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周先族属于氏族部落,实行外婚制一定要靠姓氏来区别,到西周时期,族外异姓婚更趋严格并走向制度化,即执行“同姓不婚”的规则。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A.防止同姓内部因争权而致内斗 B.扩大和加强与异姓集团的合作及联盟C.避免同姓婚配造成不育或后代畸形 D.崇尚伦理道德,传承周先族遗风【答案】B【解析】根据“族外异姓婚更趋严格并走向制度化”可得出,周人是想进一步加强与外族的联系,以巩固自身的统治,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与外姓的联系,排除A;当时没有后代畸形的这种观念,排除C;伦理道德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排除D。2.据云梦睬虎地秦简记载,在秦国征服南郡(原为楚国旧都酆)五十余年后。南郡百姓仍越以楚人自居,保留着邪斜、程铁的楚地风俗。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有效实施。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秦国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B.秦国军事征服激化了社会矛盾C.秦国统治者忽视教化百姓 D.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存在冲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郡百姓仍越以楚人自居,保留着邪斜、程铁的楚地风俗”,可知秦国虽然统一了南郡地区,但是南郡地区对中原文化依然不认可,体现了楚国旧地的地域文化与国家统一的国家认同存在冲突,D项正确;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崇尚严刑峻法,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呈现南郡百姓与秦国统治政策之间的冲突,排除B项;秦国在逐渐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以高度重视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教化,以符合国家统治的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3.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材料体现的正是天人感应对执政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灾人祸对君主执政的影响,并非是当时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社会并未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夫谏官职在谏矣,谏者,谏君者也”。唐太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失当,皆得谏正”,甚至宰相人宫平章国计,也,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谏官职责的这一变化()A.均衡了各派政治力量 B.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C.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谏官对于行政事务发挥纠错谏正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行政失误,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B项正确;谏官并不是均衡了各派政治力量,排除A项;谏官虽有助于减少行政失误,但是不能避免,排除C项;谏官职责的变化与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的地契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后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 D.维护了小农合法权益【答案】A【解析】宋代的土地交易,分政府颁发财产所有权证和民间协商订立契约两种,体现出社会对契约的重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规范土地交易并不能确保政府赋税收入,排除B项;土地交易重视契约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规范土地交易维护的并非只是小农的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

6.元代在边疆地区,朝廷既因俗设“土官”。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括户,设立驿站。比较固定地征税,强制征调土官土兵等。这反映出元朝A.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改革赋役制度以增加财政收入C.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 D.在边疆地区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答案】A【解析】元朝在边疆地区因俗而治,但同时征收赋税、征调土官土兵,加强赋役管理,这说明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特征,A项正确;改革赋役制度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元朝实行因俗而治,并不是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一条鞭法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以银代役。农民在交纳赋税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离开土地,去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活动;工商业者则因无田而免役。这反映出明朝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C.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答案】D【解析】一条鞭法顺应社会发展,使农民可以有条件地离开土地,工商业者无劳役之忧,反映出明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正确;明代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一条鞭法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B项错误;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8.据统计,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这反映了()A.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 B.英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C.茶叶出口呈现多元格局 D.汉口成为对外贸易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可见随着英国茶叶市场的转移,中国的茶叶出口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使得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可见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市场营销贸易的兴衰,未体现出茶叶出口的多元格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之间贸易额的对比,无法得出汉口就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9.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 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 D.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争夺,排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可能选C项,排除C项。故选D项。10.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前夕,各省成立了许多地方自治组织机构,无论是府厅州县上级自治,还是城镇、乡下级自治,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地方自治的开展()A.开始削弱了清廷中央集权根基 B.推动地方治理走上政治民主化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有效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中,推行地方自治制度,有利于推动地方政治民主化,B项正确;清廷中央集权根基开始削弱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于《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廷推行地方自治开始于1909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自治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削弱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加快了清王朝的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11.1946年7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在“对于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反映出()A.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解放区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C.解放区民主政治实践的创新 D.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哈尔滨市委立足革命斗争实际,提出民主选举市民代表的方针,确立“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有别于之前根据地的选举方式,是解放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践创新,C项正确;早在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材料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无关,排除A项;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方针方案不能说明民众参政意识增强,排除B项;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周恩来被任命为首届政务院总理以后,亲自挑选各部门领导人员的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特别重视选择党外人士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在政务院的4个副总理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人。在21个政务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在各部、委、院、行、署93名负责人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42人。这说明新中国政权()A.契合国家宪法要求 B.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C.具有联合政府性质 D.是解放区政权的延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特别重视选择党外人士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并结合政务院人员组成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数的占比来看,新政府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政权特色,C项正确;首届政务院产生的时还没有颁布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A项;根据材料“亲自挑选各部门领导人员的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可知政务院组成人员由总理挑选、报请政府任命,不能直接体现主权在民,排除B项;解放区的政权建设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打开基础,但不能说新中国政权是对解放区政权的沿袭和继承,排除D项。故选C项。13.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民主集中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党管干部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中共中央及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这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民主集中,人民民主以及公开公正均不是根本原则,排除ABD项。故选C项。14.198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牧渔业部报告,继续减少统购、派购品种,将现行管理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21种减为12种。这一做法()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继续减少统购、派购品种,将现行管理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21种减为12种”可知,政府减少统购、派购品种,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D项正确;1978年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所有制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1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16.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 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可分析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埃及社会饥荒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将古埃及的灌溉工具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未体现水利工程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7.有学者指出,从公元前403年到前322年左右,“政治领袖的总人数不会超过100人”。仅仅依靠这些人显然不足以让雅典民主的复杂机器运转,还存在着一群相对次要的演说家。这些“偶尔在最高政治层面上有所表现的人则多达数千”。他们的存在及一定程度的活跃,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运行。这表明,古代雅典()A.公民通过演说获取政治权威 B.演说家的存在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开展C.城邦民主具有普惠性的特点 D.精英阶层的权力受民主政治发展的制约【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仅仅依靠这些人显然不足以让雅典民主的复杂机器运转"演说家的存在及一定程度的活跃,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运行"等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运转过程中有演说家的参与,这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开展,B项正确;公民通过演说获取政治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而不是普惠性,排除C项;材料虽体现了雅典精英政治,但没说受民主政治制约其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8.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 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 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罗马民法大全》限制了奴隶主随意侵害奴隶、保护妻子的人身和财产、限制父亲对子女的人身支配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理念,倡导公平正义,这些自然法理念蕴含在罗马法中,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平民地位,排除C项;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只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和正义。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表是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这类特许状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时间内容摘要1129年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1130年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1130年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A.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B.《大宪章》的制定C.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D.议会君主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可知,在特许状中,提及通行税、过路费、关税、伦敦市民、选举市长法官等内容,这些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带来的贸易的扩大,城市的兴起,A项正确;《大宪章》的制定是在1215年,排除B项;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是在1835年颁布的《市政法案》,排除C项;议会君主制的确立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A项。20.有学者称:他(马丁路德)所要求的是教会必须专注于传扬上帝的话语,教会应当认识到自身是上帝话的工具而不是救赎的通道。因此,在失去属灵权威之后,教会自然更不应该掌握世俗性的司法和政治权力,那么中世纪教会对政治权力和治理的介入和干预也就失去了基础。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 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使得教会干预世俗权力丧失了合理性,世俗的政治和司法权力最终由世俗政权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开启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世俗权力有了新的基础,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世俗王权和教会的对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两者的对立属性,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1.19世纪初,欧洲大国间通过条约确立了瑞士的中立国地位。瑞士的日内瓦曾是国际联盟总部的所在地;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虽然将总部设纽约,但在日内瓦还设有专门机构;截至目前,有近250个联合国专门机构、政府间机构和非政府间机构的总部设在瑞士。这些国际组织的选址()A.体现了对安全稳定的重视 B.受到世界大国的操纵C.倾向于继承近代外交传统 D.具有一定的跟风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中立国瑞士成为众多国际组织和机构总部所在地,表明国际社会以此方式调节国际关系或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的谋求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因此,这些国际组织的选址体现了对安全稳定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国操控,排除B项;参与国谈判、订立条约和派驻外交使节等是西方近代外交的传统,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跟风”说法错误,而是体现近代以来国际社会谋求世界安全的一种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表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变化表(单位:人数)。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年份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1914年1922年1939年分数5387450879792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A.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这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但未体现国家治理水平变化,排除A项;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未体现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英国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C项。故选D项。23.19世纪晚期,妇女开始成为英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力量。1896年支持自由党的“全国妇女自由联合会”人数达82000人,1900年支持保守党的“樱花同盟”总人数则达到1518561人。她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两党政治中不可缺少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材料表明英国()A.工业革命发展女权意识增强 B.民主政治进步妇女政治地位提高C.经济转型加速社会结构变化 D.议会改革完成君主立宪得以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她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两党政治中不可缺少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以及妇女的争取和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女权意识的增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排除C项;“议会改革完成”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主旨是民主政治进步促进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项内容包含了D项说法中的君主立宪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24.为了防止黄金储备外流,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其“新经济政策”时,停止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美元实际上与黄金完全脱开挂钩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这种现象A.导致美元丧失了储备货币功能 B.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C.符合汇率由浮动到固定的趋势 D.推动世界贸易规模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其他国家和集团经济发展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B项正确;A项所述违背史实,排除A项;C项所述颠倒了事实,排除C项;影响世界贸易的因素不只是国际货币金融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日益萎缩,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20世纪90年代英国曾实行“青年新政”:年龄在18~24岁,处于失业状态并申领求职者津贴连续6个月者,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这项政策主要针对()A.“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B.国民文化素质下降C.经济危机状况不断恶化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强制青年就业。这主要是针对“福利国家”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实施的,A项正确;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福利国家”弊端而不是文化素质下降,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了“混合经济”模式,经济危机的缓解,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了“环卫工作”主要是促使青年就业,并不是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材料三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原因:儒生参政重视品德(以德取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西汉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答对任意一点即可)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答对任意一点即可)意义: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等。(答对任意两点)(3)特点: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才能核验重视文档资料:考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答对任意两点)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解析】(1)原因:根据“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得出儒生参政重视品德;同时也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西汉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的需要。新发展根据“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得出是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根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得出是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综合材料二内容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发展趋势是具有公开性和严密性。意义根据“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等。(3)特点根据“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可知是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才能核验重视文档资料:根据“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知是考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价值结合所学可知,是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的疆城,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扬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摘编自《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起广泛种植玉米、甘薯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和地形。影响:积极: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2)变化:从不被认可、种植几乎停滞到逐渐认可接受。原因:不认可的原因是认识不够,缺乏烹饪技术,传统观念的影响。认可的原因是食品短缺,大辩论和农学家的推动,爱尔兰人的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正值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中的“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尤其是清朝人头税的废除,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和地形。

影响:积极:根据材料中的“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根据材料中的“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根据材料中的“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手工业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据材料中的“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改变了地貌与生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信息可知,马铃薯最初在英国不被认可、种植几乎停滞;根据材料二中的“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信息可知,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人们逐渐认可接受。

原因:

不认可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信息可知,人们的认识不够,且缺乏烹饪技术;根据材料中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信息可知,传统观念的影响。认可的原因:据材料“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信息可知,1794年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据材料“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衣学家阿瑟扬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信息可知,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的推动,爱尔兰人的经验。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那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法及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从格劳秀斯(国际法的奠基人)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整。——摘编自王庆海《国际法》材料二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一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答案】(1)主要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原因: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欧洲各国战争频繁;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等。(任答2点)(2)新特点: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有利于应对全球性问题,使国际社会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主要特征:从主导确立国际法的国家看,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根据材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可知,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根据材料“从格劳秀斯(国际法的奠基人)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