、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4、感受历史故事的真实与文学作品的虚构成分。
【教学重点】
1、积累词义、句式等文学常识。
2、理解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的虚构成分。
2、理解词义、句式的古今异义现象。
【教学方法】
1、讲解法:讲解文章大意、文学常识、词义、句式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拓展法:通过相关拓展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展示有关项羽、刘邦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2、请学生简要讲述自己对于项羽、刘邦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讲解背景知识
1、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2、人物介绍:项羽(前233年-前202年),名籍,字羽,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祖父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燕。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官至汉高祖,即汉朝的开国皇帝。
3、文学作品介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鸿门宴》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记述了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的斗争,以及项羽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三、学习课文内容
1、阅读文章,初步理解大意。
2、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意词义、句式的变化。
3、讲解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互相讨论、教师提问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和段落,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
5、分析文中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虚构成分的关系。
6、通过讨论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
7、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8、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的异同点。
9、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走出青春的臆想域:电影《致青春》的青春叙事分析
电影《致青春》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表现力,诠释了青春的主题。本文将从电影叙事的角度,深入剖析《致青春》中所表达的青春主题,同时探讨如何走出青春的臆想域,以及该电影对青春成长的启示。
在电影叙事方面,《致青春》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如倒叙、闪回等,将青春的时光再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通过主人公郑薇的视角,展现出大学生活的多彩与青涩。特别是在处理爱情线时,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让观众深入了解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在角色塑造方面,电影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充满个性的青年形象。郑薇的勇敢与坚韧、陈孝正的理智与自信、阮莞的温柔与执着,都为观众展现了青春的多面性。每个角色在面对青春的洗礼时,都有自己的成长与转变,从而引发观众对青春的思考。
此外,电影制作也值得一提。影片的选角、场景布置、服装搭配等都展现了导演对青春的深刻理解。制作团队用心还原了大学时代的真实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青涩的时光。精良的制作水平也为电影的主题表达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电影《致青春》通过深入剖析青春的内涵,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影片所传达出的青春信息,启示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追求梦想。该电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出青春的臆想域,我们需要坚定的信念、勇气和毅力,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本单元要点是“科学”,共四篇课文,前两课是讲读课文,后两课是阅读课文。其中《邓稼先》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美散文。它所记述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国防武器作出的巨大贡献。它所表达的是作者对邓稼先由衷的敬佩和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
2、教材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学习并运用通过记叙事件描绘人物的方法。
②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表达对人物真挚的感情。
能力目标
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爱国精神。
②感悟文中蕴含着作者对这位至亲人的无比敬重和对其功绩的热情赞扬。
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绘方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写出人物的形象。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利。
2、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
教师的教重在示范,贵在点拨。而学生学重在参与,贵在主动。双基部分可由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频电控气阀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4年X射线衍射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质押合同:作家将其著作权质押给金融机构的协议3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解析2篇
- 2024年度许可合同:品牌使用权的授予与限制条件3篇
- 道闸系统安装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某房产公司与某购房者2篇
- 2024年度机床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用商品混凝土定制交易合同3篇
- 旅游景区观光车运营合同
- APQP产品设计与开发(共97页).ppt
- GMP认证药厂固体车间及中药材提取车间平面图
- 海尔售后服务承诺
-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3-1课时分层作业17 研究洛伦兹力 Word版含解析
- 国华太仓电厂600MW超临界直流炉控制策略
- 网络安全教育ppt课件
- 阀门基础知识_
- 退房通知书模板
- 生物质能发电厂原料收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天报告加章
- 设备保温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