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_第1页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_第2页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_第3页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_第4页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恩格尔诉瓦伊塔尔案1951年,出于“教化学生道德”的目的,纽约州教育委员会建议各地方教育委员会,可以要求公立学校的学生在每天上课前诵读以下祈祷词:“万能的上帝,我们承认您是我们的依靠,祈求您赐福于我们、我们的父母、老师和国家。”1958年,拿骚县教育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全县公立中小学校中推行。在该县新海德公园第9联合自由校区,以斯台文·恩格尔(StevenEngel)为首的5名学生家长强烈抗议县教委的这一做法,因为他们并非基督徒,而是分别信奉犹太教、惟一神教和无神论。校园祈祷案他们认为,这种校园祷告是政府试图向所有学生强制灌输基督教教义,从而极大地侵害了非基督教家庭孩子们的信仰自由权,混淆了他们的思想,破坏了他们的信仰,因此,它不仅危害了学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违反了《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教分离”原则,是明目张胆的违宪行为,理应予以取缔。1959年,恩格尔等人把县教育委员会主任瓦伊塔尔(Vitale)告上纽约地方法院,但他们的诉讼请求先后被州初审和上诉法院驳回。恩格尔等人毫不气馁,又将该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校园祈祷案美国——1791年批准的宪法第1条修正案中特别规定了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的宪政原则。1802年,美国的国父之一、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写下了一句传颂至今的名言:“我以崇高的敬意注意到,美国人民宣布他们的立法机构‘不得制定确立宗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的法律’,因而在政教之间立起了一道分离之墙(awallofseparationbetweenchurchandstate)”。分离之墙“分离之墙”后来成为政教分离宪政原则的同义词,它被解释为:政府部门(包括公立学校)应当在宗教事务中保持中立,不得促进或禁止任何宗教。1962年的恩格尔诉瓦伊塔尔案(Engelv.Vitale)则是一桩涉及到“政教分离”这一宪政原则的美国式“大案要案”,具体说来,就是在公立学校中进行宗教活动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分离之墙宪法明文规定的原则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

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清教徒。1620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政教分离政教分离清教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精髓。17世纪初,当J.温斯罗普等去北美建立“山巅之城”(Acityuponahill)的时候,只是想建立一个新英格兰并为欧洲树立一个榜样,而没有想成为欧洲传统的叛逆。因而,新英格兰等殖民地实行的是僧侣寡头政治体制,这种体制不但全面承袭了欧洲政教合一的传统,而且使宗教政治更加强化,宗教在社会政治、文化,甚至在经济中居于不可替代、不容怀疑的地位。1631年5月8日,马萨诸塞宣布,除教会成员外,其他人都不能成为自由人,无权参与政府事务。政教分离18世纪20—30年代北美发生了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大觉醒运动是反理性主义的,目的是要复兴宗教,重新在北美确立宗教的统治地位。然而,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并没有完全按发动者的意图发展,其影响和后果也是双重的:它使宗教容忍扩大和合法化,但却使教派更加纷杂,神学上的分歧更加突出;它使教派更加对立,导致教会分裂和改组,但却唤醒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政教分离美国独立后,尽管教派众多且无一占有可充任国教的统治地位,但人们无法否认,绝大多数美国人所信仰的是基督教,它是能够把各教派统一起来的宗教。为了维护这个信仰多元化国家的完整存在,弗吉尼亚的杰斐逊和麦迪逊提出了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理论,并进行了实践。杰斐逊认为,在宗教事务上,全能的上帝不强迫人们,所以不能强迫任何人顺从或支持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任何牧师不得被强迫、被限制、被骚扰,不得在宗教信仰上强加别的什么东西。在宗教事务上,应该允许自由争论,以保证所有的人都有权自由表明自己的信仰,同时又不影响他们的世俗。政教分离就在宪法和第一修正案确立政教分离制度和杰斐逊提出“墙论”的同时,美国出现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这次以新教福音派为主的宗教运动在几十年间遍及美国,宗教保守势力强大的康涅狄格成为其中心之一。当时,一些保守的宗教领导人哀叹世俗社会对宗教信仰的亵渎,提出“哪里没有宗教,哪里就没有道德”的论调;甚至称杰斐逊是“一个放荡的人,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一个说谎者”。康涅狄格宗教复兴和传播运动之所以如此猖獗,重要原因之一是那里仍保持着政教合一的体制。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宗教复兴主义者把美国社会说成是“混乱、邪恶、可怕的王国”,把共和主义视为反宗教的和非道德的源泉。运动的目的是要把宗教置于世俗国家之上,因而又一次对美国的政教分离制度产生了威胁。政教分离在美国,宗教与公共生活和政府行为掺和在一起的事实在是太普遍了。例如,“我们信赖上帝”一语不仅铭铸在美国政府发行的硬币上,而且也赫然悬刻于国会大厦的墙壁。联邦国会开会的开场白是牧师的祷告,最高法院也要先诵读“上帝拯救合众国和这个可尊敬的法院”后才可以开庭,联邦军队中也设有随军牧师,即使你去法庭作证,也必须像总统宣誓就职一样手按《圣经》,发誓你所说的一切句句属实,否则你是必输无疑。政教分离焦点:应尊崇上帝还是应当顾及学生的宗教自由权利法庭较量拿骚县教委的律师认为,虽说学校的课前祈祷可以被视作宗教行为,但它并不是强制性的,不愿祈祷的学生完全可以保持沉默,校方也不会为此惩罚他们。家长一方的律师则针锋相对,指出校园祈祷虽貌似自愿,但在教师的目光注视下,幼小的学童如果不从,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这种祷告事实上已成为校方的强制行为,“自愿”一说根本站不住脚。祈祷文本身明显表明,县教委所推行的祈祷旨在宣扬基督教义,根本不尊重其他人的信仰自由,已经侵害了公民信教的自由权。县教委的做法亵渎了美国历史,背叛了宗教自由精神。焦点:政府采取宗教祈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是否违反了政教分离原则?法庭较量县教委反驳说,在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化,此乃公立学校宗教祈祷的本意。政府根本无意涉足宗教事务,全然没有违反政教分离宪政原则的嫌疑。家长一方指控县政府干预宗教事务:突出祈祷文的内容是县教委指定的,而且祈祷也是在作为政府雇员的公立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因此,政府实际上介入了宗教事务,从而违反了宪法第1条修正案所确立的“禁止确立国教”的政教分离原则,当属公然的违宪行为,理应取缔。判决结果布莱克在判决书中支持恩格尔等学生家长的上诉请求,要求纽约州法院必须按照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精神重审该案,禁止在公立中小学中继续推行课前宗教祈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最高法院的判决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冷静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批评最高法院的人实际上完全曲解了最高法院所持的宗教自由的标准,大多地受制于对《圣经》和上帝的崇拜情结。其实,最高法院的判决并不是要反对人民自由地信仰宗教,恰恰相反,是为了使宗教自由权更具有宪法的保障。它所禁止的只是政府不能逾越政教之间的“分离之墙”,它所担心的也只是一旦容忍政府干预宗教事务,宗教迫害就可能接踵而至。因此,维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至上性,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才是最高法院在恩格尔案中严守政教分离原则的根本宗旨。影响在恩格尔案判决后的40年里,最高法院一直没有屈从民众的压力,坚持以恩格尔案为司法先例严格审查政府在宗教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方面与最高法院在美国政府体制中所具有的独立地位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因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深知,他们是维护美国宪政体制和谐发展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的每一项判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美国政治的顺利动作。因此,在面对涉及宪政原则的大案要案时,决不奉行从快从重的原则,也不盲从社会舆论。尤其是在涉及校园祷告的问题上,最高法院大法官们更是注意加强审查政府是否介入宗教活动的力度。影响在他们看来,中小学生无论是在心智发育还是在道德养成等方面都尚未成熟,如果他们不自学地或被迫地参加了政府确定的某些宗教活动,那么,这不仅有违“政教分离”宪政原则,侵犯了公民的宗教自由权,而且也极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院并未从根本上违反民意,它反对政府卷入宗教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使民众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自由地选择和坚持自己的信仰。宗教与政治一方面,任何宗教都主张宗教信仰的根本要素有自己内在的起因和特性,宗教的价值取向是比现实社会美好千百倍的彼岸世界,是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天国,是不受社会约束的,另一方面,宗教的信仰者和宗教的组织生存于现实世界,宗教信仰者在事实上都不否认,信仰、礼仪和宗教的组织形式是深受社会影响的。这种两重性不是功能上的,而是由宗教的根本性质所决定,即宗教理想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最终导致它多多少少要介人社会生活。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就是建立在这个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宗教与政治一体化的宗教与政治竞争中互动的宗教与政治。只要宗教与政治不是完全重合的,它们就会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有分歧、有竞争、有合作,从而构成宗教与政治的互动被有意识地推动或操作。宗教斗争的政治化。宗教与政治的互动,使不同宗教间的竞争复杂化,并出现将信仰上的分歧变为政治上的对立,并运用政治手段或借助政治力量解决宗教分歧的互动方式。宗教与政治政教合一,伊朗政教分离中国的宗教政策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