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_第1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_第2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_第3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_第4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教案提纲,编写人张锡恩)

本教案以胡瑾等编著的《国际共运史新编》为根本参照教材,但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了共运史学界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对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属于当代共运的内容,一般放在"当代社会主义"的课程中去讲,因而本教案涉及较少;编写中也适当参考了其他教材.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三节

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第二章

国际工人协会

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节

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第二节

巴黎公社革命

第三节

国际工人协会的后期活动

第三章

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

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第一节

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

第二节

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第四章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第一节

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形成

第二节

俄国1905年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布尔什维克形成为独立政党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第二国际

第四节

布尔什维克党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第五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

布尔什维克党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方针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党保卫和稳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第六章

苏联一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

苏维埃俄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联共(布)党内关于社会主义开展前途问题上的争论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三节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和斯大林模式

第七章

欧亚无产阶级革命风暴

共产国际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

第二节

共产国际的成立及其前期活动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中后期活动

第五节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第八章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开展

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

第一节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开展

第二节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附录:中苏关系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外蒙古问题

二.中东铁路问题

三.新疆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运动,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开始,到今天已经一个半世纪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学说,开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从徘徊在欧洲的一个"幽灵",开展成为磅礴于全世界的政治力量,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自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自己开展的历史征程中,既有过辉煌的胜利进军,也有过严重的挫折和困难,出现过屡次剧烈动乱,分化.它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迅猛,有时和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种令人目眩神迷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它所取得的成就,遇到的挫折,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我们现在(这门学科)研究的根本内容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对象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是研究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历史进程和根本规律的科学.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展的主要线索

国际共运史的开展有两条主线,即理论和实践.

从理论方面说,国际共运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起点的,同时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扩展,斗争和开展为其理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产生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思想流派,经过与其他思想体系的反复斗争,终于成为社会主义运动中主流思潮,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从实践方面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实实在在的运动的实践.它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力,以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的,具有世界规模的社会运动(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共运实践的开展,也有两条主线,即革命和建设.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无产阶级的一切运动都是围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一主题而进行的.其间历经曲折,既有令人鼓舞的胜利,也有惨痛的失败.十月革命后,建设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此后,随着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问题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与革命一样,在建设问题上,各社会主义国家也走过了曲折复杂的过程,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痛心的教训.

150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鼓舞我们继续前进,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也带给我们诸多困惑.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去审视以往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在,人们已不象过去那样对过去的传统顶礼膜拜,崇拜之至,而是开始思索,探讨,一系列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受到了多方挑战.比方,人们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国际共运史上一些反面人物,如拉萨尔,伯恩施坦,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应该如何评价

苏联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和经验应该如何评价

具有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为什么倾刻间崩溃了

……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国际共运史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三,国际共运史的历史分期

一个半世纪的国际共运史,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期.一般来说,根据运动开展进程中所表现的不同任务,不同特点和取得的不同成就,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1847-1871年.从1847年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到1871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即巴黎公社的创立.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这一时期呈现出革命风暴的特征.

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主义政党.1848年欧洲革命是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所遇到的重大革命斗争.欧洲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参加了这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最具有代表性,它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搏斗.1848年革命失败后,经过一段寂静时间,以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联合行动为契机,1864年成立了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即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在其存在的12年间,团结了欧美许多国家的工人和社会主义者,提高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质量和水平.1871年3-5月,巴黎工人发动了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即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最终失败了,但它却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取得了相当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经验.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成就.

这一时期成立了两个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一个国际组织,有两次革命高潮,即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第二时期:1871-1917年.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872年到1904年,是革命"和平"开展阶段.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带有"和平性质"而没有发生过革命.在这个阶段,国际共运的特点是工人运动向横广方面开展,出现了国际共运史上的第一次建党高潮,各社会主义政党广泛开展了以议会斗争为中心的合法斗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这一行列中处于先行者的地位.(从1869年)到1904年前,全世界共有29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1889年7月,第二国际建立,从而恢复了工人之间长期中断的国际联系.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继续和开展,它以代表大会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交流了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正确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和策略,特别是关于"五一"节的决议和每年"五一"的活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国际团结.但由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和米勒兰入阁事件的发生,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并逐步分化为左,中,右三种倾向和派别.这个阶段出现一次建党高潮,建立了第二个国际组织.

第二个阶段,从1905年到1917年,是革命风暴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和平开展结束,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直接实践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帝国主义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并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逼近的年代里,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是战争,和平与革命的问题.但当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党却公开或暗中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政策,从而使第二国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陷于破产.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作为一支新的革命力量,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崛起,列宁主义应运而生.在这一阶段,爆发了1905年俄国革命,这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它结束了欧洲30多年的和平开展时期,拉开了世界革命的序幕.在这次革命的影响下,发生了亚洲的土耳其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爆发了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延续了370多年的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那么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是这一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展的最顶峰和最大成果.

这一阶段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次革命高潮,即俄国的1905年革命及其影响下的亚洲国家的革命等,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亚革命风暴(德国1918年革命和匈牙利1919年革命等).

第三时期:1917-50年代.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50年代.这是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扩展到多国胜利的时期.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经过三年国内战争,稳固了政权,随后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持续地,波浪式地向前开展,各国共产党的普遍建立,形成了国际共运史上的第二次建党高潮.在这一时期,1919年建立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作为各国共产党联合组成的世界共产党存在了24年,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其错误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社会民主党继续存在,先曾建立伦敦国际(先在伯尔尼开会决定成立国际,故又称伯尔尼国际,也称黄色国际,其总部由布鲁塞尔迁往伦敦后,史称伦敦国际,)和维也纳国际(第二半国际),后合并建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1923年),他们与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相对恃,形成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根本格局.但社会民主党已演变为改进主义政党,并不属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范畴.在这一时期,从30年代初开始,反对法西斯主义及其侵略战争的斗争,构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新的,也是当时最主要的内容.共产国际确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在1936-1939年间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苏联人民开始伟大卫国战争.到1945年,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导致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这些国家逐步创立了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可以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又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转折点.

这一时期有一个建党高潮,建立了第三国际,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从革命运动方面说,有两次革命高潮,一是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东方落后国家出现的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此外还有印尼1926年的民族大起义,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的义静苏维埃运动);二是从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高潮,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和运动也得到空前的大开展,直至50年代初.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说,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按照过去人们理解的标准),战后一共出现了13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实现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四时期,从5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这是国际共运动乱分化,走下坡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阶段.

从5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共运内部围绕国际共运是否要有一个领导中心,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只有一条道路,社会主义是否只有一种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发生分歧和争论,导致国际共运进入动乱分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阶段.在这一时期,60年代发生了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统一的国际共运分裂为三:一局部老党以苏联为中心;在论战中分裂出来100多个左派党,以中国为中心;70年代又冒出一支队伍,以阿尔巴尼亚为主,有十几个党追随.各国社会主义建设普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从50年代起,各国相继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这股改革潮流,曾一度取得了较大成效.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中苏"大论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国际共运动乱分化,从低潮走向低谷;但在低潮中也有高潮,从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时期主要作为当代国际共运课程的内容学习,国际共运史课程一般讲到1956年共产党情报局解散为止.

第五时期:80年代末-现在.这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低谷中奋斗图存和在改革中,在新的根底上复兴开展的时期.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80年代末东欧各国政局突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战后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出现空前的大倒退.现在,世界上的两极格局已告结束,正加速向多极格局开展,国际共运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前苏东地区,某些国家社会主义力量有所复苏,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但在整个国际共运遭受空前挫折和困难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却如中流砥柱,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中,今后将是社会主义力量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重新探索社会主义的开展道路,积蓄力量,组织队伍,争取社会主义复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苏东剧变,总的形势是国际共运从低潮走到低谷;但在低谷中,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阅读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马恩选集》第3卷

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马恩选集》第4卷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局部》,《列宁选集》第2卷

(当然,《共产主义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书,都要尽可能地读)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2.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如何建立的

*3.《共产党宣言》的根本思想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恩格斯怎样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指资本主义的开展以及由此暴露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再也容纳不下它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了,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资产阶级再也无法控制它从地下"呼唤出来"的生产力这个"魔鬼"了,无产阶级用革命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机到来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开展的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要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进行思考.

(二)政治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指工人阶级在19世纪30-40年代,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其标志是西欧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两次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长达12年之久,经历了三次高潮),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4年).这些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迫切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三)思想条件.这里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或思想前提或思想资料.

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30-40年代西欧自然科学开展到较高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生了许多划时代的重大科学发现.其中,施来登于1838年和施旺于1839年提出的细胞学,迈耳和焦耳于1842年发现的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于1844年提出的物种可变思想(后来开展为著名的生物进化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些自然科学成果不仅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而且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为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提供了自然科学的根据.

社会科学前提: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社会科学的新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俗称三大思想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指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英国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经济学说.

*资料:《突破传统瓶颈,实现理论创新》:专家学者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照搬照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同开展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为了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原国家体改委调研室主任路涌华,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等专家学者畅谈了体会.(资料:中国改革报2001年8月21日报道)

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一般说它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6-17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家族手工业时期.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1516年出版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1623年出版了他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以文学描绘的形式阐述了他的社会理想.两个托马斯之间还有一个德国的托马斯·闽采尔(1490-1525),组织秘密组织,投身工农革命.

第二时期:18世纪的手工工场时期.代表人物:法国的摩莱里(1720-1780),代表作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法国的加布里埃尔·博诺·马布利(1709-1785),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那么》和1789年出版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和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这一时期还有法国的弗朗斯瓦·诺艾勒·巴贝夫(1760-1797),积极投身下层的革命斗争.

第三时期:19世纪初产业革命时期.代表人物: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法国的沙利·傅立叶(1772-1837);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主要是指这一时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566页)三大空想家的伟大奉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锋利地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珍贵材料.第二,它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预见,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思想材料.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一)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

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明确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力量,并公然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效劳的.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最终从唯心主义转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了共产主义.

(二)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两篇文章,明确指出: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开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关系是全部政治关系的根底;明确提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根源;首次说明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并强调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消灭现存的"反常关系"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这些理论观点说明,恩格斯在英国期间已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三)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

1844年8月,恩格斯到巴黎会见马克思.他们发现彼此"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完全一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4卷第192页)从此开始了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事业.从1844年到1847年,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和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根底上,在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初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理.

一大发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伟大奉献.1844年,他们合著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首领鲍威尔否认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唯心史观的批判,强调了人们的物质生产对整个社会历史开展的决定作用,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针对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提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描绘了人类社会历史开展的大致轮廓,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共产主义所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书中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国家等问题作了科学论述.这些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根底.

二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另一伟大发现.1847年,马克思针对蒲鲁东在1846年出版的《贫困的哲学》写了《哲学的贫困》一书.该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产阶级各种经济范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货币,工资,利润,地租等方面的初步原理.书中提出劳动力是商品并具有价值的思想,认为工人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力的价格,这就初步奠定了剩余价值学说的根底.同年12月,马克思在给工人作《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中,进一步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提出工人的生产活动"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1卷第365页)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据.(有一种观点认为,1867年《资本论》第1卷的开展,才真正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总之,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著作中,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书,还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初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理论前提.从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了它伟大而艰巨的历史征程.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一,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要了解:这个委员会的性质,它是一个通讯联络组织,是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是为了加强各国社会主义团体和革命者的联系,为建立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的一个实际工作步骤.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教材P18)有:威廉·沃尔弗,约瑟夫·魏德迈,斐迪南·沃尔弗,格奥尔格·维尔特,菲利普·日果,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

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内部(因邀请正义者同盟的首领参加)面临两个方面的斗争:一是同魏特林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斗争;二是同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法国的格律恩)的斗争.要了解这两方面斗争的情况.

二,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要了解: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的地点是伦敦,时间是1847年6月(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其性质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马恩的建党工作取得了胜利,标志着国际共运的兴起.

这里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研究马恩对魏特林等人的斗争,结合后来各国共产党内斗争中发生的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党内斗争的规律和正确方法.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

为什么学习《宣言》序言

共7篇序言,序言包括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学好序言能够很好地帮助学习和把握《宣言》正文中的思想.注意一个问题,马恩再版宣言时,从来没有对正文进行修改,我们应该学习马恩这个传统,我们毛选这点做得不好,好多地方进行了修改,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的原那么,严肃地对待历史问题.

序言中可以学到哪些内容

(1)把序言当作导论来看待,可以学到宣言发表的目的,性质,根本思想内容.(2)

把序言看作宣言的补篇,可以学到宣言假设干理论观点的开展和补充.

如何学习序言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宣言,它是党纲,言简意赅,看它不能一目十行,要钻进去,如果谁认为自己精通宣言,那正好说明他无知.成方吾同志翻译了数遍,他自己说读了不下百遍,但说自己读不懂宣言.

学习正文,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共产党宣言》的根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中始终贯彻的根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根底;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开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到达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1卷第232页)(单行本P7)

(二)《共产党宣言》的根本内容

1.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开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开展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对这"两个必然"的规律实际上也存在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开展的新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经济危机是否必然引发政治危机,并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经济危机的实际作用究竟是怎样的

等等.都应该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2.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特点作了科学分析,深刻地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

简单地说,资本主义大工业造就了工人阶级具有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等阶级特点或特质,因而负有推翻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但对这个似乎是常识性的问题,实际上也有个再研究的余地.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是很充分的,但关于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建设社会主义,也即夺取政权后领导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不充分的.工人阶级如何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使自己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胜任领导现代化建设,管理现代化国家的任务,显然这是历史性的伟大任务,仅仅靠没有文化,愚昧落后,不曾受过污染的那种革命性,是不能胜任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

3.总结了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无产阶级指出了革命道路.

《宣言》明确指出了暴力革命是唯一道路.但历史开展的进程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井岗山道路不可能是唯一道路,象当代的瑞士,美国那样的国家,是看不到暴力革命的迹象的.共产主义必定在全世界实现,但它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资本主义开展的不同阶段,它的灭亡的方式和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不会是一样的.恩格斯说过在欧文那里共产主义真正实现了,是否可以理解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了"社会主义细胞"

有人介绍以色列的"共产主义细胞""基布兹"(附"基布兹"资料).

4.指出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必须建立自己的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重要条件.

《宣言》P37:"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里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利用自己的统治剥夺全部资本,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都是革命的一种形式,状态,延续,无产阶级专政是革命的形式.二是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建立什么样的政党政治制度:党政关系应是什么样的;三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应有不同的形式,如我们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也是有很多问题要继续研究的.

5.论述了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政策,强调共产主义政党领导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宣言》中有关于党的性质和特点的名言,经常被引用.这里特别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有人引证《宣言》中这段话,即"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局部……"."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宣言》单行本第36-37页)然后以此提出问题:是否在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共产党外,还有"其他"工人政党

有一点是肯定的,《宣言》中说的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或者在当时的条件下,可有多个工人政党,或者说在事实上,客观上存在多个无产阶级政党.那么,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是否还会有多个工人政党同时存在,这是另一个问题,马恩列是怎样主张的,可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考证.不管他们是怎样主张的,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奉献.

党的策略:恩格斯说:"自从1848年以来,时常为社会主义者带来极大成就的策略是’共产主义宣言’的策略.’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开展阶段上,社会主义者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因此他们积极参加这两个阶级的斗争的每个开展阶段,而且,一时一刻也不忘记,这些阶段只不过是导致主要的伟大目的的阶梯.这个目的就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为改造社会的手段.他们的位置是在为每一个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直接成就而斗争的战士的行列中;但是所有这些政治的或经济的成就,他们只是当做分期偿付的债款来接受.因此他们把每一个革命的或者进步的运动看做是他们自己道路上前进的一步;他们的特殊任务是推动其他革命政党前进,如果其中的某一个政党获得胜利,他们就要去保卫无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永远不无视伟大目标的策略,能够防止社会主义者产生失望情绪,而这种情绪却是其他缺少远大目标的政党不管是纯粹的共和主义者或伤感的社会主义者无法防止的,因为他们把前进中的一个普通阶段看做是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15-516页)

6.《宣言》的最后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注意:在以后的历史开展中,这句口号曾经被事实上变成听从一个中心的指挥,因而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全世界无产者通过什么途径联合起来,这是当代国际共运开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工人阶级革命按其性质来说是国际性的,因为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无产阶级的地位是国际性的,所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革命胜利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大国主义的干预,近几十年来各国共运都强调独立自主,国际共运发生分裂.经过历史曲折之后,我国学界也有不少人不断写文章,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问题.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还有个社会党国际,联合起来了,共产主义政党那么分裂了,这是不符合国际共运开展规律的!

四,与《共产党宣言》有关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开展"究竟有多高

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开展,其高度,不是今天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展的高度,更不是今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展的高度,只能是他在世时的生产力开展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19世纪40-80年代这一段时间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展的高度.(关于当时生产力高度的资料,见苏联编写:《世界通史》).

(二)《宣言》中关于德国革命的论述与斯大林关于马克思主义故土的论证

自1924年以来,在国内外理论界和史学界,流行着"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土"这样一种说法.河南大学林今拄同志,曲阜师范大学的张红旗同志都曾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1.德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只能产生社会主义的挖苦画.

2.马克思恩格斯到法国,英国后才成为共产主义者.说德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故土,这是对的,因为他们二人都出生在德国.但马克思的故土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故土;

3.德国古典哲学只是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之一.

4.缺乏说服力的德国革命"中心"说.在许多重要理论著作中,证明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土的最有"分量",最有"权威"的论据,就是德国革命"中心"说.其根据是这样一段话:"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开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我们认为,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论述,作为说明德国是欧洲革命的"中心",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土的依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1848年革命的中心实际上在法国(六月起义).(作具体分析).

(三)关于落后国家能否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

1,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开展三个阶段的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

3,落后国家先进行革命是一般规律的观点(学界).

4,"同时胜利"如果是指进入共产主义也是一般规律.

观点论证: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是世界革命的统一进程;不可跨越与可跨越是辩证的统一;最终目标与现实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马恩的跨越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可以与可跨越论统一起来

如果把马恩关于俄国如何利用公社剩余更快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运用到初级阶段理论中,会使初级阶段理论更丰富起来来).

(四)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问题

1,什么是无产阶级

2,无产阶级自身是变化的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思想分析

4,无产阶级自身的提高及其途径

(五)无产阶级运动与当代世界文明

1.关于革命遗嘱执行人.

《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说:"1848年革命打着无产阶级的旗帜,使无产阶级战士归根到底只是做了资产阶级的工作,然而这次革命毕竟通过自己的遗嘱执行人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麦实现了意大利,德国和匈牙利的独立."(《宣言》p20)马恩还有更多论述,如:《宣言》p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75-37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9页.

人们会问:以后的革命呢

有什么根据认为以后的革命不会再有革命遗嘱执行人呢

封建统治者路易·波拿巴曾经当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遗嘱执行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措施,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可看做无产阶级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资产阶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充当这种遗嘱执行人

当然,这种所谓"执行"是很有限的,仅仅是一种策略,目的是稳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更长远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或许用这种"执行人"的比喻不是太适宜,但现代资本主义的进步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关系密切,是有目共睹的.

2.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进步.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版序言》:a.资本主义愈开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这种手段已不符合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大工业有了某些道德准那么;b.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满足了无产阶级的某些要求,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c.资产阶级巧妙地利用工人阶级的某些斗争手段(如有意挑起工人罢工)为自己效劳;d.资产阶级利用工人的组织为自己效劳(如工联组织)等.恩格斯说:"这样,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就逐渐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75-376页)

资本主义的开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是一种批判的理论,但它成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后,自我批判色彩明显减弱了,活力也随之减弱,教条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一位西方学者说得好,资本主义在现代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克思对他的批判.这对社会主义是一种挑战:社会主义的魅力在人们心目中有所减弱,正是由于它缺乏一套自我否认的机制.当然,批判是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是一种分析和剖析,而不是象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批判;否认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否认,是扬弃,而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

3.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现实情况明摆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理论说,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根底上才能创造出更优越的文明,包括人权和平等,自由和公正.否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社会主义因素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不能一边讴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一边又把现代文明都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不成认它也是无产阶级创造的成果.

4.无产阶级斗争推动下的世界文明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转变

苏共解体的原因:死亡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违背了公理的强权制度.它们只说明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不具有应变能力,不能解决内部日益开展起来的对抗,因而这种瓦解具有自我崩溃的性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根本原那么为尺度,只要人类渴望公平,社会主义就不会灭亡.

(六)《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再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其真正"概括"的并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目,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后来有重要开展或作了重要修正;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属于政治革命的范畴,只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公有化程度的可变性,可调节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失败,以及当代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情况也证明,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公有制和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私有制,正如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方案和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一样.(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张锡恩的文章)

(七)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所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具体分析从略)

(八)《宣言》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说:"欧洲各民族的诚恳的国际合作,只有当其中每个民族都在自己内部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独立"是实现欧洲各民族和谐的合作所必需的."(《宣言》p20)

《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说:"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到达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宣言》p22)

"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宣言》p35)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民族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宣言》p43)

资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一个根本口号,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也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运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指导思想.

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的由来和含义

由来:它第一次出现在1847年6月9日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个党章上.

含义:这个口号是阶级性,国际性和战斗性三者结合完整的政治口号.首先,是鲜明的阶级性.其次,这个口号表达了广泛的国际性.最后是这个口号的强烈的战斗性.

这一口号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几条根本原理:(1)这个口号表达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2)这个口号表达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理.(3)这个口号表达喀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的实现和开展

自从1847年同盟提出这个口号以后,不断地付诸实现.一百多年来,其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开展,表现为组织上联合和行动上联合两方面.在实现过程中,这个口号本身在开展,增加了新内容.(自然,人们有各种议论,对能不能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表示疑虑)

3."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中译文资料考校(考证和比拟)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仅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且是一个伟大口号,所以历来的翻译者,译法甚多,历史上有许多人花费心血考虑这一口号的翻译.据我们看到的不完全的材料,已有23种不同译法.(介绍资料)归纳起来,这23种译法:

主语:即主干局部,共有9种译法:平民,兄弟,平民,无产者,无产阶级,劳动者,工人,工人们,以工资自活人.只有"无产者"的译法是准确的.

谓语:共有6种译法:奋斗,团结,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联合拢来,结合.只有"联合起来"是准确的.

定语:即形容词局部,共有10种译法:各地,各处

,各国,万国,四海,五大洲,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国度,一切国土."全世界"的译法最好,是意译不是直译,如按原文直译的话,应是一切国家或一切国度.

语气词:也,乎,啊,呵,吧,作为简明的口号可以不要.

助词:之,的,底,在简明的口号中,也可以不要.

从这句口号的中译文的变化可以看到近代汉语的变化:从原来的文言文到"五四"后盛行的白话文,白话文使说与写一致,群众化,普及化,好处很多.白话文本身变化,例如,解放前常用的"底",现在已不用,通用"的".

第三节

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开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欧洲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即1848年欧洲革命.这次革命总的说来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革命的具体任务也不一样.在法国,是要求消灭封建剩余,为开展资本主义进一步扫清道路;在德国,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是改革选举制度,争取普选权;在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那么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这次革命与以往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在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交织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一,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六月起义

1848年法国的二月革命是这次欧洲革命的先锋和中心.在革命中资产阶级共和派虽然企图妥协,但革命群众坚决要求推翻七月王朝,成立共和国.到24日,革命群众冲向王宫,国王菲律浦仓惶逃往国外,起义人民占领王宫,七月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胜利了.

这次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共和派窃取,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合谋,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并公布了临时政府成员名单.在11人的临时政府成员名单中,有7人属于拉马丁等资产阶级共和派,而且占领要职;有2人属于赖德律·罗兰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出力最大的工人阶级只有两名代表,一个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路易·勃朗,一个是工人领袖阿尔伯.马克思指出这个临时政府的构成成份,说明它只能是在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的"各个不同阶级的妥协",在这种暂时妥协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可调和的新的阶级斗争.

临时政府为了欺骗工人,施展了各种阴谋诡计.一是连续宣布了与无产阶级利益有关的一些法令;二是资产阶级政府扩充了武装,用高价招收了2万多名流氓无产者,组成了24营的别动队,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三是打着"组织劳动"的幌子,在各地组织"国家工厂",让工人从事挖土和修路等笨重工作,发给极低工资,挑起工人不满,以此来破坏社会主义的声誉;四是以养活"国家工厂"的工人为借口,向农民大量增加赋税,引起农民对工人的不满,借以挑拨工农关系.总之,他们用各种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社会各阶层拉到自己一边,孤立了无产阶级.于是,资产阶级就开始向工人阶级公开发动进攻了.

四月制宪会议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发动进攻的标志.在这次制宪会议选举中,共和派资产阶级大获全胜,选出了清一色的资产阶级政府委员会,工人代表路易·勃朗和阿尔伯被逐出政府之外,工人的"社会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被激怒的巴黎无产阶级5月15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并推举布朗基,阿尔伯和路易·勃朗组织新政府.反动政府调来军队驱散群众,逮捕工人领袖,解散卢森堡委员会.6月21日政府又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强迫工人编入军队.22日,爆发了数达4万多人的武装起义.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表现了无比的英雄气概.经过4天剧烈战斗,起义终于被镇压失败.有3000多人被杀,1万5千多人被监禁和流放.

六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首先,这次起义有着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者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415页)其次,起义揭穿了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虚伪本质,证明资产阶级国家不过是残酷镇压无产阶级的工具.最后,起义教育了无产阶级,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认识到小资产阶级改进主义理论和策略的危害.

无产阶级失败后,各种保皇势力联合起来组成"秩序党",向资产阶级共和派反攻倒算,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共和派及其尾巴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又受到保皇派的镇压.在各种保皇势力的斗争中,路易·波拿巴阴谋得逞,复辟了帝制.

二,德国三月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革命活动

德国三月革命: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三月革命.

革命前的德国,处于封建割据状态,革命的任务是消灭封建制度,实现国家的统一.

三月革命,首先是从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邦国开始的.

1.奥地利:

2.普鲁士:

3.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意德国革命形势的开展.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在巴黎改组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并建立了"德国工人俱乐部",着手组织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和革命者,准备回国参加革命斗争.为了指导德国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拟定了同盟在这次革命中的纲领.《要求》共有17条,其根本精神是号召无产阶级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实现德国统一,消灭德国的封建分裂状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3月底4月初,以同盟盟员为主体的300多名德国革命者带着《要求》和刚刚从伦敦运来的《共产党宣言》秘密返回德国,分赴各地投入革命斗争.

4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等同盟领导人也秘密回到国内.并选择工人力量较强且具有民主传统的莱茵省首府科伦为基地,积极开展革命工作.随后,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也迁到这里.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德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共产主义者同盟不能打出共产主义旗帜,而只能以民主派左翼的身分参加活动,团结一切民主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但他们同时强调,无产阶级在同民主派联合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批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行为.为了指导革命斗争,教育广阔同盟盟员和群众,马克思恩格斯还创办了《新莱茵报》,由马克思任主编.《新莱茵报》以民主派机关报的面目出现,但它到处都显出明确的无产阶级性质.

德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一局部同盟盟员于1849年秋先后流亡伦敦.为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他们首先着手整顿共产主义者同盟,重新改组了同盟中央.马克思恩格斯于1850年3月合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认为革命形势不久就会到来,号召同盟盟员准备不断革命.然而,新的革命形势并没有到来.1850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重新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趋势后,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开展的时候,还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防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488页)

据此,他们断然提出把原来准备发动革命的策略改变为长期积蓄革命力量,为迎接未来革命高潮作准备的策略.1851年5月,普鲁士警察当局蓄意制造了"科伦共产党人案",逮捕了11名同盟成员,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审讯和诬陷.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已无法活动,根据马克思的建议,1852年11月17日同盟宣告解散.

〖注意:关于对1848年革命进程的认识,是马克思一生中几个失误之一.(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4-595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列宁选集》第1版第1卷第729页)他们不仅亲身参加了这场革命斗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了纲领和策略,而且在革命失败后又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重要著作,对革命经验作了科学总结,从而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的思想,但他们还没有说明怎样以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问题.通过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他们明确地答复了这一问题,作出了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原结论.

马克思认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联系一起的,这是阶级斗争开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他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指出:面对庞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417页)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科学概念.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四个"到达".并提出三点"新奉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4卷第332-333页)

[注意: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理论不是他的新奉献,而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提出来的,但是个别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提出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为什么不说是空想社会中主义者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呢

]

(二)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但在1848年革命前夕,马克思恩格斯也曾经提出某种模糊的工农联盟的思想.恩格斯在1848年1月20日前后写的《1847年的运动》一文中,认为"总有一天贫困破产的农民会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到那时无产阶级会开展到更高的阶段,向资产阶级宣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11页)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时,他们进一步论述了工农联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根据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的教训,马克思强调指出:在革命还没有使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还没有使农民"成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403页)没有工农的"合唱",无产阶级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而德国的全部问题也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4卷第334页)

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工农联盟的可能性.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民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工农两大阶级的这种经济地位和政治要求的一致性,就是工农联盟的可靠根底.只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正确的农民政策,那么农民就会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697页)

[注意:对工农联盟要进行动态的研究,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不同,工农联盟的根底不同,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如十月革命之前是夺取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稳固政权,新经济政策时期是经济利益等.直到今天,农民问题仍是重要问题,仍有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稳固工农联盟的问题.我一直有个看法,工农联盟问题没有处理好,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大失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目标之一还是取消农民的"贡赋";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工农联盟的失败或破裂的结果.]

(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在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就曾指出,革命是不停顿的.经过1848年革命,他们依据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开展规律,针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社会改进主义者的革命不彻底性,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392页)

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进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385页)这一精辟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理论的根本内容,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

[注意:不断革命思想与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这是对革命理论的新开展.但不断革命有个方法和途径问题,马克思当时是同他们对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相联系的,直到1850年秋才认为革命不会很快再爆发.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是我国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我校《文史哲》上就曾发表过辛仲勤等人的多篇论战性文章.文革时代,马恩的这一思想曾被歪曲地解释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理论根据]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这次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精神财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开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关于民族独立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还根据1848年革命中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等国民族解放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民族独立运动的理论和策略.他们揭示了民族独立运动开展的深刻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教导无产阶级要支持进步的民族运动和反对反动的民族运动;说明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互相支持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是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恩格斯的至理名言是:"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88页)

第二章

国际工人协会

巴黎公社革命

阅读书目: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恩选集》第2卷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恩选集》第2卷

马克思:《论蒲鲁东》,《马恩选集》第2卷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恩选集》第2卷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2卷

恩格斯:《论权威》,《马恩选集》第2卷

思考题:

*1.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怎样理解《成立宣言》是采取了原那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

2.第一国际关于"普法战争宣言"的根本策略思想是什么

3.第一国际开展了哪些革命活动

在国际内部经历了哪些主要斗争

*4.巴黎无产阶级怎样为创立和稳固巴黎公社政权而斗争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5.

巴黎公社革命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为什么说"公社的原那么是永存的"

第一节

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本节重点掌握:第一国际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群众性的国际组织);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1864.9.28);《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根本思想;第一国际的组织原那么(民主集中制);第一国际活动的宗旨(要把各国分散的工人运动团结为一支统一的力量,把它置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之下,纳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轨道);第一国际前期的主要活动内容(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

1.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历史背景或历史条件

(1)第一国际的建立是19世纪50-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开展的客观要求.

(2)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50-60年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对第一国际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首先,这一时期,马克思主要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次,这一时期,恩格斯为了给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创造条件,从18501869年在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工作了20年,以便用自己的薪奉维持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再次,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民族殖民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之,马恩多年的理论工作和革命实践活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第一国际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准备了条件).

2.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大会

1864年9月28日,为了加强国际联系和进一步支援波兰人民的正义斗争,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马克思应邀出席大会,并被选进大会主席团.大会由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爱德华·比斯利(1831-1915)任主席.会上,英国工联代表奥哲尔宣读了1863年英国工人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法国工人代表昂利·路易·托伦(1828-1897)致答词.英法两国工人所表达的加强国际团结的愿望,受到与会者的欢送.当法国侨民勒·吕贝代表法国工人向大会提出建立国际组织的建议时,各国工人代表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在代表们的一致支持下,大会决定成立工人阶级国际组织,并选出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奥哲尔中选为主席,威廉·兰德尔·克里默(1828-1908)中选为总书记,马克思中选为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10月11日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会正式确定组织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被称为第一国际)

3.国际工人协会的纲领和章程的制定

马克思认为,"成立国际是为了用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马选4p394)"要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马选1p243)因此,起草纲领必须采用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的方法,既要坚持《共产党宣言》的根本原那么,又不至于把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拒之门外.马克思于10月底写成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并在11月1日的中央委员会上被一致通过.在这两个文件中,马克思以各国工人都能接受的最一般的形式表达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根本原理.

《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根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启发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2)(《成立宣言》中)强调夺取政权已成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3)(《成立宣言》中还)阐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即必须有一个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4)(两个文件都)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的重要性.(5)(《共同章程》)明确规定了国际工人协会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原那么.

马克思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奠定了第一国际的思想根底和组织根底,使国际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革命方向.但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能不开展活动和斗争.

二,第一国际前期对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支持

所谓前期是指巴黎公社革命前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除了1864年9月的成立大会外,共召开了1次代表会议和4次代表大会,一次代表会议是1865年在伦敦召开的,四次代表大会是1866年的瑞士日内瓦代表大会,1867年瑞士洛桑代表大会,186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69年的巴塞尔代表大会.

成立大会后,国际就开始整顿和健全中央领导机构,推动国际支部在各国的建立,主要有瑞士的日内瓦支部,汝拉山区支部;法国的巴黎,里昂,鲁昂,南特等支部;英国的几个工联组织;德国的佐林根,柏林,科隆等地的支部.

第一国际前期支持和促进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p36-38):1.推动和支持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2.声援和促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波兰反对沙俄的起义,爱尔兰芬尼亚社的起义;3.推动和开展各国的民主政治运动.

三,第一国际前期内部的分歧和争论

在第一国际前期的内局部歧和争论中,比拟突出的是与蒲鲁东主义者的矛盾和斗争,也有与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分歧和斗争,其中与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在后期活动中比拟突出,放在后期活动中讲.这里对与蒲鲁东主义和工联主义的分歧和斗争稍作介绍,其中对反对蒲鲁东主义作重点介绍.

(一)与蒲鲁东主义的分歧和斗争

蒲鲁东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5060年代在法国工人运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

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出身于法国柏桑松城郊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农民兼木桶匠,他在12岁以前是在田野里长大的,5岁就当了放牛娃.他的家庭在高利贷的盘剥下,债台高筑,迅速破产.这使他对高利贷终生憎恨,把高利贷者看做是野兽("猫"是最厉害的野兽),使他后来成为主张"无息贷款"的理论家,以反对"利息奴役"作为自己的目标.("猫"是最厉害的"野兽")

蒲鲁东主义的主要观点:

蒲鲁东一生写了许多著作.1840年他发表《什么是财产

》一书,提出了"财产就是盗窃"的观点,第一次使用"无政府状态"一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从而一举成名.1846年又发表两大卷《贫困的哲学》,后来又陆续发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1848),《一个革命家的自白》(1849)等著作,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在这些书中,他以傲慢狂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的语调,发表了许多出人意外地,时而丑恶,时而辉煌的怪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宣扬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英雄史观.(2)顽固地维护小私有制,竭力主张建立以个人所有为根底的"互助制"社会.(3)宣扬改进主义,鼓吹建立"人民银行"是实现"互助制"社会的根本途径.(4)鼓吹阶级调和,反对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5)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鼓吹无政府主义.

以上几点,概括起来,一句话,蒲鲁东主义的核心,就是梦想用和平的改进方法,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倒退到已经灭亡或正在灭亡的小手工业生产制,从而"把世界历史的时钟倒拨一百年."(马选2p483)恩格斯说:"整个蒲鲁东主义都渗透着一种反动的特性,厌恶工业革命,时而公开时而隐蔽地表示希望把全部现代工业,蒸气机,纺织机以及其他一切伤脑筋的东西统统抛弃,而返回到旧日的可靠的手工劳动上去.""如果这个蒲鲁东主义的反革命一般真能实现,世界是要灭亡的."(马选2p479-480)

早在1847年,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就从理论上批判过蒲鲁东主义.第一国际成立后,蒲鲁东虽然在1865年就死去了,但法国的蒲鲁东主义者既是国际的创始人,又是国际法国支部的领导人,他们总想按蒲鲁东主义的原那么来塑造国际,指导国际的活动.因而在国际的几次大会上,都引起了剧烈的分歧和争论.

第一,关于国际的性质和组织原那么问题.在1865年的伦敦代表会议上,蒲鲁东主义者按照无政府主义的观点,主张任何会员只要愿意,都可以不经选举出席国际的代表大会,参加辩论和表决.这样就意味着改变第一国际的性质和组织原那么,使它变成仅仅是一个辩论的场所.但是,他们的提案遭到多数代表的反对,被否决了.

第二,关于如何对待民族解放运动的问题.1865年召开的伦敦代表会议,围绕民族解放问题进行了辩论.马克思及其拥护者从无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