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
探究题(基础题)
一、科学探究题
1.(2022・广东揭阳•统考一模)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
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
一、图二两个实验。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
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于是
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
夹,观察到,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先
推入
氨
氧化
再推入
钠
溶液
I氟化钢溶液
CO:--
图三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
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
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银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
杯中加入适量的(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2022•广东韶关.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以A装置为核心装置设计了如图系列实
验:(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省略)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添加药品,固定装置,进行实验。
(1)关闭K2,打开Ki,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D装置中出现连续均匀气
泡时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观察到V型管内a处的硫燃烧,现象是,试写出
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
氧气,目的是。
(2)打开K2,关闭K”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到装置E中(填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3)兴趣小组有同学提出疑问:E装置内反应后的废液中除酚酷以外还有哪些溶质呢?
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
【分析】以上有一种猜想一定错误,请写出错误猜想的序号及错误理由。
【资料】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并—猜想三正确
试卷第2页,共14页
向其中加入______。
【交流反思】该废液未经处理不能随意倒入水池。
3.(2022・广东佛山•一模)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
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志丰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
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剧烈反应,钠颗粒逐
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根据实验现象的信息,写出钠的一个物理性质。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
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
成的气体是。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
—
的试剂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无Cu生成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
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o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
【思维拓展】钾与水的反应规律与钠相似,试写出金属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对“NaOH溶液与稀盐
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PH传
温度
感
感
传
器
器
16体积,mLV体积,应
图1图2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入无色酚醐,溶液变红
B.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图3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图2中ci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实验探究二】实验目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若______稀盐酸过量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定量的
若没有明显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
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现象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其原因是。
(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后,可以加入(填字母)来证明两
者一定发生了反应。
A.Fe2O3B.NaCl溶液C.FeD.酚酷溶液
5.(2022・广东肇庆•统考一模)将一定量的K2cCh溶液与BaCb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
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
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03溶液显碱性,BaCh、KC1溶液显中性。
试卷第4页,共14页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1;
猜想2:滤液溶质是;
猜想3:滤液溶质是KC1和K2cCh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无明显现
猜想_____不成立
酥试液,振荡象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猜想2成立。写出相关的化学方
—
K2c。3溶液程式:_____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Ch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的理由是。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Ch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
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
6.(2022.广东清远.统考一模)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OH)2c0]受热
分解后,除生成C0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
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填空: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黑色团体可能是:a、炭粉b、氧化铜c、。
(3)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
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4)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团体滴加足量的(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
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与结论: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一;若现象是,则猜想b正
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假如现象为,则猜想c成立。
(6)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装置。当将
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化学方程式为。
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K3[Fe(C2O4)3l3H?0(三草酸合铁酸钾)为凫绿色晶体。
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K.a【Fe(C2C>4)313H2O的热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
②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K31Fe(CN)6]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③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产物?
【实验探究】(1)探究气体产物:
猜想一:气体产物中含有CO: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C02:
猜想三:气体产物中含有o
设计如上图实验(夹持装置及部分装置省略,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猜想__________正确。
(2)探究固体产物:
取固体产物(经实验证明无磁性)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再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现象结论
取滤液加入硫酸—固体产物中含有K2co3
一份中加入K3[Fe(CN)6]—固体产物中含有FeO
取滤渣加入硫酸溶解
固体产物中含有
后,分成两份
另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K3[Fe(C2O4)31SH2O的热分解产物有种。
试卷第6页,共14页
【拓展延伸】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SH20作感光剂,其光解反应有FeCzCU
生成。FeCzOq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和两种含有相同元
素的气体,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o
8.(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对氧气制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从“节约能源''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最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开始收集。
(3)“氧立得”是家庭供氧气的最新产品,它是利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zCh)固体压
片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原理制成的。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
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
(4)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锌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镒催化效果更
好?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
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KC1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①1.2g/
②1.2gCuO0.5g
③1.2gMnO2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o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
钾的分解速率。
③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
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9.(2022•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
氧化物和一种气体。
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②常见铁的氧化物有关信息如表:
常见铁的氧化物FeOFe2()3Fe3O4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粉末
能否被磁铁吸引否否能
③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Fe3O4+8HCI=2FeCl,+FeCl2+4H.O。
I、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气体产物
【实验探究】取适量的铁粉与湿棉花(棉花的成分不参加反应)于反应装置A中。按
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试管内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实验时棉花没有燃烧,
其原因是:观察到C处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产生的
气体是o
n、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及含量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1:剩余固体是;
猜想2:剩余固体是Fe和Fe3()4.
【实验验证】甲同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填实
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绿色,说明猜想2正确。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试卷第8页,共14页
【含量测定】乙同学取A装置中剩余黑色固体50g,与足量的CO反应后,所得固体质
量为43.6g,则剩余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
10.(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
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OH)2,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提出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Ch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验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然
®烧杯壁发热—
后过滤
取①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_________
②—有Ca(OH)2
取①中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
③—有CaCO3
酸
【分析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认为实(填序号)不严谨,理由是o
(2)生石灰要保存。
11.(2022•广东肇庆•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
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探究】
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2)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由此得到结论:该汽
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3)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乙同学认为也能
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o
(5)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
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
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
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一,可观察到一,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
蕊溶液的变色。
12.(2022•广东湛江•统考一模)某矿井中的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Ch、CH4等气体。
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A
【查阅资料】CH4+4CUO=4CU+CO2+2H2O;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实验装置】
试卷第10页,共14页
氧化铜粉末
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ABC
(1)同学甲认为,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和HzO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
员一致同意。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的氧化铜由黑色变为,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
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
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_(填字母)装置间再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编
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你是否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_______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实验探究】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
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实验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
A石灰水变浑浊
B无明显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
C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该气体样品中含有________。
D装置D增重3.6g
E装置E增重4.4g
13.(2022.广东佛山.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李明同学在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
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对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呢?
【作出猜想】
固体中含有CaO或Ca(OH)2或CaCCh中的一种或几种。
出现CaCCh的原因是Ca(OH)2与空气中的(填化学式)反应生成。
【进行实验】请你帮同学们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一定量的
①________,有固体剩余含CaO
水,充分搅拌
②将①中液体过滤,取滤液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含Ca(OH)2
③取②中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含________
【得出结论】
请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同学们认为,通过上述实三个实验证明了
CaO、Ca(OH)2和CaCCh三者都有。
【反思交流】
化学老师看了他们的实验报告,觉得实验②并不能证明固体中含Ca(OH)2,理由是
【拓展延伸】
①生石灰在空气中容易吸水变质,应该保存。
②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新的生成物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14.(2022•广东汕头•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
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
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Ch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2co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
NaHCOao请写出生成NaHCC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并举出NaHCCh的
一种用途o
(2)NaHCCh溶液呈弱碱性,不与CaCb溶液反应。
(3)CaCL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Na2co3;
试卷第12页,共14页
猜想②Na2cCh;
猜想③Na2cO3、NaHCO3;
猜想④0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_______不成立
CaCC溶液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_气泡产生(填
过量CaCL溶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向猜想③不成立
“有”或“无”)
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
试液变红猜想_________成立
滴入2〜3滴无色酚醐试液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在化学实验中要严格按照要求用量,因为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
____________不同。
15.(2022•广东东莞•统考一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
[一氧化钢溶液
L硫酸铜溶液
4过滤M•过滤,
上氢氧化钠无色透明溶液白鳖黎无色透明溶洒
n钠溶液B
乙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
中仅得到无色溶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一致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Na2s04和;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OH,小亮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
能有;小红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2cCh和NaOH。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
pH>7溶液呈_____性
定pH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
________,溶液由无色
中,滴加足量BaCb溶液,静置,小红的猜想成立
变为红色。
再滴加无色酚献。
【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严谨,因为(用文字表述);若要
确定小红的猜想是否成立,应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然后观
察是否有_________出现。
试卷第14页,共14页
参考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等
体积水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白色沉淀有
新物质生成Na2cCh(或碳酸钠)
【详解】实验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能溶于水,所以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
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于是同学
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
观察到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钏反应生成碳酸钏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
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
验反应物减少和有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溶液中含有于都的钏离子,且溶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管道,应该加入碳酸钠,
碳酸钠和钢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钏沉淀,且能中和废液的pH。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②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
③等体积水;④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⑤白色沉淀;
⑥有新物质生成;⑦Na2co3(或碳酸钠)。
2.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NaOH+SO2=Na2SO3+H2O将生成的二氧化
硫全部赶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NaCl、HC1猜
想二,步骤(2)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因此溶液中不会含
有氢氧化钠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碳酸钠,氧化铜)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溶液变
蓝色)
【详解】(1)H2O2在二氧化锦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经B装置中浓硫酸干燥,点燃C
装置中的酒精灯,V型管内a处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
焰;生成的二氧化硫与D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D装置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因此
答案第1页,共11页
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到氢氧
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故填: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NaOH+SO2=
Na2sO3+H2O;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
(2)E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酷试液,溶液为红色,打开K2,关闭K”继续将H2O2
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生成的氧气将盐酸压入E装置中,当观察到装置E中溶液由红色变
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猜想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钠;氢氧化
钠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盐酸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NaCl、
HCL
[设计并进行实验]
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出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是
NaCl、HC1,只需验证盐酸存在,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
管中,并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猜想三正确。
3.密度小(或熔点低)氢气(或H2)CuOHC1(或H2so4)沉淀全部溶解,
液体由无色变蓝色CuSO4+2NaOH=Cu(OH)2+Na2SO4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
铜和水2K+2HQ=2KOH+H2T
【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氢气密度小、能燃烧,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
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猜想与假设:己知,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中放
出大量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可能生成黑色氧化铜;故剩余物质为有
Cu(0H)2和氧化铜,可能有Cu。
验证猜想:铜活动性较弱不和酸反应,氧化铜、氢氧化铜都能和酸反应生成可溶性蓝色铜盐;
实验结论为此反应无Cu生成,故实验步骤及现象为: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沉淀中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沉淀全部溶解,液体由无色变蓝色。
实验结论:生成蓝色沉淀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NaOH+CuSO4=Na2SO4+Cu(OH),L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思维拓展: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钾与水的反应规律与钠相似,故金属钾和水反
答案第2页,共11页
应生成氢氧化钾、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K+2HQ=2KOH+H2T。
4.NaOH+HCl=NaCl+H2OHC112AD有气泡产生稀盐酸量不足,也不会
产生明显现象AC
【详解】[实验探究一]
(1)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o
(2)开始溶液pH大于7,说明烧杯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开始时A中盛放的是盐酸,故填:
HC1=
(3)V温度最高,说明反应最激烈的时候,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当酸碱恰好反应时,
温度升到最高,此时溶液pH正好为7,对应加入溶液体积为12mL,故填:12。
(4)A、d点溶液pH小于7,加入酚肤不会发生变色,选项A错误;
B、b点溶液pH大于7,且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氢
氧化钠,选项B正确;
C、图3温度升高,当达到V点时,温度最高,此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之后温度降低,
说明反应不再进行,选项C正确;
D、c到d时反应完毕,只是增加盐酸,氯化钠质量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D。
[实验探究二]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镁,因此可以看到气泡;故填:有气泡产生。
(5)当盐酸量不足时,加入镁后,镁与氢氧化钠也不反应,不会有明显现象,无法得出是
否恰好发生反应;故填:稀盐酸量不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现象。
(6)A、若盐酸存在,溶液会变成黄色,若看不见溶液变成黄色,则说明盐酸被氢氧化钠
反应消耗完,选项A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和两个都不反应,无法判断是否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若盐酸存在会和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若看不到气泡和颜色,说明盐
酸被氢氧化钠反应消耗完,选项C符合题意:
D、酚献溶液在碱性溶液显红色,加了少量酸还是红色,所以据此无法判断是否反应,选项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o
5.KC1和BaCb3产生白色沉淀K2CO3+BaCh=BaCO.U+2KCI不能氯化
答案第3页,共11页
钾、氯化钢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CO32-
【详解】提出猜想:碳酸钾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物【和氯化钾,如果碳酸钾与氯化钏恰好完
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钾,如果碳酸钾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钾和碳酸钾,如果氯化
钢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钢和氯化钾,则溶质是:KC1、BaCh;
实验探究: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醐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
显碱性,故猜想3不成立;
②实验结论为猜想2成立,则溶质是氯化钾和氯化钢,故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
加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氯化钾,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CO,-BaCO3J+2KCI;
问题讨论:硝酸银与氯化钾、氯化钢都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小丽同学不能达到实
验目的;
反思拓展:碳酸钾是盐,而其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根离子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了氢氧
2
根离子,故填:CO3-,
6.炭粉和氧化铜H2s04或HC1固体不溶解,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固体全部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O+H^SOLCUSO,+HQ或CUO+2HC1=CUCU+H2。固体部分
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BCa(OHj+CO产CaCO’l+HQ
【详解】由题意探究铜绿[Cu(OH)2co受热分解后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2)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OH)2cO3中
含铜、氢、氧、碳元素,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故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氧化铜,或
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故猜想c为炭粉和氧化铜;
(4)根据资料信息,由于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
解,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H2SO4(或HC1)溶液,根据反应现象,
可以推断固体的组成,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部分固体的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既有炭粉又有
氧化铜,固体不溶解说明只有炭粉,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只有氧化铜,根据固体
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可判定黑色固体成分;
(5)现象与结论:若猜想a正确,则固体为炭粉,加酸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若猜想b正
确,则固体为氧化铜,加酸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OLCUSO.+HZ。,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
答案第4页,共11页
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Hq;猜想C成立,黑色固体为炭粉和
氧化铜的混合物,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氧化铜能与稀酸反应成硫酸铜或氯化
铜,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故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6)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CO?和水蒸气,若先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澄清
石灰水中带出水蒸气,从而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应先将生
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B装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以验证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再通
过A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j+CO2=CaCON+H2O。
7.CO和C02三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
一定条件
淀Fe2O363FeC2O4=^=Fe3O4+2CO2T+4COT
【详解】(1)探究气体产物:
猜想一:气体产物中含有co: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CO2:
猜想三: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C02。
设计如上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由此判断猜想三正确。
(2)探究固体产物:
碳酸盐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取固体产物(经实验证明无磁性)于
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加入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固体产物中含有K2co3;
FeO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K31Fe(CN)6]发生反应产生蓝
色沉淀,所以取滤渣加入硫酸溶解后,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
则固体产物中含有FeO;另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则固体产物中含有FezCh;
[实验结论]根据题中信息可知,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有水、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碳酸钾、氧化亚铁、氧化铁6种。
[拓展延伸]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1-3H2O作感光剂,其光解反应有FeCzCU生成。
FeCzCU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和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气体,
一定条件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C2O4-Fe3O4+2C0,T+4C0T。
8.集气瓶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处形成一
答案第5页,共11页
MnO,
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H2O2=^2H2O+O2t出现连续
并比较均匀的气泡冒出时B测量生成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小向试管中倒入适
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说明
氧化铜有催化作用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镒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详解】(1)a是集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形成密闭环境,B可以使用液差法检查装置
气密性,具体为: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处形成一
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常用高镒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在常
温下进行,符合“节约能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专孟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
MnO2
式为2HQ?=^2^0+0?T。E是排水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当出现连续并比较均匀的
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混入排出的装置内的空气。
(3)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和水制取氧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使用装置B。
(4)设计实验:
①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收集的气体量,也可以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
用的时间。根据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可知,待测数据为测量生成等体积氧
气所用时间。
②生成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长,反应速度越慢。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②
待测数据更小。
③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己经验证能改变反应速率和质量
不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化学性质不变。如黑色粉末还能继续加速双氧水分解可说明化学性
质不变。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所以操作和现象是: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
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说明氧化铜
有催化作用。
评价设计:
二氧化镭和氧化铜都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且除加入物质种类外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目的是
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锦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9.提供水蒸气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氢气##出Fe3O4有气泡产
答案第6页,共11页
高温
生3Fe+4H2。^Fe3O4+4H2f46.4%
【详解】[实验探究]通过“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可
知试管内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实验时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是水蒸发吸热,温度没有达
到棉花的着火点;
观察到C处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因氢气燃烧生成水,
产生淡蓝色火焰;
II、[猜想与假设]“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黑色固体是生成的四氧
化三铁,可能剩余未反应的铁。所以猜想1:当铁和水蒸气恰好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是Fe3O4
[实验验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
铁,甲同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绿
色,说明含有铁,猜想2正确。
高温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T;
[含量测定]乙同学取A装置中剩余黑色固体50g,与足量的CO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64
43.6g,则剩余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为(50g-43.6g)+近xl00%=23.2g,则剩余黑色固体中
232。
FeO的质量分数为F^X100%=46.4%
3450g
10.CaO+H2O=Ca(OH)2有CaOCO2##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固体溶液,有气
体生成②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样品不一定有氢氧化钙密封
【详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会使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故填:Ca0+H20=Ca(0H)2o
[实验探究]
实验①: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用手触摸烧杯壁,然后过滤烧杯壁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故
填:有CaO。
实验②:氢氧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取①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
化碳,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氢氧化钙,故填: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实验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取①中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
答案第7页,共11页
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固体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有碳酸钙,故填:固体溶液,有气体生成。
[分析讨论]
(1)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所以①中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氢氧化钙。所以实验②不严
谨,理由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样品不一定有氢氧化钙,故填:②;氧化钙和水生成
氢氧化钙,样品不一定有氢氧化钙。
(2)生石灰和水反应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11.CaCO,+HC1->CaCl2+H2O+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
溶液变红CO,+Ca(OH)2-CaCO3+H20加热试管红色溶液褪色变成
紫色
H2CO,4co2+H2O
【详解】[气体制取]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CaCO,+HC1tCaCl,+H20+CO,;
[实验探究]
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进入试管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柠檬酸的分解温度为175℃,我们只要将试管
中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至沸腾,这时温度没到175℃柠檬酸不会分解,但沸腾时碳
酸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根据后面结论: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
色,可知加热试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溶液褪色变成紫色,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符号表达式为:H,co,4CO,+HQ。
A
12.CO?##二氧化碳红色CO+CuO=Cu+CO2BC##CB不同意爆炸(或中
毒、或没有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美容师时效性服务与客户体验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师最常见误区试题及答案
- 视觉传播设计设计过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数据驱动决策试题答案
- 二手车评估师职业发展试题及答案
- 推动学习效率的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设计领域的试题及答案
- 全覆盖2024年药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临近2024年统计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药物动力学概述试题及答案
- 《经济国际化》课件
- 医学综合英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41T 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工程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 护理查房(抑郁发作)
- 2024年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 DB34-T 4877-2024 智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指南
-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会展策划第4章展会招展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