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工具_第1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_第2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_第3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_第4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1第一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机制与构成二.自动〔内在〕稳定器三.斟酌运用的财政政策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六.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2一.财政政策的机制财政政策[FiscalPolicy]——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理总需求以到达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的。一、财政政策的机制与构成3财政政策的运用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应→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添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添加税收添加总需求减少总需求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应→通货膨胀42、财政的构成国家财政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公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财富税所得税流转税短期中期长期5政府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2〕变动政府转移支付;〔3〕变动税收;〔4〕发行公债。财政政策工具6〔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投资〕:本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践买卖,直接构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议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要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效力,保证公共平安,维护市场买卖次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转和发扬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7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一方面把一部分收入一切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买卖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络,不以获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用得到等价补偿,收益者也不用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援,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8〔二〕政府收入税收:国家的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规范,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钱;间接税表达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纳税。直接税:对收入,财富纳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表达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9〔三〕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缺乏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敏、有偿、自居原那么〔公共信誉制度〕可根据政府需求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迫。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外债:构成真实负担、假设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且运用要更为谨慎。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10自动稳定器也叫做内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Built-inStabilizer〕,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在经济昌盛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二、自动稳定器11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当经济发生动摇时,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扬作用,调理社会总需求程度,减轻以致消除经济动摇。财政制度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经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扬:〔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钱维持政策。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12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规范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2、政府转移支付: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援规范的人数↑→TR↑→DPI↑→C↑→AD↑3、农产品价钱支持制度萧条,农产品价钱↓→政府收买→农场主收入↑→C、I↑昌盛,农产品价钱↑→政府抛售→农产品价钱↓防止经济过热自动稳定器13〔1〕它是自发的经济机制。〔2〕是对经济动摇的第一道防线。〔3〕财政制度各种自动稳定器不断在起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起到减轻萧条和通胀的作用,而不能改动其总趋势。〔4〕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而不能替代。对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的讨论14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该当审时度势,自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程度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程度,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程度。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这即是斟酌运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详细运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运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三、斟酌运用的财政政策15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经济中存在失业,总需求<总供应;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添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税率,即刺激需求、抑制供应。这种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昌盛时,总需求大于总供应,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那么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应、抑制需求。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16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程度,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求赤字就赤字,需求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运用的财政政策的详细表达。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T>G)。减税和扩展支出所呵斥。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程度时,政府有义务虚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越支出的余额(T>G)。添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构成。17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需添加收入(增税),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添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添加支出,会加剧通货膨胀。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坚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昌盛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昌盛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问题是很难估计昌盛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者也不一定完全相等。18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卖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践是让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刻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假设要稳定利率,必需添加货币供应,长期而言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19“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有人以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于当代人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是“爷爷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添加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凯恩斯主义以为公债无害,由于公债的债务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本人欠本人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需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开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平安的和值得的。20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指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程度〔即潜在的国民收入程度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BS*〕。不同于实践的预算盈余。实践预算盈余是以实践的国民收入程度来计算预算多少的。普通当实践国民收入程度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程度时,实践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2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公式:这可以提供一个预算的规范:必需以充分就业作为目的来确定预算规模。假设充分就业盈余添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从BS*判别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别曾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添加→t添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22六、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普通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消费领域,而政府投资那么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消费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消费领域的分配比例。23第二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机制二.中央银行三.法定预备金四、银行发明货币的过程五.货币政策的目的六.货币政策的详细运用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八.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4一.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主要是经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理来调理利息率,再经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应。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利率,利率的变动经过货币量调理来实现,所以调理货币量是手段。调理利率的最终目的是总需求和总供应,所以总需求与总供应变动,最终到达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25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涉及到银行。银行普通分为两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普通企业的性质一样,只不过运营的是特种的业务━━货币。中央银行:1〕是国家的银行或管理商业银行的银行,是行政机关而不是企业。2〕作为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管理与监视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3〕代理国库〔代收税款、公债业务、代理各种政府支出与收入〕。4〕代表国家发行货币。5〕为商业银行保管预备金。6〕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7〕运用货币政策调理经济。26三.法定预备金法定预备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按法定预备率提留的预备金是法定预备金。法定预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存款预备金率调整属力度很大的政策工具,不能频繁运用。商业银行按法定预备率经常保管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法定预备金。1998年我国推行了存款预备金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合并预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法定存款预备金率由13%降为8%。1999年11月,中央银行将存款预备金率由8%下调到6%。目前中国的预备金比率已很低,可调余地不大。27四、银行发明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经过银行的作用派生出来的存款为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两者相加为银行的存款总量。派生存款为银行发明的存款。如:假定法定预备率为20%,如今银行原始存款为100万,即:28银行A银行B银行C公司乙公司甲公司丙公司丁100万20万80万64万16万12.8万51.2万银行的存款发明预备金预备金预备金法定预备率Rd:20%存款总额D=100+100〔1-0.2〕+100(1-0.2)(1-0.2)+100(1-0.2)3+…….+100(1-0.2)n=100X〔1/0.2〕=500货币发明乘数K为〔1/Rd〕29对于给定的原始存款〔R〕,存款总和为存款发明的效果货币发明乘数货币发明乘数与存款预备金成负相关。该公式赖以存在的条件是: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预备;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方式进展。30货币发明乘数:1、货币发明乘数2、前提(无超额预备金和现金漏出)〔1〕商业银行无超额贮藏excessreserve,否那么,超额预备金率〔re=ER/D〕〔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管现金cash,否那么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c〕货币发明乘数与存款预备金成负相关。31存款扩张〔货币发明〕的根底是商业银行的预备金总额〔法定的和超额的〕,以及非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称为根底货币/货币根底〔H〕。由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派生出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或者强力货币。高能货币〔根底货币〕32五.货币政策的目的单一目的。普通而言,目的主要是坚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本质上面临多目的约束,这些目的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展内需、确保外汇贮藏不减少、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本身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日本经济延续4年负增长,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曾经非常积极和扩张,甚至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依然低迷不振。人们笼统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进〞经济增长。33六.货币政策工具三种根本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策、贴现政策、法定预备率政策,其中前两个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后者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其力度更强、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此外还有:信贷政策、中央银行贷款、信贷指点性方案、利率、道义劝告和政策性贷款〔发债〕方案八项政策工具。此外中国对贷款经常是数量控制,还有不少是“安定团结〞性贷款,这些贷款是有贷无还,使得货币政策失去了经济调理作用。34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敏/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操作: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预备金暂时缺乏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添加,货币供应上升。昌盛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应下降。3、调整法定预备率:效果猛烈,较少运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预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添加,另外货币发明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应添加。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随便变动rd.35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普通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应,应放松银根,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预备率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添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开展。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昌盛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应,应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厉贴现条件,提高预备率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防止经济过度增长。36货币政策的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那么: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应→失业扩张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预备率添加总需求经济昌盛→总需求大于总供应→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预备率减少总需求37八.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添加〔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三〕流动偏好的存在致使利率不能够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四〕时滞的困扰:认识时滞影响时滞行动时滞38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一.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运用二.本卷须知三.政府干涉的有限性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