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汨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湖南省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例如,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莹莹的园林陂池。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今,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此外,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

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保留前人留下的遗产,更要以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丰富其内涵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摘编自周魁一《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材料二: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一个致力于江河安澜的伟大构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

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

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

关于引江济淮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夜长八尺"。“曹操运河”就此不了了之,然而沟通江淮的梦想却延续了千年。

伟大工程诞生于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加速推进,不断创造新时代国家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审批建设新效率。根据规划,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从今往后,皖北和豫东数千万群众终于能‘共饮长江水’了!"在试通水通航现场

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安徽桐城、枞阳两县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投资,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

引江济淮工程还是我国布设鱼道最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

“曹操为什么挖不下去?就是因为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的黏性土,民间将其形象描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中铁十局引江济淮项目总工程师刘绍云介绍,我们总结形成了膨胀土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工法等一系列新工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

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终与淮河“牵手",从此世世代代、永永远远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4日丁一鸣、常河《长江淮河终“牵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管子》一书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从细节上强调了城址高程、位置选择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这是当今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B.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点如今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河道、水域目前也被人们用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

C.当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汲取古代典籍中的水利文化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城市水利学等科学理论,纵横比较

D.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突破了单一的城市地域限制,连通皖豫,计划到2040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材料一在强调水利建设的理论指导时,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水利学"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

B.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借助《管子》和“曹操运河”故事来行文,虽同属历史知识的运用,但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C.材料二中“牵手"指的是在引江济淮工程的推动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历史性的伟大会合。

D.材料二的引江济淮工程调节了年平均引江水量,惠及百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是___________

A.“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管子度地》)

B.“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地图》)

C.“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命之曰金城。"(《管子度地》)

D.“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

(4)水利是与江河、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类活动。请结合材料概括水利工程具体有哪些功能价值。

(5)材料一为学术论文,材料二是新闻报道,如果你是《中国水利》杂志的编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眷之歌

杨沫

黎明前,道静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里。疲倦、想睡,但是倒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除夕的鞭炮搅扰着她,像突然的暴风雨袭击着她。她一个个想着这些又生疏又亲切的面影,卢嘉川、罗大方、许宁、崔秀玉、白莉苹……都是多么可爱的人呵,这心是在寻找祖国的出路,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想着这一夜的情景,①她紧抱双臂,望着发白的窗纸忍不住独自微笑了。

二踢脚和小挂鞭响得正欢,②白莉革的小洋炉子也正旺,时间到了夜间两点钟,可是这屋子里的年轻人还有的在高谈,有的在玩耍;罗大方和白莉革坐在床边小声谈着、争论着,他似乎在劝说白莉革什么

道静和卢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里谈着话。从短短的几个钟点的观察中,道静竟特别喜欢起她这个新朋友了。他诚恳、机敏、活泼、热情。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卓见更是道静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他们坐在一块,他对她谈话一直都是自然而亲切。他问她的家庭情况,她忽然丢掉了过去的矜持和沉默,一下子,全给她的心灵开了一个窍门,全能使她对事情的真相了解得更清楚。于是她就不知疲倦地和他谈起来。

“卢兄(她跟许宁一样地这样称呼他),你可以告诉我吗?红军和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他们真是为人民为国家的吗?怎么有人骂他们——土匪?"

卢嘉川坐在阴影里,面上浮着一丝调皮的微笑。他慢慢回过头来,睁着亮亮的大眼睛看着她

“偷东西的人最喜欢骂别人是贼;三妻四妾的道德家,最会攻击女人不守贞操,却说别人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和土匪……这些你不明白吗?”

道静笑了。这个人多么富有风趣呀!她和他谈话就更加大胆和自由了。

“卢兄,"道静又发问道,“你刚才说青年人要斗争、要反抗才有出路,我还有点不大相信。”

卢嘉川稍稍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怎么,你以为要当顺民才有出路么?"

③道静低着头,摆弄着一条素白麻纱手绢,好像有些难过,她低声说:“你不知道……我斗争过,我也反抗过,我并没有找到出路。”

卢嘉川突然挥着手笑起来了。他笑得那么爽朗、诚恳,像对熟朋友一般地更加亲切和随便。

“原来如此!来,小林,我来给你打个比方……"他看看一屋子喝酒畅谈的青年人都在一边说着、吃着,“小林,这么说吧,两个木就成了你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身到集体的斗争中,那么,你,你就再也不是小林

林道静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卢兄,你说话真有意思。过去,我是只想自己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听了你们那些谈话,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

“好像什么?"

“好像个糊涂虫!”林道静天真地迸出了这句话,自己也不禁为在一个刚刚认识的男子面前竟放肆地说出这种话而吃惊了。

卢嘉川还是随便地笑道:

“大概,这是你在象牙之塔里住得太久的缘故。小林,在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看看这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是多么悲惨,可是又是多么美好……你赶快走出来看看吧!"

多么热情地关心别人,多么活泼洒脱,多么富于打开人的心灵的机智的谈话呵……④道静越往下回忆,心头就越发快活而开朗。

“小林,你很纯洁、很直爽。”后来他又那么诚恳地赞扬了她,“你想知道许多各方面的事,我过一两天给你送些书来——你没有读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吧?可以读一读。还有苏联的文学著作也很好,你喜欢文艺,还有高尔基的《母亲》。"

第一次听到有人鼓励自己读书,道静感激地望着那张英俊的脸。

道静和白莉苹在深夜寒冷的马路上送着卢嘉川和罗大方。白莉苹和罗大方在一边谈着,道静和卢嘉川也边走边说:

“真糟糕!卢兄,我对于革命救国的道理真是一窍不通。明天,请你一定把书给我送来吧。”

“好的,一定送来。再见!"卢嘉川的两只手热烈地握着白莉苹和道静的手。多么奇怪,道静竟有点不愿和他们分别了。

“这是些多么聪明能干的人啊!……”清晨的麻雀在窗外树上吱吱叫着,道静想到这儿微笑了。但是这时她也想起了余永泽。他放了寒假独自回家过年去了,和父母团聚去了,这才参加了这群流浪者的年夜聚会。想到他,一种沉痛的感觉突然攫住了她的心。

“和他们一比……呵,我多么不幸!"她叹息着,使劲用棉被蒙住了头。

(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第①句“她紧抱双臂”这个姿势表达的不只是谨慎和防备心理,更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B.第②句,“小洋炉子也正旺"既渲染了热闹的除夕氛围,也暗示出此刻林道静的内心的昂扬和热烈。

C.第③句,对林道静低着头摆弄手绢的细节刻画,表现了她历经抗争后无路可走的迷茫和无奈。

D.第④句,把叙事从回忆拉回现实,既强化了回忆的氛围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林道静参加聚会回到小屋之后心潮澎湃难以入眠,开篇以心理活动描写展开情节,在回想中介绍人物并概述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B.文章第二段是典型的场景描写,简笔勾勒参加聚会的青年们的行为状态。既呼应了第一段中的人物,也是青年群体的集中展示。

C.小说多次写到卢嘉川的笑,有调皮的笑,有爽朗的笑,我们看到了一位风趣、开朗、活泼的新青年。

D.卢嘉川用小林姓打比方,形象的阐释了参加集体斗争的重要意义,幽默风趣的表达,也使她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念。

(3)“无论谁挨着你都会被你这种热情所感动。”这是书中人物江华对林道静的评价,也是每一位读者掩卷深思后的由衷赞美。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道静的这些“热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一位评论家说:“回忆是为了怀旧,为己在时光的流转中丧失了确定性和安全感的生存做一次精神溯源。”本文从回忆的角度展开叙事,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诈称楚王薨,去齐国接太子归国。),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____

A.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万里;诸侯地方千里,出兵车千乘

B.“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句中的“质"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含义不同。

C.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D.“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句中的“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徼茫信难求”“信"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集思厂益,最后解除了危机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人面前落下个不义之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②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

(5)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物理六首(选二)

林希逸

其一

以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其六

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①谁诬②?若与予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愚。

【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②诬:假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道理一样。

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

D.其六诗中典故“梦鹿得鹿”与“庄周梦蝶"所蕴含的哲理截然不同。

(2)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的《过秦论》与苏洵的《六国论》同为史论,借古讽今。前者卒章显志,指出秦亡是因为“”;而后者则开宗明义,直陈观点,“"。

(2)音乐可闻不可睹,除了正面描写之外,有时也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便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悲凉,_____________。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姚昆仑先生的《湘西不神秘》一书设了专章“神秘现象释疑”,叙谈湘西的神秘文化现象。循着作者的视角和思路,探寻现象背后的林林总总,一直传得①_______,经过科学分析之后;也有些谜,就人类现在的认知水平;而另一些谜,因为人们的好奇,成了子虚乌有的存在。科学似乎就是这样严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大师们"赖以骄傲的资本和神秘感撕得粉碎。

由此联想到很多。诗人济慈抱怨过牛顿,说他把彩虹所有的诗意都破坏了——彩虹在他眼里只不过是光谱的排列而已。物理学家费曼的一位艺术家朋友曾对他说:“你看,作为艺术家;可是你们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把花儿剖析开来看,费曼评论道,尽管他的审美眼光可能没有那位艺术家那么高深,我从这朵花中所见到的东西,却要比他多得多。我能想像到其中的细胞,在更小的尺度上或者内部的结构上,也同样有美。……一言以蔽之

(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漫,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有的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式描述为“葡萄型”,主干后面跟着一串又一串的从句或修饰成分。(《有趣的语言翻译》)

D.《堂吉诃德》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但时人并不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只当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逗笑"之作。(名著导读《堂吉诃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4分)

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人的脸上经常长痘,尤其是身处青春期的同学。皮肤长痘是一件很让人恼火的事,不抠吧,抠破了则容易留疤,大家都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有人说①_______,很多本是“无辣不欢”的人为了不长痘纷纷拒绝吃辣。

实际上,长痘的原因很多,从饮食的角度来看(2019修订版)》提到的饮食措施中,没有提到预防痤疮需要戒辣限制高糖和油腻食品,适当控制体重,避免不熬夜等均有助于预防痤疮发生。"

也许有人会说:“那为啥我每次一吃完辣的食物,脸上的痘痘就马上蹦出来?”那是因为,辛辣的食物往往伴随着高糖高脂,比如红油火锅、水煮肉片、辣子鸡等,③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一……就……",请分析它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成语叫“炊烟袅袅”,有首歌曲叫《又见炊烟》,诗词中有更多的炊烟:“暧暧远人村,莺啼绿树隔炊烟"“雨后千山净,效烟处处新”等。曾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炊烟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当你的生活中已“不见炊烟",你有何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本题考查比较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解答】(1)A.“这是当今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错误,由原文“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可知。

故选A。

(2)C.“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实现历史性的伟大会合”错误。如今,一路过长渠、穿渡槽,终与淮河‘牵手’"可知,一路过长渠、穿渡槽”,不是两大水系的双向会合。

故选C。

(3)B.大意是“地形的出入交错,也必须心中完全有数,就可以行军袭邑,这都是地图的意义",不符文意。

故选B。

(4)①结合“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将河道、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可以防洪、供水,还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②结合“根据规划,到2040年,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可知,沟通水系连接;

③结合“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沟通区域航道运输,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带;

④结合“位于安徽桐城、枞阳两县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菹草等耐水植物,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鱼类洄游,变为蜿蜒曲折,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可知、鱼类提供更加健康,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

(5)示例一:学术论文

①学术性。结合“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一个环境优美,往往有规划合理,材料一以城市起源开篇,具有学术视角。

②科学性。结合“其实,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避水之害,引當得宜,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可知,以北京城为例等来佐证观点。以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城市水利学"。

③新颖性。结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新研究旧城市……”可知,材料一给出了古为今用,有利于激发读者对“水利"研究的兴趣与热情、探索精神。

示例二:新闻报道

①真实性。结合“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材料二以“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这一真实事件为报道对象,有说服力,直观有力地突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

②新鲜性。结合“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水北送三段、区),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可知,与时俱进,有利于读者切身感受“水利工程"的惠民价值。

③通俗性。结合“水至福来,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钻涵洞,跨越千年,从此世世代代,材料二的报道语言简洁明确,具有较强普适性,便于传播相关水利知识。

答案:

(1)A

(2)C

(3)B

(4)①水利工程可以防洪、排涝,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需求之外、美化城市;

②破除区域局限,沟通水系连接;

③沟通区域航道运输,完善航运格局;

④为候鸟、鱼类提供更加健康,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

(5)示例一:学术论文

①学术性。材料一以城市起源开篇,具有学术视角。

②科学性。材料一援引《管子》典籍,例证详实,科学严谨。

③新颖性。在“如何进行城市水利实践”问题上、纵横比较等有开创性的意见建议,培养创新意识。

示例二:新闻报道

①真实性。材料二以“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这一真实事件为报道对象,有说服力,直观有力地突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

②新鲜性。材料二对“引江济淮工程"的报道迅速及时,与当下人们所生活的时空紧密相连。

③通俗性。材料二的报道语言简洁明确,具有较强普适性,便于传播相关水利知识。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句子内容,明确句子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相关信息,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文章艺术特色,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解答】(1)A.“‘她紧抱双臂’这个姿势表达的不只是谨慎和防备心理”说法错误。从原文来看,她没有任何理由产生谨慎和防备心理。

故选A。

(2)D.“也使她的革命信念进一步坚定"错误。卢嘉川的这番话,她是初次接触这些革命道理。

故选D。

(3)由“时间到了夜间两点钟,可是这屋子里的年轻人还有的在高谈”“道静和卢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里谈着话"“她忽然丢掉了过去的矜持和沉默,好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把什么都倾心告诉了他……于是她就不知疲倦地和他谈起来”可得出:林道静参加聚会,特别是与卢嘉川彻夜畅谈,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

由“第一次听到有人鼓励自己读书,道静感激地望着那张英俊的脸"“真糟糕,我对于革命救国的道理真是一窍不通,请你一定把书给我送来吧”可见,并督促对方尽快送书;

由“卢兄,你说话真有意思,我是只想自己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今夜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好像个糊涂虫,道静感激地望着那张英俊的脸”“她一个个想着这些又生疏又亲切的面影、罗大方、崔秀玉,他们都有一颗热烈的心,目光中满含对卢嘉川的仰慕与崇拜,表现出追求友谊的热情。

(4)小说情节林道静回公寓后思绪的铺展为起点,如文章开头写道“黎明前,由“除夕的鞭炮搅扰着她,像突然的暴风雨袭击着她……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可以看出;

“真糟糕!卢兄,我多么不幸,林道静从中能更好地发现自己与其他青年的差距,这进一步增强了她参加革命的热情和自信;

从表达效果上看,以回忆的形式展开过去的经历,如文中她听到卢嘉川的鼓励和鞭策后的心理路程“多么热情地关心别人,多么富于打开人的心灵的机智的谈话呵……”“第一次听到有人鼓励自己读书,这有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答案:

(1)A

(2)D

(3)①参加聚会,与青年们,兴致高昂;②对卢嘉川鼓励她读书充满感激,饱含追求革命真理和人生理想的热情,言行中多是对其他朋友的赞扬。

(4)①小说情节以林道静回公寓后思绪的铺展为起点,使她对自己已经失去确定性的生命历程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得更加深刻而理性,林道静能更好地发现自己与其他青年的差距;③以回忆的形式展开过去的经历,有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解答】(1)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状语后置,所以C处断句;

“大司马"做动词“为”的宾语,结构完整,所以E处断句。

“使守东地"是“使之守东地”,“东地"做“守”宾语,宾语后断句。

故选CEF。

(2)A.“万乘"一词的本义是一万辆兵车,按照周代礼制,出兵车万乘,出兵车千乘。战国时,故用“万乘”代指大国。

故选A。

(3)C.“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错误,子良向齐王说昭常假托王命。

故选C。

(4)①“所以”,用来……的;“爱";“爱地不送死父,判断句。土地是用来安身的,这是不道义的。

②“立王”,另立一王,趁机,做交易。译文:(如果)楚都另立一王。

(5)子良建议是要割地。由原文“上柱国子良入见!王身出玉声,则不信,原因是因为大王一字千金,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

昭常建议不能割地。由原文“昭常入见。万乘者。今去东地五百里,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常请守之"可知,就是因为地大广博,是割掉东国的一半,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

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由原文“景鲤入见。虽然,许万乘之强齐也,负不义天于下,臣请西索救于秦”可知,背负不义的名声。

答案:

(1)CEF

(2)A

(3)C

(4)①(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这是不道义的,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

(5)子良建议要割地。若不讲信用;昭常建议不能割地,是割掉东国的一半,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襄王做太子时。他父亲怀王死了,要回楚国去,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五百里;否则。"太子说:“我有个师傅。”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我所以说献地对你有利,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太子回到楚国。齐王派车五十辆来。楚王让群臣献计,说:“大王不能不给啊,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昭常进见楚王。所谓万乘大国。如果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楚国就徒有万乘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景鲤进见楚王。虽说这样,现在又不想给它,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让他守卫东地。子良到了齐国。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怎么回事,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不这样的话。”齐王害怕了,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

材料二:

秦国扣留了楚怀王,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扣在秦国回不来,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那楚国就完了。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这是不合适的,去齐国接太子归国,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齐相说:“不行,这样,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如果楚国另立一王,给我下东国,不然的话。”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

【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1小题,9分)

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D.“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错,这两个典故所指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假难辨的唯心主义思想。

故选D。

(2)①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鲁侯叫人把它擒住养于庙堂,海鸟却不敢吃一口。庄子感叹说:“此以己养鸟也。”“以鸟养鸟",让它栖息山林,食小鱼,以适应生存环境(尽性),惟虫知天,泛指一切飞鸟走兽,无论是飞、走、鸣、跳,契合自然(能天)。

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后两句化用《孟子尽心》篇的话:“万物皆备于我,乐莫大焉,就是说万物之理,只是人们“习焉不察”,“尽其心,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四十不动心"(孟子)“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至乐境界,“若”,承首句“鱼";“予”,泛指人、

相通相隔之处,人也不例外。人心物理的底蕴均在“尽性"“知天”,像郑人“梦鹿得鹿"那样,得失观念过重,又悖物理。这里的“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

答案:

(1)D

(2)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是与自然和谐统一。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或仁义不施)弊在赂秦(重点字:弊)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

(3)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重点字:椒)

或:燎沉香消溽暑(重点字:溽)

【点评】《六国论》名句辑录: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

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解答】(1)①此处与“传得"搭配,可填:沸反盈天(神乎其神。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神乎其神:形容非常神秘。煞有介事:形容装模作样。

②结合“经过科学分析之后”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真相大白。

③结合与“作为艺术家,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出一朵花儿有多美"的对比及与“弄得”的搭配可知。索然寡味:形容一点没有意味和情趣。

(2)文中加点词的引号表示讽刺。

A.引号表示讽刺。

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引号表示强调。

故选A。

答案:

(1)①沸反盈天(神乎其神,煞有介事)②真相大白③索然寡味

(2)A

【点评】引号的常见用法: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或否定,表示强调突出等。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4分)

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可以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

【解答】(1)由“那为啥我每次一吃完辣的食物,脸上的痘痘就马上蹦出来"可知,“一……就……”把紧密关联的两个分句“那为啥我每次一吃完辣的食物"“脸上的痘痘就马上蹦出来”连接起来,故语意上;同时,“一……就……"和问句结合。

(2)①处,根据“因此,此处可填“吃辣是长痘的主要原因”。

②处,根据“实际上,从饮食的角度来看"“我们长的痘属于痤疮的一种”可知。

③处,根据“辛辣的食物往往伴随着高糖高脂、水煮肉片,这些食物会导致皮肤长痘"可知。

(3)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油腻食品”后加“的摄入量",“避免不熬夜”改为“避免熬夜"。

答案:

(1)①结构上,“一……就……”起到紧密关联两个分句的作用,“一……就……"表示后面分句所述的结果和前面分句所述的行为关联性很强,突出了人们的困惑。

(2)①吃辣是长痘的主要原因②吃辣和长痘并没有必然联系③高糖高脂才是长痘的罪魁祸首

(3)①在“油腻食品”后加“的摄入量"。②“避免不熬夜”改为“避免熬夜"。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四、写作(60分)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炊烟,既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经典意象,也是能代表我们乡愁的典型代表。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