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4)(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掬水月在手》近日很受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96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铿锵人生。叶嘉莹的学问和人品都令人景仰,她关于诗歌学习的方法也值得研究。

比如,叶嘉莹特别强调孩子对诗词的吟诵。“写诗的时候,字从音出,字从韵出,文字是跟着声音出来的,所以要吟诵得很熟。"她选编过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而讲诵版更辅以她亲自读诵、讲解并吟诵的录音。

叶先生回忆说,自己还不认字的时候就跟着大人背诗,因为家里的人都读诗,男人是大声诵读,而女人是低声地吟唱。正式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文读时,伯母也不讲解,就让她从第1首开始背。叶先生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道理的:“小孩子记忆力强,即使他不能理解内容,只要先背下来,等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叶先生凭她的艺术的直觉认为“声音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而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一个人能在后来的生活体验中调动早年记忆的内容。

记忆可以简单分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最多维持一分钟左右,但是长期记忆有可能相伴终生。如何把短期记忆的信息变成长期记忆?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背诵。我们以往总是认为反复默念是一种死记硬背,其实从科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长期记忆是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的连接,而重复想要记住的东西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突触正是建立连接的基础。所谓不断重复的背诵,实际上就是通过复述信息的方式,让短期记忆有足够长时间活跃,刺激突触的形成,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把短期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转为长期记忆。所谓学习巩固的过程,就是为你的记忆附加重大的意义,添加更多的连接,让大脑更容易提取,而如果没有连接的孤零零的记忆就无法得到巩固,也难以提取。

叶嘉莹先生很强调在诗歌学习中放入自己的生命感受。比如她讲诗是结合着自己生命的经历,她认为,“诗词的好坏,永远以它的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层次。”她也常常对学生说要有一颗关怀的心,对人、事、物,对大自然的关怀。她小时候背诵李商隐的诗《嫦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直到1953年,到台北教书时,课本里选了《淝水之战》,里面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下课后叶先生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在等车时,想到刚刚讲的云母车,忽然间李商隐的《嫦娥》从脑子里跑出来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时距离小时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当年纪小时我只是从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风、烛影这些具体的物象,可这时我对这首诗就忽然有了另一种体会。因为我已经过了患难,才真正懂得了李商隐这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诗里这些丰富的内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记忆力强的时期利用上,让他背诵下来,只要他记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会有所体会,随时都会有所升华。”

从声音到文字,从耳朵到眼睛,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字面理解到心灵触动,伴随一个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诗歌学习,其实是和生命感受深刻连接的。

(摘编自李峥嵘《谈叶嘉莹的古诗学习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叶嘉莹特别强调古典诗词的吟诵,这是她的诗歌学习方法的核心所在。

B.受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及教育影响,叶嘉莹认同传统的背诵的教学方法。

C.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短期记忆要变成长期记忆,离不开不断重复背诵。

D.为记忆附加的意义越重大,添加的连接越多,记忆就越容易被大脑提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文章用“近日很受关注"的电影引出论题,具有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

B.文章把叶嘉莹的直觉认知与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C.文章第五段用叶嘉莹的亲身经历,有力论证了她关于诗歌学习的主张。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得出中心论点,诗歌学习是和生命感受深刻连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任何时候对学习都是必需的。

B.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从科学角度看,就是为形成长期记忆建立更多连接。

C.有效的学习需要放入自己的生命感受,要有一颗关怀人、事、物、大自然的心。

D.幼年时期应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儿时的记忆会在不知什么时候促进人的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热量总是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为什么凋落的树叶不会重回枝头,枯萎的花朵不会重新绽放?

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它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无序的程度(即熵)会不断增大。

人的生命也如此,从物理层面的运动到精神层面的思考,都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熵,打破原有的平衡。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当我们思考时,大脑会消耗能量,产生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常用的表述方式。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将其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和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将其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熵增加原理表述为: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

人类的大脑每天需要接收、记忆各种信息,学习、理解各种知识,分类、处理各样事务。这意味着大脑的熵在不断增加,若不及时优化、排序,大脑就会越来越无序。

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测到大脑不同认知功能的区域消耗的氧气量,从而计算出大脑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能量消耗情况,并通过模型,计算出其产生的熵。

研究发现,当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各个脑区处于不同状态且不断转换,但各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是随机、可逆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细致平衡(detailedbalance)”状态。

而当大脑处于思考状态时,各个脑区在不同状态间的转换存在方向性,这被称为“细致平衡破缺(brokendetailedbalance)"。也就是说,在思考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细致平衡”被打破了,这时表示混乱程度的熵也增加了。

研究人员发现,在情绪处理、工作、社交、语言、理性思考、风险决策、运动执行等7种不同类型的大脑认知活动中,运动执行和风险决策等活动中的熵产生最明显,而语言、情绪处理等活动中的熵产生较少。也就是说,进行越高级、越复杂的认知活动,大脑产生的熵越多。

结合这一科学研究与自己用脑学习时的情况想一想、观察一下,前文中说的与自己的情况是不是一样?利用这项研究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学得更好或变得更聪明吗?我们又要如何对抗大脑熵的增加呢?

研究表明,当学习的速度慢下来时,神经元中熵的增加会减缓,从而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不降反升。

对于每个人来说,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部,对抗大脑熵增加的方法就是科学用脑,不断挖掘大脑的潜能。例如,在学习方面,可以不断地重复、慢慢雕琢、反复练习,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反而学习效率更高。或者去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与朋友进行一次畅谈,从中探索到新鲜的信息、知识或智慧,为大脑“减熵"。

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知与探索神秘而迷人的宇宙一样,充满未知却又其乐无穷。想要真正解锁人类大脑蕴藏的玄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总有一天,人们能解开大脑的终极奥秘!

(摘编自刘恺《大脑中的热力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只要有生命运动,就会不断消耗能量并产生熵,增加无序的程度。

B.人类大脑的熵每天都在增加,通过及时优化、排序,可以改善大脑的无序状态,重新实现“细致平衡”。

C.“进行越高级、越复杂的认知活动,大脑产生的熵越多"提醒人们,人类应减少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

D.学习速度慢下来可以减缓熵的增加,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因此学习的过程是越慢越好,要避免赶时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文章用问句开篇,以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引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起到提升阅读兴趣,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的作用。

B.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几种常用表达方式的介绍,文章意在告诉读者,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C.文中插入大脑分区示意图,直观展示大脑认知活动区域的复杂性,有助于读者理解大脑的“细致平衡”和“细致平衡破缺"问题。

D.“身体的总指挥部”“慢工出细活"“减熵”……或运用修辞、或引用俗语、或拟造新词,使文章说明变得形象、富有表现力。

(3)认识大脑中的热力学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转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做事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去上班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俩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

“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俩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砸!"

跟着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蒙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

“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蒙。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几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材料二

写作成瘾(《俗世奇人4》短序)

冯骥才

凡上瘾的事总放不下,总要一再拿起来。难道我写《俗世奇人》也会上瘾?为什么写完了——又写,再写,还写?

写作是心灵的事业,不能说成瘾,但我承认自己写《俗世奇人》已经成瘾,因为这文本太过另类。我写别的小说都不会这样。只要动笔一写《俗世奇人》,就会立即掉进清末民初的老天津。吃喝穿戴,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都是那时天津卫很各色的一套,而且所有这一切全都活龙鲜健、挤眉弄眼,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有人会说,别人写作时不也是这样吗?不也是扎进自己想象中特定的时空里?

可《俗世奇人》还是有点不同。

它对我的诱惑不只是小说里的市井百态和奇人奇事,更是一种极酷烈的地域气质,一种不可抗拒的乡土精神,一种特异的审美。在这样的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固然重要,但他们共同的集体的性格更为要紧。故我这些人物,不论男女、长幼、贫富、尊卑、雅俗、好坏,就是猫儿狗儿,也全都带着此地生灵特有的禀性。比方,强梁、爽利、好胜、幽默、义气、讲理讲面,等等,这种小说的审美别处何有?

不单故事和人物这样,小说的语言也如此。我说过,我在这小说的语言中要的不是天津味儿,而是天津劲儿,也得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才是。

我别的小说从不这么写人物,也从不用这种语言。只要一动笔写《俗世奇人》,这一套思路、劲头、感觉和语言便全来了。这样的写作难道不上瘾不过瘾?

随笔写来,且为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文本一开篇和结束都使用了评论性语言,表达对绝盗其人其事和天津乡土精神的赞美,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作品主旨,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B.文本一第一段“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地装满一屋”“一双红喜字"等叙述描写营造了新婚的喜庆气氛,为后文写被盗埋下了伏笔。

C.文本一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手法,着力刻画“这爷仨面色都凶”以及老头子的生气,突出了“绝盗"盗窃手段之“绝”。

D.文本一中的人物都没有姓名,是本文故事讲述的需要,同时,这样写还可以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本身,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地域气质。

(2)邻居大爷这一人物在文本一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两个文本文体不同,但其语言都透着《俗世奇人》语言的“天津劲儿"。请从词语选用角度,结合具体例子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覵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餌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B.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C.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D.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夫道一而已矣”与“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一”含义不同。

B.“绝长补短"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

C.“固所自尽也”与“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尽”含义相同。

D.“然友反命"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孟子主张性善,开口不离尧舜,他赞同颜渊的观点,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像那样。

B.对滕文公想办好父亲的丧事,孟子很是肯定,他主张守礼尽孝,实行三年的丧礼,并说从天子到庶民,夏商周三代都如此。

C.面对朝臣百官反对行三年之丧,担忧百官不能尽心竭力辅佐自己,滕文公善于寻求外援,再次派然友登门向孟子求教。

D.滕文公听从了孟子的建议,行不他求,亲身示范,居丧庐五个月,不曾颁布任何命令和禁令,最终赢得了百官和族人认可。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②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③亚夫,即周亚夫,汉文帝的将军,曾屯兵细柳,防御匈奴。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任节度书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这是一首踏青思归之作,开篇写游春的感觉,春风日暖,笙歌阵阵传入耳中。

B.第二联用拟人手法写花柳蜂蝶,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初春图景。

C.诗人远离家乡,渴望建立周亚夫一样的功勋而不得,因此顿生羁旅客愁之感。

D.尾联回应“江上行",“莫悟”“更作"将长年流寓的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

(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两句,描写了陈涉揭竿而起,顷刻之间就燃成燎原之势的情形。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融入环境描写之中。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奢华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①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在小说开篇不久,作者就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揭示了这个显赫一时的大家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中国古代本来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实际上是这一规律性的反映。但是,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的贾府的衰败,并不只是一种抽象的事理,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的摩擦、冲突相联系的渐进过程。作者既描写了贾府②_____________,“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实,也描写了这个大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相互间“很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③;同时,作者还描写了贾府所牵涉的社会矛盾,并暗示了它与宫廷的微妙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对“抄家”的不祥预感。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曹雪芹着眼的并不只是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由于作者对人物所处环境及其关系的准确描写和深刻认识,对小说中一再渲染的“末世感"也昭示了整个社会的衰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B.“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D.“末世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建始也"。从字面上讲,立冬①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人以为,到了立冬节气就是入冬了。其实,立冬和入冬并不是一回事。立冬代表的是节气变化,每年②_____________,都在阳历11月7日或8日。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每个“立"都是天文学上一个新季节的开始。在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我国黄河流域,立春、立夏、立秋这三个节气,给人的感觉是,实际天气气候的春暖、夏热、秋凉的季节特点要比节气所代表的季节属性滞后;而立冬这个节气往往与实际天气气候③_____________,这时节寒风阵阵,山冷得在颤抖,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空气似乎也要凝固起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2022年搞笑诺贝尔奖出炉,“医学奖:冰淇淋与放化疗最般配”“工程学奖:用几个手指转旋钮最舒适"“生物学奖:便秘不影响蝎子为爱鼓掌”“和平奖:真诚八卦与撒谎八卦"等荣登榜单。

搞笑诺贝尔奖创立于1991年,是对诺贝尔奖的善意模仿,用来表彰那些“先让人们发笑而后让人们思考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能乍一看很荒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科学价值。事实上,有的搞笑诺贝尔奖得主后来真的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掬水月在手》近日很受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96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铿锵人生。叶嘉莹的学问和人品都令人景仰,她关于诗歌学习的方法也值得研究。

比如,叶嘉莹特别强调孩子对诗词的吟诵。“写诗的时候,字从音出,字从韵出,文字是跟着声音出来的,所以要吟诵得很熟。"她选编过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而讲诵版更辅以她亲自读诵、讲解并吟诵的录音。

叶先生回忆说,自己还不认字的时候就跟着大人背诗,因为家里的人都读诗,男人是大声诵读,而女人是低声地吟唱。正式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文读时,伯母也不讲解,就让她从第1首开始背。叶先生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道理的:“小孩子记忆力强,即使他不能理解内容,只要先背下来,等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叶先生凭她的艺术的直觉认为“声音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而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一个人能在后来的生活体验中调动早年记忆的内容。

记忆可以简单分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最多维持一分钟左右,但是长期记忆有可能相伴终生。如何把短期记忆的信息变成长期记忆?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背诵。我们以往总是认为反复默念是一种死记硬背,其实从科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长期记忆是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的连接,而重复想要记住的东西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突触正是建立连接的基础。所谓不断重复的背诵,实际上就是通过复述信息的方式,让短期记忆有足够长时间活跃,刺激突触的形成,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把短期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转为长期记忆。所谓学习巩固的过程,就是为你的记忆附加重大的意义,添加更多的连接,让大脑更容易提取,而如果没有连接的孤零零的记忆就无法得到巩固,也难以提取。

叶嘉莹先生很强调在诗歌学习中放入自己的生命感受。比如她讲诗是结合着自己生命的经历,她认为,“诗词的好坏,永远以它的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层次。”她也常常对学生说要有一颗关怀的心,对人、事、物,对大自然的关怀。她小时候背诵李商隐的诗《嫦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直到1953年,到台北教书时,课本里选了《淝水之战》,里面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下课后叶先生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在等车时,想到刚刚讲的云母车,忽然间李商隐的《嫦娥》从脑子里跑出来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时距离小时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当年纪小时我只是从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风、烛影这些具体的物象,可这时我对这首诗就忽然有了另一种体会。因为我已经过了患难,才真正懂得了李商隐这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诗里这些丰富的内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记忆力强的时期利用上,让他背诵下来,只要他记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会有所体会,随时都会有所升华。”

从声音到文字,从耳朵到眼睛,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字面理解到心灵触动,伴随一个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诗歌学习,其实是和生命感受深刻连接的。

(摘编自李峥嵘《谈叶嘉莹的古诗学习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叶嘉莹特别强调古典诗词的吟诵,这是她的诗歌学习方法的核心所在。

B.受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及教育影响,叶嘉莹认同传统的背诵的教学方法。

C.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短期记忆要变成长期记忆,离不开不断重复背诵。

D.为记忆附加的意义越重大,添加的连接越多,记忆就越容易被大脑提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用“近日很受关注"的电影引出论题,具有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

B.文章把叶嘉莹的直觉认知与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C.文章第五段用叶嘉莹的亲身经历,有力论证了她关于诗歌学习的主张。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得出中心论点,诗歌学习是和生命感受深刻连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任何时候对学习都是必需的。

B.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从科学角度看,就是为形成长期记忆建立更多连接。

C.有效的学习需要放入自己的生命感受,要有一颗关怀人、事、物、大自然的心。

D.幼年时期应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儿时的记忆会在不知什么时候促进人的理解。

【答案】(1)B

(2)D

(3)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热量总是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为什么凋落的树叶不会重回枝头,枯萎的花朵不会重新绽放?

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它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无序的程度(即熵)会不断增大。

人的生命也如此,从物理层面的运动到精神层面的思考,都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熵,打破原有的平衡。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当我们思考时,大脑会消耗能量,产生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常用的表述方式。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将其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和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将其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熵增加原理表述为: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

人类的大脑每天需要接收、记忆各种信息,学习、理解各种知识,分类、处理各样事务。这意味着大脑的熵在不断增加,若不及时优化、排序,大脑就会越来越无序。

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测到大脑不同认知功能的区域消耗的氧气量,从而计算出大脑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能量消耗情况,并通过模型,计算出其产生的熵。

研究发现,当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各个脑区处于不同状态且不断转换,但各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是随机、可逆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细致平衡(detailedbalance)”状态。

而当大脑处于思考状态时,各个脑区在不同状态间的转换存在方向性,这被称为“细致平衡破缺(brokendetailedbalance)"。也就是说,在思考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细致平衡”被打破了,这时表示混乱程度的熵也增加了。

研究人员发现,在情绪处理、工作、社交、语言、理性思考、风险决策、运动执行等7种不同类型的大脑认知活动中,运动执行和风险决策等活动中的熵产生最明显,而语言、情绪处理等活动中的熵产生较少。也就是说,进行越高级、越复杂的认知活动,大脑产生的熵越多。

结合这一科学研究与自己用脑学习时的情况想一想、观察一下,前文中说的与自己的情况是不是一样?利用这项研究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学得更好或变得更聪明吗?我们又要如何对抗大脑熵的增加呢?

研究表明,当学习的速度慢下来时,神经元中熵的增加会减缓,从而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不降反升。

对于每个人来说,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部,对抗大脑熵增加的方法就是科学用脑,不断挖掘大脑的潜能。例如,在学习方面,可以不断地重复、慢慢雕琢、反复练习,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反而学习效率更高。或者去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与朋友进行一次畅谈,从中探索到新鲜的信息、知识或智慧,为大脑“减熵"。

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知与探索神秘而迷人的宇宙一样,充满未知却又其乐无穷。想要真正解锁人类大脑蕴藏的玄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总有一天,人们能解开大脑的终极奥秘!

(摘编自刘恺《大脑中的热力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只要有生命运动,就会不断消耗能量并产生熵,增加无序的程度。

B.人类大脑的熵每天都在增加,通过及时优化、排序,可以改善大脑的无序状态,重新实现“细致平衡”。

C.“进行越高级、越复杂的认知活动,大脑产生的熵越多"提醒人们,人类应减少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

D.学习速度慢下来可以减缓熵的增加,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因此学习的过程是越慢越好,要避免赶时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用问句开篇,以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引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起到提升阅读兴趣,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的作用。

B.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几种常用表达方式的介绍,文章意在告诉读者,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C.文中插入大脑分区示意图,直观展示大脑认知活动区域的复杂性,有助于读者理解大脑的“细致平衡”和“细致平衡破缺"问题。

D.“身体的总指挥部”“慢工出细活"“减熵”……或运用修辞、或引用俗语、或拟造新词,使文章说明变得形象、富有表现力。

(3)认识大脑中的热力学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1)A

(2)B

(3)①帮助人们提高对大脑的认识,提升科学用脑的意识和能力;②帮助人们了解大脑学习、认知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③激发研究兴趣,引导人们不断探索大脑的奥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转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做事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去上班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俩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

“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俩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砸!"

跟着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蒙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

“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蒙。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几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材料二

写作成瘾(《俗世奇人4》短序)

冯骥才

凡上瘾的事总放不下,总要一再拿起来。难道我写《俗世奇人》也会上瘾?为什么写完了——又写,再写,还写?

写作是心灵的事业,不能说成瘾,但我承认自己写《俗世奇人》已经成瘾,因为这文本太过另类。我写别的小说都不会这样。只要动笔一写《俗世奇人》,就会立即掉进清末民初的老天津。吃喝穿戴,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都是那时天津卫很各色的一套,而且所有这一切全都活龙鲜健、挤眉弄眼,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有人会说,别人写作时不也是这样吗?不也是扎进自己想象中特定的时空里?

可《俗世奇人》还是有点不同。

它对我的诱惑不只是小说里的市井百态和奇人奇事,更是一种极酷烈的地域气质,一种不可抗拒的乡土精神,一种特异的审美。在这样的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固然重要,但他们共同的集体的性格更为要紧。故我这些人物,不论男女、长幼、贫富、尊卑、雅俗、好坏,就是猫儿狗儿,也全都带着此地生灵特有的禀性。比方,强梁、爽利、好胜、幽默、义气、讲理讲面,等等,这种小说的审美别处何有?

不单故事和人物这样,小说的语言也如此。我说过,我在这小说的语言中要的不是天津味儿,而是天津劲儿,也得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才是。

我别的小说从不这么写人物,也从不用这种语言。只要一动笔写《俗世奇人》,这一套思路、劲头、感觉和语言便全来了。这样的写作难道不上瘾不过瘾?

随笔写来,且为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本一开篇和结束都使用了评论性语言,表达对绝盗其人其事和天津乡土精神的赞美,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作品主旨,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B.文本一第一段“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地装满一屋”“一双红喜字"等叙述描写营造了新婚的喜庆气氛,为后文写被盗埋下了伏笔。

C.文本一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手法,着力刻画“这爷仨面色都凶”以及老头子的生气,突出了“绝盗"盗窃手段之“绝”。

D.文本一中的人物都没有姓名,是本文故事讲述的需要,同时,这样写还可以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本身,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地域气质。

(2)邻居大爷这一人物在文本一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两个文本文体不同,但其语言都透着《俗世奇人》语言的“天津劲儿"。请从词语选用角度,结合具体例子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A

(2)①邻居大爷在小说中是一个环境人物,小说将他的善良、正义和绝盗的“邪”对比着写,更全面地展现了天津人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全面理解天津的“地域气质";②通过邻居大爷的反应和表现,绝盗之“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提高了小说表现力,突出了小说主题。

(3)①选用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语,如“赛"“蹦”“各色",增强表达的地域特色和表现力;②注意运用修饰词语,如“最”“极"“横”“多",增强语势,体现“天津劲儿”;③选用一般词语也注意表现力,如“一声惊雷"“扬长而去”“美美",恰当运用于特定情境中,或凸显人物形象,或突出感情,给人“有劲儿”感;④借助儿化,如“一个劲儿"“天津劲儿”,极富天津特色,同时表现了天津语言的滋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覵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餌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B.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C.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D.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夫道一而已矣"与“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一"含义不同。

B.“绝长补短”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

C.“固所自尽也"与“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尽"含义相同。

D.“然友反命”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孟子主张性善,开口不离尧舜,他赞同颜渊的观点,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像那样。

B.对滕文公想办好父亲的丧事,孟子很是肯定,他主张守礼尽孝,实行三年的丧礼,并说从天子到庶民,夏商周三代都如此。

C.面对朝臣百官反对行三年之丧,担忧百官不能尽心竭力辅佐自己,滕文公善于寻求外援,再次派然友登门向孟子求教。

D.滕文公听从了孟子的建议,行不他求,亲身示范,居丧庐五个月,不曾颁布任何命令和禁令,最终赢得了百官和族人认可。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答案】(1)A

(2)D

(3)C

(4)①而且志上说:“丧礼祭礼一律遵从祖先的做法。"说:“我们是有所传承沿袭的。”

②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②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③亚夫,即周亚夫,汉文帝的将军,曾屯兵细柳,防御匈奴。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任节度书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踏青思归之作,开篇写游春的感觉,春风日暖,笙歌阵阵传入耳中。

B.第二联用拟人手法写花柳蜂蝶,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初春图景。

C.诗人远离家乡,渴望建立周亚夫一样的功勋而不得,因此顿生羁旅客愁之感。

D.尾联回应“江上行”,“莫悟"“更作”将长年流寓的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

(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

(2)一、二两联写春光的美好,三、四两联写羁旅客愁之苦,整首诗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欲抑先扬;②诗人表达羁旅客愁借用元亮井、亚夫营两个典故,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③尾联融情于景,通过情景营造突出羁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