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程测量技术总结_第1页
线路程测量技术总结_第2页
线路程测量技术总结_第3页
线路程测量技术总结_第4页
线路程测量技术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0803班第三组PAGE1-1-工程测量0803班第三组二零一零年六月十三日班级:工程测量姓名学号:技术总结为了满足黄河新校区的建设需要,黄河水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下达了黄河水院新校区内部道路勘测任务,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分为6个标段,各标段勘测范围已经给定,工期为2周,工程编号2009(黄建)01号,任务由测绘工程系项目部接收,现下达给工程测量08级测量队,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测量工作,提交成果资料,以便设计,我们工程测量0803第三测量大队中得了第三标段。一、任务概况第三标段在黄河水院新校区中部偏西侧,所辖标段内有湖泊、林地等地物。为满足工程需要,在建设区内对整个测区进行勘测以方便新校区内线路的设计。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时要认真对待,态度端正。二、作业依据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2,《公路勘测细则》(JTGC10-2007)3,《线路测量项目综合实训指导书》三、已有资料1,黄河水院校内埋石控制点点位及坐标2,《线路测量项目综合实训指导书》四、工作计划工程测量0803第三测量大队,共分两个小组,两个测量小组分别进行第三标段任务实施的分工和合作,大队设两名小组长,分管各组。根据标段任务,测量分两周进行,第一周进行全站仪结合水准仪进行常规方法的线路测量作业,第二周进行GPS-RTK结合南方CASS数字一体化线路测量作业。五、技术要求(一)、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方法进行。2.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不得大于1/35000、一级不得大于1/20000。3.选择路线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变形值不大于2.5cm/km;大型构造物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其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1cm/km。投影分带位置不应选择在大型构造物处。4.角度、长度和坐标的数字取位要求,四等:0.1秒0.001米0.001米一级:1秒0.001米0.001米5.平面控制点布设,相邻两点平均边长四等为1.0km一级为0.5km6.路线平面控制点距路线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50m,易小于300m,每一点至少应有一相邻点通视。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埋设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7.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规定。测量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边数每边测距中误差(mm)单位权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四等≤12≤12≤±10≤±2.5≤1/35000≤5√n一级≤6≤12≤±14≤±5.0≤1/17000≤10√n注:1.表中n为测站数2.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3.导线网节点的长度不得大于表中长度的0.7倍。8.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要求。测量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书差(″)半测回归零差(″)同一测回中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测回数四等DJ1≤1≤6≤9≤6≥4DJ2≤3≤8≤13≤9≥6一级DJ2-≤12≤18≤12≥2DJ6-≤24-≤24≥4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9.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要求。测量等级观测次数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间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较差往返往返四等≥1≥1≥2≥2≤7≤10≤√2(a+b·D)一级≥1-≥2-≤7≤10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的过程2.表中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D为水平距离(km)10.计算要求1.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应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可采用近似平差法。2.平差后应提供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测角中误差,附(闭)合导线应提供角度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等精度数据。(二)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2.同一个公路项目应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并应与相邻项目高程系统相衔接。3.各等级公路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用于跨越水域和深谷的大桥、特大桥的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环线)水准路线长度应小于表中规定。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路线、隧道桥梁四等±5±10254五等±8±16101.6注:控制网节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长度的0.7倍4.高程测量数字取位应符合表中要求。测量等级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各等0.10.10.10.1115.高程控制点布设要求。a、路线高程控制点相邻点间的距离以1~1.5km为宜,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埋设2个(含2个)以上高程控制点。b、高程控制点距路线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50m,宜小于300m。本次测量中导线和高程测量均用同一个点。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规定。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20√l≤6.0√n或≤25√l≤30√Li五等≤30√l≤45√l≤40√Li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小于1km时按1km计算。7.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应符合表中要求。四等:仪器类型DS3,双面水准尺,视线长≤100米,前后视距较差≤5米,视距累积差≤10米,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2米,黑红面读数差≤3.0毫米,黑红面高差较差≤5.0米。五等:仪器类型DS3,单面水准尺,视线长≤100米,前后视距较差≤10米,黑红面高差较差≤7.0米。8.计算要求a、各等级高程控制测量均应计算路线(或环线)闭合差,线路往、返测量时应计算每公里观测高差偶然中误差MΔ,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计算对向观测高差互差值。b、四等以上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计算,并应计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每公里观测高差全中误差Mw。(三)中线测量1.路线中桩间距,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直线(m)曲线(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不设超高的曲线R>6030<R<60R<3050252520105注:表中R为平曲线半径(m)。2.路线经过下列位置应设加桩:路线纵、横向地形变化处;路线与其他线状物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桥梁、涵洞、隧道等构造物处;土质变化及不良地质地段起、终点处;道路轮廓及交叉中心;省、地(市)、县级行政区划分界处;改、扩建公路地形特征点、构造物和路面面层类型变化处,3.断链桩宜设于直线段,不宜设在桥梁、隧道、立交等构造物范围之内。断链桩上应标明换算里程及增减长度。4.路线中线敷设可采用坐标法、GPS-RTK法、链距法、偏角法、支距法等方法进行。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宜采用坐标法、GPS-RTK法,直线段可采用链距法,但链距长度不应超过200m。5.中桩桩位精度应符合表中要求。公路等级中桩位置中误差(cm)桩位检测之差(c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平原、微丘重丘、山岭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5≤±10≤10≤20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10≤±15≤20≤306.采用极坐标法、GPS-RTK方法敷设中线时,所依据的规范参照《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和《公路勘测细则》(JTGC10-2007)(四)纵断面测量1.中桩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GPS-RTK方法施测,并应起闭与路线高程控制点。2.高程应测至桩志处的地面,读数取位至厘米。其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中要求。公路等级闭合(mm)两次测量之差(cm)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30√L≤5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50√L≤10注:L为高程测量的路线长度(km)。3.采用三角高程测定中桩高程时,每一次距离应观测一测回2个读数,垂直角应观测一测回。4.采用GPS-RTK方法时,求解转换参数采用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4个,且应涵盖整个中桩高程测量区域,流动站至最近高程控制点的距离不应大于2km,并应利用另外一个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查点的观测高程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上表两次测量之差的0.7倍。5.沿线中需要特殊控制的建筑物、管道、铁路轨顶等,应按规定测出其高程,其两次测量之差应小于2cm。(五)横断面测量1、测量时可采用水准仪-皮尺法、全站仪法、经纬仪视距法、GPS-RTK法等方法进行测量。2、横断面中的距离、高差的读数取位至0.1m,检测互差限差参照规范要求。3、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满足路基及排水设计、附属物设置等需要。4、横断面测量时应逐桩施测,其方向应与路线中线切线垂直。5、横断面测量时除了观测地势平坦的也宜观测高程变化起伏大的地形点。6、横断面测量应反映地形、地物情况,横断面应在现场点绘成图并及时核对;采用测记法室内点绘时,必须进行现场核对。六、总括本次测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技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了第三标段的测量任务。七、上交资料小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