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纪念(节选)孙犁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鹬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有删改)【注】博野史家佐村位于河北博野县。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看似是闲笔,却闲笔不闲,既能让人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B.“这时才红着脸说”的母亲,与《荷花淀》中“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女人有同样的心境,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关切之情。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又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却又有其必然性,作者在情节上的匠心独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我”读小鸭父亲的来信的情节,选取了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一—呈现,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如“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B.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C.文章开头对小鸭家周围环境的描写,没有弥漫战争的硝烟,体现了孙犁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风格。D.小说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母亲形象,“干么叫他回来”“不要听他们胡嚷嚷”等语言描写,凸显了母亲在战争中的坚定和乐观。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望”字,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末小鸭和母亲商量着要给父亲写封信,如果你是小鸭,你会怎样写这封信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书信内容要点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

看护孙犁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一九五O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文本二: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6分)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落战孙犁连长柳英华就站在街当中路南高升店房上。身边有两个通讯员,一班战士,一挺轻机枪。一个头发黑黑的,穿一件干净利落的黑色短夹袄的孩子正趴在垛口上,往下看炸毁了的汽车和一地的死鬼,那是小星。英华告诉通讯员,去通知村里的游击组,找空子往外撤,去打马队的屁股;他又对小星说:“小星,你也和他们撤出去吧,过一会情况会紧急。”小星回过头来说:“我不去,我和你一块吧,我道路熟。”通讯员房跳房地告诉了游击组长新月,新月打一声呼哨,两边房上的游击组就跟他跳下房来,在下面院子里集合好,提着枪,冲到街上。新月提着盒子枪走在前面,贴着墙根往西走,路过那坏了汽车的地方,新月招呼着人们,捡起一些武器,往南一拐,从一条小胡同走了。高升店是五柳庄街上最高的房子,在上面可以控制村子的东西两面。英华伏在一个垛口后面,不久就看见又有三辆鬼子的汽车从阎家集那边开过来,埋伏在阎家集村边的我们的队伍,向汽车开了枪,汽车没命地冲过来,奔着五柳庄,在那破坏过的汽车路上,一颠一窜地跑。这三辆比刚才那两辆开得快多了,先头的给它们踏好了道,没有地雷,放心走吧。可是一到村边,“轰”的一声,前头一辆像受惊的马一样,打了个立桩,车上的鬼子全飞了出来,跌到三丈开外才落地。后面两辆一时停不住,闯上去,这样一来,三辆汽车就成了一个弓腰桥一样,车上的鬼子像掷骰子一样在车厢里乱碰乱撞起来。英华看见汽车炸翻,倒吃了一惊,他纳闷:是谁这样手快去埋上雷?小星说:“一准是青元,别人手有这样快,也没有这个胆量。”村外敌人的炮火很猛,好像已经发现这座高房是目标了。英华叫把机枪往西边转移一下,离开那小小的更楼,又叫小星监视着南北两个街口。炮弹不断在高房周围落,炸塌了几间房,敌人几次想从东街口冲进来,我们的机枪就安在垛口缝里,敌人不冲不扫,再冲再扫,有五个敌人顺着墙根爬过来,英华用盒子枪瞄着打死了两个,剩下的三个又跑回去了。英华对战士们说:“敌人是来报复的,管他火力怎么猛,我们不能让他们进村。敌人一进来要狠狠烧杀!”说话间,敌人一炮瞄准这座小小更楼,小更楼整个栽到街上去了。枪炮一直响着。小星说:“英华哥,刚才下去,洞里的婶子大娘们叫我告诉你,怎么也不要让敌人冲进街里来。她们说,这些大人小孩的命全交给你了!”一个通讯员爬过来,英华说:“你想法冲出去,给二排长送命令,叫他解决了阎家集炮楼,就赶紧进攻县城北关。你从南街口出去,那里有一个小交通壕。”一个炮弹飞过来,打翻两个垛口。英华对小星说:“你和通讯员下去告诉洞里的人,说敌人进不来,叫她们安安生生呆在洞里,不要慌张。”天还是阴着,敌人的炮火像刮风一样往村里打,整个五柳庄上面的天空,叫烟、土、乌云罩住了。小星觉得英华他们危险,忍不住向通讯员说:“你看英华哥能抵挡得住吗?”通讯员说:“我们柳连长最重视政治影响,他既是那么说,就是剩下他一个人,守着那挺机关枪,鬼子也掉不了猴!”他们就听见从街里发出一阵机枪声,听来是那样急,那样狠,扫开云雾、烟尘,向正南方向射击。小星看见南街口的鬼子一阵乱,他判断一下方向,说:“鬼子想从南街口进去,好,英华哥也转到高升店的正房上去了,那里正对南街口,他们怎样跳过去的呀?”小星和通讯员在地里半爬半走往东南方向奔去。在一条小交通沟里,碰见他村里一个游击组员叫秋河的,敞着怀跑过来。小星一见就说:“你还不去打仗,瞎跑什么?”秋河说:“你看见我瞎跑来?我去集合人来着,五毛营、赵家庄、阎家集的游击组全开来了。我们包围着敌人打。”小星说:“这就好了,我也是去送命令,叫二排长攻城,你告诉新月哥,叫他们好好打吧!”小星把命令送到二排长那里的时候,二排已经把阎家集的炮楼解决,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天已快黑了,五柳庄村外的敌人,无心恋战,就用那剩下的两辆汽车载着鬼子往城里退。一路上,我们的地雷枪炮一齐响,打的鬼子三步一停,两步一歇,桑木大队长着了急,从汽车上蹦下来,骑上一匹白色洋马,往野地里窜了。工会主任青元这一天埋好很多地雷,正伏在汽车旁边一条横沟里休息。桑木的马,跑到沟边,马原是惊了的,桑木一看前面是沟,用皮鞋下死劲一踢马肚子,那马把头一抬,前腿一曲就跳过去。青元顺手一枪,正打中马肚子,那马痛得难忍,浑身一抖,就直直地立了起来,桑木骑不住,闪了下来。完全掉下来也好,但却是一只脚挂在镫里,那洋马没命地奔向城里跑去,桑木头朝下,两只手在地上乱抓,一路上尽是豆楂楂高粱地,擦的他头破血流。……1945年6月于延安(摘自《孙犁小说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上的鬼子全飞了出来,跌到三丈开外才落地”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鬼子被打击的情形,富有感情色彩。B.“三辆汽车就成了一个弓腰桥一样,车上的鬼子像掷骰子一样在车厢里乱碰乱撞起来”比喻形象,让人兴奋。C.小星没有和通讯员一同撤退,原因是担心连长的安全,愿意和连长并肩作战,体现了他勇敢及其与连长友情。D.“天还是阴着”“整个五柳庄上面的天空,叫烟、土、乌云罩住了”渲染了英华的处境并衬托了小星的心情。8.结合作品,分析小星这一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9.小说中人物出场各具特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嘱咐孙犁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封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③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她的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有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⑤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⑥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⑦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⑧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B.水生八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地笑,后又哭了。C.“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又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D.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B.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C.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D.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特定身份。8.《嘱咐》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特色。请结合《荷花淀》,分析两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9.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破

路孙

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的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其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滿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氅来,“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兒的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裏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兒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趕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兒面兒的,别叫面兒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廠,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创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痛苦,于是就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自己的痛苦”,这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秃头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喜爱和赞叹,以侧面体现了李佩钟的大局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情节紧凑,形象鲜明。B.“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子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C.“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了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D.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现实。8.孙犁的《风云初记》富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4分)9.有人评价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村歌(第12节)孙犁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仿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困,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喂!那个女角叫什么?”“你这人!双眉呗!”“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有一年不喝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兴儿说:“在台下边呗!”“有座物没有?”“没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这是我分的果实。”“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我今天满了候补期。”“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文本二: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7.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B.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C.“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D.“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8.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9: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6分)【答案解析】【一】6.B(“同样的心境”不对,“母亲红脸”的细节,不仅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关切之情,还包含着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7.A(“拟人手法”错,应是“比喻”。)8.(1)“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2)“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4分。每点2分)9.(1)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父亲对妻女的牵挂或者父亲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2)对目前家里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家里的生活变好了,新添了三亩地,新添了门楼,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3)对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虽然还乡队回村复辟但有八路军守护家乡。)【答题角度:从“人”“家”“国”三个角度进行阐释,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其它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二】6.(3分)D(“补叙”错误。)7.(3分)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8.(6分)(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9.(6分)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只要能根据文本二对诗化小说的提示结合文本一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只要合理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不一定拘泥于本答案所给定的角度。)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三】7.C8.①通过小星这一个年幼孩子的英勇无畏,展现军民合作的团结氛围,同时衬托将士指挥若定、奋勇杀敌的形象;②文章从小星随连长柳英华一起不断转移阵地的过程中所见的一切,展现了八路军在这场村落战中的战斗过程。

9.①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如开头写连长柳英华、小星就主要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新月的出场就用了行动描写。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柳英华、小星、新月等用正面描写,而对青元的形象则通过小星的口侧面展现出来。【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及其与连长友情”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小星回过头来说:‘我不去,我和你一块吧,我道路熟。’”可知,小星并不是因为与连长的友情才不撤退的,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道路熟能帮上忙。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正是因为小星随着连长柳英华在这场村落站中一起前行战斗,我们才能看到“两边房上的游击组就跟他跳下房来,在下面院子里集合好,提着枪,冲到街上”“村外敌人的炮火很猛,好像已经发现这座高房是目标了。英华叫把机枪往西边转移一下,离开那小小的更楼,又叫小星监视着南北两个街口”“小星把命令送到二排长那里的时候,二排已经把阎家集的炮楼解决,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这一系列精彩的战斗变化过程。根据原文连长柳英华让小星撤退时,他的回答“我不去,我和你一块吧,我道路熟”可见,小星虽然年纪小,但却能意识到自己道路熟能帮助到八路军,由此可见她英勇无畏,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此外,文章在写小星在随连长柳英华不断转移阵地的过程中,也通过小星见到或说出的诸多形象各异的八路军英雄,向读者展现了这场战斗中的英雄群像。比如“小星说:‘一准是青元,别人手有这样快,也没有这个胆量。’”“小星觉得英华他们危险,忍不住向通讯员说:‘你看英华哥能抵挡得住吗?’”等。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根据原文中连长柳英华的出场“连长柳英华就站在街当中路南高升店房上”,小星的出场“一个头发黑黑的,穿一件干净利落的黑色短夹袄的孩子正趴在垛口上,往下看炸毁了的汽车和一地的死鬼,那是小星”及他俩的对话,以及对新月的出场描写“通讯员房跳房地告诉了游击组长新月,新月打一声呼哨,两边房上的游击组就跟他跳下房来,在下面院子里集合好,提着枪,冲到街上。新月提着盒子枪走在前面,贴着墙根往西走,路过那坏了汽车的地方,新月招呼着人们,捡起一些武器,往南一拐,从一条小胡同走了”可知,作者在描写人物出场时,以诸多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力图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的不同特点。小说中,对连长柳英华、小星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对新月出场的行动描写,都是正面描写,而对于青元的出场,这并未直接出现青元的形象本身,而是通过“小星说:‘一准是青元,别人手有这样快,也没有这个胆量。’”来侧面展现青元的英勇善战。【四】6.C7.A

8.特色:充满诗情画意、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作用:富有象征意义,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9.①补充交代故事内容。通过人物对话,读者可以了解水生抗战八年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水生说第二天要参加战斗,引出了下文的分别场景。③折射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如回到家中的对话表现了彼此深深的思念。【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内心充满了……怨恨”错误,水生嫂的怨恨于文无据。文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又要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可以看出水生嫂是失望的,但无法看出怨恨,而且全篇也从未体现怨恨。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述错误。这篇小说主要写水生回家后夫妻间的短暂相聚和别离,情节单一,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等特点。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特色:《嘱咐》“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荷花淀》开头“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洁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充满诗情画意、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作用:《嘱咐》中写女人送水生轻快地划船、太阳升起的场景,《荷花淀》描绘的一幅白洋淀迷人的景象,富有象征意义,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事方式的能力。文章的开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还有那年大饥荒……””“通过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交代了分别的八年间二人的生活,从而补充交代故事的内容。夜深的时候,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水生说明天还要去参加战斗,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引出了分别时水生嫂嘱咐丈夫的场面。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的表现,“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你疯了吗?慢些!”“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出彼此的思念,从而也表现出二者的深明大义,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五】6.C(“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错误,言过其实,她只是暂时摆脱了情感上的烦恼。)7.A(“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