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人物活动介绍_第1页
五四人物活动介绍_第2页
五四人物活动介绍_第3页
五四人物活动介绍_第4页
五四人物活动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介绍政治贡献学术研究人物评价01020304梁启超人物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政治贡献1919年1月18日,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召开。时刻关注着中国命运的梁启超,放下手头的学术研究,作为胜利方协约国的一员,前去旁听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会上,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却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政治贡献但提案被否决。5月2日,《晨报》和《国民公报》发表梁启超电文,电报中提及:“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全权代表),万勿署名”。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在梁启超的发动下,旅法的华侨华人也组织和平促进会,反对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作为首席代表的外交总长陆徵祥,在接到北洋政府电令签字的情况下,仍然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学术研究新史学: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目录学: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文学成就: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人物评价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01020304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林长民I.

人物介绍II.

政治贡献III.个人作品人物介绍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觉民烈士的堂兄,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月参与组织共和党,担任干事之一。1913年被推为众议院议员,4月任秘书长。5月参与将共和党与民主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任政治部部长,拥戴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次年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职。1919年著文反对巴黎和会袒护日本,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1925年11月24日,参与反奉时兵败身亡。政治贡献4月30日,林长民接到梁启超的电报,5月1日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人》,当晚间送到《晨报》报馆,总编辑陈博生马上将其刊载于第二天的《晨报》上。五四运动爆发01

02

03

04

055月4日学生集会游行并火烧赵家楼之后,总统府外交委员会的事务长,同时又是民间团体“国民外交协会”的理事。32名学生被捕。当晚,林长民、汪大燮与王宠惠一起拜见总统徐世昌,要求释放学生,次日又具呈警厅,最终使得学5月2日,两件重要的事生只被关了两天,即被全部释放。个人作品林长民文章、书法皆佳。著有《铁路统一问题》。所藏“双栝庐”图书,赠予乌山图书馆。蔡元培人物介绍政治贡献学术理论人物介绍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政治贡献蔡元培为北大大量地引进人才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爆发了五四运动,对蔡元培产生很大影响。那之前,蔡元培敞开大门接受新思想,强调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传播的机会。两个早期的共产党人,陈独秀和李大钊,以北大为据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变革、民主、自由,直接导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上午10时,被《晨报》的消息激怒了的北京十三所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们,派出代表紧急磋商抗议政府事宜。下午1点钟,三千余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丶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丶“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的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位亲日派国府高官。政治贡献据张国焘回忆,1919年5月4日当天上午,北京大学的学生代表们从位于市区的北大旧校址准备出发参加集会游行,北大校长蔡元培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苦口婆心劝阻学生。当时张国焘是游行示威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对蔡元培说:“蔡校长,这事与你无关!你本来就不知道此事!你不必干涉!”就这样,蔡元培被游行学生们给撵走了。“火烧赵家楼”后,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当场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心急如焚的蔡元培,邀集北京13所大专院校的校长在北大开会,商量营救学生的事儿。他当场表示:为使学生出监狱,他愿意“以一人抵罪”。随后,他便带着校长代表团前往警察厅、教育部等部门请愿,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在连续奔波了两日后,被捕学生终于被释。学术理论五育并举: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教育独立思想: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民族学研究:1928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蔡元培在研究所中增设民族学组,亲任组长兼研究员。在民族学组里开展了下列研究:1.广西凌云瑶族调查研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2.台湾高山族调查研究陈独秀人物介绍政治贡献个人影响人物介绍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政治贡献陈独秀立场鲜明地支持这场爱国运动,发出了“要有相当规模的示威运动”,非人民“站起来直接解决问题不可”等口号,他在《每周评论》上连续3期出版了《山东问题》专号,详细报道了北京学生爱国运动,顺势推动了全国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接连发表了《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北京市民宣言》等“重磅炸弹”,提出了“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等鲜明有力的战斗口号,以及“直接行动,根本改造”的目标,为运动指明了方向。5月4日下午1时许,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在北京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0201Source陈独秀到处演说,亲自到闹市散发传单,结果6月11日,他在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便衣警察逮捕,在监狱里关押了3个月,《每周评论》也遭军阀查封,但这些暴行更激起了全民的反抗。0304多年后,毛泽东评论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个人影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人物介绍政治贡献学术研究人物评价01020304傅斯年人物介绍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

五四运动爆发时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兼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政治贡献傅斯年知道巴黎和会消息后非常气愤,1919年5月2日清晨,报纸上刊登了外交部告国民书,得知消息的蔡元培立刻将学生们召集到西斋饭厅细说详情,号召同学们要奋起救国。他的号召让傅斯年更加确定了心中的决定。5月3日晚,傅斯年与各大院校的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大礼堂举行了会议,他向大家提出了举办游行的办法,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因创办《新潮》,思想先进,加之人缘威望无出其右,在同学们一致推荐下,他担任了这次运动的总指挥。当夜,傅斯年忙着书写标语,制作旗帜。5月4日当天,傅斯年高举游行大旗在游行队伍最前面走着,在他的带领下,上千名学生一起喊着“外抗强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胶东还我青岛保我主权”等口号,从集合地天安门开始,一路走向东交民巷的大使馆。清政府曾与八国联军签订过《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所以学生们刚到了大使馆界外,就被巡捕们阻拦了。遭遇阻隔,学生们的游行热情丝毫不减。不知谁喊了一句:到曹汝霖家去!游行队伍马上动了起来,向着曹汝林所住的地方涌去。政治贡献曹汝林当时由于负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而被学生们视为“卖国贼”。傅斯年本想制止学生们盲目讨伐,可学生们的胸中已被愤怒占满,完全无法控制,傅斯年只得随着大家一起去了曹汝霖的宅院。直至后来,傅斯年对此次游行仍心存自责,他本想带人表达心中不满,并不想破坏和伤人,没想到最后场面失控。20%45%90%50%15%89%30%49%学术研究文献整理:傅斯年成教育事业:傅斯年是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对北大特有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对北大也是特有贡献的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还参与抢救、整理明清档案。史语研究: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年10月,傅斯年又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备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他即任所长,他以史语所为基础,对中国近代学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为近代中国学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考古研究

傅斯年参与:了科学发掘河南安阳殷墟的工程。在中国近代科学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功臣。这是他对中国学术事业的大贡献。人物评价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人物介绍政治贡献学科学术代表著作罗家伦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人。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人物介绍1930年5月,罗家伦辞去清华大学职务,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教育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职。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的。1949年赴台湾,先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在台湾病故。终年72岁。政治贡献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刚从城外到北大新潮社,准备去天安门游行,同学狄福鼎推门进来,说:“今天的运动不能没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学推我们北大起稿,你来执笔吧!”罗家伦见时间紧迫,也不推辞,就站在一张长桌边,匆匆起草,15分钟写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它言辞铮铮:“日本在万园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的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条信条道: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们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2、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政治贡献当天学生队伍游行到东交民巷时,被外国使馆外的警察阻拦,于是学生推举出包括罗家伦在内的四名代表,向各国使馆递送声明书。罗家伦为被捕学生到处奔走营救。第二天下午三点,学生全体大会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3000多名各学校代表参加,通过了上书大总统和教育部,同时通电罢课的决议。当时罗家伦在北大学联负责总务和文书,他在会上报告说,学生运动成功地争取到了商人和新闻界的支持,,并介绍被捕学生情况。他被推为北京学生届的代表,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当地的大学联络,并在上海参加了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据胡适回忆,“五四运动”这个名词是罗家伦最早提出来的(胡适《纪念“五四”》,他在1919年5月26日的《每周评论》第23期上用“毅”的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五四运动的精神》学

学术

科中

学原有

理、法

育、工

、医、

8个

。由于

19

32

7月

委员会

于上海

的商

二学院

(分别

为国立

商学院

和国

海医学

,因此

大实设

6个

院。

家伦

后,根

家需要

科发展

,对中

大的

设置不

进行调

充实。

国难深

、国

空事业

空白这

况,罗

电邀毕

业于

理工学

械科的

安回国

中大创

办自

程研究

后改为

特别研

),培

养了

最早一

空工业

人才,

1938年

成立

内第一

空工程

193

5

5月

份再

度创

医学院

6月

又主

立牙科

。从此

定了

七院的

。在课

设方面

制订了

8条“

学课大

。代表著作《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科学与玄学》《疾风》《耕云集》《心影邀游踪集》《中华民国开国50年文献》《革命文献》《国事百年诞辰纪念丛书》《中国人的品格》段锡朋第一部分人物介绍第二部分政治贡献人物介绍段锡朋(1896-1948年),1896年生,江西永新人。字书诒。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8年发起创办《国民》杂志。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出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在上海去世。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日本在山东的特权。英美操纵会议,拒绝中国合理请求。北洋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同意和约中的山东条款。国内南北和谈僵持无果,国际巴黎和会出卖权益,双重失望下,群情激愤。国民社和新潮社成员感到政府外交已无路可走,拯救危亡唯有依靠国民。两个社团决定联合各校学生走上街头,通过示威游行尽国民之责,向北洋政府和国际社会施压。政治贡献5月4日清晨,段锡朋和其他12所高校学生代表来到堂子胡同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商议游行目的及路线:从天安门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