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前期,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俘,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晋惠公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名之曰“作爱田”。这反映了当时()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 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C.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 D.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可以看出,国人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对诸侯有较大影响力,说明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A项正确;实际承认土地私有是初税亩和相地而衰征,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集体决策,决策权掌握在国君手中,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争频繁性,排除D项。故选A项。2.东汉末年,汉灵帝采纳宗室刘焉的建议,任用宗室、重臣出任州牧,使之成为一州军政长吏、郡太守的上级,州也逐渐演变成了行政区。此措施()A.是对郡县制的彻底否定 B.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C.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任用宗室、重臣出任州牧,使之成为一州军政长吏”,反映出州牧拥有军政大权,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根据材料“州牧,使之成为一州军政长吏、郡太守的上级”,州牧设置并没有废除郡县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州的数量并不多,不会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州牧掌握军政大权,容易外重内轻、干弱枝强,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所有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接受定期的考课。考课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分为初考和复考,并设有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来保证考核人不滥用职权,以考课等级决定官员的升降赏罚。这表明唐代()A.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B.看重官员执政能力C.官员管理制度严格 D.官员升迁需要资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官员要接受定期且严格的考课,并以此作为官员升降惩罚的依据,这说明唐代官员管理制度很严格,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对官员管理严格,无法由此得出官员文化素质较高,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对官员管理严格,无法由此得出看重官员执政能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官员升迁需要经过考课,没有体现官员升迁需要资历,排除D项。故选C项。4.《宋史·舆服志》载:“庆历八年,诏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辽史·仪卫志》载:“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上述记载()A.体现了汉族服饰深受喜欢 B.反映了辽宋民族交融加强C.说明了辽宋政权之间对峙 D.表现了契丹族逐渐封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庆历八年,诏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可见宋人穿契丹服;根据材料“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可见契丹皇帝以及南面臣僚在重大活动中都穿汉服,反映出辽宋民族交融加强,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辽宋民族交融加强,并非汉族服饰深受喜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辽宋政权之间对峙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辽宋民族交融加强,互相影响,并未体现出契丹族逐渐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5.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 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时期的纳庸代役的依据均是以人丁为主,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较强,明朝一条鞭法后的折银代役的依据是以资产为主,国家对人口控制放松,反映了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而且材料与其无关,排除A项;B项是明朝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并不能反映材料中徭役的趋势,排除B项;秦汉到明朝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6.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gǔ,盲人)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六句话就是“圣谕六条”。据此可知当时()A.律令开始儒家化 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C.法律宣传程序化 D.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gǔ,盲人)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圣谕六条”,反映出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D项正确;根据教材,律令开始儒家化、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都早于明朝,排除A项、B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教化,没提到法律,排除C项。故选D项。7.1907年,清政府修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纳入教育系统。《章程》规定了女子小学堂分为初、高两等,凡是女子学堂学生一律禁止缠足。女子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也在各地展开。清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C.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D.实现了男女教育平等【答案】B【解析】依据“1907年,清政府修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纳入教育系统……”,可知清政府这些做法肯定了女子的受教育权利,这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冲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传统思想,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而题干所述与清末新政有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女子受教育的权利,不等于提升了女子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男女受教育方面的权利的对比,无从得出实现了男女教育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8.《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障实现彻底的民主。”依据这一条例,边区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的培训组织工作。这些举措()A.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突出了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 D.开创了中共民主选举的先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障实现彻底的民主。”依据这一条例,边区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的培训组织工作。”可见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了投票选举制度以及选举方法,有利于调动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壮大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A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为了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抗日,并非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这些举措开创了中共民主选举的先河,中央苏区时期,就有了民主选举,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64年创作的宣传画,图中两位纺织女工在研究生产。该作品旨在()《学先进赶先进》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表明妇女是工业建设主力C.倡导勤劳奋斗的社会风尚 D.确立轻工业经济主体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图中“学先进赶先进”,体现出倡导勤劳奋斗的社会风尚,C项正确;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妇女是工业建设主力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图片展现的是妇女从事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属于轻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对轻工业经济地位的阐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21年12月,亚投行已有105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该机构成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B.推动了亚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C.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D.加强了世界对于人民币的认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亚投行”的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到2021年12月,亚投行已有105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说明该机构成立的主要影响是推动了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B项正确;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是中国承担大国经济责任的体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不是“亚投行”的主要影响,排除A项;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是亚投行的主要影响,排除C项;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不能说“加强了世界对于人民币的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11.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国的统治之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且公职人员的选任需要较高的财产条件,那么该国实行的是寡头政体。据此判断,下列国家中具有寡头政治特征的是()①雅典②斯巴达③罗马共和国④法兰克王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寡头政治强调少数人掌握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均是少数人掌握政权,属于寡头政治,②③正确,B项正确;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握政权,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法兰克王国实行的是等级君主制,①④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2.罗马法规定:盗窃罪,自由人可以给付罚金赎罪,奴隶则要从塔贝乌士悬崖被扔到山下:破坏田地的地界罪,全权公民要被驱逐到岛屿,而奴隶却要被流放到矿场。这些规定()A.体现了明显的阶级性 B.缓和了社会矛盾C.维护了贵族阶层特权 D.强调了公民至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盗窃罪,自由人可以给付罚金赎罪,奴隶则要从塔贝乌士悬崖被扔到山下”,“破坏田地的地界罪,全权公民要被驱逐到岛屿,而奴隶却要被流放到矿场”等信息可知对同一罪名的处罚有明显的阶级性,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加剧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维护贵族阶层特权,但是片面,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同一罪名的处罚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公民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世纪大学中,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表明中世纪大学()A.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C.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的步伐 D.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大学中,……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再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西欧城市自治与中世纪大学联系不大,排除C项;“重视”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A项。1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B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C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D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深受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0年,排除D项。15.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纸币发行本位的地位。不久,英国以每英镑对应7.32238克黄金的标准发行货币,正式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英镑己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等同于黄金,得到普遍认可。这一制度的实行()①巩固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②保证了国际币制和汇率稳定不变③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④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16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而金本位制的实行有利于英国商品尤其是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英镑己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等同于黄金,得到普遍认可”,这反映出金本位制巩固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①说法正确,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据此可知金本位制并不能保证国际币制和汇率稳定不变,②说法错误,根据教材,金本位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③说法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出现,④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②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16.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央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这次改革使法国()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 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 D.中央政府权力集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地方自治权力变大,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中未涉及民主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仅告知,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没有提及社区组织的发展,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领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材料二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答案】(1)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传统干部制度的局限;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2)同:公开、公平竞争;考试选拔,择优录用;终身制。异:英国实行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英国选拔侧重才能,中国选拔注重德才兼备。【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传统干部制度的局限;根据材料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小问2详解】同:根据材料一“……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和材料二“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可得出,公开、公平竞争;考试选拔,择优录用;根据材料二“……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同点还有“终身制”。异:根据材料一“……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材料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实行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根据材料一“……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和材料二“……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选拔侧重才能,中国选拔注重德才兼备。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5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包括借鉴国外的财政制度。1907年,载泽任度支部(户部于1906年改为度支部)尚书后,精简机构,让度支部向现代国家机构迈进了一大步。1910年,清政府在清理全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一方面试办全国财政预算,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财政预决算。另一方面,清政府对税制进行改革,实行新型的分税制财政体系,通过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来明确国家和地方的权限与财政支出范国,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近代第一项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税收制度,加速了中国税收现代化的进程。清政府还加征田赋、工商税等旧税,开征印花税等新税种,改革海关税等。由于清末地方督抚权力急剧膨胀,度支部对各省地方税划分无力千预,只得“令其自行删节”,最后导致各省税种划分标准不一,名目纷呈。——据付志宇《近代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史考察》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税改革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财税改革的影响。【答案】(1)背景:清政府统治面临财政危机;清末新政;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清末财政体制存在弊端,地方财政势力大;晚清商品经济和近代工业有所发展。(2)影响:一方面:导致各省税制杂乱;未能挽救清末统治危机。另一方面:增加收入;管理机构近代化,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现代财政预决算制度;促使中央集权制财政体系向分税制财政体系转变,加速了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为民国财政管理奠定基础;为现代国家建立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清政府统治面临财政危机;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包括借鉴国外的财政制度”可分析出清末新政;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清末财政体制存在弊端,地方财政势力大;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晚清商品经济和近代工业有所发展。【小问2详解】影响:一方面:根据材料“导致各省税种划分标准不一,名目纷呈”可分析出导致各省税制杂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未能挽救清末统治危机。另一方面:根据材料“政府还加征田赋、工商税等旧税,开征印花税等新税种,改革海关税”可分析出增加收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管理机构近代化,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财政预决算”可分析出初步建立现代财政预决算制度;根据材料“清末地方督抚权力急剧膨胀,度支部对各省地方税划分无力干预”可分析出促使中央集权制财政体系向分税制财政体系转变,加速了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民国财政管理奠定基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现代国家建立奠定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文王时发政施仁,从救济鳏寡孤独这四种人开始。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时置仓积谷,预防荒年。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北宋范仲淹捐出全部个人资产,在苏州成立一个“范氏义庄”,将自己一人之财富转为家族共享之福利。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整理材料二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共二大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再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摘编自董克用、沈国权《党指引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百年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答案】(1)特点:起源早并不断发展完善;政府和民间救助相结合,宋朝以后,民间救助的作用逐渐增大;保障对象和保障内容范围广(灾民,弱势群体,救助涉及衣食、住行等);手段、方式多样(设置机构、建立官方常平仓和民间义仓等)。(2)特点: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理念;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相适应;保障体系层次多、种类齐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国家主导社会保险的作用;体现了现代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公平;符合国情,量力而行。【解析】(1)分析材料一,据“周文王时发政施仁,从救济鳏寡孤独这四种人开始。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得出起源早并不断发展完善;据“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时置仓积谷,预防荒年。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北宋范仲淹捐出全部个人资产,在苏州成立一个‘范氏义庄’……”得出手段、方式多样(设置机构、建立官方常平仓和民间义仓等);据“北宋范仲淹捐出全部个人资产,在苏州成立一个‘范氏义庄’……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得出政府和民间救助相结合,宋朝以后,民间救助的作用逐渐增大;据“周文王时发政施仁,从救济鳏寡孤独这四种人开始。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时置仓积谷,预防荒年。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得出保障对象和保障内容范围广(灾民,弱势群体,救助涉及衣食、住行等)。(2)第一问分析材料二,据“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共二大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再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得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相适应;据“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内容”“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得出保障体系层次多、种类齐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据“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得出充分发挥国家主导社会保险的作用,体现了现代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思想理念角度看,受到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理念。第二问具有开放性,可从党的领导、制度方向、人民中心、国情出发等角度分析启示,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公平;符合国情,量力而行。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体系宗藩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间古代近代行为主体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目标诉求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争夺权力结构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衰而变化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组织原则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互动方式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发展趋势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西方列强以威斯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