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黛爱情悲剧原因分析开题报告1.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宝黛爱情悲剧原因分析2.选题背景《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而其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3.选题意义《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自它问世至今,一直都受到世人瞩目并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素有“红学”之称。整个红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悲剧就不乏研究者与研究力作。总的说来,这些研究集中从宝黛爱情基础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也有从文化意义层面出发,来研究其悲剧成因。然而,这种种研究都局限在从外部环境上做出解释与探讨,即“外部冲突论”,而对其真正原因之内因所在没能做出深刻的探究。而这种内因正是研究中种种论说成立之根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拓展了以往宝黛爱情研究的视域,提升了爱情真义的现实维度,即爱情真义的审美维度走向心性学维度,走向平凡而具诗意的人间生活。4.国内外研究概况4.1国外研究外文译本有十几种语种之多,为我国古典小说外文译本之冠。《红楼梦》传入日本时间最早,其研究也先于他国,至今热情不衰。日本可称为外国红学研究先驱。欧洲各国,尤以英法等国红学研究较早,但近几十年来研究队伍并没有扩大,发表的研究成果也较少,可谓徘徊不前。美国红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以华裔美籍学者为中心,形成一支研究队伍,发表红学论文较多,可谓新崛起者。19世纪中叶,一般是介绍《红楼梦》故事梗概,比如K·郭实猎的《梦在红楼》,陈慧文的《〈红楼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王丽娜的《〈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翻译与研究》等。4.2国内研究4.2.1关于《红楼梦》悲剧的研究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其悲剧性的阐释就有很多。中国小说文学的巅峰《红楼梦》,作为中国悲剧的典范,是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凝聚。关于《红楼梦》的悲剧性、悲剧精神、悲剧意识,这已经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论题了,脂砚斋早就一再涉及《红楼梦》的感伤情调。《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作品,其内涵丰厚,并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是人类悲剧命运的一曲无尽的挽歌。曹雪芹以其独有的方式在书中描绘了各种形式的悲剧,如个人悲剧、社会悲剧、爱情悲剧、女性悲剧、伦理悲剧、存在悲剧等等。在《红楼梦》悲剧结局方面,主要有王国维和胡适两位大家的肯定性研究结论。1904年王国维则是第一位以西方的“悲剧”范畴正面涉及此问题的学者,在《红楼梦评论》中他提出了“三重悲剧说”,并指出“《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肯定了《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学乐观精神的突破。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强调《红楼梦》写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的悲剧,《红楼梦》对大团圆模式的突破有重要意义。胡适从来都是欣赏悲剧的“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观念,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有一两个例外的文学家,要想打破这个团圆的迷信,如《石头记》的林黛玉不与贾宝玉团圆……做书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看天下的悲剧惨剧,第实老实写天工的颠倒惨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更进一层说,团圆快乐的文学读完了,至多不过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例如《石头记》写林黛玉和贾宝玉一个死了,一个出家做和尚去了,这种不满意的结果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发生一种反省。若是这一对有情男女竟能成就‘木石姻缘’,团圆完聚,事事如意,那么曹雪芹又何必作这一部大书呢这一部书还有什么‘余味’可说呢”在关于《红楼梦》悲剧意识研究方面,1923年出版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着眼于贾宝玉深切的悲剧体验和作者深刻的悲剧批判意识,更倾向于从主体性的角度阐发《红楼梦》的悲剧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调公的《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选取晴雯之死作为分析曹雪芹悲剧观的典型个案。周思源的《红楼梦的悲剧底蕴》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探讨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认为《红楼梦》摆脱了悲剧的单主题、单层面线性模式,以表层、浅层、深层的三重结构,以多侧面、泛时空构成的各色人等的各型悲剧,探索了人类悲剧的普遍形式及其根源。唐富龄的《梦与醒—三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瞬间与永恒—四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等文章都认为红楼梦》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张松泉《红楼梦的审美意蕴与艺术技巧》把《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分为四个层次贾宝玉判逆性格的悲剧、封建末世一代青年女性的悲剧、贵族世家内外一批无辜牺牲者的悲剧、封建贵族家庭衰亡没落的悲剧。姜耕玉《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中认为《红楼梦》蕴含着多种形态的悲剧。叶朗的《红楼梦的意蕴》中指出《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性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关于《红楼梦》悲剧产生原因和本质的说法,众人各执一词。1923年,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作者底态度》中认为《红楼梦》是为“悲金悼玉”而作的,并为钗黛的悲剧结局而惋惜。牟宗三对红楼悲剧的看法跟王国维不同,他说,“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那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所以他认为“宝玉出家一幕,其惨远胜于黛玉之死”,并分析道,“有恶而不可恕,以怨报怨,此不足悲。有恶而可恕,哑叭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此大可悲,第一幕悲剧是也。欲恕而无所施其恕,其狠冷之情远胜于可恕,相对垂泪,各自无言,天地黯淡,草木动容,此天下之至悲也。第二幕悲剧是也。”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不是善恶的伦理悲剧,而是性格悲剧。牟宗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王国维的看法,他看到了其中“无常”的存在以及它所带来的悲剧效果。1957年出版的李希凡、蓝翎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什么能存在下来》中指出其原因“也就是后四十回发展和完成了前八十回的悲剧结构,尤其是悲剧的主导线索—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所理解的悲剧冲突的性质是封建与反封建的悲剧性冲突。1966年,夏志清在《现代文学上发表的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中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本质在于“同情和遁世两种相对要求间的拉锯战”,“《红楼梦》也是唯一一部能同西方文学中悲剧作有效比较的小说。”1974年出版的孟瑶《中国小说史》指出《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该悲剧展现了两大冲突环境与性格的冲突有生与无生的矛盾。从历史意识和存在论的双重角度探讨了《红楼梦》的悲剧本质。1977年,欧阳莹之的《红楼梦的庄子精神》和《红楼梦的悲剧意蕴》诸文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文化承传与悲剧结构进行了探讨。1972年,宋淇发表《论大观园》,把贾宝玉对于大观园的幻灭感当成大观园的悲剧根源之所在。1974年,余英时发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分析了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外的世界,认为《红楼梦》主要描写了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4.2.2宝黛爱情悲剧研究张宜平分析了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具体原因,接着又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给予我们的启示。叶志新认为,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门当户对”作为择偶标准。这种形式下的婚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剥夺了青年男女两性相悦的美好姻缘。《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以悲剧结局,深刻地折射出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和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扼杀了年轻人的爱情,造成了无数当事人有婚无爱和有爱无婚的悲剧。宋桂晶通过父母之命制约宝黛婚姻、和合理念损害黛玉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摧毁黛玉幻想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传统民俗文化对人们婚姻观念影响至深的结论。陈林玲从众多人物及故事所处社会环境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的文献观点,从而推论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可能原因。得出宝黛爱情悲剧的演成的基石为故事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人物关系对于悲剧的演成,尤其是家族势力中他者关系的影响和介入,对宝黛恋情的发展有重要引导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张鋆基于文本事实的考虑,从两个奇缘的来历引入,细数《红楼梦》中论及“金玉之说”之处,佐以贾府各派对"金玉之说"的态度发现,"金玉之说"其实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宝黛二人自身感情发展走向的推动,二是通过外在环境的影响化阻力为动力,对二人情感施予助推,这两种力量都是通过反向的刺激予以实现的。贾嘉至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体现了古典爱情的几大要素,即前世宿缘、一见钟情、青梅竹马、心灵相通、志同道合.这几个要素对现代人理解爱情也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遇到真爱的感觉是:由衷地付出—情投意合—能够深刻理解对方,升华自己,成为知己——对人生的理想和目标一致.陈培霞主要从民俗角度来进行阐述,认为主要有门当户对、前世今生、生辰八字、父母之命和无后为大五个方面的民俗因素的影响。胡灵玲认为,一个有着判逆性格的多情公子、一个倔强自傲的如花美眷在一个反人性的、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社会里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爱情故事。然而他们那种背经叛道的言行是世俗所不允许的,所以这个故事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普小鸳从人物着眼,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纠葛爱情为依托,透过爱情的现象探析隐藏在这之后的深层心理根源:实而,是源自黛玉和宝玉施虐人格与受虐人格的相互吸引,以及宝玉自小在心性成长上的缺少趋使他在与黛玉的爱情中寻求补偿,两人之间有着难以化别的共同性,类似的能量场相互吸引,催使他们走向了爱情的必然之路。邵安然认为,《红楼梦》一书中的爱情描写十分出色,作者以末世的封建社会作为背景,描写了在这种社会中生存挣扎的青年男女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作出的牺牲或受到的摧残。宝黛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不仅仅只具有道德的、人情的、境遇的因素,而更具有社会的、历史的、阶级的因素,以及宝黛思想、性格的因素和作家思想局限的因素。5.论文创新点目前关于宝黛爱情的研究集中从宝黛爱情基础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也有从文化意义层面出发,来研究其悲剧成因。然而,这种种研究都局限在从外部环境上做出解释与探讨,即“外部冲突论”,而对其真正原因之内因所在没能做出深刻的探究。而这种内因正是研究中种种论说成立之根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拓展了以往宝黛爱情研究的视域,提升了爱情真义的现实维度,即爱情真义的审美维度走向心性学维度,走向平凡而具诗意的人间生活。6.论文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对历史文献和相关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与分析,搜集一切对本研究有启发意义的文献资料,包括《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比较齐全的信息。文本研读法。现在很多论文大多直接参考前人的感悟和心得,无法避免抄袭和错误的情况,因此还原于小说原著的号召越来越响亮。本文即按回目的发展即故事情节呈现完整的、动态的发展来谈谈宝黛爱情的发展阶段和特征。7.论文提纲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发展过程及特征(一)前奏:宝、黛恋情的徘徊期——木石前缘(二)主旋律:宝、黛恋情的发展期——互为知己恋人,为真爱不懈追求(三)高潮及尾声:黛玉之死——宝、黛爱情悲剧,“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三、宝黛爱情的悲剧原因分析(一)性格原因1、宝玉的性格2、黛玉的性格(二)社会原因(三)时代原因1、宝玉的软弱多情2、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四)命运原因四、结语8.参考文献张宜平.关于宝黛爱情悲剧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7(2):144-144.叶志新.从宝黛爱情悲剧看封建社会的婚恋冲突[J].文教资料,2016(12):6-8.宋桂晶.解析宝黛爱情悲剧的传统民俗文化根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76-78.陈林玲.从他者关系分析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J].长江丛刊,2016(9):1-1.张鋆.试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煤炭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6篇)
- 关于大学生暑假实习心得
-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解除租房合同需要哪些条件
- 诚信代理服务合同机构
- 诚恳道歉自白书
- 语文大专班试题
- 语文要素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 购房合同中的交房时间
-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CISG)
- 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讨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
- 三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ppt课件
- 超声波电脱盐技术
- 人大主任在人大代表述职报告会上的讲话
- 桩基础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完整版)
- 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模版)
- xx区酱油项目建设投资申请报告(参考范文)
- 康和堂养生馆加盟招商手册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目录
- Barratt冲动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BIS-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