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特点、对外关系特征以及美、日、欧的对外战略。二.教学重点、难点、新知识点:重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难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新知识点: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三.授课学时:6课时。四.教学内容: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经济发展概况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三.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称谓是“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在历史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称作“西方国家”;在地理分布和富裕程度上称为“北方国家”。2、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统称西方七国。另外,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发达国家范围。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经济发展概况1.经济发展阶段①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0年)。②经济增长时期(1950-1973年)。③经济“滞胀”时期(1973-1982年)。④经济调整时期(1982-1989年)。⑤经济转变时期(1990年以来)。...1950-1973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60-1970年西方国家生产水平比较一.战后经济发展概况2.经济发展原因①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②经济体制与社会政策的调改。③国际金融与贸易体制的建立。④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⑤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一.战后经济发展概况3.经济模式①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注重个人主义与市场竞争。②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社会因素保障市场运行。一.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3.经济模式③瑞典模式(福利制度经济模式):推行经济民主、自由和社会平等,实行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④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市场经济模式):政府调节和重点引导市场,通过行政手段保护和扶植企业。经济模式的实质:即以私有制为基础,强调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1.普遍建立和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1)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失业率为3%以下)。(2)20世纪80年代,为了克服经济严重“滞胀”局面,英美等国家转而采纳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理论,即:强调货币政策手段,实现低通货膨胀,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3)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家在宏观政策上更加灵活。①在理论上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等结合起来;②在手段上把间接调控和直接调控相结合,谋求“第三条道路”。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2.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①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国有化与私有化相互交替(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作制、股份制等)。②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国有经济为主,80年代以来实行私有化和私营化,但国有经济并未消失。发达国家知识研发超过粮食生产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3.以社会福利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1)混合经济:私人垄断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并行(2)充分就业:失业率在3%以下(3)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指税收(4)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扶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4.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1)企业管理社会化:
①企业生产管理协作化②企业管理机构社会化。(2)企业管理民主化:
①“经理阶层”与“管理革命”
②“民主管理”与“劳资结合”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3)管理因素的开拓与管理关系的转换:
①管理体系变化②企业文化热(4)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①从集中管理走向分权管理②管理层次趋于减少2003年全球信息技术竞争力排名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5.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①国际协调机制:国际金融体制、国际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②国家一体化:西欧(欧共体—欧盟)八国首脑会议三.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1.现实困难:①周期性经济停滞,经济危机频发。②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债务加重。③就业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加剧。④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⑤生态失衡严重,增长方式变异。2.深层矛盾:①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④发展中国家的制约。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创新高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三.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1.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①工人阶级队伍扩大,内部构成多元化。
②资产阶级比重下降,成份复杂化,但百万、亿万富翁有较大增长。③“中产阶级”成份扩大,新中间阶层兴起,但社会地位很不稳定。世界富豪排行榜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2.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①工人的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②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管理的民主化不断加强,使劳资双方矛盾缓和。③结构性失业的大量存在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工会不得不自我约束。学生运动、反对种族(性别)歧视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绿色环保运动及反全球化运动等接连不断。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
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3.政治思潮呈现多样化和相互交融,政党纲领和政策趋于中庸①20世纪50-6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②20世纪70-80年代,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即实用主义、折衷主义和改良主义)相结合。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4.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的作用加强①利益集团对政府和议会施加影响,使其制定符合自己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决策。②新闻舆论力量为大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加强了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被称为“第四种权力”。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5.
公民权利权进一步扩大①公民自由权利扩大,取消或放松了对公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等权利的限制和附加条件。②公民平等权利扩大,取消或降低了对公民选举权的限制,强调社会公益的重要地位。③公民决策参与权利扩大,出现了公民投票、公民复决等直接、半直接的民主政治参与形式。一.战后政治状况的变化6.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①国家权力重心由议会到政府,议会地位和权力弱化成为西方国家一个普遍现象。②行政首脑以“行政协定”或行政命令直接处理国内外事务,政府实际上剥夺了议会的部分立法权。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1.民主制的主要原则和基本制度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1)民主制的主要原则:①公民权利原则,②主权在民原则,③代议制原则,④分权制衡原则,⑤法治原则。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2)民主制的基本制度①议会制度是核心。②选举制度是基石。③政党制度是轴心。④行政制度是工具。⑤司法制度是保障。⑥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第三位总统(1801-1809)美国民主的鼻祖、建国之魂。
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2.政治体制的特色①美国:总统制与分权制衡。②英国:议会内阁制(议会君主制)
。③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④日本:议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率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3.民主政治的实质(1)民主制度的进步性①制度创新。民权代替君权,分权代替集权,民主理论与民主制度深入民心,而且政治体制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②管理经验。政府既能发挥管理好社会的职能,又能管理好自身,使社会政治生活在民主与权威、自由与秩序之间保持平衡。
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2)民主制度的局限性①金钱政治。以私有财产为前提,政治与金钱之间有着浓厚的亲缘关系。
②名实不符。形式上的民主、平等与事实上的民主、平等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问题(1)民主的危机与讽刺:即市场与民主的矛盾,两极分化严重。
(2)种族歧视、种族矛盾与极端民族主义:最严重、最突出、最具有普遍性。
(3)精神和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异化,社会犯罪居高不下。
人民圣殿教914人自杀(1978-11-18)
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的对外关系(一)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二)战后西欧的外交政策(三)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特征①推行西方价值观,维护西方世界利益,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②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成为其他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基准。.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①各国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对各自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重新定位。
②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一系列领域的矛盾全面展开,但合作、协调仍占主导地位。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
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①政治上,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改善外交关系。②经济上,双边经贸关系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维持着许多经济限制和禁运措施。③安全上,仍设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堵、设防。④意识形态上,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大力宣扬西方价值观。(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
家之间关系的调整①高度关注富有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拉美地区一些发展很快的国家。②注重组建各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区域性或世界性经济组织。
③把战略防范的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环境保护等问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地图
美国国旗美国国徽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对外战略(一)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扩张阶段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对东欧进行颠覆,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②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对西欧和日本进行经济扶植,实施“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路线”。③推行新殖民主义:对亚非拉地区实行“第四点计划”、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建立“美洲国家组织”。④形成西方军事同盟:分裂德国、武装西德、建立《北约》、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建立军事基地。朝鲜战争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950-10-25)
朝鲜战争中被俘的
美军士兵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战略扩张阶段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①在政治上,提出了“解放”战略与“和平取胜”战略。②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③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填补力量真空主义”。杜鲁门(1884-1972)
艾森豪威尔(1890-1969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战略扩张阶段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①在政治上,提出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②在军事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针对苏联、中国和其它地区的“两个半战争战略”。③在亚非拉地区,实行“恩威并用”的政策。
肯尼迪(1917-1963)约翰(1908-1973)
MyfellowAmericans,asknotwhatyourcountrycan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yourcountry.Myfellowcitizensoftheworld,asknotwhatAmericawilldoforyou,butwhattogetherwecandoforthefreedomofman.
------JohnKennedy
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作些什么。
——约翰·肯尼迪马丁·路德·金讲演(1963-08-28)马丁·路德·金的妻子和女儿在葬礼上
越南战争(1963-1973)1越南战争2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战略调整阶段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尼克松主义”
(1)“尼克松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继续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尼克松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2)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以“伙伴关系”(盟国之间)为核心、以“实力”(经济军事)为后盾和以“谈判”(对华关系)为手段。(3)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它是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重要转折点,既由进攻转为防守,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尼克松(1913-1994)福特(1913-2006)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战略调整阶段⑸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①加强美、日、欧三边合作。②发展南北关系,减少敌视力量。③缓和同苏联东欧关系。④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⑤提出“人权外交”,增添道义色彩。⑥提出“卡特主义”(建立地区性安全机构,把西欧、中东和远东三个战略地区联系起来,抵御苏联在波斯湾和东南亚的扩张)。
3.20世界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战略推进阶段⑹里根政府(1981-1989年)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
①打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旗号。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增强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②对苏软硬兼施。提出“里根主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宣传手段,同苏联展开争夺。③借助中国、牵制苏联。签署《八·一七公报》(1982),扩大双方经贸、技术和文化交流。
3.20世界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战略推进阶段③对中国推行两手政策: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④对第三世界采取灵活务实的做法:加强防范地区危机和地区强国的崛起。⑤提出“世界新秩序”主张。实质是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卡特(1924-)里根(1911-2004)3.20世界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战略推进阶段⑺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超越遏制”战略①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非军事手段,最终将其纳入西方体系。②提出“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
柏林墙(1961-08-13--1989-11-09)1柏林墙(1961-08-13--1989-11-09
)2
柏林墙(1961-08-13--1989-11-09)34.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扩展阶段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扩展”战略
①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②调整地区战略部署,不惜使用武力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主要防范对美国不利的地区性大国。③提升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一度将其置于全球战略的首位。④在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作为重要战略出发点,突出美国外交中的“软因素”。⑤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维护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布什(1924-)克林顿(1946-)
4.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扩展阶段⑼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2001-2009)
①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主要威胁,确定所谓“邪恶轴心”,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②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在反恐中积极利用多边机制,加强与欧盟、俄罗斯与中国的协调合作;在国际军控和国际环境机制方面,强调发挥与西方盟友的关系,但单边主义政策冲淡了联盟关系。③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增强与亚洲的联系以应对未来挑战,提升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维护拉美和非洲的稳定。
乔治·布什(1947-)萨达姆(1937-2006)——美军士兵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4.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扩展阶段(10)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2009-)
重新注重谈判、对话及合作、协调。①在经济上,重振经济安全,继续保持优势。②在军事上,采取多边合作方式,推进解决军事遗留问题。③在国际问题上,重点关注能源和气候问题,恢复在国际上的威信。奥巴马的“电话外交”欧洲联盟成员国(二)战后西欧的对外战略1.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追随美国、反苏反共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离不开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惟美国马首是瞻,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英法等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2.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
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
(1)法国的“戴高乐主义”
①谋求法国领导地位,争做核大国。(196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②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缓和。(1960年赫访法,1964年戴回访)③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④实现法德合作,积极推进欧洲联合。(1963年签署《法德合作宣言》)
2.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
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
(2)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①放弃“哈尔斯坦主义”,加强与西方合作,争取与东方达成谅解;②承认战后欧洲各国边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③承认东德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实现两德关系正常化,以和平方式谋求德国统一。
2.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3)欧安会的召开1973年7月----1975年8月欧洲三十五国(阿尔巴尼亚除外)与美国和加拿大经过两年谈判,达成《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东西欧缓和出现较大进展。
2.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
(4)欧共体的《洛美协定》
①1975年2月28日,欧共同体九国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四十六个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的经济贸易协定。后来双方又于1979年10月31日,1984年12月8日,1989年12月15日三次续签协定。②2000年欧盟15国和非、加、太地区77国签订《科托努协定》。2003年3月23日生效,有效期20年。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西欧外交主动性不断加强
①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以欧盟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合。②致力于构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继续签订《洛美协定》;并实行新地中海政策、新亚洲战略和拉美政策。③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加强经贸关系,深化政治关系;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西欧外交主动性不断加强④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签署《跨大西洋新议事日程》,界定双方共同的目标体系;⑤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强调进行多个领域的合作,同时追随美国抑制和削弱俄罗斯。
欧洲联盟大会(2005)日本地图
日本国徽、国旗
国旗国徽(三)战后日本的对外战略1.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追随外交”①全盘接受美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恢复主权国家地位。(1951年9月,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1952-04生效。)②配合美国的“遏制”政策,参加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资禁运,积极支持朝鲜战争。(1952年4月签订《日蒋合约》。)③驻日美军合法化,并组建日本防卫力量。(1951年和1954年同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条约》。)1.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奉行“追随外交④就战争陪产问题达成协议,谋求恢复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⑤加入国际组织,展开对苏外交。(195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1956年10月19日签署《日苏联合宣言》,1956年12月18日加入联合国。)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实行“经济外交”
①重点是东南亚,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进行经济渗透。②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③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修外包协议书
- 男女流产协议书
- 药店安保协议书
- 绵羊购销协议书
- 资金来往协议书
- 幼儿体智能活动协议书
- 婚之夜夫妻调解协议书
- 租赁地面协议书
- 股金筹募协议书
- 美越贸易协议书
- 2025网站建设合同范本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高考历史考纲(完整版)
- DB37-T 3781-2019 政务服务中心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高清版)
- 重症胰腺炎(1)课件
- 科学素养全稿ppt课件(完整版)
- 克拉泼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 介入导管室耗材准备及管理
- 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入门级_课件
-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 转动设备状态监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