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_第1页
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_第2页
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_第3页
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_第4页
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二教案学案

教案-学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教者:刘乃俊高一年级地理

1

2

教案-学案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①发达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预计

今后几十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

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②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3

4

教案-学案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学案)

【复习要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5

6

教案-学案

1%的为传统型,低于1%的为现代型。【课后练习】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

大利亚2、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

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4、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

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③

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7

8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

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

要原因。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

口密度的统计图。(3)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

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人/平方千米5004003002001000

部中

2000年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

9

10

教案•学案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①③②

【解析】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呈逐渐减少趋势,

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此趋势持续下去,将会出现

人口老龄化。图乙中按时间先后我国人口中青少年儿童的比

重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人口年龄金字塔

图中表现为塔基不断萎缩,塔尖不断增宽。

【答案】(1)B(2)D【探究试题】

材料1: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

超过总人口的11%,人口老龄化已经十分明显。

材料2:俄罗斯官方称人口问题是俄罗斯“最尖锐的”的地

步,尽管政府鼓励生育,但是收效甚微。尝试探究:以

上两则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11

12

教案-学案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

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

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

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

要标准。2.分类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

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

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②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

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

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②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补充】

新中国成立到198613

14

教案-学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移动(学案)

【复习要点】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3.理解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3、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15

16

教案-学案

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

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

产资源的开发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

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

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

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

次()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B.由长江流域

移到了珠江流域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D.由

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6.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

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

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7.三峡水

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

织安排的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

的建设发展不利

8.2001年11级行政单位是()

A.黔、鲁、京、浙、苏B.豫、新、京、浙、

苏C.渝、琼、京、津、沪D.沪、京、

津、浙、苏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9题。9.曲

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B.城市f乡村

17

18

教案•学案

C.乙、丙D.乙、丁

16.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

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

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

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

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

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

中城市。(15分)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

题是出现了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

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选择填空)。A.产

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

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

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19

20

教案-学案

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教者:刘乃俊高一年级地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

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

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

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

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

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教学过程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

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

迫性和解决

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

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

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用具】

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

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目前世界人口约为70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

口咨询局预测,2020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

会突破i00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

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21

22

教案-学案

(1)对于制定区域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①当前世界

上的人口问题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

量。

数量的人口。如果每人每年最低耗水量是400立方米,那么,

一个只有1地区最多也就只能供养2S个定数,其所能供养

的人口数量也就只能是个有限的定数

23

24

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

6.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A.美国

B.荷兰C.孟加拉国D.加拿大

7.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表明()A.印度

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国、印度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8.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A.日

本、埃及B.中国、印度C.美国、加拿大D.孟

加拉国、美国9.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②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③自然资源

的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④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①环境容量

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

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

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

式的顺序依次为()A.IIIIIIB.IIIIIIC.IIIII

ID.IIIIII

12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

理之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

子势在必然

C.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

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

发展,顺其自然

25

26

教案-学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教者:刘乃俊高一年级地理

27

28

教案-学案

C工业区

I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这些工业企业专

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

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n布局: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

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

运输需求)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

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

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这些功能

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

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

小而已。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

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

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城市地域结构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

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

构模式(了解)

(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一一即城市

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的因素一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经济因素一一主

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一一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

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

不同。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29

30

教案•学案

H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一一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

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

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一一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

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

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3.卫生防护带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学案)

【复习要点】

31

32

教案-学案

2.市中心的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住宅B.商业C.工业D.文

3.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比重较大,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

布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

C.影响商业区的营业额的直接原因是交通的便捷性

D.中心商务区的高层建筑中,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

场所

4.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1)A.城市的形态有团块状、组团状、

条带状

B.团块状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例如兰州C.集

中式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和投资

D.条带式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5.在平原地区,城市的地域形态一般为

()A.团块状B.组团状C.条带

6.下列地区,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以条带式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

新铁路沿线7.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西宁市同属一类的

是()

A.成都B.合肥C.兰州D.重庆

8.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

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③B.③④C.②

③D.①④

9.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

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D.在市中心地理

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33

34

教案•学案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6.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大型绿地区D招

商引资的工业小区7.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

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

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

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9.在

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A.在市中心,

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

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D.在

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案)

35

36

教案-学案

ii分类(四类):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

-----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

小城市一一20万人口以下。此外还有城镇型居民点

二、城市的服务范围

说明: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

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

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如果把到该市来购买商品

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

市的服务范围。

1.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

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特点:①不固定②无明确的界线

过渡探讨:联系学生的体验和实际,引导学生讨论:①城

市为区域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②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

内容相同吗?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完成P26“活动”。

结合表2.1和图2.11,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

列几组不同的月良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⑴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赛品,看头痛感冒等常

见病,上小学等。(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

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⑶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

参观博物馆等。

1.要求学生看表2.1,将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市按照我

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城市等级判定。2.依据表2.1内

容,判断枣强镇附近居民出行到衡水市和石家庄市的距离和

频率。3.将表2.1上的代表三组服务的数字填入表中,并

解释原因。

依据表2.1,可以知道枣强镇人口有

3.7所需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阴近的层民来说,距离近,前

往该地的频率大;衡水市人口有41.5来说,距离较远,前

往该地的频率较少;石家庄市人口有87.5别较高,对于枣

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远,前往该地的频率更少。

37

38

教案-学案

2.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

大城市等二、城市的服务范围1.范围:

2.特点:①不固定②无明确的界线3

4.城市等级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一一密切相关课后作业:

请学生收集大庆市资料,阐明有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也可

以提升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课要探究的问题。一、城市等级体系1.概念

过渡:我们这里以德国南部为例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关

问题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2.13,完成读图思考的问题。题3镇

之间距离远近,比较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特点。

39

40

教案-学案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通过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分析了城市六边形服

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同时又用“荷兰好田居民点的设置”的

案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板书设计: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等级体系1.概念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二、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

的嵌套规律1.前提条件:

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2.城

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

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

网点的布局。5.应用一一“荷兰好田居民点的设置二课

后作业: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教师选定一个地区范围,为学生提

供资料或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完成活动要求内容。通过活

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服务范

围的嵌套关系和体系。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案)

41

42

教案-学案

A.一定选择A中心地B.一定选择B中心地C.一般选择

A中心地D.一般选择B中心地

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

述,正确的是()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

离大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6倍D.数量多

3.根据服务范围的理论,下列各点应布局书店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下图是不同等级服务及其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4—5

题:4.从图中可知最高等级的服务是

A.AB.BC.CD.D

5.下列各项服务及其对应范围符合图示的是

A.A—小学;C—中学;B—大学B.A—录像带出租屋;C

一电影院;D一音乐厅C.D一豪华舞厅;C一中心商场;A

一电影院D.A一中心医院;B一医院;CD一诊所

6.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③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的增长中心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43

44

场等,而刘家庄只拥有其中的5种,另外不可能拥有的3种

是、、o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教者:刘乃俊高一年级地理

45

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

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

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

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

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

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

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

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

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第三节城市化(学案)

教案-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

—3题

1.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

A.3.1℃<;T<;3.9℃B.2.5℃

<;T<;3.5℃C.1.7℃<;T<;2.0℃

D.2.9℃<;T<;3.0℃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

原因有()

①人口集中②工业发达③汽车数量多④建筑物密集

A.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④3.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5

A.A点B.B点C.C点D.D点

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

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

答下列4-5题。4.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

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处于城市

环流的低压区—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D.城市大多位于

沿海低地5.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

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质量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

水不畅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

②④D.②③⑤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

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教案-学案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什

么?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等

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

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

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

要素的不利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

现在(多项选择)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

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51

52

教案-学案

【总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

间联系。一、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

大。

(分析水稻种植业与气候的关系--利用课本材料)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试分析千烟洲立体农业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

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

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

长不同农作物。【学生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

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

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东南沿海农业景观的转变)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

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案例一找出影响环地中海地

区的农业变迁受哪些因素影响)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

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二、自然因素

的利用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

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

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例: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

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0;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麦

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另一方面,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

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例1:改造农作物生长的

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教材图5.3A到推广。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

段,且多采用塑料大棚。

例2:改造地形因素。

(教材图5.6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分布广泛。

53

54

教案-学案

混合农业

一)混合农业的类型及分布

1、世界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结合起

来。

其分布于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种植

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

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牲畜主要为牛、猪、羊等。

【注意问题工该农业模式与我国农耕区在谷物生产的同时,

也饲养猪、羊、兔以及各种

家禽存在很大差别。饲养家畜、家禽只作为副业,且大多数

不上规模。2、新颖形式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

的基塘生产

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做法是:挖地成塘;

堆土成基;塘中养鱼;基上载桑树、果树或种甘蔗;桑叶养

蚕;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作肥料。可使生态系统向良性

方向发展。

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主要分布于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带(教材图

5.17)o普遍采用同时种植小

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澳大利亚是世界出口羊毛最多的

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有哪些气

候类型?哪种气候最适合同时

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

2牧羊带)的优势: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教材图5.18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农民可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活。如(教材16页表5.2):

羊的配种和剪羊毛)。

③市场的适应性。

55

56

教案-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复习要点】

一、课程实施与教学互动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二、基础训练和自主探究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3题。1.①地农业生产的主

导条件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

D.光照

2.在②处山区,农民种的玉米在秋天未完全成熟就枯萎

To

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

熟。前期,该地区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A.热量

B.地形C.土壤D.水源3.②地粮食单

产高,原因是

A.温差大,光照充足B.温差小,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温差大D.热量丰富,复种指数

4位最好?请说明理由。

5.读我国区域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57

58

教案-学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教者:王家凯高一年级地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

类型的特点2

.会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教学重点】

1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

特点;

2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分析

【教学难点】

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分析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

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

息的基本方法;

3、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介绍我国水稻种植的成就【进入

新课】一、季风水田农业

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阅读示意图,

指图说出分布区域。

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

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分

布特征。

【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

2、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

3、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

不选择种植?4、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

59

60

教案•学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复习要点】

一、课程实施与教学互动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

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二、基础训练和自主探究

选择题

1.水稻不能生长在

()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

2.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B.作

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高

3.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不符的是

()A.家庭经营B.商品率低C.田地规模小D.采

用旱地直播

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夏季高温多

雨的气候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D.便利的交

通运输

5.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B投入劳

动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

三、能力提高与合作学习

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61

62

教案-学案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教者:王家凯高一年级地理

63

64

教案-学案

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

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

积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

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

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讨论

下列问题。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

什么?(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

生了什么深刻变化?

【课堂总结】略。

65

66

教案-学案

7、下列区位最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是

()

A、交通不便的山区B、劳动力多的乡村地区C、

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周围地区D、城市中心区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

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

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

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8—10题。

8.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

要原因是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D.投资多,能耗大

9.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

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

生产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

高效益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以应对国外

粮棉倾销

10.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

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

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B.缺少完善的生

产一销售渠道C.我国花奔、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

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C.印度

D.①②③④⑤()D.俄罗斯()

12.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

A.中国

B.美国

13.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

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

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D.南非

14.下列国家的大牧场上,以养牛为主的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新西兰

15.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由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

商品牧牛业取代大致()

A.欧洲人到来之前B.欧洲人到来之后C.二战后

D.工业革命之后

67

68

教案-学案

教者:王捷高一年级地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

型;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过程与方法

3.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难点】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

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过案例分析法、

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

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

析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

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

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

复杂得多。工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复杂

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5.24鞍钢的区位)和(图5.25宝钢

的区位)列表比较:一、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69

70

教案-学案

1、社会因素

2、环境因素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

教案-学案

(1)左上图表示区位,右上图表示的区位。

鞍钢的区位优势主要是,宝钢的区位优势主要

__________o

(2)说明图中箭头和方框的含义:A表示来自(省)

等地的;B表示来自(省)的,C

表示靠当地供应的;D表示来自、(省)

等地的;E表示来自、、

(国家)等国的o(3)从20世纪50年代扩建拥有

职工50万的鞍钢,到20世纪70年代兴建的不足2万人的

宝钢,说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市场对工业区

位的影响,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O

知识结构与自我反思

工业布局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读下图回答问题将下列工业部门的代码填在图中

相应的位置上。

①化工厂②印染厂③水泥厂④造纸厂⑤炼油厂⑥酿造

厂⑦皮革厂⑧⑨电镀厂⑩钢铁厂(2)污染水源的工厂,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及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的郊外;有固体

废远离和o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启发?

还有什么不清楚?

P63案例探究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得集聚

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的工业集聚。P63活动

1它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等而形成的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

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工业的分散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

状态,使得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这种分散现象不

是工业联系的结果,更多的是由于其他原因。如老工业区用

地、用水紧张,环境状况差,以及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等。

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

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大利、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瑞士及日本15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课堂小结】:略

教案-学案

6.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

域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D.食品工业为主的

工业地域7.下列各组城市中,由工业地域扩展而成的是

()A.攀枝花、底特律B.天津、上海C.克

拉玛依、济南D.华盛顿、杭州8.下列工业城市及其

别名表达不正确的是()

A.汽车城一十堰B.钢城一鞍山C.石油城一大庆D.钢

城一上海9.下列工厂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汽车厂、机床厂B.造船厂、食品厂

C.化纤厂、水泥厂D.钟表厂、电视机厂

三.能力提高与合作学习

(2001年广东、河南)

上图中,甲、乙两图分别反映工业分散和集聚的两类布局形

式。

美国某汽车公司为开拓市场,在欧洲建有一种小轿车的多个

零部件厂和3该小轿车的生产联系网络示意图。乙图的香水

瓶生产中心,位于布雷勒

教案-学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教者:王捷高一年级地理

81

82

教案-学案

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

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

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

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能源的消费构成是指所消费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

断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

中占一半以上,60年代以后,煤炭所占比重下降,石油、天

然气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主要能源,70年代石油提价

后,煤炭所占比重略有回升,维持在30%左右,80和核电

所占比重上升很快。③世界性的钢铁过剩。20世纪50争激

烈。随后,20世纪70急剧减少。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也导

致了鲁尔区钢铁工业的衰落。

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

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3)综合整治

20世纪60区。

83

84

教案-学案

二.新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

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

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人们

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工业区。

P68案例探究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分布及发展条件

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从20世纪50

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工业区。

P69图4。15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条件

于当时国际和国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如20世纪

70围。

85

86

教案-学案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

的比例较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

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

的微电子工业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电子工业技术

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

年代的互联网,都发生在“硅谷”。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

业的核心,“硅谷”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

品推动了全世界电子工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3)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P72活动参与

1地域,而美国硅谷属高技术工业集聚区,紧紧围绕两者工

业部门的不同分析它们的差异。2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模

仿甚至完全照搬。

【课堂总结】:略

87

88

教案-学案

能力提高与合作学习

读“意大利工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代表新兴工业区的是,

该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以经济为主。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规模是以型企业为

主,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M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资本的集中程度,工业

大多分布在,甚至,成为分散型工业

化地区。

(4)普拉托靠近著名的文化名城,形成了一个机构

完善、功能齐全的网络。

知识结构与自我反思

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清楚?

89

90

教案-学案

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导入】:由于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

密切,交通运输方式正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发展呢?

【板书】:2.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阅读教材79页磁悬浮列车】

【问题探究一】:1、为什么我国先在京沪之间建高速铁路

呢?

1、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悬浮铁路呢?

2、3、磁悬浮列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小结】: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它连接我国政治

和经济中心,现有的京沪铁路运量已达饱和。

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

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如书上图5o2海上巨型

油轮。

【过渡】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和交通

运输网。总之,交通运输网络性越强,越节省交通运输成本。

【板书】:

二.交通运输布局:

教案•学案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

练习:

1.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水运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B.

铁路运输量大,运费较低,连续性好C.公路运输的发展速度

不如铁路运输快D.航空运输是最快捷、最廉价的现代化运输

方式

2.下列货物由起点运至终点,请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1)100箱啤酒,从酒厂运至市区。()(2)10公斤

黄金,从昆明运至哈尔滨。(

(3)5万吨铁矿石,从澳大利亚运至上海。()(4)5

万吨煤,从大同运至秦皇岛。(

(5)1万吨棉花,从武汉运至上海()

A.铁路B.公路C.内河D.海洋运输E.航空

F.管道

3.在交通运输中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的是()

A.铁路B.海运C.河运D.航空

4.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产品是()

A.新闻印刷品B.煤炭C.时装D.电脑芯片

5.下列不属于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是().

①公路运输网、内河水路运输网②铁路一公路运输网、公

路一内河水路运输网

③省级综合运输网、航空运输网④地区级综合运输网、铁

路运输网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6.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

差的特点属于().

A.水路运输B.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D.铁

路运输

7.铁路运输的特点是().

A.速度快、运价高、运量小B.机动灵活、运量小、运费

较贵

C.速度慢、运价低、运量大D.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连

续性好

8.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给京、津两地消费,“陕气”进京、

津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管道C.公路D.航空

9.就交通运输的连续性而言,按渐强顺序排列的是().

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B.水路运输、铁路运

输、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公路运

输、管道运输

10.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

问题。

))

教案-学案

材料: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陆上交通的要冲,古代著名

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现在,我国已修通了连接哈萨

克斯坦的铁路,并最终形成横贯欧亚的铁路大陆桥.

为了加快新疆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南疆修建东起塞外火洲吐

鲁著,西到喀什的南疆铁路,其西延线已于1995年5月初

贯通.南疆边境与多国接壤,并设立了4个边境通商口岸,

成为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

南疆铁路西延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这里大部分地区没有铁路

的历史,当地各族人民亲切地称南疆铁路是“致富路”和“幸

福路”.

(1)横贯亚欧的铁路大陆桥东起我国的,西至

荷兰的;

(2)新疆古代有许多的古国古城分布,这里古国古城形成

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是社会经济条件是

,这些古国古城为何多成废墟

.o(3你认为“白”指的是,“黑”

指的是战略实施的地区优势是0

(4)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南疆铁路在此穿过的原因是

(5)具体列举促成南疆铁路修建的社会经济条件:①

,②,④.

(6)边境贸易的兴起,往往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契机,

请列举此类城市:①②.

12.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

南北干线:①京广线②京哈线③京沪线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⑦焦柳线⑧宝成线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A、京包线B、包兰线C、陇海线D、兰新

线

96

教案-学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