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含解析)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第一辑第4期卷四(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窕窈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陶潜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的诗有许多相类似。我们拿他们俩人来比较,就可以见出中西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大有分别。我们姑拿陶诗《饮酒》为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此可知他不喜“久在樊笼里”,喜“园林无俗情",所以居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里,也觉得“称心而言,人亦易足"。他的胸襟这样豁达闲适,所以在“缅然睇曾邱”之际常“欣然有会意"。但是他不“欲辨”,这就是他和华兹华斯及一般西方诗人的最大异点。华兹华斯也讨厌“俗情",“爱丘山”,也能乐天知足,但是他是一个沉思者,是一个富于宗教情感者。他自述经验说:“一朵极平凡的随风荡漾的花,对于我可以引起不能用泪表现得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他在《听滩寺》诗里又说他觉到有“一种精灵在驱遣一切深思者和一切思想对象,并且在一切事物中运旋”。这种彻悟和这种神秘主义和中国诗人与自然默契相安的态度显然不同。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中说:“诗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刘勰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心灵在华兹华斯那里犹如泉眼,在刘勰那里则指人的自然心灵,即真心、童心和本心。只有出自真心的诗才是真我的表达,只有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诗句才是自然之诗。不同的是,西方传统中认为只有那种凭借神灵的天才在灵感或迷狂的作用下创作出的诗才是自然之诗。

我国传统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而西方的美学观主张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主体意识在自然中得到确证和张扬,主客体是分离对立的,他们追求的是有为的“有我之境”。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造成了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陶渊明受儒释道和魏晋玄学思想的共同影响,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无为,人只要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之境,就能深得自然之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消融在自然中得到无我的宁静。华兹华斯受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本主义、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导。他主张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为一种“有我之境"。陶渊明主张顺应自然只需要去除人为之障即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此,他的诗趋于淡薄。而华兹华斯主张发挥主观想象力,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在沉思中获得真理。因此,他的诗总是在平凡的事物中见深刻,甚至带上神秘的色彩。这一点也造成了他们在自然审美意识上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自然观。自然观中的不同之处又导致了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摘编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和西方诗最初都偏重人事,对自然关注较晚,偶有涉及,也不过是为人事做背景。

B.中国诗偏柔,西方诗偏刚,这是它们的本色特长;但这并不绝对,中西方的诗也互有补充。

C.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根本区别是:陶渊明追求与自然默契相安,华兹华斯追求对自然的彻悟。

D.中西传统自然观造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最初的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兴趣并不在自然本身,所以诗中关于自然的描绘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

B.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这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C.文章引用刘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在说明诗歌源于心灵,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D.中西方传统都认为诗是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可见,那些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中西方诗歌中都有关于“月亮"的描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两首诗中“月亮”的理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夜无限温柔/月后或已登上她的宝座/周围聚着她星星的妖精——英国诗人济慈《夜莺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狱卒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卒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唔,真的?

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一一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狱吏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

(叶和甫溜下。)

狱吏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狱吏对他的态度客气,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疗下好了很多。

B.关汉卿写的《窦娥冤》中有“为万民除害”,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

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声音比之前更低,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

D.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吏在选文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对关汉卿礼貌客气,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凸显了关汉卿的形象。

B.关汉卿回复叶和甫的语言大都简洁干脆,如“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有话快说吧",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立场和态度。

C.叶和甫对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凶狠狰狞,态度截然不同,这不仅使戏剧矛盾冲突加剧,也充分暴露了他“无耻的禽兽”的丑恶嘴脸。

D.《窦娥冤》是否教唆王著“为万民除害"这个问题是选文的主要线索,也是叶和甫与关汉卿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

8.“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9.《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B.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C.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D.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魏晋以后(一说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B.伏法:同“服法",既可以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也可以指“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

C.都辇:京城或国都。“辇”,王者所乘,故京邑之地,通曰辇焉。国都在辇毂下,故曰都辇。

D.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秦代即有此官职,如沛县功曹,姓萧名何,与邦同乡,熟谙法律。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官时在朝廷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请求太祖免除了叛贼余党非首犯的死罪,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太祖十分赏识,提拔国渊为魏郡太守。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②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14.第②段两次提到的《二京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概括作答。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试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杨基(1326~1372年),明初诗人。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点明虽是傍晚登楼,但因无雾而视线很好,为下文写望君山做好了铺垫。

B.颔联、颈联写湖山之景,“一点”表明远望,“青"写树木葱茏,应上句之“春”,“镜里"二句描绘湖光山色相映成辉的景色。

C.尾联两句化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生动而形象。

D.此诗写景颇有笔力,全诗聚焦岳阳楼之景观,用白描的手法,既写眼前君山,又纵观洞庭湖景,末句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16.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皆写洞庭湖景,但景与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写的景与情的不同之处。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人月下泛舟,客人不由发出慨叹:当年曹操率军顺流而下,战船千里,声势浩大,他“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英雄,如今已成过眼烟云。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边塞大雪纷飞,穿帘入幕,将士们难以御寒。

(3)花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代诗人常用“花朝”来表现百花盛开的春晨或大好春光。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幅卷轴缓缓展开,“活字印刷”“太极八卦"“千人击缶”“夸父追日"……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使人①______。大规模的集体表演,所有动作整齐划一,各个细节②______,彰显磅礴气势,把五千年文明的壮丽画卷展现给了全世界。

2022年,③______的烟花绽放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主火炬再度点亮古都北京,点亮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辉煌盛典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浪漫空灵则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自信和从容的中国。中国表达、世界情怀,“更团结"是北京冬奥会要向全世界传达的重要信息。这场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尚未褪去的特殊时刻举办的奥运盛会,我们会由衷地发现,北京冬奥会为世界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故事、中国故事,向世界发出了各国应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在这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的复杂形势下,北京冬奥会攻坚克难,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也向全世界讲述了一个打破隔阂、冲破阻碍的故事。这个故事将重心从“中国”的故事转移为中国的“故事",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从静态的展现变成了动态的描述。“中国”不再是静态的文化元素,而是具有高度能动性的参与者。这变化的背后源于14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在世界中扮演角色的变化,展现出来的是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调整语序,不得改变原意。

20.原文加点的句子中“中国的故事"出现了两次,但加双引号的词语却不同,请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在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代姆·帕塔普蒂安的发现之前,():温度和机械刺激如何在神经系统中被转化为电脉冲?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已知辣椒素可以激活引起疼痛感受的神经细胞,但这种化学物质具体如何起到这个作用,仍是未解之谜。朱利叶斯和同事在一般不对辣椒素起反应的体外培养细胞中,将他们创建的DNA文库的基因单独表达了出来。最终,他们确定了一个能够使细胞对辣椒素敏感的基因。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他们找到的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种新的离子通道蛋白,这一辣椒素受体后来被命名为TRPV1。当朱利叶斯探索这种蛋白质对热的反应能力时,他意识到这是一种热敏受体,它能在令人感到疼痛的温度下被激活。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和诠释环境信息的理解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

B.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和诠释环境信息的理解有一个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

C.我们的神经系统如何感知和诠释环境信息的理解有一个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

D.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和诠释环境信息的理解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

22.请写出朱利叶斯和同事解开“未解之谜”的过程的三个关键步骤。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①先从中西方诗人对自然爱好的时间和程度入手,简述自然情趣在诗歌创作中的兴起较晚。②继而通过对比、举例的方式阐述了中西方自然诗刚柔风格的差异。③最后以陶潜和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中西方诗歌风格的不同源于诗人自然观的不同。层层深入。、【参考答案】①在杜甫的诗里,月亮是思乡情感的寄托,透露出忧愁和感伤,体现了柔性之美。这种阴柔忧伤之美,符合中国人自然融合、互化,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自然观。②西方诗歌中,月亮高贵、自由、不可侵犯,具有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体现了刚性特征。其反映了西方人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的审美追求,是西方自然观的反映。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此类文本,应注重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

B.“它们同时也互有补充"错,原文为“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并非互补关系。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

A选项,“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错,过于绝对。原文为“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并没有说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

B选项,“这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错。原文“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是为了说明中西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大有分别,并没有说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D选项,“那些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错,原文为“只有出自真心的诗才是真我的表达,只有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诗句才是自然之诗。不同的是,西方传统中认为只有那种凭借神灵的天才在灵感或迷狂的作用下创作出的诗才是自然之诗”,但反过来说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就曲解文意了。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解答】

A选项,“泪眼问花",见花落泪,属于“有我之境”。

B选项,“孤馆"见出作者孤独之情,属于“有我之境”。

C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从“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一句可以看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特点,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人与自然融合,属于“无我之境”。

D选项,“花溅泪"“鸟惊心”,物著上人的情感,属于“有我之境"。

故选C。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并能够对每个部分进行概括。做此题,首先要给文章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此可以得到答案。第一段“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先从中西方诗人对自然爱好的时间和程度入手,“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简述自然情趣在诗歌创作中的兴起较晚。第二段“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阐述了中西方自然诗刚柔风格的差异,运用了对比、举例的方式。第三段举陶潜和华兹华斯的例子,第四段引用陶诗的《饮酒》,第五段具体分析二者的不同。最后三段“陶潜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的诗有许多相类似。我们拿他们俩人来比较,就可以见出中西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大有分别"“这种彻悟和这种神秘主义和中国诗人与自然默契相安的态度显然不同。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以陶潜和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中西方诗歌风格的不同源于诗人自然观的不同。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理解题干中材料的关键词语的能力,两首诗中“月亮"的不同体现了材料一第二段“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的观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其深刻的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对故乡的感怀,透露出忧愁和感伤,体现了柔性之美。由材料二第二段“我国传统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可知这种阴柔忧伤之美,符合中国人自然融合、互化,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自然观。“夜无限温柔/月后或已登上她的宝座/周围聚着她星星的妖精",西方诗歌中,称月亮为月后,登上宝座,被星星围聚,高贵、自由、不可侵犯,具有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体现了刚性特征。由材料二第二段“他主张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为一种‘有我之境’”可知其反映了西方人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的审美追求,是西方自然观的反映。

6~9.【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①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②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③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参考答案】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解答】

B.“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错误,由选文中狱吏说的“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和叶和甫告诉关汉卿王著刺杀阿合马和郝祯的事情之后关汉卿的反应来看,关汉卿并非是因为王著刺杀的事情被捕的,刺杀事件是被捕后发生的事情。原文信息是“(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解答】

D。“主要线索”“核心内容"错。选文的重心是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这既是节选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叶和甫层层劝说的目的。而关于《窦娥冤》的创作、演出与影响等相关内容的争论,只是展现人物的其中一个环节,算不上主要线索和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进整合的能力,文中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关汉卿坚决不答应,还“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这是写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

从叶和甫的话“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可知,文章还写了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

叶和甫说只要关汉卿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图谋不轨,就可以减轻刑法,另外还有酬劳,但是关汉卿不为所动,丝毫不妥协,展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体现了他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关汉卿对自己是铜豌豆的语言描写,直接写人物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动作描写“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舞台说明中的神态描写,“怒火难遏”“诧异"“鄙夷地”“不耐"“怒”“按捺住怒火",都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表现手法上,叶和甫利诱关汉卿,最后露出无耻面目,关汉卿坚持正义,绝不妥协,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10~14.【答案】A、B、A、【参考答案】①国渊屡次陈述应当舍弃(减少)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方法。经过五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耕种。

②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出自同一个人之手)。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参考答案】①《二京赋》是破案的线索。②国渊通过这条线索最终抓住了诽谤者,充分展现出他的机智聪明、心思缜密。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解答】句意: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河间”为“反"的状语,中间不可分开,应在“河间”之后断开,排B;“既"为“破”的时间状语,故“后"不能再作“破”的状语,应为“有"的时间状语,应在“后”的前面断开,排除C;“请"和“以为”是两个连续的动词,两个短语应分别独立成句,应在“请"的前面断开,排除D。

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解答】

B选项,“同‘服法’”错误,两者不同。“伏法"指被执行死刑,“服法”指服从法律的判决。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解答】

A选项,“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说法错误,文中“退无私焉”意思是“退朝后不私下议论朝政"。故选A。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得分点:①“损益”,舍弃(减少)增加;“相土处民",考察土地安置民众;“功课”,考核成绩;“劝",勉励。②“因”,趁机;“比方",作比较;“与投书人同手”,与寄的信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收摄",拘捕。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内容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文中“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可知,因诽谤性的书信大多引用《二京赋》,国渊以请教能读解《二京赋》的老师为名,套取其笔迹,从而捕获了写信之人。可见《二京赋》是侦破的关键线索,而国渊能充分利用这一线索抓住了诽谤者,从而具体展示了他的睿智(或断案的机智与缜密)。

参考译文: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县人。太祖皇帝征召他为司空属官。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他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太祖皇帝打算大力推行屯田措施,便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舍弃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方法。经过五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耕种。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皇帝准许了他的奏请。依靠国渊的奏请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斩杀敌兵的奏章,以前往往以一当十(上报),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拔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皇帝非常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扬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遣派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你们学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过后,国渊又被提拔为太守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他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行,最后死于任上。

15~16.【答案】D、【参考答案】①洞庭湖景:杜诗中的洞庭之景,坼吴楚、浮日夜,气势恢宏,充满动态之美;杨诗中的洞庭之景,总体上平静渺远,空明澄碧。②所表之情:杜诗表达孤舟老病的悲戚,更有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杨诗更多表达的是个人的身世之愁。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判断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

D选项,“末句以景结情”错误,“消得巴陵万古愁"不是写景,是直接抒情。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情与景的能力,首先,景: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杨诗中“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写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二句则具体写望君山。“一点”,既是视觉的直感,也起了衬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广阔浩森,因而楼上望山,不过“一点"而已。“青”字则写出了山的生气,暗应上句的“春"字。“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二句紧扣上句写湖光山色相映,开阔渺远,悠悠无限。

___其次,情:杜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及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杨诗“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以水喻愁,将自己的身世感慨,思乡之念融入诗中。

17.【答案】【参考答案】(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易错字:酾、槊、裘、衾、辰。

18~20.【答案】【参考答案】①目不暇接;②精妙绝伦;③色彩斑斓。、【参考答案】北京冬奥会为世界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向世界发出了各国应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号召。、【参考答案】将引号由“中国"转移到“故事”,表明强调的重点不同,突出了这次冬奥会打破国家界限,放眼全球,共同战胜疫情这一主题。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可作分析,①前文“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使人",后应填“目不暇接”,强调看不过来。②前文是“各个细节",后应填“精妙绝伦”,是说美巧妙到了极点。③后文是“的烟花绽放鸟巢上空"应填“色彩斑斓”。其含义是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划线句子语序不当,应该为“北京冬奥会为世界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其次,句子成分残缺,应该为“向世界发出了各国应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的号召”。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双引号的作用及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第一处引号,强调“中国",第二处强调“故事”。突出这次冬奥会主题的变化,是号召全世界的人们共同抗击疫情。

21~22.【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①将他们创建的DNA文库的基因在一般不对辣椒素起反应的体外培养细胞中单独表达;②从中确定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