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不应向马斯洛看齐_第1页
设计不应向马斯洛看齐_第2页
设计不应向马斯洛看齐_第3页
设计不应向马斯洛看齐_第4页
设计不应向马斯洛看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评价不应向马斯洛看齐——浅谈人机环境下好设计的评判标准07设计史论张凯指导老师韦芳2010/4/23摘要:“马斯洛需求理论”从二维的人机关系出发将人的需求区分为低级需求和高级需求。设计活动作为“为人造物”的手段便自然产生了针对不同需要层次的设计品。当现代设计越来越倾向于逃离工具理性的精神钳制,转而追求为人造物的纯粹性时,我们便看到了对设计物满足人本需求的主流价值认同。但是,当我们将环境因素纳入标准评价的范围便会发现:好设计应是首先具备环境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满足人的由低到高的层次需要的设计。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放下高傲的设计尊严,实现从“最适合设计”到“最好设计”的转型。本文将从设计评价的现象与导致的结果入手,通过人机环境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浅析笔者对于好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观点与见解。关键词:设计评价、人机环境、马斯洛理论正文:如果说设计是一颗四处乱窜的弹力球,设计批评便是那只不断将球摆回原位的手,手对球的控制是必需的,但是太过频繁,便会使球失去本身弹跃的美感。设计批评之于设计也是一样,当批评的声音越来越统一,便会形成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而阻碍与其背道而驰的发展方向。现象——设计评价向马斯洛看齐20世纪4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30多个社会精英奋斗历程的研究而得出了如今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著九州图书出版社《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著九州图书出版社P7在现代设计的成熟期,“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它为那些厌倦了现代主义单调风格的消费者和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公然向主流宣战的理论武器。一时间,设计物成了价值观的载体,以波普风格为代表的大众设计、有计划废止为代表的商业设计和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反叛设计大行其道,功能主义和标准化成了设计批评和反叛的对象,人们打着人本之名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如今,随着当代设计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对于所谓风格问题的争论已经没有了意义,当代人就是生活在一个由设计铺成的物欲世界中,我们就是需要多元化的设计品与评价尺度,但是我们的设计界却似乎还停留在马斯洛式的设计逻辑里。主流设计似乎早就制定了一系列设计评价的标准:慢设计、体验设计、个性化设计由于满足了人类的高层次需要因而是好的;反之,单调、常规、标准化、功能导向的设计则因为处于人类需求的基础层而成为亟待设计拯救的对象。这种对于人本主义设计观的过分强调使得现代设计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后果——设计重心的失衡当主流意识都倾向于设计的超越性时,我们便看到了一种病态的设计观:人们对不超越的、无理念的、满足不了人们高级需要的设计嗤之以鼻,而醉心于设计人本需要的探索。这种心理首先造就了以“好设计”为目标的设计师与消费者群体。设计师们纷纷在人机交互、形态塑造、设计理念上下功夫,消费者们也只为高雅的、复杂的、个性张扬的设计品支付大价钱。于是,宜家火了,阿莱西火了,就连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史上最蹩脚榨汁机”(图1)也因(图1)蜘蛛榨汁机菲利普斯塔克对用户自豪感的极大满足而成了人气爆棚的畅销品。随着对于自我实现需求的不断膨胀,这种心理还可能将设计引上艺术的轨道,使设计演变成纯粹的观念载体。右图是意大利设计师Vatzer的座椅设计(图2),在此,座椅本身只是作为毫无实际意义的展(图2)座椅设计Vatzer示载体,椅腿造型律动感所形成的趣味性才是设计师的设计重点。即便在我们的身边,对此种设计模式乐此不疲的设计师也并不在少数。2009年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展上,有一件环艺作品至今仍让笔者记忆犹新。该生在静谧的湖边用恐龙骨架的造型设计了一座供游客休息的凉亭,粗犷的形态和宁静的湖水特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美感,但是不规则的空间处理却使得这一设计的实用功能微乎其微,这种设计心态便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过度强调的结果。由此,设计界越来越重视设计理念与情感的导入,而实用、生态、节约等设计活动的本质属性却正被逐渐淡化与遗忘,设计对于低级需要的干预越来越少,最终使设计流于空想化与精英主义。思考——人机环境与设计评价标准那么,行文至此,我们已经预见到对设计满足人本高层次需要的片面追逐以及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那么,为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说不能作为设计评价的标准?合理的标准又该是什么?针对设计品,倘若我们通常能够脱口而出的对其好坏做出评价,那么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二维思维模式在作怪。而实际上,设计活动作为针对问题的求解始终都是处在人机环境三位一体的动态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环境的影响,单纯从人机关系入手则会导致评价标准的泛化。在此我想通过一个实例来对好设计的评价标准做一些论证。以国内的建筑样式举例。如果单纯从人机关系进行考量,雕梁画柱的传统建筑远比国际主义的玻璃幕墙更具美感。它充分考虑了国人的审美特点与行为习惯,在居住的适宜性和邻里沟通方面有着许多天然的优势,从这方面来讲,传统建筑应该是人本的了。但是为什么这种优秀的设计模式却在中国失势了呢?当纳入环境的考量我们便会发现:传统建筑有着诸如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功能适用性差、拆迁成本高等缺点,相比来说,单调、局促、封闭的国际方盒子却因适应了国内公民的居住环境而统一了整个国家的住房模式。传统建筑的诸多优点注定了其作为一种优化的人居模式的合理性,两种建筑形态在不成为设计之物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为传统建筑正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内诸多关于中国设计盲目西化的批评之声便有了它的存在价值。但是,只要我们承认这种建筑形态是设计的,便始终不能割裂它的环境属性。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只是引入了一种发轫于西方的建筑模式来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在对设计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应首先选择优化的人机关系,再使之适应设计品的应用环境。好设计的操作模式应当首先适合当下的环境属性,再由此基础上改善设计的人机模式,实现用户对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的逐渐满足。试想一下,如果设计师首先选择一种优化的人机模式,将传统建筑的代表四合院作为未来中国最普遍的建筑样式进行改造,得到的研究成果恐怕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反之,如果首先选择西方高层建筑作为设计样式,再从外部造型包装、内部空间改造、小区景观规划、园林设计等方面不断满足人的高级需要,才会使做出的设计不走弯路,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愿景——理性的设计价值观好设计是人机环境下设计模式的优化解决方案。当我们走出泛滥的人本主义和二维的人机模式时,便找到了以环境适应为前提的设计评价标准。本文提出这一评价标准的愿景旨在希望设计师和整个社会能够树立起更加理性的设计价值观,摆脱盲目的设计人本主义。首先,设计“以人为本”而非“以人的超越性需求”为本。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高低之分,但是与之对应的设计则不应有层次和高低之分。设计师不应只对设计理念感兴趣,相反,要对低层次的诸如安全的保障、功能的满足、使用的舒适等倾注足够的心血,不做华而不实的设计。只有这样,整个设计活动才会形成良性的发展系统。其次,没有最优设计,只有最适合的设计。当我们进行一项设计活动时,多对它的应用环境进行考量,思考它的现实意义有多大、成本如何、用户支付能力是否匹配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理念创新和人的需求关照才是可行的。结语:好设计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以适应环境为前提,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好设计是人机环境的系统整合,而不寻求人机限度的最大匹配。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提出为设计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多维需要提供了借鉴,但是要建立理性的设计价值观则必须跳出该理论的二维系统,在环境适应性的前提下寻求设计的人机协调。其实,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适合的设计。设计的良性发展依赖于特定环境下不同层次的需求满足。只有设计环节的各个需求层次均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效益,才能做出好的设计。参考文献:=1\*GB3①《设计心理学》【美】唐纳德﹒诺曼中信出版社=2\*GB3②《情感化设计》【美】唐纳德﹒诺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