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
知识点一关于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二关于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第三部分文言断句与翻译
知识点一文言断句
知识点二文言翻译
第四部分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综合
第一部分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
知识点一关于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
当道得度非复负间见解就举绝堪左坐走
善少涉胜识使是悉相谢信兴行,幸:诸喊族
2.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例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鸿门宴》)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1)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
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
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例如:
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
安书》)
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分析: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
故可以断定其通“债”。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
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
(2)字音分析法。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例如: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3)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
假字的声符。例如: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分析:①“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②“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
的声符。③“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3.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
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
词语古义例句今义
志记载志怪者也。志向、志气
之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常作代词、助词
果然吃饱的样子腹犹果然。不出所料
虽然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
恶何,疑问代词彼且恶乎待哉。恶劣、凶恶
无名忘记功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为人知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化情况示例
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一战争)
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
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4.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
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J
意义例句
本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义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商相如列传》)
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引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日。(《中山狼传》)
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申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清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经据典(成语)
义
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5.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
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
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6.兼词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为代词,"于"是介词。②穆公访诸蹇叔。(《嵯之战》)
诸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②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不"为否定副词。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焉有仁人
里,,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①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是语气词。②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①居心叵测(成语)
②马岱日:"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耳"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①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解题技巧
1、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
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回”的字均有“网
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
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
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
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
音节词和成语。
(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
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
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
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
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
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土贰其行。(《氓》)
危乎高哉!(《蜀道难》)
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
有“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北”有“失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
词语有“逃亡”“败北”等。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
我们判断。如: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
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
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
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析。
①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
"愚”:例①中作主语,我;例②中作定语,我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
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
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例③,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坐在
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
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
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
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
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5、常规不通,通假代入。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
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
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这两题每句的翻译要注意,实词“振”通“赈”,应译为“救济”;“罢”是通假字,通
“疲。应译为“疲乏、疲惫”。根据前后文,“振”后带有宾语,译为“振作”说不通,
就要考虑通假。“民罢于征发”,如果按常规理解,“罢”有“停止、完结、罢官”的
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发”,那是当官的权力。因此要考虑通假。
6、熟悉传统,掌握常识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
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等。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
权”,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
要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及其变化和年龄、时间的特
定称谓。
以官职的任免为例:①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
作、表、为、就。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
迁。④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⑤表降职的:左迁、迁谪、
谪、逐、贬、讪(黜)。⑥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⑦表恢复
的:复、还。⑧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⑨跟俸禄有关的:俸、
禄、秩、饷。⑩表主管的:知、典、主。
跟踪训练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3.臣战河南..(《鸿门宴》)()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5.吾从而..师之(《师说》)()
6.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9.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10.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此小大之辩也()
3.而征一国者()
4.旬有五日而后反()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君子生非异也()
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0.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1.或师焉,或不焉()
12.距关,毋内诸侯()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7.姜氏何厌之有()
1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1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参考答案:1.知,通“智”,智慧。2.辩,通“辨”,区别,分别。3.而,通“能”,
能力,能耐。4.有,通“又”;反,同“返”,回来。5.无,通“毋”,不要。6.涂,
同“途”,道路。7.有,通“又”;暴,通“曝”,晒;糅,通“煤”,用火烤使……弯
曲。8.君生,通“性”,资质、禀赋。9.振,通“震”。10.景,通“影”。11.不,
通“否”。12.内,通“纳”,储存。13.具,通“俱”;倍,通“背”,背弃。14.豪,
通“毫”,细毛。15.蚤,通“早”。16.闵,同“悯”,忧伤,多指疾病死丧。17.厌,
同“麋”,满足。18.阙,通“掘”,挖。19.摩,通“磨20.失,通“佚”。
(三)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喜爱、爱好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穿着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加倍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树木的根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鄙俗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士兵
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得
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病:疾病
B.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察:选拔
C.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乘:动词,登上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确实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除掉、免去
D.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辞:托词、借口
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B.殆.有神护者殆:懈怠
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当:执掌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道:学说、主张
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B.秋月春风等闲度.度:过
C.是己非.人非:不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
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负:违背、背弃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名词,老朋友、老交情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回头
D.今己亭亭如盖.矣盖:伞
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顽固、固执
B.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
C.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国:国都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假的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走小路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见到
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分割
10.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歹L不能者止就:担当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攻下、占领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
D.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何:多么
1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胡:什么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或:有时候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
1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B.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患:疾病
C.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及:比得上
1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类:似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怜:同情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没有人、没有谁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你的
1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同“纳”,纳入、接纳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
的孝服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奇特
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迁:调动官职
1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承受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越、更加
C.复前行,欲穷.其林穷:走完,尽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去:到……去
1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至U、去
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你
D.旧时栏楣亦遂增胜.胜:超过
1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善:好的
B.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涉:经历
C.沛公不胜.杯勺胜:受得住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去U:打退
1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六国各爱其人使:让
B.无乃尔是.过与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能够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1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故封识.具存识:通“志”,记号
B.彼且奚适.也适:到……去
C.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书:书籍
D.孰.与君少长孰:谁,什么
20.下列对加点词“数”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池数:几个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气数、命运
C.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数:若干
D.范增数.目项王数:shub,屡次
参考答案:1.D(通“背”,背弃、背叛);2.C(兵器、武器);3.A(动词,
担忧、忧虑);4.C(拜官、任职);5.B(副词,大概);6.C(动词,认为……
不对):7.C(副词,反而、难道);8.B(女子出嫁);9.A(动词,凭借、
借助);10.C(横渡);11.B(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12.B(动
词,忧虑、以……为患);13.B(爱);14.C(名词,零数,余数);15.D
(离开、离去);16.D(优美、名胜);17.A(与……友好);18.A(连词,
假设);19.C(动词,书写);20.A(读cU,细密)。
知识点二关于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1.《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IJ、者、之
2.虚词类别:
(1)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
(2)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
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3)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
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4)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的
词语。
(5)助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
助词、语气助词等
(6)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下面对高考中出现过的虚词一一做一下详解。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例句: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
例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例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止匕、斯、兹、之、然
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
例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
译为:那、那个
例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
译为: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例句: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谁、孰
译为:谁、哪一个
例句: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
例句: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安、恶(乌)、焉
译为:在哪里、哪里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
译为:已经、过去、刚才
例句: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
译为:正、正好
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
译为:将、将要
例句: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
译为:不久、一会儿;突然
例句: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常、雅、素
译为:经常、时常、平素、一向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
译为:不、没有
例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日:“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毋、勿、莫、无
译为:不要、别
例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
译为: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例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②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
译为: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例句: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技止此耳。《黔之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
(4)程度副词
①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
译为: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吾至爱汝。《与妻书》
②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
译为:更加、尤其、更、越
例句: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5)情态副词
①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
译为:一起、暗中、坚决
例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②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
译为:匆忙、急迫、急促
例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③表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译为:多次、重复、任何一次
例句: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
(6)语气副词
①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
译为: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
例句:即此爱汝。《与妻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其、盖、殆,盖
译为:大概(是)、恐怕(是)
例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表意外的惊异:曾
译为:竟然
例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表祈使:其
译为:可、要
例句:汝其善抚之。《与妻书》
⑤表反诘:岂、其、唐、巨(诟)、宁
译为:难道、哪里、怎么
例句: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夫席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7)指代性的副词
相:互指、偏指
译为:相互,我、他
例句: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见:动作行为的接受
译为:自己、我
例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8)谦敬副词
表敬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
译为承蒙、有幸、请让我……
例句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猥自枉屈。《出师表》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歹U传》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
表谦:敢、窃、忝、猥、伏
译为:私下地、伏在地上想……
例句: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陈情表》
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
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
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
3.助词
①音节助词有、其(词头);不译;••…•的样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桃花
然、焉、如、乎(词子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皂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手持便携式叶绿素含量测定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活性溴杀菌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课程设计大几有
- 螺旋举重器课程设计
- 汽车构造基础课课程设计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石室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25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重庆西南大学附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大学与文化传承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版)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2024春形势与政策课件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原则立场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GB/T 1536-2021菜籽油
- 信贷A初级题库(判断、单选题、多选题)
- 不锈钢面板吊顶施工工艺(详细)
- 使用INSITE刷写ECM标定操作指导PPT课件
- 中职计算机(全部笔记)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