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利的资料_第1页
周国利的资料_第2页
周国利的资料_第3页
周国利的资料_第4页
周国利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关于邵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邵东县委书记周国利(2011年11月2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文化改革发展意义重大。为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根据市委决定安排,今年11月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月,我率领县委政研室、县宣传部、县文化局的有关工作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就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我县民生工程中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我县黄陂桥、水东江、灵官殿、范家山四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先后在乡镇和县直召开4次座谈会,听取乡镇政府和县文化局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的汇报,并与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同志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现状

2007年,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颁发《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我县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中央投资资金180万元,省财政投资9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5万元,按建设进度具体分配到各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08年,灵官殿、水东江2个镇综合文化站纳入试点建设。2008年底,范家山、黑田铺、团山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2009年,我省新增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省政府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文化局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建成”为核心,以“惠农”为目标,大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民生工程建设。2009年至2010年,九龙岭、两市镇、火厂坪、砂石、牛马司、廉桥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省建设标准已建好,并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均已投入使用。其中黄陂桥、两市镇、火厂坪、范家山、流泽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两星级综合文化站,约占全县总量的20%。2010年,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被市文化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截止到目前,2011年在建的15个站中,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有2个乡镇正在施工中,石株桥乡完成旧房拆迁,水东江、界岭、双凤、魏家桥4个乡镇还未正式动工。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初步构筑了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正成为农村基层推进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提高农民知识素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革新村风乡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是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各级党委、政府虽已日益重视文化建设,但仍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加上基层财力困难,文化建设没有真正抓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文化建设无刚性的考核指标,文化建设也就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

二是建设进度存在差距。黄陂桥、两市镇、流泽等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竣工,石株桥等站建设进度也较快,但水东江、界岭、双凤、魏家桥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时序进度达不到省、市要求。砂石、九龙岭、灵官殿、周官桥等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虽已建成,但因镇政府机关临时占用,目前文化站使用面积达不到省规定的不低于300平米硬性指标。三是管理体制不相配套。在投入机制上,近年来,我县对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活动经费也有所保证,但日常办公经费和设备的管理、更新费用却没有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因缺少资金,许多综合文化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在管理机制上,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综合文化站被列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行政上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使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常年承担乡镇行政工作任务,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文化主管部门因体制原因,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缺少交流,缺乏工作活力,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就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不能管的“两难”境地。四是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一支过硬的乡镇文化队伍是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但当前我县乡镇文化员队伍却面临诸多问题。由调研得知,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总编制为31名,虽然都在编在岗人员;45岁以上人员13人,占42%,35岁至45岁的15人,占48%;35岁以下的3人,仅占1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工勤技能人员8人,中专学历16人,高中学历13人,初中学历2人,专业学校分配的仅5名,新增人员大多为退伍军人,缺编严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文化人才的稀缺等困难都严重阻碍着综合文化站职能的发挥。五是文化服务形式单一。当前全县群众享受文化生活主要形式还是以看电视和棋牌娱乐为主,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也仅是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由各文化单位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棋、球类比赛等,形式较为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在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每年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深受欢迎,但反映场次太少,而每年的送电影下乡却需村干部动员群众观看。三、从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看文化发展的方向路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之机,各级政府要努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加大政府投入,解决“根”的问题。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展农村文化娱乐、科技普及、技能培训等活动,对于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民生工程。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综合文化站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将其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文化站陷入困境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认识不到位,缺乏资金投入。乡镇文化站建设虽然每年都列入政府预算盘子,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活动的临时经费,没有运转的日常经费,缺乏必要的活动设施。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只有领导认识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设施添置到位,才能点对穴位,一通百通,使文化站“活”起来。二、整合人才资源,解决“人”的问题文艺人才是乡镇文化站的灵魂,必须培养一批多才多艺的文艺骨干充实文化舞台。现在,乡镇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不少人都身兼数职,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多数都被统筹它用,不是被改行,就是“打杂”,本职工作投入的精力无法保证。因此,解决工作人员问题,要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对有志于文化事业的现有文化站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设置必要的进入门槛,开展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素质,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加强对现有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同时要加大对民办文艺团体的指导和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需求、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年龄结构合理、公办民办互为补充的基层文化队伍。在提供文化场所设施的情况下,让文化站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学本行、干本行、管本行,切实管理好文化站,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挖掘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资源,依托乡镇中、小学校和乡镇文化站,着力培养一批扎根乡土的民间文艺骨干,立足乡土开展文艺创作和表演活动。三、改革管理机制,解决“活”的问题现在,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人、财、物、事等方面工作都归属所在乡镇政府统管。现在,不少乡镇领导认为文化工作是“虚”的,看不到直接效益,因而,对文化工作不重视,乡镇文化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必须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机制,按照建、管、用相结合的原则,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深化乡镇综合文化站体制改革方式方法,由县文化局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垂直管理,并按照乡镇人口规模的大小和文化站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机构编制,理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等机制,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建立健全综合文化站的绩效考评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推动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制。乡镇文化站站长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动态考核,并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与业绩挂钩,考核发放,调动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投入机制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乡镇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建设、管理和使用主要依赖政府资金,在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后,应根据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新需求和综合文化站职能不断拓展,将综合文化站办公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进一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可持续发展。从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实际出发,将目前文化站实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改为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文化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领导,对人、财、物、事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要重视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逐步理顺人事、编制、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关系,消除后顾之忧。四、提高活动质量,解决“乐”的问题文化民生工程既要注重系统内力量的整合,又要注重民生工程间力量的整合;既要着眼于当前,也要考虑到长远。对工程建设进度较慢的单位要加强督促力度,既要按期完成,也要保证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乐的精神需求。目前,乡村农民文化生活方式是白天外出务工务农,晚上以看电视为主,不少人偏爱打牌或打麻将,农村娱乐活动匮乏,形式单一,致使赌博文化、黑色文化、封建迷信等滋生暗流,影响了社会风气,农民群众呼唤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当前,解决农民群众乐的问题:要精心组织创作和表演,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创作和表演一系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业余自愿、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全面开展家庭文化、村镇文化、乡企文化、文化中心户的创建活动,对接好农民的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广播电视等文化下乡活动,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光纤联网的进度,扩大联网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乡镇文化站在发挥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棋牌娱乐等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还可拓展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呼应群众需求的功能项目,如文艺沙龙、科普展览、歌舞厅、电脑上网和乒乓球、台球、羽毛球等娱乐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五、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生”的问题如果农村文化建设单纯依靠政府大包大揽,一方面政府经济压力大,难以承受,管不好也管不了,一方面文化站工作人员积极性差,创作源泉枯竭,失去竞争力。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来维系发展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应该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式,按照“政府支持、培养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路,走“官办文化”与“民办文化”相结合之路,让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办文化”,即文化站与政府脱钩,让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每年对乡镇文化站投入一定的公益事业经费,用于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县以上文艺演出、比赛等,将“以钱养人”变成“以钱养事”。使文化站走向市场,走“以文养文,自我发展”之路,变“伸手要钱”为“服务挣钱”,一方面,每年各类文化下乡活动,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尤其是送影和送戏下乡,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的需求进行适当调剂,统筹安排,真正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众,拓宽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间,保持基层文化建设旺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