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高三 地理 大气环流与气候 课后练习_第1页
高中 高三 地理 大气环流与气候 课后练习_第2页
高中 高三 地理 大气环流与气候 课后练习_第3页
高中 高三 地理 大气环流与气候 课后练习_第4页
高中 高三 地理 大气环流与气候 课后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后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命题人:林钿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

图。读图,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北降水量/mm

5

•86.21

••69.2

S')8

74.2100.0S4

1

•19.9

r3i.233.2•雨量站点

•j37.9・69.2降水量/mm

1:1720000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风D.台风

(2021・浙江•模拟预测)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

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

亚I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海陆热力差指数/C

2.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

3.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2022•江西景德镇•一模)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一海

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

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

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

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下表为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mm)204243269181371041.341655161

4.艾利安格拉6〜10月降水少,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控制B.东南信风影响

C.沿岸洋流影响D.西北季风影响

5.18世纪茫咖撒人前往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得益于()

①与市场及海参产地距离近

②中澳两国友好商贸频繁

③能借助盛行风与洋流

④当时南澳宽松的政策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D.①③④

6.茫咖撒人从卡奔塔利亚湾回归望加锡,在甲地最可能遭遇的困难是()

A.海啸B.强热带风暴

C.食物短缺D.淡水补给

(2022•陕西・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

期末)由于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

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

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

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

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

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

南位置在5°N附近。

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

极”,下图为非洲局部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R、Q两地()

A.1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B.1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

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

(2018•福建♦三明一中高三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

是()

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

捕捞的时期。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A.1月B.4月

C.7月D.10月

10.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的影响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河水的汇入D.人类活动

11.甲渔场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印度半

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B.洪涝

C.旱灾D.海啸渔场

二、综合题

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

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

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她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

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

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

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13.(2016・全国•一模)读澳大利亚、日本两国部分地区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

界屋脊”。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

季风。其中,以青藏高原季风最为典型。青藏高原季风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环流产

生巨大影响。图示意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环流。

(1)在下图中将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补充完整。

90*E120*E

1月

(2)解释高原季风环流形成原理。

(3)说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详解】

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地区表示的实际范围不是很大,纬度位置差异不是很大。同

时,大气环流、海陆风等对大尺度范围内的降水差异影响较大,排除ABC;图中该区域南

北降水量差异很大,最可能受台风的影响,北部受台风影响更强,降水量更多,南部地区

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量的相对较少,D正确,故选D。

2.C【解析】由材料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

的海表温度之差,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

显的年际变化,但无固定的周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D【解析】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风强弱有明显的年

际变化,且呈波动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小,说明该年夏季

风弱,则我国的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正确;而1961年海陆

热力差指数很大,说明该年夏季风强,则我国的锋面雨带强势向北推进。且长期滞留在北

方地区,则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误;故选D。

4.B【解析】该地位于南半球,南纬15。,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误;沿岸洋流属于

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降水较多,C错误;西北季风影响为南半球夏季,降水较多,D

错误;该季节受东南信风影响,气流并未抬升,降水少,B正确,所以选B。

5.D【解析】茫咖撒人前往捕捞,并未牵扯到中澳两国友好商贸频繁,②错误,有了市场

才会进行捕捞、加工,且市场距产地较近,①正确;12月为南半球夏季,从望加锡出发到

澳大利亚北部,顺着西北风,回程顺着南赤道暖流,③正确;根据材料,直至19世纪末南

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所以18世纪南澳政策环境宽松,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

错误,所以选D。

6.B【解析】甲地为热带洋面,水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热

带气旋,强烈发育时,形成强热带风暴,B正确。海啸由地震引起的,难得遇见,A错

误。距离较近,途中所需食物、淡水充足,C、D错误。所以选B。

7.B【解析】一月气压带风带南移,R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

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B正确,A错;七月R地盛行西南

风,Q地盛行东南风,C、D错。故本题选B。

8.A【解析】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

答案第1页,共4页

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故选A。

9.C

10.B

11.B

【解析】

9.图中甲渔场夏季吹西南季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受寒流影响多

雾,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C正确。

10.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乙渔场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西南季

风和西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

11.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也就是西南

季风提前到达、滞后结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越长,雨季越长,易出现洪涝,B正确。

12.

(3)同及原因:位于为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异及原因: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

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解析】

(3)

读图可知,相同点:N、P两地均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大

西洋暖湿气流带到陆地,两地降水较多;不同点: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西风影响

强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别;N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降水量多

于;P地纬度较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强度较小,降水量较少。

13.(1)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

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可知乙国为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明显,以多山

的地形为主。冬季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水汽,增温增湿,位于迎风坡的西部沿海降水

多。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大量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位于迎风坡的东部沿海降水多。

答案第2页,共4页

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