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解读_第1页
三农政策解读_第2页
三农政策解读_第3页
三农政策解读_第4页
三农政策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政策解读主讲:陈盛伟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系方式/p>

chensw@陈盛伟简介陈盛伟,1971年6月生,山东青州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学术领域: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讲授内容1.三农政策出台背景2.三农政策文件构成3.三农政策体现的战略思想4.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5.政策绩效分析1.三农政策的背景1.1宏观背景:矛盾叠生的三大关系1.2“三农”政策转向信号1.1宏观背景:矛盾叠生的三大关系1.1.1工农关系(1)工农关系的国际规律工业化启动期和发展初期,工业的成长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剩余积累,这是农业哺育工业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发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剩余积累来进行,这是工农自养或平衡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工业剩余开始回流农业,这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工农关系并未依此趋势及时在政策上作相应调整。社科院研究指出,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1995年为18,处于工业化初期;2000年为26,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2005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意味着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阶段,“十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接近50。上海、北京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广东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浙江、江苏、山东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小资料依据三个反映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一般模式(库兹涅茨模式、钱纳里—埃尔金顿—西姆斯模式、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当非农产业产值比重高于70%,农业产值比重低于30%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的第一阶段;当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超过80%,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到20%以下,工业化进入中期的第二阶段;当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进一步上升到90%以上,农业产值比重不足10%时,工业化就处于后期阶段或基本实现阶段。基于此判断,我国“九五”期末工业化处于中期第二阶段。中国三次产业结构表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曲线图(2)建国初期的中国工农关系建国—1978年,我国为快速推进工业化而在国民收入分配上实行“工占农利”政策(程漱兰,1996),以便将大量农业剩余转化为发展工业的原始积累。1952—1978年,国家通过明拿(农业税)和暗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业取走的剩余高达4874.2亿元(冒天启、朱玲,1997)。(3)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工农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虽然国家工业化开始步入中期阶段(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客观上进入时间上有争议),工业已经具备了自我积累的能力,但是工占农利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工占农利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征地剪刀差。陈锡文(2004)估计,近20年内,国家通过先低价向农民征用土地、后高价向市场出让方式,至少从农民手中拿走资金2万亿元以上。(资料)调查显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和市场交易三者的价格比已经达到1∶10∶50,这种土地价格的剪刀差,已经成为新时期“以乡养城”的主要形式。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就是“前三十年靠农产品剪刀差,后三十年靠土地剪刀差”。(小资料)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相当于耕地被征收前年产值的倍数土地征收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图

(1982=100)(4)20世纪末的中国工农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一直在低谷徘徊,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势头,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产量下降到近14年来的最低点,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7年低于5%。20世纪末,以粮食全面减产和农民增收困难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的日益凸现。1952-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化肥使用量

单位:万吨2011年,全国生产5.7亿吨粮食,消耗了0.6亿吨化肥。1.1.2城乡关系: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户籍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8)开始,为了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偏向城市的城乡二元体制。严格的户籍制度与城市偏向的粮油供应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相结合,将农民无情地排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外,从而造就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不平等的社会利益集团。陆学艺(2000)称之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户籍制度最心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07-06]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既要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又要指导地方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向对常住人口(半年以上)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革。1.1.3政府与农民关系国际上通行三级政府。美国的3级政府架构: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州政府以下都是地方政府(郡)。加拿大的3级政府架构:联邦、省和地方级三级,联邦政府是加拿大的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包括10个省政府和3个地区政府;地方级政府可分为市政、学区和其他各种董事会、代理商及委员会等类型。我国的五级政府架构我国实行的是五级政府架构,即“中央—省—地级市—县(区)—乡镇”。村民自治与党管农村工作。基层县乡政府基本上是靠“以农养政”,“搜刮”农民是县乡财政的主要来源(李昌平,2004)。关系紧张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分税制后,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部门为了解决乡镇机构的运行费用,以农业税为载体,派生出名目繁多的税费负担。关系紧张的表现:“集体性抗议”的不断增加,大规模群众上访事件的不断发生,干群关系紧张。2000年3月,李昌平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湖北农村的突出问题,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研究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依靠的是:(1)中国农民提供的廉价劳动力(2)中国农村提供的廉价土地(3)中国农业提供的廉价农产品1.2新“三农”政策信号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4年3月,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重中之重”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政治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反映了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重中之重”由口头变成了实践,从农业政策角度来讲的,时间起点可以认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具体的政策阐述主要指2004年以来。资料:“农民”的含义在发达国家,农民(Farmer)完全是个职业概念,指的就是经营Farm(农场、农业)的人。它与Fisher(渔民)、Artisan(工匠)、Merchant(商人)等职业并列。而所有这些职业的就业者都具有同样的公民(Citzen)权利,只不过从事的职业有别。国内解释1: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经济性质不同。国内解释2:农民在我国现代社会里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演变为简单明了的“一切农业户口者”。即,身为“农业户口”者已经成为“农民”的代名词,已经失去了词典里所解释的“长时间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者”,作为一种职业的内在简单的含义。2.三农政策文件构成

(本讲义思想的三个文件来源)2.12004—2013年十个中央一号文件2.2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2.3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2.1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始,中央连续发了十个“一号文件”,从而构成了新时期我国三农政策的文件体系,它们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31日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中发[2011]1号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什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发展现代农业针对“一号文件”的判断及结论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面临的增加就业和全面发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益和保障民主权利问题,都还相当突出。而整个“三农”问题,当前又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增收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判断及结论(2004)

判断及结论(2005)对2005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基数看,在粮食产量提高较多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再增产的困难增加。从历史看,粮食大幅度增产后的第二年继续大幅增产的几率很小,农民大幅度增收后的第二年继续高速增收的也不多。从条件看,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有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潜力有限,单产提高的潜力也有限。从领导看,在粮食丰产、农民增收以后,容易出现盲目乐观、忽视农业的倾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判断及结论(2006)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既是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期;既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判断及结论(2007)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设施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判断及结论(2008)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判断及结论(2009)综合分析这些情况,2009年存在着农业生产滑坡、农民收入徘徊、农村发展势头逆转的风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判断及结论(2010)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补充材料)“三个担忧”

(回良玉,2011)担忧在高基数高水平上,农业生产徘徊反复,要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极大

担忧在高成本高风险下,农民积极性受挫降低,要继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约束极多担忧在高增长高要求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拉大,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任务极重“双高”

(回良玉,2012)一是进入高成本阶段。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人工费用、土地流转费用呈上升态势,农产品物流成本呈增长态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步入上升通道。二是进入高风险阶段。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动植物病害呈加重发展态势,农业的自然风险加大。“双紧

(回良玉,2012)一是进入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问题会更加突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过程,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增强。二是进入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阶段。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尽管农业劳动力总量还处于过剩状态,但在一些地方结构性短缺问题已经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状况已经凸现。判断及结论(201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判断及结论(2012)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要破解难题、突破约束、消除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判断及结论(2013)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插材料)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大众解读)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学者解读)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理论上是抽象,现实中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学者解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院士解读)著名农学家卢良恕院士认为,现代农业的实质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生产要素的投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农业成为现代基础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科学化。

(官员解读)(原农业部长杜青林)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评: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角度。

点评:现代农业概念的不同解读,体现了解读人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角色应该是:内涵丰富;功能多样;区域特色主要判断指标:现代农业要首先“我们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习近平2013.7.21)。确保“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克强,2014.3.5)点评小资料《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介绍,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评: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小资料)中国大豆供需情况中国大豆自给率中国稻谷供需情况中国稻谷自给率中国玉米供需情况中国玉米自给率中国小麦供需情况中国小麦自给率中国粮食供需情况中国粮食自给率2.2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报告》主要内容(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3)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6)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3十八大有关三农问题的论述(1)十八大新提法—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十八大强调的几项涉农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2.4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论述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原文)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2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3)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3.三农政策体现的战略思想3.1党的十八大的提法(1)重要地位——“三农”问题作为全党(或全部)工作重中之重。(2)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4)基本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3.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指导思想与重大原则的提法(1)指导思想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基本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式方法(自己总结)—创新体制机制。(2)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3.3三农政策体现的其他战略思想(1)基本判断——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2)基本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3)立足点——发展现代农业。4.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1)四“取消”政策(2)五“补贴”政策(普惠制性质)(3)最低收购价政策(4)其他财政支持政策(5)2013国家惠农政策(1)“四取消”“四取消”即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

“四税”的取消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取消屠宰税。2003年6月3日,经国务院原则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条件成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对除了烟叶以外其他农业特产品不再单独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2003年,少数省、自治区征收的牧业税名存实亡。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减免农业税步伐。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2)“五补贴”

其实有很多补贴,只不过这五项补贴常态化而已。“五补贴”即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业保费补贴。

“五补贴”的实施A粮食直补2002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从2004年起推开,国家将补贴在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2013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B良种补贴2002年,中央开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东北高油大豆良种补贴,目前补贴品种已经扩大到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玉米、高油大豆和棉花五大农作物。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220亿元。2013年,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薯每粒补贴0.1元,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2014年良种补贴同上山东省2013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品种:济南17号等52个小麦品种;金阳光7号等37个玉米品种;圣稻16等17个水稻品种;山花15号等35个花生品种。C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2004年起,国家出台农民购置农机具的补贴政策。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215亿元左右。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250亿元左右。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亿元。2014年,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年资金规模达到17.3亿元,比去年增加2.9亿元,增幅达20%。D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06年起,国家实施了农资综合直补政策。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共安排1078亿元。2013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每亩111元。中央财政年初已向各省(区、市)预拨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并要求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2014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是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适当弥补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种粮农民直接给予的补贴。因此,农资综合补贴的补贴对象是种粮农民(含国有农场的种粮职工)。从数据看,农资补贴亩数不到10亿亩。E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07年中央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2013年中央提出要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一是增加农业保险品种。目前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2013年国家将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增加农业保险品种。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省份补贴保费的40%,对东部沿海省份补贴保费的35%.2013年中央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三是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图2002-2012年农业保险原保费数据年份保费(百万)2002469.22003445.72004394.672005767.572006846.4820075205.6520084879.59200912465.32201013588.27201117416.2201224010.02013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6亿元,实现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1.06亿亩,赔付农户3367万人次。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四个突破: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突破11.06亿亩;参保农户2.14亿户次;保险金额达到1.39万亿元;保险赔款达到208.6亿元。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涵盖农、林、牧、渔的各个方面,承保品种达90余个。水稻、玉米、小麦三大口粮作物的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64.9%、67.3%和61.8%。山东省农险保费各级财政分摊比例山东省各级财政分摊比例:对列入30个经济强县的试点地区,中央、省级财政承担50%,市级(含市,下同)以下财政承担30%;对列入30个欠发达县的试点地区,中央、省级财政承担70%,市级以下财政承担10%。2012年,山东省种植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5.7亿元,同比增加近3亿元。各级财政拨付补贴资金达4.6亿元。其中,中央拨付2亿元,省级拨付1.5亿元,市县两级拨付1.1亿元。也就是说,中央财政占比35%,省级财政占比26%,市县两级财政占比19%。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描述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3)最低收购价政策

最低收购价政策即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国务院于2004年制订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要健全粮食市场体系,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并明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应形成,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情况表(单位:元/斤)

年份品种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早籼稻0.70(未启动)0.700.700.70(未启动)0.77(未启动)0.900.93中晚籼稻0.72(未启动)0.720.720.72(未启动)0.79(未启动)0.920.97粳稻0.75(未启动)0.75(未启动)0.75(未启动)0.750.82(未启动)0.951.05白麦

0.720.720.770.870.90红麦、混合麦

0.690.690.720.830.862012年主产区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单位:50公斤、元)2012年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比2011年提高7元、9元和9元,提价幅度分别为7.4%、9.7%和9.7%;2012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比2011年提高18元、18元、12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4%。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1021021021201251402013年主产区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单位:50公斤、元)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提价幅度为9.8%;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0.0%、8.0%和7.1%。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112112112132135150201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4)其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综合补贴、危房改造、渔民燃油补贴、沼气池建设补贴等2013年国家财政支持的涉农惠农政策总共38项(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3)良种补贴政策(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5)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6)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7)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8)生猪大县奖励政策(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1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11)渔业柴油补贴政策(12)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13)动物防疫补助政策(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15)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16)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17)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18)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政策(19)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20)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21)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3)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24)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政策(25)农村沼气建设政策(2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2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28)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计划(29)阳光工程2013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阳光工程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广校、农业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机校、农业职业院校等机构承担具体培训工作。(3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2013年将继续从五个方面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一是对首批遴选的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支持他们开展自主选题、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二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扶持培养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组织他们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学习和研修。三是依托阳光工程,遴选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采取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开展培训。四是依托阳光工程,选拔扶持7000名自主发展基础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五是依托阳光工程,在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培养3000名农村经纪人,就近培训、规范管理、统一发证,造就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农业部将在全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在全国选择100个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种养大户等,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登记、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和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中国三个不同的概念: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劳动力中国三个不同的概念:农户、专业大户、农场主(32)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政策2013年国家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规模,依托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培训基地举办100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全年培训80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2000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继续实施"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项目",选拔33名杰出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33)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34)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35)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36)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7)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38)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2011年底,农业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并报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共安排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大制度建设,分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农村改革试验区资料(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玉田县、吉林省九台市、福建省沙县、湖南省沅陵县、广西自治区田东县承担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任务;上海闵行区、浙江温州市、湖北武汉市、大连甘井子区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任务;黑龙江省克山县、安徽省宿州市、山东省枣庄市、广东省云浮市、西藏自治区曲水县、宁夏自治区罗平县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山西省朔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西省南昌县、河南省新乡市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云南省开远市、陕西省吴起县承担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验任务;贵州毕节试验区承担创新支农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安徽龙亢农场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改革试验任务。2014年国家50条惠农政策1.种粮直补政策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3.良种补贴政策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38.阳光工程政策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

5.指标性质与政策绩效假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粮食产量

人均耕地面积

增加为正向政策绩效减少为负向向政策绩效增加为正向政策绩效减少为负向向政策绩效增加为正向政策绩效减少为负向向政策绩效扩大为负向政策绩效缩小为正向政策绩效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报告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基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率人均纯收入政策绩效净值指数人均纯收入政策绩效净值指数=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00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报告期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基期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绩效净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绩效净值指数=100-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全国粮食产量指数报告期全国粮食产量与基期全国粮食产量的比率粮食产量政策绩效净值指数粮食产量政策绩效净值指数=全国粮食产量指数-100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指数报告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基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比率人均耕地面积政策绩效净值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政策绩效净值指数=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指数-100按照农业法的规定应安排的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农业法》第三十八条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一个百分点感谢您的仔细聆听!谢谢您的批评指正!5.山东省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5.1山东省2013年一号文件5.22013年35项支农措施5.1山东省2013年一号文件5.1.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1)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打造一批亩产吨粮市、吨粮县,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2)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列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县(市、区)

,到”十二五“末要有三分之一的种植面积达到集约化、基地化水平,85%以上养殖能力达到规模化、园区化健康养殖水平,形成百亿元以上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集群和加工园区。其他县(市、区)也要达到”三个一“:一个有龙头企业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至一个围绕农产品开展深加工的产业集群;建设一个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关于粮食“十一连增”资料(粮食总产量单位为万吨,单产单位为千克/公顷)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粮食总产量3292.73435.53516.73917.44093.04148.84260.54316.34335.74426.34511.5单产47635355557058375848598161256140612061946313.2山东耕地面积占全国比例?粮食产产量全国占比?人口全国占比?山东是粮食净调入省份。关于山东省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县(市、区)资料第一批2012年公布3个市和16个县(市、区):东营、威海、莱芜、章丘、平度、莱西、临淄区、滕州、莱州、寿光、金乡、岱岳区、莒县、沂水、陵县、齐河、东阿、邹平、巨野。山东:5年建设3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用水、用电、用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3)着力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重点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与科技化水平。(4)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质量安全诚信体系。(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农业概念)(6)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滩坊、临沂、聊城三大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基地为骨干,优势农产品市场为基础,建设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农村区域连锁网络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现代流通业态,”农超对接“等直销模式;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5.1.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信社改革,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拓宽有效抵押物范围。积极支持渔民利用海域使用权和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贷款;加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法律上农村土地不能抵押)探索成立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3)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5.1.3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探索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

推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发展。

采取奖励补助等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对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回乡务农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2)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013年农民合作社要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

其他扶持措施可参考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3)大力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

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以政府公益性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服务公司为骨干,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放活”的思想)(4)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是一个老话题

5.1.4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利(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全面完成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2)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

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实现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将农村除承包土地以外的集体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村集体组织成员。在市、县两级建立综合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将农村集体各类产权以及农民个人房屋等产权,纳入有形市场公开交易,有序流动。

现在感觉政策空间已经打开,但法律空间还没有打开关于山东省清产核资问题到2013年7月,山东全省8752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87425个已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占总数的99.89%,有效地保障了村民对村集体资产占有、使用、处置及收益分配等权利。2010年9月,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方面,青岛市崂山区、潍坊市奎文区等率先探索,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实行股份合作制或者公司制5.1.5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加快构建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县城城镇体系。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统筹发展能力。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纳入城镇体系规划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今年新建农房50万户,改造危房10万户。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就业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2)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推进网化试点,搞好乡镇客运站建设。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搞好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新建集聚型农村社区要逐步实现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

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3万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6758个,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计划到2015年,农村公路里程将达到21.5万公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村率达到100%,公路养护率和路面铺装率100%。同时,力争“十二五”期间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客车,具备条件的镇村客运班车实现公交化运营。(3)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两热(热水、热饭)一暖(取暖)一改(改厕)”的试点)。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积极推进异地结算,加快建立城乡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医保同步结算平台。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调整机制。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社区化服务与管理覆盖率达到90%。

落实好扶贫开发十年规划。

山东省确定2008年各级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要达到人均不低于60元。2010年为120元,2011年提高到200元。2012年各级财政补助为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2013年提高到280元(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要逐步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常住人口。农村居民转入城镇户口后,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自主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与土地承包法有冲突,县市、设区的市)。

5.1.6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1)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2)完善农村社区民主管理制度(3)完善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

5.1.7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扎实作凤推进工作落实(1)建立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制度。(2)建立农村工作联系点制度。(3)完善抓落实责任制度。(4)完善督查考核制度。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2013年5.2山东省2013年35项支农措施为了让中央和省“1号文件”精神落实到田间地头,山东省财政部门日前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2013年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5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同时结合中央支持,筹集资金653亿元,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资金389.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66亿元,增长20.4%。35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147.07亿元(2)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筹集资金148.32亿元(3)促进生产经营机制创新,筹集资金20.81亿元(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筹集资金315.35亿元(5)支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筹集资金21.46亿元(6)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总额度635.01亿元。35项支农措施(1)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这一点应不算)。(2)切实增强县乡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115.04亿元。(3)着力加大欠发达地区倾斜扶持力度。(4)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5)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2.82亿元。

(6)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77.52亿元。(7)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12.95亿元。(8)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2.45亿元。(9)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1.3亿元。(10)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104.89亿元。

(11)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发展,30.84亿元。(12)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76亿元。(13)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8.54亿元。(14)切实搞好科技兴农人才储备,1.29亿元。(15)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7.82亿元。

(16)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4.45亿元。(17)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3亿元。(18)扎实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43亿元。(19)不断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1.18亿元。(20)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57.27亿元。(21)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71.38亿元。(22)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143.46亿元。(23)加快促进农村文体计生事业发展,6.02亿元。(24)深入推进扶贫开发,25.22亿元。(25)大力支持小城镇发展,12.0亿元。(26)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8100万元。(27)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0.15亿元。(28)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5000万元(29)切实加强农村资产管理。(30)全面加强管理制度建设。(31)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32)切实强化支农资金绩效管理。(33)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34)不断完善基层财政管理。(35)深入开展支农资金监督检查。35项总额度为768.02亿元,与前面资金总额度635.01亿元不符,可能有重复统计。6.财政支农政策的特点、需改进之处6.1现行政策特点(1)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定位惠农政策.(2)坚持城乡统筹,完善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惠农政策体现多样性.(3)促进农民增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保障农村民生,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1)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定位惠农政策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我国“三农”政策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全局性定位,同时也是对农村中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除此之外的称呼,“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2)坚持城乡统筹,完善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一是政策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多予少取放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二是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由单纯促进农业生产转向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由单纯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三是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2003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农”支出约6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四是政策制定实施日益制度化、多样化。财政补助、财政奖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等。

(3)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取消(免征提法科学)农业税。2006年最终在全国取消农业税,终结了长达2600年种田交税的历史,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2000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为此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6543亿元。二是实行农业直接补贴。4项补贴资金从2003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406亿元。同时,补贴政策逐步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农业保险等其他领域,并对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等实施奖励。2013年,“四补贴”支出为1700.55亿元。三是完善粮食收储体系。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支持粮食购销放开和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储备支出约2089亿元,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

(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