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贯通(二)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_第1页
专题贯通(二)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_第2页
专题贯通(二)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_第3页
专题贯通(二)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_第4页
专题贯通(二)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贯通(二)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0102目录专题线索梳理明时空·清概念主题综合融通探原委·析内涵03专题验收评价专题线索梳理/明时空·清概念自主落实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背景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后,为防止其独裁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纲要上P119);自由平等: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考试、选举等自由和权利(纲要上P119);三权分立: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背景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经过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1912年12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从而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由此发生了“宋教仁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最终失败结果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袁世凯复辟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续表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间1928-1948年文件《训政纲领》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宪政实施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评价国民党政权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其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纲要上P159)续表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土地革命时期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纲要上P136),此后革命根据地纷纷出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背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政权建设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推行“三三制”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纲要上P152)作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续表解放战争时期背景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政权建设建立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续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续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评价: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续表四、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推行变法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纲要上P12)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纲要上P1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纲要上P31)内容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纲要上P32)续表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庆历年间,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遭到失败目的富国强兵时间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纲要上P55)续表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内容变法涉及农业(提供农业贷款)、商业(官府从事商业经营)、军事(征兵制代替募兵制)、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纲要上P55);推行募役法(选择性必修1P94)评价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富国方面),而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纲要上P55);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续表明中后期张居正改革背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实行一条鞭法(选择性必修1P94)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选择性必修1P94)续表五、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维新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思想宣传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纲要上P109)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开始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纲要上P109)戊戌维新运动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废八股,改试策论)等领域实行变法结果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六君子”被杀,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纲要上P110)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但由于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导致以失败告终。(纲要上P110)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续表清末“新政”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纲要上P116);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续表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过渡时期措施1949-1952年,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1953-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纲要上P171)十年探索时期措施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续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过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续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过程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成就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续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所有制形式: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续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作用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续表主题综合融通/探原委·析内涵深化学习主题研究(一)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Ⅰ.纵研小题|理清发展主线1.(2023·1月浙江选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选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教仁主张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从而限制总统权力。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无法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①错误;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说明临时大总统具有统帅军队的权力,无法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②错误;③说明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参议院的限制,④说明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内阁的限制,③④符合题意。2.(2023·台州二模)《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右图为民国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

(

)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答案:D

解析:依据漫画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故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国人捍卫民主共和的决心,D项正确。3.(2023·东阳5月模拟)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

)A.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B.开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序幕C.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D.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随着党对土地革命斗争认识的不断深化,革命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A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国民党“围剿”红军开始于1930年,排除C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已经破裂,排除D项。4.(2023·浙江6月选考)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

解析:“并立制衡”说法错误,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产生边区高等法院,故①错误;据图示可知,边区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边区参议会,由边区人民民主选举产生,边区参议会选举委员十三人,组成边区政府委员会,故②正确;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而非土地革命的需要,故③错误,④正确;D项正确。Ⅱ.深化认知|把握规律内涵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复杂多样,变化剧烈。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政府(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相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组织形式①君主制——晚清政府(君主专制,清末新政时期试图向君主立宪制过渡)、太平天国政权;②共和制——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制)、北洋政府(责任内阁制),国民政府;③特殊的军政府(西南护法军政府)管辖区域全国性政权(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局部政权(太平天国、西南护法军政府)续表Ⅲ.据材分析|迁移应用融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区不但日益巩固与扩大,而且相互连成一片。1948年8月7日至20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正式选举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取代5月成立的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是解放区最大的一个大区人民政府。它除领导有4400万人口的华北地区外,还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统一领导和管理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军事工业等。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就是在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摘编自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所作的贡献,并阐述华北人民政府成立的必要性。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是解放区最大的一个大区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就是在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知,由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小问,据材料“它除领导有4400万人口的华北地区外”可知,华北解放区地域广、人口多;据材料“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统一领导和管理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军事工业等”可知,华北、华东和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等需要统一管理;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可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准备。答案:贡献:由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在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必要性:华北解放区地域广、人口多;华北、华东和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等需要统一管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准备。主题研究(二)中国的变法与改革Ⅰ.纵研小题|理清发展主线1.(2023·嘉兴二模)《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上述变法措施

(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正确;根据材料“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正确;材料中“为田开阡陌封疆”涉及井田制瓦解,但无法体现“开始”,①错误;材料中“平斗桶权衡丈尺”涉及统一度量衡,但无法体现“统一了货币”,②错误。2.(2023·温州二模)北魏孝文帝下均田诏(公元485年下诏)之前四年,北魏政府已有整顿户籍的命令。实施均田制之次年,北魏政府在地方基层设置三长制,即五家设一邻长,二十五家设一里长,一百二十五家设一党长,皆取“乡人之强谨者”为之。然后由“三长”制造户籍册,“隐口漏丁”,一一附实。据此可知,孝文帝设三长制造户籍册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掌握人口变动,以便征发赋役B.促进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C.建立北魏政权,重新统一北方D.加强基层管理,主导社会救济答案:A

解析:孝文帝设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赋徭役,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基层政权组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A项正确;

三长制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孝文帝设三长制造户籍册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人口变动,以便征发赋役,增加财政收入,与主导社会救济无关,排除D项。3.据下表内容可知,北宋改革派三位代表人物所指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是

(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范仲淹(989—1052年)“又山海之货,本无穷竭”“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李觏(1009—1059年)“不耕不蚕,不饥寒者希(稀)矣”王安石(1021-1086年)“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A.积极生产,发展经济

B.民富优先,国富次之C.农业为本,辅以工商

D.保护环境,和谐共生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不耕不蚕,不饥寒者希(稀)也”“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可知,北宋改革派三位代表人物都主张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通过通天下之财、鼓励耕桑等途径,积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A项正确。4.(2023·湖衢丽4月质检)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

(

)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属于早期维新思想,A项正确。5.(2023·绍兴二模)论及维新变法,有学者评价:“‘六经’更二千年,忽以古文为不足信,更历千百年,又能必今文之可信耶……窃恐诋讦古人不已,进而疑经;疑经不已,进而疑圣;至于疑圣,则其效可睹矣。”又有学者认为“这种‘可睹的效’,的确由此不远了”。这种“可睹的效”指的是

(

)①拉开了开眼看世界的序幕②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③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④打倒了封建统治思想的权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错误;由材料“窃恐诋讦古人不已,进而疑经;疑经不已,进而疑圣;至于疑圣,则其效可睹矣”可知,维新变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②③正确;“打倒了封建统治思想的权威”表述过于绝对,④错误;故选B项。Ⅱ.深化认知|把握规律内涵1.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3)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4)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但通过改革能革除弊端,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5)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改革,可能会使百姓得到一些实惠,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认识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其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同。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情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2)坚持发展,特别是经济工作摆在首位。(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5)重视维护国内环境的稳定。(6)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规划,且积极地促进和保护竞争意识和竞争环境。Ⅲ.据材分析|迁移应用融通张居正在明朝当了十年首辅,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救时宰相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进则亡。张居正就是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留下他传奇的人生。张居正从秀才、举人、进士进而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他在明朝后期万历元年至十年(1573—1582年)出任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改革时已是国家多事之秋,究其所处的16世纪这一特定的时代,已不仅是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16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他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但他不畏艰难,奋力十年改革,一是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使改革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三是以均赋役为中心,“重农厚商”“厚商利农”发展社会经济;四是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这样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摘编自《张居正改革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进行合理解释。答案:从背景方面解释: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宦官专权,厂卫制度森严,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防废弛,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政府赋税收入锐减,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张居正就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从内容方面解释: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以均赋役为中心,“重农厚商”“厚商利农”;以近民便俗为宗旨。从改革影响方面解释: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发挥政府职能,打击不法权贵,触动政府中腐朽、黑暗势力,取信于民;强化官员考察,防范玩忽职守,实行考成法,整顿了吏治;以均赋役为中心,保证了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总之,张居正改革是在明朝统治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使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专题验收评价一、选择题1.(2023·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宋教仁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摇动国本”。为此宋教仁(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成立国民党③进行议会斗争

④发动二次革命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教仁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来限制袁世凯,为此他成立国民党,筹划组织第一届内阁以进行议会斗争,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①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宋教仁被刺杀,④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2.(2023·绍兴二模)如图为1933年3月某机关报《红色中华》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红色中华》可能是哪个政府机构的机关报(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陕甘宁边区政府C.华北人民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1931年成立,指导革命根据地的发展,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是在1937年,排除B项;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1948年,排除C项;广州国民政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的政权机关,排除D项。3.(2023·浙南名校联盟联考)某文件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下列史实与这一规定相关的是(

)①全面抗战的爆发

②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③《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三三制”原则,①②③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都正确;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4.(2022·江苏高考)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希望民主人士参观土地改革成果,通过实地考察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其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故选D项;1953年才开始普选人大代表,排除A项;1956年才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政权已经建立,排除C项。5.1995年,中央对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又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这种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接近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放缓C.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D.基层民主建设成果显著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选举法中的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差距逐渐缩小,直至2010年城乡按相同人口数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农民政治权利,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C项正确。6.对比1956年、1982年、1987年三个时期的党章可以清晰地看出,党章中逐渐去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的提法,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反映出(

)A.国家治理主体的构成开始发生变化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急速上升C.改革开放推动国家政体性质的逆转D.执政党开始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范围扩大,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变化,排除B项;我国的政体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开始代表”表述错误,排除D项。7.下表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讲话。这些讲话旨在(

)A.构建和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政治体制

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C.认真维护公民在社会中的基本权利

D.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基础讲话出处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邓小平文选》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邓小平文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因此,邓小平讲话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B项正确;A、C、D三项是邓小平讲话的表面结论,都属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均排除。8.(2023·浙江十校联盟联考)右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

)A.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C.广大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D.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答案:A

解析:材料中1954年老妇人拿到选民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9.吴起治楚,规定“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上述举措有利于(

)A.打击贵族世袭特权

B.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C.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D.奠定秦朝统一霸业的基础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可知,吴起变法规定逐步取消世袭的封君、世袭的爵禄,而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由此可见二人的变法都采取有力措施打击贵族的世袭特权,A项正确。10.(2023·浙江北斗星盟5月联考)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对王安石的评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结论,由题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可知,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故选C项。11.(2023·义乌5月模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下表)。由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A.适应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课程理念C.摒弃了传统的儒家伦理主张

D.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答案:B

解析:材料中清末课程兼有儒家经典、西方课程,以适应时代要求,挽救民族危亡与经世致用理念相合,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摒弃了”与材料中“修身”“读经讲经”课时比例大相悖,排除C项;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排除D项。12.20世纪90年代,河北邯郸钢铁公司紧抓成本管理,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让广大职工当家理财。由此可见,邯钢成功的关键在于(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B.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市场经营机制的深度引入D.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河北邯郸钢铁公司通过放权让利,落实绩效,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企业管理方式,并非基层群众自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企业自身行为,而非国家手段,排除D项。13.(2023·温州第三次适应性考试)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其前身为1986年5月成立,后在1993年12月改名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将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这说明(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B.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C.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调整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国家基于不同时期农村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发展农村的相关机构进行适时的调整,反映出国家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调整,D项正确。14.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答案:B

解析:材料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权力机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机构,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从法律上的确立,反映了我国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15.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

解析: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材料体现了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23·台州二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模仿汉朝礼仪,做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一月,颁布五品诏;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辗刑(车裂)、腰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