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埃及建筑公元前30年,被罗马征服公元前332公元前30年,被罗马征服公元前332年,被马其顿王征服公元前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古王国时期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多层金字塔以萨卡拉的昭塞尔为代表。方锥形金字塔以吉萨金字塔群为代表。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新王国时期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神庙。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古王国时期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多层金字塔以萨卡拉的昭塞尔为代表。方锥形金字塔以吉萨金字塔群为代表。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新王国时期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神庙。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埃及分裂,被其他国家占领,经济有所开展,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兴建已经衰落。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到了其他国家;被马其顿占领之后,希腊、罗马的自由人文因素渗透其中,使埃及神庙变得开敞明朗起来,大大削弱原来的震慑力量。二、代表建筑1.金字塔的演化1〕早期的陵墓——玛斯塔巴〔Mastaba〕。建于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8世纪,孟菲斯一带的早期帝王陵墓。特点:其形式可能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由此开展起来。2〕过渡时期的陵墓——昭塞尔〔Zoser〕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788年。古埃及现存的金字塔式陵墓中最早者。全部由石建成。由玛斯塔巴经过扩大,最终形成阶梯状。塔身呈阶梯形,塔底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9米,高约60米,分为六层。周围有庙宇,建筑群占地约547x278米。3〕过渡时期的陵墓——麦登〔Meydum〕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末期,塔底边144.5米见方,高约90米,塔身下部斜度呈51º。4〕过渡时期的陵墓——达舒尔〔Dahshur〕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23年,塔底边187米见方,高约102米,塔身下部斜度呈43º,上部斜度呈54º15‘。5〕最成熟时期的代表——吉萨〔Giza〕金字塔群。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大斯芬克斯组成。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建于第四王朝〔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最早建了其中的“大金字塔〞,另外两个国王又在旁边的高地上建了两个,共同称为吉萨〔Giza〕金字塔群,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纪念性建筑组群之一,被希腊人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体量是精确的正方锥体,胡夫金字塔四边的尺寸均为230米,最短边与最长边的误差仅20厘米,四角几近精确直角,反映了古埃及人在测量学和几何学上的伟大成就。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哈夫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孟卡拉金字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浑圆的头颅与躯体与远处方锥体的金字塔的比照;这种写实性与金字塔抽象性之间的比照,使整个金字塔群更有变化,也更完整。2.金字塔建筑艺术处理手法: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自然和社会特色。这时古埃及人还保存着氏族制时代的原始拜物教,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早期的皇帝崇拜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念碑,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的单纯、稳定。原始的金字塔就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砌的山岩,混沌未凿。用当时最巩固的材料——石材——表现永恒用当时最稳定的形体——正方锥形——表现永恒建在最广阔的背景下——沙漠——表现永恒古埃及人的原始拜物教——高山、大漠、长河是神圣的——特征:宏大、单纯、稳定——把这种原始直觉的艺术思维赋予了表达法老宗教性与神秘的纪念物——金字塔纪念性建筑的风格——单纯、稳定的形体。3.太阳神庙建筑艺术在古埃及,神庙是仅次于陵墓的重要建筑类型之一,作为神明或者逝者灵魂的居所,典型的纪念性建筑,力求神秘和威严的气氛。著名的有建造于古埃及中古时期的卡纳克和鲁克索阿蒙神庙。1〕轴线性序列格局:神庙多为轴线对称格局,庙前通常是两旁排着斯芬克斯〔常为羊首狮身者〕的神道。接着,沿着纵深方向依次布置了修长的方尖碑、高大的塔门、柱廊院、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由开敞的大尺度逐渐过渡到封闭的小尺度。2〕材料:神庙建造也基于恒久矗立的企图,多用石头砌成;围墙高且厚。3〕艺术手法:a.入口空间形体比照:两片高大梯形实墙夹着矩形大门,虚实相生,形体简单而沉重;并辅以方尖碑,形成入口广场。这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华美堂皇、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这些单纯而肃穆的形体一方面来源于古埃及人对大自然的抽象,另一方面来源于他们对太阳的崇拜。b.内部空间处理:神殿内部石柱粗大密集,这是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由外向内天棚逐渐降低、地面逐渐升高,形成了梦幻般的空间效果,创造了由开阔到封闭、由明到暗、由高大到低矮的空间序列,强化了轴线尽端的神秘感。c.明暗反差比照:巨大而开敞的外部庭院与封闭的大殿内部形成明暗开阖的强烈反差。d.光线处理:不等高的柱网使大厅当中的三开间的天花高于左右两侧,形成高侧窗、幽暗的光线下,空间的每处角落都隐匿着一种威慑人心的宗教力量。4)装饰手法:a.高大的塔门前有两列羊首人身的斯芬克斯像。b.通向柱厅的门道两侧有两排巨大的祭司雕像。c.以水平横带对柱子及墙面进行雕刻。d.大殿内的柱头被雕刻成含苞欲放的纸草花形。神庙的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重点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力求华美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重点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双语知识PyramidofKhufu库夫金字塔PyramidofZoser昭赛尔金字塔Greatpyramids,Giza吉萨金字塔群GreatSphinx大斯芬克斯Imhotpe伊姆霍太普,雕刻师、金字塔工程主持Mastab玛斯塔巴Mausoleum/ˌmɔːsəˈliːəm/陵墓MausoleumofMentu-hotepⅢ曼都赫特普三世墓GreattempleofAmon,Konark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templeofAmon,Lluxor卢克索阿蒙神庙Pylon/ˈpaɪlən/塔门、牌楼门Obelisk/ˈɔbəlɪsk/方尖碑1.2古西亚建筑二、历史分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亚述帝国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亚述帝国时期上游地区〔下游属于埃及〕,后征服北非及西亚。萨艮二世王宫。新巴比伦王国又统一,文化最灿烂时期。公元前539年为波斯帝国所灭。新巴比伦城。古波斯帝国初期位于伊朗高原,后领土最大,最后为马其顿帝国所灭。强大的波斯帝国大兴土木,竭力炫耀其财富,建造多处豪华壮丽的宫殿;信奉拜火教,没有庙宇,所以能够集中精力建造宫殿。皇帝的权威是靠财富建立起来的;杂糅了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三、建筑成就1.创造了以土为主要原料的结构体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装饰手法2.开展了拱券、穹隆结构3.开展了彩色琉璃饰面砖技术。大约在公元前三千纪,两河下游生产转的过程中创造了琉璃,其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逐渐成为该地区重要的饰面材料。四、典型建筑1.山岳台1〕两河流域,古代居民的天体崇拜与山体崇拜结合而成的宗教建筑物。2〕造型: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层高台,一般为7层,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通达每层;最上面有神堂〔庙宇〕。与两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的广阔背景相适应,表达了纪念性建筑的集中式高耸构图的建筑处理手法,同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有渊源。3〕材料:残留至今的乌尔〔UR〕观象台是月神台,生土夯筑而成,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突出体。4〕艺术手法:乌尔观象台第一层黑色,象征冥界;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红色,象征人间世界;以上残毁〔传说第三层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白色,象征明月,即月神庙〕。2.新巴比伦城公元前625年,加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NewBabylonian),首都由原巴比伦城扩建成一个经过严谨规划的城市。1〕选址: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2〕格局:平面近似方形,马都克神庙正对夏至日出方向,背临幼发拉底河,以此为中心确定全城规划布局系统:a.城市主轴:北偏西的城市主轴与幼发拉底河平行,串联着宫殿、山岳台、马都克神庙、伊什达城门〔Ishtar〕和郊外园地;其西侧是神庙区,北侧是宫殿区;b.路网:城外有护城河,城内道路互相垂直;c.防御:于防御需要,筑有两重城墙。3)技术处理:a.用木构架或砖拱上抹泥浆的方法建造房屋;b.新城的北端是著名的塞米勒斯空中花园,位于城门西侧,约275*183米,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退成阶状,25米高,每层台子用石拱廊支撑,拱廊架在石墙上,拱下布置成精致的房间,平台上覆土并栽植各种花草树木,建筑内部有水井,顶部有提升装置。远处看像森林覆盖的人造山,如悬于空中而得名。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4)艺术手法:琉璃砖的应用:城正门伊什达城门上有用彩底琉璃砖砌成的动物形象,并有华美的边饰。这是巴比伦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常被应用于宫殿建筑和以后的伊斯兰教清真寺。3.萨艮二世王宫1〕概述:亚述帝国时期,位于都城夏鲁金西北角的卫城里。2〕特点:分区明确:东为办公、西为庙宇、北为宫殿;院落组织建筑:210个房间有30个院落,但通风和采光良好房间结构:开间不大,进深大,墙体厚——拱券结构3〕格局:高台建筑,宫殿与宗教性质的观象台同建在一方形土台上,台基高18米,作用为了防潮、凉爽、防御性好、视野开阔;从地面通过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4〕型制与空间序列:非单一纵深轴线——多向入口、多向轴线,空间关系复杂。建筑序列:台基踏步〔坡道〕——大门——庭院〔最大有92米见方〕——建筑5〕艺术手法:a.入口:在门洞和碉楼处的石板墙裙上雕有一对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的人首翼牛像,守护着宫殿,和宫殿正面的一对碉楼一起突出了中央的券形入口;b.城墙:城墙高且厚,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和各种防御性门楼;c.装饰:宫墙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下部有石板贴面口。6)技术处理:平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4.帕赛玻里斯宫由大流士皇帝和两个继承人建造的,位于苏萨。选址: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2〕格局: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宽6.7米,台阶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北部为大门、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财库,西南区位后宫,由“三门厅〞联系三个局部。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接待厅:柱子特点与埃及截然不同,细长比是1:12;使用面积达95%,空间开阔;墙厚达5米;继承了两河流域和爱奥尼人的建筑传统。百柱厅:柱子分柱础、柱头、柱身三局部;柱头高度占整个柱高的2/5,不合结构逻辑;继承了亚述人的公牛柱头。3〕材料: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加上气候枯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墙体为土坯叠砌,外表贴有黑白色大理石和琉璃面砖。4〕装饰:宫殿内部和外部的装饰极为华美,雕刻与色彩遍布整个建筑物双语知识Euphrates/ju:'freiti:z/幼发拉底河Tigris/'taigris/底格里斯河UrZigguart/'ziguræt/乌尔观象台PalaceofSargonII萨艮王宫NewBabylon新巴比伦HangingGardenofBabylon巴比伦空中花园IshtarGate伊什达门PalacesofPersepolis帕赛波利斯宫1.3古爱琴地区建筑1.、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爱琴海沿岸地区和岛屿上,在公元前三千纪曾有过相当兴旺的经济和文化,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2、克里特文明:克里特青铜时代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源于古代希腊神话中之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名字〕。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公元前1450年左右,希腊人入侵巴尔干半岛。从这时起希腊人成了克里特岛的主宰,并逐渐与当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亦随之结束。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古希腊人称为迷宫〕特点:①中间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布置建筑,布局自由,室内外流通,建筑风格开敞,体量和外部空间有组织。②依山而建,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③柱子上粗下细,多为黑红色装饰,起到一定的构图作用;壁画、彩色装饰。3、迈锡尼文明: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分布于希腊大陆及爱琴海诸岛。因当时希腊最强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占有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一二百年内,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科林斯、雅典等地陆续出现过卫城、宫殿和规模宏大的圆顶墓;其中尤以迈锡尼的这类建筑最为雄伟,它的卫城入口是著名的狮子门。迈锡尼狮子门特点:①雄狮护柱雕刻;②石梁符合结构要求;③两侧墙体采用叠梁技术双语知识PalaceofMinos,Knossos克诺索斯的米诺斯宫LionGate,Mycenae迈西尼城的狮子门Tiryns泰伦卫城2.1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史分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末荷马时期英雄时代。荷马时期英雄时代。《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城邦:斯巴达、雅典古风时期纪念性建筑形成,建筑遗迹以石砌神庙为主。柱式根本定型。古典时期全盛时期纪念性建筑成熟,有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等。雅典卫城建成。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与外乡文化结合古典建筑风格同当地传统融合:创造新型制、开拓新领域、使用新技术、形成新手法1、圣地和庙宇的演进〔古风时期〕1〕卫城和圣地建筑群古希腊圣地建筑群〔SanctuaruofancientGreece〕: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平民将原为奴隶主聚居地的卫城改为公共聚集的场所,演变为圣地,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守护神庙。建筑群的布局以自由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那么为主流。氏族制时代:卫城是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共和制城邦:卫城是公众聚会欢庆的场所——圣地圣地形制:中心为神庙,周围建有竞技场、会堂、敞廊等公共建筑物;利用地形,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自由布局,风格多变,适宜从各个角度欣赏。代表建筑: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2〕庙宇形制的演进美加仑室——初期庙宇——围廊式庙宇围廊式庙宇:前后两端设围廊、两进围廊式代表建筑:以弗所的阿丹密斯庙〔古希腊最大的神庙〕美加仑室:最早见于古爱琴文化的王宫建筑中。它的型制一般为一矩形房间,房间中心是一壁炉。围着壁炉,四根柱子支承着屋面,墙壁饰有壁画。入口处为门廊,通常有两根柱子。它的前面往往朝着院落或天井。因而形成狭边向前,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的型制。据推测,很可能是进行宗教活动〔如祈神〕的重要场所。这种建筑形式被认为是古希腊神庙建筑的起源。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被认为是神灵在当地的居所。除屋架外,庙宇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根本上决定了庙宇的外貌。2、柱式(Order)的演进柱式:指欧洲古代石制梁柱结构的集中标准化的艺术形式,包括基座、柱子、和檐部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直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的细部处理,都有比较定型的做法,各局部比例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并且决定了建筑物的风格。多利克柱式〔Doric):产生于伯罗奔尼撒以农业为主的寡头制城邦,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性格强有力、粗壮、压抑。材料为粗糙石灰石,特征为没有柱础,拔地而起,收分卷煞明显,柱身有20个带尖角的凹槽,柱头为倒置的圆锥台。线脚少,高浮雕,强调体积,象征男性。爱奥尼柱式(Ionic):匀称轻巧,华美开朗,秀美柔和。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槽较深,槽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科林斯柱式:古典时期,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3、古典时期的建筑1〕柱式风格的成熟_风格成熟的三要素:独特性、一贯性、稳定性2〕两种柱式的特点3〕建筑的整体比例:长宽比为2:14〕柱式的精细做法〔消除视觉误差,视觉矫正法〕:a、长水平线做成向上凸起的弧线;b、柱子略向后倾c、高大建筑的山墙檐部略向前倾d、加粗角柱,缩小角开间e、主室使用叠柱产生科林斯柱式: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5〕古典时期建筑的开展古典前期:多立克柱式为主,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古典盛期:雅典卫城建筑群——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城址、总体布局、柱式组合的革新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为了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把卫城建为希腊的宗教文化中心,并结合各行业工匠提供就业时机,在希腊,人民建造了雅典卫城。位于今雅典卫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东西280、南北130米的天然平台。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山门:①立面采用Doric柱式,细长比为1:5.5,中间开间大;②利用地形,屋顶有1.43米的高差;③室内首创采用Ionic柱式。胜利神庙:①采用Ionic柱式,但比例粗壮〔1:7.68〕;②使山门南北两侧取得平衡,构图完整。帕提农神庙: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始建于公元前447年,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它位于卫城的最高处,是卫城唯一的周围廊是庙宇,形制最高,装饰最华美,风格肃穆而乐观,为卫城定下了基调。同时使用了爱奥尼、多立克柱式。**作为建筑群的中心,从几个方面去突出它:〔特点〕1〕.把它放在卫城的最高处,距山门80米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欣赏距离。2〕.用最大体量,造型压抑沉重,使其他建筑处于陪衬地位。3〕.前后双层柱廊,侧面单层柱廊。面积2100平方米,从面积上取得主体地位。4〕.运用视觉校正取得较好视觉效果。5〕.所有建筑都不是直线,柱子有侧角,向内倾斜,会交在建筑上方两公里灭点处。6〕.建筑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7〕.采用华美色彩,有节日气氛。8〕.开窗在屋顶或侧高窗,为保证雕刻的完整性。这种形制只适合古希腊特定的时代,使用性差。9〕.形体单纯,平面为长方形。伊瑞克提翁神庙:①Ionic柱式,又一次表达了雅典人的独创精神;②地势上下不平,落差达3.206米;③表达了比照的手法雅典卫城建筑艺术:平面:整齐的矩形——自由的平面体量:巨大——矮小形制:围柱式——光洁的墙面雕刻:丰富——简洁柱式:Ionic——Doric色彩:华美——洁白6〕古典晚期:①公共建筑形制成熟,如剧场、会堂等②构图手法丰富,叠柱、壁柱、科林斯柱式出现剧场:多为半圆形,依山而建,有舞台、乐池;能够满足视线、声学、交通等功能的要求。代表性建筑:埃比道鲁斯剧场、麦迦洛波里斯剧场及会堂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构图手法—①每层都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②圆亭和方座相切;③下部简洁厚重,上部轻快华美代表性建筑:雅典奖杯亭——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4、希腊化时期的建筑1〕、广场与敞廊希波丹姆规划模式------方格形城市城市布局形式;方格形平面街区〔thegridplan,block〕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广阔并相互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Agora〕;城市分为三个主要局部: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区。2〕、内院式住宅总结:古希腊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建筑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把建筑当做雕塑一样来处理。乃是美学上反映西欧传统作品中最杰出的实例之一,是随后世界各地兴起的多种建筑风格的根底。1、以石材----大理石、云石为建筑材料,并采用石梁柱结构,石构梁柱体系成熟。2、建筑类型----神庙、剧场、广场Agora、敞廊Stoa,单体建筑类型增多,取得相当高的成就。3、建筑群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4、单体平面简单,朝东多。5、建筑风格开朗,外观造型精美宏伟。外部空间丰富,内部空间不兴旺。6、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柱式,表达了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即高度精细与美感相结合。7、在造型艺术上,采用了视差矫正法,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成就。8、建筑装饰,雕刻,线角处理等十分精美,使希腊的建筑艺术更为华美绚丽9、墙体用大块石磨平不用沙浆。施工技术先进。拱券应用成熟,但不多用10、对美的追求与理性精神的表达。试比较分析北京天坛与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艺术特色上的异同。不同点:1〕北京天坛超大规模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雅典卫城建在雅典城中央的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2〕天坛的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按祭祀的路线组织空间,采用周边式布局,没有固定的轴线。3〕天坛的所有建筑都南北向或东西向布局,而卫城的建筑要照顾到各个角度的最正确效果,没有统一的朝向。4〕天坛的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而卫城的建筑群顺应地势上下错落。步移景异表达了建筑的时空观。共同点:1〕建筑群的功能都是以祭祀、纪念为主2〕主次比较清楚天坛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以突出“崇天〞的境界;卫城中将帕提农神庙至于卫城的最高处,体量最大,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突出其主要地位。3〕比照和谐天坛中凭矮壝墙强化上下比照,突出建筑的开腾态势,借高台基、重檐攒尖顶着力渲染高耸形象。卫城中帕提农位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那么处于陪衬位置。天坛总体布局特色:1〕超大规模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3〕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4〕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5〕通过一系列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卫城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1〕建筑群顺应地势上下错落。2〕照顾到各个角度的最正确效果3〕按祭祀的路线组织空间,采用周边式布局。4〕建筑与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5〕突破性采用多立克与爱奥尼柱式混用,并在内部采用叠柱式,防止了柱子过于高大粗壮,内部空间简单,外部空间丰富,单体建筑形体简单,群体建筑形体丰富。6〕主次比较清楚,比照和谐7〕步移景异表达了建筑的时空观,被誉为西方建筑史群众建筑艺术中最杰出实例。双语知识:acropolis/əˈkrɔpəlɪs/卫城theParthenon帕提农神庙theErechtheion伊瑞克提翁庙order柱式DoricOrder陶立克柱式IonicOrder爱奥尼柱式CorinthianOrder科林斯尼柱式inantis双柱门廊prostyle
['prəustail]前柱式amphiprostyle前后列柱式Peripteral:[pə'riptərəl]围廊式dipteral
['diptərəl]双排柱围廊式2.2古罗马建筑一、概述一〕古代罗马〔AncientRome〕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占有制城邦,公元l世纪前后扩张而成为横跨欧、亚、非3洲的庞大的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逐渐演化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二〕古罗马历史分期伊特鲁利亚时期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伊特鲁利亚时期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共和时期除神庙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泼,并开展了罗马角斗场罗马帝国时期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华美雅典卫城建成。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476年9月西罗马帝国亡1453年东罗马〔拜占廷〕帝国为奥斯曼帝国所灭二、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券拱技术、《建筑十书》一〕各个时期主要建筑成就“王政时期〞———拱券结构罗马奴隶制共和国时期——市政建设: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道罗马帝国时期——公共建筑: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政治建筑:凯旋门、纪功柱、广场拱券技术的开展:叠涩拱——真券——筒形拱——交叉拱——棱拱——十字拱二〕、建筑技术对建筑空间及类型的影响1、大跨度:建筑类型——输水道,代表作:尼姆的加尔桥〔三层连续拱〕2、大空间:建筑类型——剧场、角斗场、神庙。代表作:剧场:希腊的剧场一般依山而造;拱券技术的运用,罗马的剧场摆脱了自然地形的限制,因而多造在城市中央。由于化装室的扩大,现代舞台的雏形已经出现〔台口、背景〕;且有了相当细致的声学处理。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长轴189米,短轴156米,可容5万人;结构为混凝土筒形拱与交叉拱,交通系统复杂但明确;面分四层,重复使用的券柱式构图母题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神庙——罗马万神庙:集罗马穹隆和希腊式门廊大全的古罗马建筑的珍品;神殿平面圆形,直径43.43米,穹隆内部顶端距地是43.43米,是现代结构出现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施工考虑到减轻结构的自重;内部处理表达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的特色;罗马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典范,它代表着当时罗马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无论是体形、平面、立面和室内处理,都成为古典建筑的代表。神庙的演进:从古希腊的围廊式庙宇——古罗马的前廊式庙宇——穹隆顶集中式庙宇3、室内空间的复杂化:建筑类型:公共浴场代表作:卡瑞卡拉浴场:代表罗马建筑成就的综合性多用途建筑群,包括店铺、讲演厅、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设有地下使用与辅助杂物房间。主体建筑物很宏大,长216米,宽122米。浴场内部装饰十分华美堂皇,对18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的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组织有很大影响。它的主要成就是:第一、结构十分出色,形成有机整体。核心温水浴大厅是横向3间十字拱。十字拱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面有一道横墙抵御侧推力,横墙之间跨上筒形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扩大了大厅。后面的热水浴大厅,都作圆形,用穹顶。穹顶的直径35米,在罗马不多见。第二,功能很完善。各种用途大厅联系紧密,所有重要大厅都有直接天然照明,且设供暖。第三,内部空间组织的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冷水、热水、温水浴三个大厅串联在中央轴线上,而以热水浴大厅的集中式去结束它。两侧更衣室等组成横轴线和次要的纵轴线,主要的纵横轴线相交在最大的温水浴大厅中,使它称为最开敞空间。轴线上空间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不同拱顶穹顶造成空间形状变化,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并且内部装饰华美。4、城市的兴起:券拱技术使城市的选址摆脱了对自然地形的依赖,加之罗马幅员的不断扩大,罗马到处兴建和扩建城市。1〕罗马的城市一般罗马城市的人口约在2.5~5万人之间。有些城市人口很多,如罗马城曾到达150万至200万居民。大城市中,市政工程到达很高的水平,大街宽达20~30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的大石板。干道两侧通常有长长的列柱,立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其城市往往有统一的布局规划,按照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城中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干道丁字式相交,交点旁是城市中心广场,可在此阅兵。城市所有道路全是方格式,街坊形成相同的方块。在主干道的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凯旋门,凯旋门之间用长长的柱廊连接起来,形成雄伟的街景。代表作:提姆加德城在罗马的城市里,广场、神庙和巴西利卡,往往是三个主要的组成局部随城市兴起的建筑类型:巴西利卡、广场、府邸、凯旋门、公寓2〕罗马广场〔Forum〕——罗马的城市中心广场,经历了一个由开敞向封闭的转化过程。共和前期:没有统一的规划,每幢建筑都是独立的,布局比较自由。如罗曼努姆广场共和后期:广场的周围出现了一圈两层的柱廊。如庞贝城的广场共和末期: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新体制,各个建筑物失去独立性。如凯撒广场帝国时期:不仅轴对称,而且做多层纵深布局,使广场成为帝王的纪念碑代表作:罗马市中心的广场群图拉真广场:建于图拉真统一罗马全境时期,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规模最为宏大,广场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三进深院落。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反映对皇帝崇拜的目的。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不管是沿轴线的还是绕弯子的,像古希腊的圣地那样。凯旋门〔TriumphalArch〕——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代表作:泰塔斯凯旋门〔TheArchofTitus〕3〕巴西利卡〔Basilica〕——古罗马的一种大厅式建筑类型,常被用作会议厅或法庭。平面为长方形,一端或两端为半圆形龛,被用作法官席。主体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局部,中间局部宽且高,为中厅,侧廊窄,强调中厅,有高侧窗采光,入口通常在长边。屋顶为木构架。其建筑形式疑为希腊柱廊〔stoa〕或罗马广场〔forum〕的室内化。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拱券、穹顶结构,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根本形式。代表有图拉真广场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4〕府邸、公寓、宫殿天井式住宅:如庞贝城中的潘萨府邸等公寓式多层集合住宅:罗马城中山坡住宅〔台阶式别墅〕:形成意大利园林别墅的根本特色宫殿:巴拉丁山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宫5、柱式的演进罗马五柱式:塔司干〔Tuscan〕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科林斯〔Corinthian〕混合柱式(Composite〕:把爱奥尼式柱头上的涡卷叠加到科林斯柱头的忍冬草叶上去。也叫复合柱式券柱式——希腊柱式和罗马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用途。其根本原理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开间放大,柱子突出墙面3/4柱径,产生虚实比照,光影变化丰富,但由于柱子只起装饰作用违反了结构逻辑。连续券——希腊柱式和罗马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柱子起承重作用,券代替了柱子上的梁,券脚直接落在柱式的柱子上,或在中间垫一小段檐部。一般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的构图。叠柱式——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构图矛盾,在多层建筑中,把多立克柱式用在底层,中层叠以爱奥尼柱式,上层是科林斯柱式,每层稍向后退进,即稳定又美观,形成多层叠柱式。巨柱式以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可突破水平分划的局限,使建筑显得高大雄伟,但缺点是尺度失真。巴尔贝克的太阳神庙内部使用了这种巨柱式。它在古罗马时期流行不广。肋架栱——是产生于公元四世纪的古罗马的一种拱券结构,其根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局部和围护局部,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后被欧洲中世纪建筑大大发扬。十字拱——为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公元1世纪中叶,古罗马开始使用十字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仅需四角有支柱。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它促进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十字拱又便于开侧窗,大有利用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6、建筑学理论的奠基者——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1世纪BC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专著,也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并且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巩固、美观。内容、成就及局限性见〔P67~68,第三版〕总结: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与成就1、在建筑类型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建筑类型2、在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到达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空间;注重主次轴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3、在结构方面:梁柱、拱券、穹隆的开展4、在建筑材料方面除砖、木、石外,广泛采用了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5、在建筑艺术上创造了规模宏大的建筑和丰富的内部空间,并丰富了柱式6、在建筑理论方面:《建筑十书》总结了当时的建筑经验,成为后来复兴古典的蓝本2、古罗马建筑在空间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罗马人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组合,并使之到达宏伟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在大空间塑造上奉献卓越。古罗马建筑的空间成就主要表达在浴场的内部空间组织上。浴场的内部空间组织的间接而又多变,流转贯穿、变化丰富,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各种拱顶之间的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结构,新型的结构的产生使空间有变大的可能,从而产生了集中式的平面,例如万神庙、竞技场等;内部空间成为建筑的主角,纵横轴线的产生构成了明显的中心。3、罗马结构技术的主要成就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成就。劵拱技术来源于伊特鲁里亚人和西亚人传人。筒型拱;穹顶:使空间获得巨大的解放;十字拱:十字拱与柱墩解放了承重墙。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仅需四角有支柱;拱顶体系:单一空间——复合空间,摆脱了承重墙,采用了一系列架在四个角柱上的十字拱,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侧推力由几个同行筒型拱来抵抗,且筒型拱的纵轴与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拱顶体系。⑤肋架拱,根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局部和围护局部,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意义:适应了功能要求,解放了空间,使罗马的建筑成为真正的建筑,初步形成了有轴线的内部空间序列手法。4、古罗马柱式的艺术特色罗马柱式:继承开展了希腊柱式,创造了塔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组合柱式〕复合柱式为科林斯柱头+爱奥尼的涡卷,柱式华美,表达皇帝气派。塔斯干是一种简单柱式。券柱式:券+柱,用柱式来装饰券,券承重,柱退出承重体系,成为装饰构件,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叠柱式:把券柱式叠起来。下部多立克,二层爱奥尼,三层科林斯,每层柱式均完整。巨柱式:强调了竖向划分,但尺寸失真。不是一层柱式,以高大的柱式贯穿二、三层,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连续券: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古罗马柱式趋向华美、细密,往往装饰过分,一般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罗马柱式标准化程度很高。5、比较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异同。共和时期的广场无主题,无规那么。继承了古希腊晚期的传统,是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用作角斗场。它们周围散布着庙宇、市政大厦、演讲台、商场、作坊和小店。他们零乱的建造起来,没有统一的规划,每栋建筑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面貌。例如罗曼努广场。稍晚一点的庞贝城广场,周围造了一圈两层的柱廊,使广场的面貌完整一些。柱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帝国初期:1.中心出现,以庙宇为中心。2.有了个人崇拜凯萨本人的青铜骑马雕像。3.有了统一的规划。4.有了轴线对称,以庙宇为中心;如凯萨广场帝国鼎盛时期:广场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在300米的纵深里,布置了集进建筑,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即雕刻和建筑物交替。有意识的利用这一手法。在运动之中展开深入。结构是梁柱、行架、拱顶系列。如图拉真广场。试对古希腊建筑与古罗马建筑作一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平面:简单对称,多朝向东组合,复杂,朝向广场柱式:3种5种艺术趣味:强调精神生活强调物质生活材料:石材混凝土结构:梁柱拱券规模:小而精巧大而粗糙功能:简单单一复杂、多功能细部处理:自由程式化风格:典雅,更像雕塑趋于华美,是纯粹的建筑劳动力:自由民、奴隶奴隶空间:外部为主,更具雕塑性,内部空间完美结构有限,内部空间不兴旺艺术处理:以实体为主实体与空间并用双语知识:Basilica巴西里卡ToscanOrdre塔斯干柱式MariusVitrviiPollinis维特鲁威ArchofConstantine君士坦丁凯旋门ForumTrajan图拉真广场Coliseum大角斗场Pantheon万神庙Thermaeofcaracalla卡拉卡拉浴场3中古封建制国家的建筑一、概述1、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东罗马帝国建都在黑海口上的君士坦丁堡,后来得名为拜占庭帝国,它从4世纪开始封建化。479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灭亡,经过漫长的战乱,西欧形成了封建制度。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2、中世纪建筑简史西欧和东欧的中世纪历史很不一样,它们的建筑开展分别为两个建筑体系:A.东欧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建筑〔4~16世纪〕B.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5~8世纪〕罗马风建筑〔9~12世纪〕哥特建筑〔12~15世纪〕二、纲要早期基督教建筑——发现巴西利卡拜占庭建筑——穹顶之光罗马风建筑——沉重的教堂哥特式建筑——直刺苍穹西欧中世纪教堂建筑:1〕早期基督教建筑——巴西利卡式教堂2〕罗马风建筑——修道院教堂3〕哥特式建筑——城市教堂3.1早期基督教建筑一、概述(时间:313A.D.~800A.D.)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初诞生于耶路撒冷,向西传至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北非,而后到罗马。在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公布“米兰敕令〞成认基督教合法后,教堂建筑才开展起来。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9世纪初西欧罗马风建筑出现前,长达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以基督教堂为主的建筑,统称为早期基督教建筑。西欧早期基督教建筑主要存于罗马,以巴西利卡式为主,开展了拱券结构。而拜占庭早期基督教堂受意大利拉文纳建筑影响颇多,开展了穹窿结构和集中式型制。二、早期基督教建筑:圣彼得老教堂〔BasilicanChurchofSt.Peter〕(时间:333A.D.)早期基督教时期的重要教堂。当时的教堂格局同拜占庭一样有三种:巴西利卡式,集中式与十字式。其中巴西利卡式继承的特征主要包括:矩形平面;高大中厅〔nave〕,由木构架覆盖;侧廊〔aisle〕略矮,开高侧窗;半圆龛〔apse〕,由法官席改为牧师的领域。不同点在于将入口由原来的长边移至短边一侧,以满足突出圣坛感觉,符合宗教气氛的要求。此教堂为巴西利卡式的典例,入口面东,前有内院〔atrium〕,中设洗礼池。教堂内部进深60余米,四行柱子把空间纵分为五局部,中厅〔Nave〕高而宽,两侧侧廊〔Aisle〕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圆形神坛。15世纪被撤除后建造了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三、早期基督教建造——特点与成就1、在平面上,开展了继承自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式,主要以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2、在结构上开展了穹窿式和集中式结构。3.2拜占庭建筑一、概述拜占庭原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殖民城市,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其幅员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非洲北部。1、其建筑按开展阶段可开展为三阶段: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建设君士坦丁堡。建筑有城墙、城门、宫殿、广场、输水道与蓄水池等。基督教〔返回东方后称为正教〕是其国教,教堂建设华美,以一个大穹窿覆盖的集中式圣索非亚教堂为代表。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开展,中央大穹窿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窿群,并着重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天主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正教教堂〕。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此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2、拜占庭建筑成就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这种型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开展成熟。1、教堂型制的演变2、穹顶与帆拱3、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4、圣索菲亚大教堂3、教堂型制的演变罗马帝国末期,东罗马和西罗马一样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另外,按照当地传统,为一些宗教圣徒建造集中式的纪念物,大多用拱顶,规模不大。原为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种形式,其十字架的四臂相等。这里指集中式教堂型制的一种,主要见于拜占庭。这种教堂,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相交,故称希腊十字式。4、穹顶与帆拱集中性教堂的决定因素是穹顶。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当。为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型制的外部形象,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在这切口之上再砌半圆的穹顶,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局部,称为帆拱。5、装饰艺术——玻璃摩赛克、石雕二、拜占庭建筑1、拜占庭建筑——早期圣索非亚教堂〔S.Sophia〕时间:532A.D.~537A.D.建筑师:安提莫斯和伊索多拉斯拜占庭帝国的宫廷教堂。平面矩形,布局属穹窿覆盖的集中式。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面入口有二道门廊,末端有半圆神龛。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结构系统复杂而条理清楚。中央大穹窿,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窿之下、券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窿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使大穹窿显得轻巧凌空。厅内部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外型雄伟稳重,墙面用陶砖砌成,灰浆很厚,具有早期拜占庭建筑的特点。15世纪后改为土耳其人的礼拜寺,四角加建邦克楼。圣索菲亚大教堂成就:A、结构体系;B、内部空间;C、灿烂的色彩A、结构成就:教堂正中的大穹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由此获得了较大的空间,层层减小了侧推力,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B、空间成就: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步步扩大的空间层次,但又有明确的向心性,空间层次感强,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内部空间,气氛比万神庙零乱,层次多,形成漫无边际的幻觉,但内部零乱,条理不清。C、灿烂夺目的内部色彩效果:色彩艳丽,光线混乱,衬出一种神秘、昏冥、恍惚迷离的宗教气氛。2、拜占庭建筑——中期圣马可教堂〔S.Marco,Venice〕时间:1063A.D.~1085A.D.拜占庭建筑风格在西方的典型实例。教堂布局属希腊十字式。它的五个穹窿,中央与前面的较大,直径12.8米,其余三个较小。穹窿由柱墩通过帆拱所支承,底部有一列小窗。为了使穹窿外型高耸,在原结构上面加建了一层鼓身较高的木结构穹窿。内部空间以中央穹窿下部为中心,穹窿之间用筒形拱连接,相互穿插,融成一体。内墙彩色云石贴面,拱顶及穹窿均饰有金底彩色镶嵌画。内外装修,经历年增建,趋于华美。今所见的穹窿顶端的冠冕式塔顶、尖塔、壁龛等是12~15世纪间加建的。三、拜占庭建筑——特点与成就:1、在综合东西方建筑特点的根底上,形成了以教堂为主要类型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2、在结构上创造了用帆拱过渡的方法。3、在空间上创造了集中式的、一组穹窿集合在一起所覆盖的宽阔的、多变化的形式。另出现了较多的希腊十字式平面。4、在内部装饰上,华美豪华,尤以玻璃马赛克镶嵌画著称。5、在细部上,斗形柱头出现。3.3罗马风建筑一、概述: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一度统一,后又分裂成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并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开展起来。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比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其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二、罗马风建筑1、比萨教堂〔PisaCathedral)时间:11~13世纪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由教堂〔1063~1118,1261~1272〕、洗礼堂〔1153~1265〕和钟塔〔1174~1271〕组成。洗礼堂位于教堂前面,与教堂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侧,其形状与洗礼堂不同,但体量恰与其平衡。三座建筑的外墙均由白色和红色相间的云石砌成,墙面饰有同样的层叠的半圆形连续券,形式统一,造型精致。教堂属巴西里卡式,平面十字交叉处上有一椭圆形穹窿。钟塔高50余米,直径16米,因地基关系倾斜得很厉害,从顶的垂悬直线距底脚4米余,故有斜塔之称。洗礼堂直径约39.3米,上半部在13世纪时被加上哥特式三角形山花与尖形装饰。2、巴西利卡的演进:早期巴西利卡、前院式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建筑的处理同宗教活动相适应〕拉丁十字巴西利卡:罗马圣保罗教堂、修道院教堂三、罗马风建筑——特点与成就1、在结构上,在专业工匠的参与下,突破了教会封锁,大胆启用筒拱、十字交叉拱乃至四分肋骨拱,出现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厚度,但在侧推力处理方面不够完善,仍未摆脱厚实的承重墙及扶壁。2、在平面形式上,拉丁十字平面得到开展和完善,成为天主教的主要平面型制。同时在交叉点上方出现采光塔,以照亮圣坛。3、在立面上,主要注重入口西立面,开始出现1~2座塔夹着中间低矮入口的立面形式,称为“西殿堂〞,并出现透视门。此外,其典型特征还包括:巨大厚实的墙体、墙面的连续小券、门窗洞口的多层同心半圆券、狭小的窗洞、连续的扶壁,柱墩粗大的圆柱等。且所有拱券均为半圆形。4、在内部装饰上,内部追求构图的完整统一。柱头逐步退化,中厅和侧廊的拱顶的骨架券一直延续下来,贴在柱墩上,形成“束柱〞。教堂内部垂直因素加强,削弱了沉重之感。5、在雕刻技艺上,应用框架法那么,将非写实性的〔即将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法随心所欲地兼取并用,并违反正常比例的〕雕刻运用到门楣中心、横楣、拱门饰、门廊、门间壁、门侧壁甚至柱头与柱身的所有外表。3.4哥特式建筑一、概述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哥特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来自东方的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顶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棂窗为其特点。“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乃把那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它的否认。二、哥特式建筑1、巴黎圣母院〔NotreDame,Paris〕时间:1163A.D.~1250A.D.法兰西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位于巴黎城中岛上。入口西向,称为“西殿堂〞。前面广场是市民的市集与节日活动中心。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纳万人。东端有半圆形通廊。中厅很高,是侧廊〔高9余米〕的三倍半。结构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正中的玫瑰窗〔直径13米〕、两侧的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当中高达90米的尖塔,远近可见。2、米兰主教堂〔MilanCathedral〕时间:1385A.D.~1485A.D.意大利的哥特风格比较保守。米兰教堂是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外部雕刻精致,虽有许多垂直向的装饰,由于西立面没有明显的钟塔,仍保存了巴西里卡式的特点。内部中厅虽高45米,因侧廊也有37.5米高,且束柱上有柱帽,向上感不强。3、城市教堂——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4、哥特教堂的结构特点:骨架券、飞券、飞扶壁的运用三、哥特式建筑——特点与成就1、在结构上,采用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自重,使各种形状的平面都可用拱顶覆盖。飞扶壁的应用解决了屋顶侧推力问题,使侧廊的拱顶不必再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高度,扩大中厅的高侧窗。2、在平面形式上,仍为拉丁十字式。3、在立面上,束柱、花棂窗、大玫瑰窗〔彩色玻璃窗〕及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的韵律式的使用成为哥特式立面的标识。4、在体量和高度上,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贯穿全身。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表达,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飞扶壁: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利用从墙体上部向外挑出一个或多个券形构件,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侧推力,将墙体所承受的压力传到一定距离外的柱墩上,实际上起支撑作用,解决了水平推力的问题。缩小了中厅与侧厅之间的墩柱的断面,加强了两局部的联系。巴黎圣母院。帆拱:拜占庭时期为解决在平面上盖穹顶的几何形状承接过渡问题的做法。其做法是在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局部,称为帆拱。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帆拱。成就在于:1.把顶的重量传递给四角,摆脱承重墙,空间不封闭,平面灵活多变。2.方形平面做圆形穹顶3.在穹顶的统帅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希腊十字:产生于拜占庭时期。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它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下,但东面有三间华美的圣堂,要求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教堂的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为希腊十字型。拉丁十字:西欧中世纪教堂的一种平面布置方式,在原有巴西利卡根底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两边侧廊组成,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象征十字架。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式当作最正统的教堂形制,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西欧。代表有圣保罗教堂。双语知识Constantine君士坦丁堡Byzantine拜占庭Pendentive帆拱Dome穹顶EarlyChristianPeriod早期基督教时期Romanesque罗曼时期FlyingButtress飞扶壁NotreDamedeParis巴黎圣母院Cathedral主教堂Chapel礼拜堂4.1文艺复兴建筑一、概述文艺复兴——再生或复兴。14世纪时,新兴资产阶级视中世纪文化为黑暗倒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么是光明兴旺的典范,力图复兴古典文化,遂产生“文艺复兴〞一词,作为新文化的美称。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和古典主义〔Classicism〕是15~19世纪先后、时而又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源于法国。也有人广义地把它们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最初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早期〕;16世纪起传遍意大利并以罗马为中心〔盛期〕;同时开始传入欧洲其他国家。17世纪起,意大利因欧洲经济重心西移而衰退,只有罗马因教会拥有从大半个欧洲收取信徒贡赋的权利而依然富足。这时意大利半岛中开始了两种风格的并存:一是以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维琴察等地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余波〔后期〕;另一是由罗马教庭中的耶稣教会所掀起的巴洛克风格。根据各国各地具体情况,文艺复兴的开展分期各有不同。在意大利〔以佛罗伦萨为主要代表〕可分为3期:初始期〔14世纪〕、早期〔15世纪〕和盛期〔16世纪〕。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容:人文主义是人的需要的信仰和价值标准体系,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根底,它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具体观点是:标榜世俗,反对天国,标榜自由情感,反对禁欲主义。标榜理性,反对神奇,标榜创造精神,反对泯灭人性。思想核心: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面开展,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根本思想:①提倡一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个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②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主要内容:①针对中世纪的宗教压迫,指出美是客观的美,是可以被感知的②认为美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即是几何与数的和谐。③认为美存在于和谐完整之中,美与比例和尺度有关④认为人体是“匀称〞的完美典范⑤成认没得规律的普遍性,具有积极意义。二、建筑1、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EarlyRenaissance,15世纪〕:佛罗伦萨为中心,活泼,以对抗哥特风格为主代表作: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圣玛利亚〕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佛罗伦萨育婴院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1〕佛罗伦萨大教堂〔S.MariadelFiore〕〔时间:1420~1434年〕: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标志。该教堂始建于1296年,以后曾经多人修建。在该设计中综合了古罗马形式与哥特结构并加以创新,开拓新时代特征的杰作。穹窿内径42米,高30余米,穹顶结构由8根对角主券,配合每边两根次券组成,主券与次券之间又有9根平券与之交织成网状,创造了全新的穹顶结构形式。为了使穹窿能在城市天际线中起作用,下面有一高12米的八角形鼓座,而这种做法又是来自拜占庭的。2〕、佛罗伦萨育婴院〔FoundlingHospital〕〔时间:1421~1445年〕四合院制,正面向安农奇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立面采用了科林斯式敞廊和水平檐部等古典手法;二层窗子较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檐口薄薄的,轻轻的,所以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而虚实比照又很强,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廊子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面以帆拱承接。其券廊构图使房屋正立面就是广场的某个立面,广场和房屋互相渗透。在功能上,券廊即使房屋的出入空间,又是广场上各种活动的空间一局部,强调了美狄奇家向佛罗伦萨捐赠这所育婴院的公共意义。3〕、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FoundlingHospital〕〔时间:1429~1446年〕为一矩形平面的集中式教堂。规模不大,中央穹窿直径10.9米,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正面是一进深5.3米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面有一小穹窿。2、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HighRenaissance,15世纪90年代~1527年〕以罗马为中心,严谨,随着对古典书籍研究的深入,古典的比例开始重现。代表作:坦比哀多小教堂建筑师:伯拉孟特罗马圣彼得主教堂建筑师:伯拉孟特、拉菲尔,伯鲁奇,小桑迦洛,米开朗琪罗等罗马卡比多广场建筑师:米开朗琪罗1〕、罗马坦比哀多〔TempiettoinS.PietroinMontorio〕时间:1502~1510年。设计人伯拉孟特是盛期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一座仿罗马神庙式的小教堂,建于蒙多里亚圣彼得修道院的回廊内院中。建筑体量不大,园厅内直径只有4.5米;但形体端庄、手法娴熟。外面有一圈由16根多立克柱子组成的回廊,檐部上面是一有鼓座的穹窿。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建筑物体积虽小,但有层次,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体端庄,手法娴熟,构图很丰富。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它显得十分雄健刚毅。2〕、罗马圣彼得主教堂〔S.Peter〕时间:1506~162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冈的教廷教堂。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曾参与设计与施工,施工历时120年完成,主要参与人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平面拉丁十字形,外部共长213.4米,翼部端长137米。大穹窿内径41.9米,从上面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米,是罗马城的最高点。内部墙面用各色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华美堂皇。穹窿为夹层,内层上有藻井形的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是花岗石的、以大柱式的壁柱作为装饰。前广场为典型的巴洛克式。起先为集中式,米开朗基罗为之设计了大穹窿,但后因教皇下令,改为巴西里卡式,并加建了大门廊,使广场放得过大,从入口看广场时,穹窿被遮住了大局部,失去应有的效果。3〕、罗马卡比多市政广场〔TheCapitol〕时间:1546~1644年罗马教皇对罗马城内卡比多山〔政府山〕上的残迹进行改建后的成果。广场呈梯形,进深79米,两端分别为60米与40米,入口有大阶梯自下而上。梯形广场在视感上有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物推向前之感,是文艺复兴盛期始用的手法。广场主体建筑是元老院,中央有高耸的塔楼;南边是档案馆,北边是博物馆。后两座建筑立面在巨柱式之间再有小柱式的分层次的处理手法对后来影响很大。广场正中有罗马皇帝铜像,地面铺砌有彩色大理石图案,周围有雕像,装饰华美。4〕、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广场包括大小两个局部,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3、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16世纪中叶~末期〕在基督教信仰与古典人文主义的强烈冲突,矛盾中,建筑开始转向形式上的追求。两种倾向:A、僵化的文艺复兴建筑。教条地崇拜古代,把维特鲁威所介绍的各种柱式规那么当作神圣的金科玉律,为柱式制定严格的数据规定,柱式标准被僵化成一套不顾地点、环境、建筑物的思想意义和使用要求的公式。这一倾向在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建筑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所利用。代表作:维琴塞的巴西利卡建筑师:帕拉第奥B、手法主义Mannerism〔或风格主义〕,1530~1600。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代表作:教皇庇护四世别墅、美第奇别墅1〕、维琴察圆厅别墅〔Rotunda〕时间:1552年始。建筑师:帕拉弟奥〔1508~1580〕帕拉弟奥的代表作之一。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爱奥尼克式柱子六根,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上有穹窿的圆形大厅。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的追随者。圆厅别墅立面构图特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厅别墅是帕拉帝奥设计的庄园府邸中最为著名的一座。是文艺复兴府邸的晚期代表。别墅的外型有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显得十分凝练。方方的主体、鼓座、圆锥形顶子、三角形山花、圆柱等等多种几何形体相互对照着,变化很丰富。同时,主次十分清楚,垂直轴线相当显著,各局部构图联系紧密,位置肯定,所以形体统一、完整。四面柱廊进深很大,整栋建筑比例和谐,构图严谨。2〕、维琴察巴西利卡〔TheBasilica,Vicenza〕时间:1549~1614年。建筑师:帕拉弟奥〔1508~1580〕原是一建于1444年的哥特式大厅。奉命改建时在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从者甚重,称之为帕拉弟奥母题。4〕、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Motif〕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在设计维琴察的巴西利卡时创造的一种券柱式构图形式。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上开两个圆洞。这样就把以古典柱式比例为主的一个方开间划分为半圆券为主的三个开间,从而在尺度上有了两个层次,增加了构图的比照变化。这种券柱实部虚部,均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方和圆的比照丰富,〔整体上以方开间为主,开间以圆券为主,有层次、有变化。〕小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同大柱子均衡。代表:圣马可图书馆二楼立面、巴齐礼拜堂内部侧墙。4、文艺复兴建筑巨匠在人类历史上,文艺复兴第一次出现了灿假设群星的建筑师群体。早期伯鲁涅列斯基——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盛期伯拉孟特——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琪罗——劳仑齐阿纳图书馆门厅罗马卡比多市政广场拉菲尔——佛罗伦萨潘道菲尼府邸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珊索维诺——圣马可图书馆晚期帕拉第奥——维晋塞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建筑四书》维尼奥拉——教皇尤利亚三世的别墅《建筑五柱式》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理论代言人,著《论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阿尔伯蒂指出建筑的任务即实用、经济、美观。指出美是客观的,美的规律就是数的规律,把推敲柱式当做建筑艺术构思的重要课题。他著书立说,制定原那么和标准。代表作:佛罗伦萨的鲁兰府邸、罗马威尼斯府邸。三、文艺复兴建筑——特点与成就1、建筑理论方面,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蓝本,一方面,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与人体进行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另一方面,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关系。以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有意追随维特鲁威,模仿他的体例,也分了10章,因此也被叫做《建筑十书》〕为代表。后期理论使古典形式变为僵化的教条,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标志,以帕拉第奥的《建筑四书》和维尼奥拉的《建筑五柱式》为代表。(《论建筑》1485年出版,意大利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分10章,书里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等的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论建筑》代表盛期建筑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根底,着重讨论根本理论及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没有超出维特鲁威的建筑体系。重视实际经验,建筑创作的根本任务是实用、经济、美观。建筑的美是客观的,存在于建筑本身,美的规律是数的规律,建筑中最完善的表达是柱式,把推敲柱式当作建筑艺术构思的主要课题。)2、建筑设计方面,世俗类型增加。其平面一般均围绕院子布置,设计严谨,讲究对称、均衡,按轴线开展。立面趋于规律化,门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因而造成整齐庄严的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根底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处理手法,如立面的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券柱式、双柱、拱廊的应用,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等都有很大的开展,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3、建筑技术方面,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座和圆顶;穹窿采用内外壳和肋骨;从而使结构和施工技术到达了新的水平。4、城市和广场方面,追求庄严对称,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开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5、园林方面,喜欢自然、热爱乡村的风气,及郊外别墅的大量兴建,使园林艺术有了很大的开展。4.2巴洛克建筑风格一、概述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华美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从形式上看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思想出发点却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其开始的目的是要在教堂中制造神秘迷惘同时又要标榜教庭富有的珠光宝气的气氛。它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来产生特殊效果。“巴洛克〞原意为歪扭的珍珠,后来的人把这时期的这种风格称为巴洛克是以示贬义。但由于它讲究视觉效果,为研究建筑设计手法开辟了新领域,故对后来影响颇大,特别在王宫府邸中更为突出。二、建筑1、罗马耶稣会教堂〔TheGesu〕时间:1568~1602年。建筑师:维尼奥拉与泡达教堂属巴西里卡式,平面略成十字形,但外形不同于一般。如正面的壁柱是成对排列的,在中厅外墙与侧廊外墙之间有一对大涡卷以及中央入口处的山花是双重的等等。故耶稣教堂有第一座巴洛克建筑之称。2、罗马圣卡罗教堂〔SanCarloalleQuattroFontane〕时间:1638~1667年。建筑师:波洛米尼晚期巴洛克的代表。教堂基地狭小。主殿平面是一变形的希腊十字,内部空间凹凸清楚并富于动态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形,来自夹层穹窿的光源使室内光影变化强烈。特别是在临街的西立面中,波浪形檐部的前后与上下起伏,凹面、凸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蜘蛛开店教学设计
- 24.3 锐角三角函数 同步练习
- 山东省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标准室内装修合同格式
- 风险投资协议书样本
- 2024年进口水果买卖合同水果代理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 工业用油采购合同范文
- 牛津上海版4AM3U2-Around my home
- 机能实验考核细则
- 抗浮锚杆防水施工方案
- 高中物理学考试卷
- 标准时间设定焊装
- 年产10万吨电解铜的铜电解车间设计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打印版86222
- 自由基溶液聚合工艺——丙烯腈的溶液聚合
- 附件1-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登记表.doc-附件1
- 陶瓷工艺学4陶瓷成型
- D702-1~3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2004年合订本)_(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