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知识积累1小说的文本特征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概念分类具体说明“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1)非“主人公”型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如《祝福》中的“我”。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如《百合花》中的“我”。(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如《变形记(节选)》中的“我”。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不足: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谈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你”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出现在外国小说中,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如布托尔的《变》。“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他”是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但是第三人称并不全是全知叙事,也可以插入有限叙事,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注意】(1)叙述视角往往和人物的身份有关,如儿童视角[《大师(节选)》]、女性视角(《百合花》)等。(2)叙述人称是可以交叉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3)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叙述视角却变化了。(4)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变化的。①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感、说服力。②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每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2叙述顺序类别释义特点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内外、上下、从整体到局部)顺序来写。如《百合花》。①叙事完整,有头有尾。②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按顺序叙述下去。如《祝福》。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②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件。插叙的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叙述。如《故乡》中插叙一段三十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①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②使文章波澜起伏,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外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如《智取生辰纲》中,补叙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①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的作用。②造成悬念,使文章叙事有波澜。③深化主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通常是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平叙多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如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3叙述腔调指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如海明威小说中体现的内敛与沉潜。叙述者无论站在台前还是幕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这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如《变形记(节选)》是冰冷的叙述:①叙述者的视角就像一部摄影机一样,客观地记录着人物的言行;②叙述者保持不动声色的冷静观察。4叙述频率指的是一个事件(情节)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叙述(或提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往往具有渲染、强调的作用。如《祝福》中,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既突出了阿毛之死对她的打击之大,又强化了鲁镇人的麻木、看客特点。一般分为三类:①单一型。即故事中发生过一次的事件在文本中只讲述一次。②概括型。即故事中发生过很多次的事件在文本中只叙述一次。③重复型。即在故事中只发生过一次的事件,在文本中重复多次叙述。5叙述节奏指叙述速度的快慢急缓。快,是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跳跃,是略写。慢,是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慢行,是工笔般的细致描绘。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中,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快慢交织的叙述节奏,在叙述林冲寻敌时节奏较快,在叙述山神庙痛杀陆虞候时节奏较慢。6常见的叙述方式类别释义效果对话式对话体小说基本上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如《简·爱》。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凸显主题。对比式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对比。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独白式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甚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如《变形记(节选)》中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式的话语方式深刻地表现出人物自身复杂的意识和心理变化。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重复式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如《石门阵》。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了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片段式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如《聊斋志异》。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双线索式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串始终的线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串全文的线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副线。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①共同完成主题的揭示。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③突出人物形象。抑扬式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却先有意“抑”,或欲“抑”却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描写贾宝玉的形象就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交叉式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叙述,类型较多。如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虚构与真实、荒诞与真实、叙事与写景、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学美与人性美、自然美与人性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如《微纪元(节选)》。①丰富内容,增加作品内涵。②可以揭示人物或事件的复杂性、使形象更加多彩。③可以实现叙述时间上的跨度,增强叙述自由性。7独特的文体特征类别特征散文体小说用散文的形式创作出的小说,不以具体的情节见长,抒情性较浓。如《边城(节选)》。魔幻小说题材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用神话故事的形式;笔法荒诞、意识流写作、时空穿梭的构思等。如《哈利·波特》。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如《微纪元(节选)》。历史小说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故事性和新编性,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如《三国演义》。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如《越野滑雪》。寓言小说既有寓言的特点,又有小说的艺术,其主题不限于寓言本身,而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借具体喻抽象,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使精深的思想和隽永的哲理得以通俗、平易、畅达地表现出来。如《格列佛游记》。诗意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富的哲理意味。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重视创造意境。如《荷花淀》。革命小说在呈示革命历史的时候凸显出了一种相当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如《党费》。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如冯骥才的《传奇小说》。知识积累2小说的形象1形象的作用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①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情节的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动作用。②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③思考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①思考“自身作用”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②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③思考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④思考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次要人物的设置既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也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看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⑤思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物象的作用①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的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起了映衬的作用。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从环境方面思考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④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小说中的“我”的作用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作为线索人物出现,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2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人物描写作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①展示人物外部形象。②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言特点,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透露出生活气息。④展现出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直接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⑤表现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⑥营造某种氛围。⑦深化主题。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人物间接描写一般分为烘托和反衬。烘托一般是正面的,通过在小说中设置不同性格但又与主人公性格相似的人物来映衬出主人公在整篇小说中的中心地位。反衬一般是反面的,利用人物性格、品行等方面的强烈冲击来衬托出主人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形象高大、品行高尚等。通过他人转述间接描写如《孔乙己》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知识积累3小说的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常用技巧描写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修辞角度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2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作用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突出环境的特点,营造某种意境。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自然环境的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描写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②烘托人物的心情。③暗示人物的命运。④导引人物出场。情节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主题①暗示主题。②深化主题。(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作用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人物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境。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3具体场景描写的作用场景位置作用分析小说开头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人物出场前导引人物出场。某个情节中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心理。小说主背景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其他位置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知识积累4小说的情节1情节线索(1)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2)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3)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4)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2情节结构类型“摇摆”式(“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如《祝福》。“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老人与海(节选)》。“突转”式(“欧·亨利”式)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所以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如《项链》。“横截面”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意识流”式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理时序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3情节安排技巧(1)情节波澜起伏安排技巧名称释义作用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悬念指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去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如《促织》。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冲突一般指的是以情节推动小说发展,可以理解为情节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2)情节严密安排技巧名称释义作用照应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纯熟地运用照应艺术,使人物关系既纵横交错又有迹可寻,既有前因又有后果,也使故事情节头绪既纷繁复杂又脉络清楚。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头叙述林冲被发配到沧州,遇到开酒店的李小二,为他们夫妻听到陆谦等人谈话后向林冲通风报信埋下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如《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一回中,作者在描写武松上山打虎之前,其中的天色描写,既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武松稍微有点紧张的心情,为打虎做铺垫。积蓄气势,突出主旨。4情节段落作用(1)小说常见的开头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②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悬念开头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的结局。(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角度作用与相关情节的关系①使情节前后照应或埋下伏笔。②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③制造巧合或情节突转,丰富小说的内容。④有过渡的作用。与主题的关系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就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特点。(3)小说的结尾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欧·亨利式结尾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悲剧式结尾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从表达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式结尾①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留白式结尾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景作结的结尾①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②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③从人物看,烘托人物。④从主题看,升华主题。⑤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知识积累5小说的语言特色1小说语言常见的风格类型豪放与柔婉豪放景象→境界开阔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动词→富有力度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柔婉对象→纤巧细致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情感→细腻缠绵语言→凝重画面→色调柔和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等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修辞手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等借景抒情简洁与细腻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2小说语言特点的分析角度看词语运用准确使用词语,能够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主题,分析词语运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①看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②看是否使用了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看语体色彩使用不同的语体能够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语体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①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②口语:朴实、风趣、形象、有地方色彩。看句式特点关注长短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休闲度假地产买卖合同
- 学校公共资源利用指南
- 城市公园建设项目管理
- 体育馆耐磨运动地板安装合同
- 印刷厂租赁合同样本
- 职业发展与晋升机会创造策略
- 快速办理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文
- 企业内部团建活动组织规定
- 农业科技研发定向捐赠协议
- 员工激励与离职率降低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第6章天文定位
- 第8章 腹部检查(讲稿)
- 浅谈深度教学中小学数学U型学习模式
- 物理电学暗箱专题30道
- 湿法脱硫工艺计算书
- 江西上饶铅山汽车驾驶科目三考试线路
- 通过一起放火案件浅析放火案件的移交工作
-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现实表现证明
- (医学PPT课件)NT检查规范
- 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临床研究思路
- 导电炭黑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