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及详解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及详解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
版)及详解
2011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10×7分)
1.简述庄子寓言的特点。
2.评析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3.简述辛弃疾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4.简答关汉卿悲剧的特色。
5.怎样理解清代词的全面复兴?
6.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7.试述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二、论述(20×4)
1.试述曹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2.评论陈子昂复古理论的得失。
3.《聊斋志异》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4.论述《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10×7分)
1.简述庄子寓言的特色。
答:《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
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其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
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
(1)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伟瑰怪,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
义色彩。《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异常雄阔,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
作。“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在其寓言中,透过想象、
夸张、虚构等一系列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描绘其追求的自由主义,令人
心驰神往。
(2)形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刻画手法多样化。《天运》篇中
写“丑女效颦”的寓言寥寥几笔,就将丑女盲目模仿西施,捧胸,皱眉,
反而更加丑陋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庄子对寓言人物形象的精心刻
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物画卷,神话人物、帝王将
相、能工巧匠、卑劣小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3)善用譬喻,富于变化,含蓄蕴藉。“庖丁解牛”喻养生之
理,“匠石运金”喻知音难遇之感,《逍遥游》中的巧妙譬喻更为特出,
野马、尘埃、水负巨舟等皆为妙喻,不仅灵活多变,且喻中有喻。庄子
所用譬喻含蓄优美,生动精当,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变化莫测。
(4)愤世辛辣,谐趣和讥刺横生。《徐无鬼》中,庄子单刀直入、
一针见血戳穿了魏武侯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享乐,反其美名“爱
民”的虚伪性;《则阳》中,作者针对当时诸侯混战的黑暗、动荡的社
会现实,愤然嘲讽“触蛮之战”的荒谬。这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表
达方式,既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又一语破的,表现出庄子所具有的诗人
气质。
2.评析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答: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思致缜密,讲究作法,具有很
高的艺术成就。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
(1)《从军行》七首的思想内容
①热情讴歌将士们的爱国豪情和昂扬的斗志。“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的一二
句,意境开阔,描绘出一幅浩瀚壮观的边塞景观。三、四两句由情景交
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
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非低沉伤感。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
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
沉的誓言。将士们的热情报国、坚韧戍守边疆的顽强精神都在王昌龄的
《从军行》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②抒发戍将的久戍不返,怀念亲人的情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
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
现的是征人思人怀乡之感,却并未直写,而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这
一曲笔,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美交融。王昌龄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
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
的深沉风格。
(2)《从军行》七首的艺术成就
①大大开拓了边塞诗歌的内容。
王昌龄的边塞诗不仅表现出诗人慷慨赴边、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也有对边塞神奇特异的异域风光及边关战场恢弘肃杀场景的描写和感
受,还有对边塞现实的冷静检讨,以一种理性的视角来理解边塞战争的
本质与影响。
②《从军行》七首中的盛唐气象。
王昌龄的边塞诗呈现出一种盛唐气象,这是一种时代之气。主要表
现在:
a.精神昂扬,高度自信,关心政治,热重功业。“三面黄金甲,单
于破胆寒”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这种高扬的英雄
主义气魄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b.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描写古战场的荒凉之景。《从军行七
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破楼兰终不还。”此诗一二句写唐军开赴前线时,从青海、祁连、长城
直到玉门关漫长的国界线上已是狼烟四起,乌云弥漫,强敌压境,大战
在即。后两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了边防战士誓死保家卫国、不败
敌兵、绝不罢休的决心。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悲壮,意蕴丰富,振奋人
心。
盛唐时代的恢宏阔大的绝世气度,最终塑造了王昌龄边塞诗“手挥
利刃,以御外敌”的雄浑气魄。王昌龄的边塞诗不自觉地染有浓重的时
代特色。
3.简述辛弃疾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答:略。
4.简述关汉卿悲剧的特色。
答:关汉卿是元代杰出的剧作家,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戏剧作
品。他的悲剧创作,酣畅淋漓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具有
鲜明的艺术特色。
(1)插科打诨加重悲剧情调。《蝴蝶梦》第三折王三听说所受的刑
宪是“盆吊死,三十板高墙丢过去”时,继而对张千说:“哥哥,你丢我
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凡此种种,分明是滑稽调笑的插
曲。关汉卿好用插科打诨并非仅为逗人一笑,还包含点化悲剧缘由,或
加重悲剧气氛的意图。令人“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
(2)喜庆氛围强化悲剧气氛。《西蜀梦》中,作者把张飞关羽魂还
西蜀,托梦刘备报仇的时间,安排在重阳佳节刘备寿辰的大喜之日。想
当初三人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哥哥生日,咱可“向龙床上高声问候”,
同欢共乐;看眼前人鬼相隔,不可同乐,只能“灯影内恓惶顿首,躲避
看君王,倒退着走”,实在凄切。产生如此凄然幽泣效果的重要原因,
是作者以“喜”的背景去写“悲”的现实。
(3)团圆之趣深化悲剧效果。《窦娥冤》写冤魂于阴间苦苦抗争,
终遂大愿;《西蜀梦》写关张之魂在凄然幽泣中诉嘱报仇之愿;《哭存
孝》写邓夫人痛哭存孝,以及将奸人“车裂”祭存孝;《蝴蝶梦》写王氏
母子寻找王三之尸,痛哭时,发现死者并非王三,由于全家至贤,终得
封赏。四部作品的结局,除《蝴蝶梦》外,其它三部均能产生深化悲剧
效果的作用。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
品共同的主旨,团圆之趣令整部作品悲情愈显。
5.怎样理解清代词的全面复兴?
答: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清代出现了中兴的气象。词人云
集,高才辈出,形成清代词学复兴的繁荣景观。清词的全面复兴主要表
现在:
(1)清词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词的境界加以深化,在摹拟中求发展,
不仅追求风格多样化,更进行多种风格的熔铸,创造了更广泛深微的艺
术境界。
明清易代,变化的突然性和刺激的强烈性使人们精神受到极大的震
撼,进而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风貌。清
词作品中承担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清词不再局
限于个人生活调子,民生疾苦成为其重要关注对象。陈维崧最具代表
性,如《水调歌头》,不同阶级的尖锐对比,不同遭遇的生动刻画,表
达了其强烈的感慨。可以说,只有到了清代,才彻底破除了“诗庄词
媚”旧说,使词成为一种在描写对象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抒情诗体。
(2)清代词人之众,作品之妙,词派纷呈达到空前程度。
清代有阳羡、浙西、常州词派高标并举。阳羡词派在创作上悲慨激
扬,上承苏辛,推尊词体,宣称词亦可“存经存史”,下启常州词派。浙
西词派崇尚南宋,宣扬醇雅,师法姜、张,标举清空,在词坛上独领风
骚。常州词派在嘉庆、道光年间兴起,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之说,
客观上符合了当时的政治要求和文学要求,流风所及,影响至今。流派
纷呈是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另外,还有不属某派而独抒性
灵、自出机杼之词人,如康熙年间的顾贞观、纳兰性德,嘉庆、道光年
间的周之琦、项鸿祚等。
(3)清词创作的兴盛引起了理论的繁荣。
清词理论发展到了宋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较著名者如“醇雅清
空”说,常州派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下及陈延焯的“沉郁”说,
况周颐的“重、拙、大”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都是真知灼见,发前
人所未发。理论既是创作成果的总结,又推动着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二
者相互促进,清词高潮迭起。而其中尤以王国维的成就最大。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成为传统词学批评终结与新变的标志。
(4)清代著名词家多为学人,其学人之词与词人之词合,提高了词
之地位,拓展了词之疆域。
如朱彝尊、张惠言、周济、谭献、王鹏远、朱祖谋、王国维等以治
经之法治词,不仅对词集的流播及贡献甚大,且冲击打破了“词为小
道”的传统观念,同时增入了学人之词,拓宽了词之疆域。
清词昌盛局面的形成是当时外部政治,文化环境和词学内部发展规
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词的复兴使得清词成为词史中与宋词对峙的另
一高峰。
6.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
诗的奠基作。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以及彻底地
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
义色彩的作品。
(1)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凤凰涅
槃》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反抗、叛逆、破旧创
新的五四时代精神。不加掩饰的赤裸裸的袒露自己是五四精神的一个重
要方面,肯定自我和对未来的向往是《女神》的创作精神。
(2)天马行空的奇特想象与极度夸张,气势恢宏。《天狗》是想象
艺术的杰出范例,诗的开头以幻觉让实我进入幻我,在一连串的想象活
动中,张扬自我可谓达到极致,青春的热情光彩无比,一切旧的事物荡
然无存。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奇特。
想象与夸张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的依赖,似乎呈现出一种不合理性,但更
强烈地显示了生活的本质,融入诗人感情色彩的真实性,是一种更为合
理的艺术抒情方式的创造。
(3)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
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
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
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诗人把整个大自
然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雨雷电等
统统奔如笔下,各种色彩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力量的意象群。
(4)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
解放。《天狗》中为了表达自我超越的急切之情,连续用多个“我奔
跑”。这种自由体诗格式不拘,诗节不限,字数不定,音节自然,一切
服从感情的倾泻。《女神》完全突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使自由体
的新诗真正达到了诗的境界。
(5)在语言方面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通过排
比、反复的运用,表达出创造或破坏的力之美。诗人大量采用设问、排
比、反复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
7.试述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
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也被称为实验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
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小说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
征: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马原的《拉萨
河女神》和《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中,“怎么写”的问题远远超过“写
什么”,小说的主题模糊暧昧或者根本没有主题,作者在为叙事而叙
事。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作
品中,以前作品中的那种宏大真实的历史观被消解,使小说得到了可以
直接进入人物心灵的途径,原生态地展现历史地表之下的真实的人物生
活状态。先锋作家们追求新历史主义的创作,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
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
涉的功能。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
乱、破碎。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中凌乱的梦境、嘈杂的现实,文本结
构像她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一样混乱不堪。文本意义的消解导致了文本深
度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
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总之,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
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
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显然过于偏
颇,内容上的凌空高蹈也是其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论述(20×4)
1.试述曹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曹植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在
曹丕称帝后,备受迫害和压抑,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
影响。其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此种心境。
(1)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①忧生之嗟。曹植后期诗歌创作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
愤的感情,充满了悲苦之词,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赠
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迫使他与白马王
分行的有司,表达出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
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
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②想见曹丕而不得。如《洛神赋》、《七哀》、《浮萍篇》、《闺
情》。这些诗篇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思妇及弃妇形象,或丈夫从军未还,
或离家远去,或另觅新欢,但不论何种情况,主人公都痴心不改,执着
而痛苦地守候或幻想着丈夫归来。这一系列作品作于黄初三年至五年之
间,曹植想见曹丕而不得见,见到曹丕又无机会陈己之冤情,因而一直
心意难平。
(2)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曹植的诗歌成就除了表现在它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以外,还表现在
它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艺术形式上。曹植在艺术形式上的卓越
成就同样是他得以成为“建安之杰”的重要标志。
①沉雄古朴、气势豪放的诗风。《杂诗•飞观百尺余》抒发了作者
甘心赴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壮志被压抑的愤激之
情。曹植诗歌风格是和他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的。那昂扬激奋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壮志、怀才不遇的怨愤,形诸笔端,就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富
有气势的慷慨情调和骨气奇横的艺术风格。
②语言洗练,辞采华美。“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柔条纷冉
冉,落叶何翩翩。”“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音调明朗,声韵谐
和,读来自有意趣。曹植非常讲究诗歌语言的韵味,因此,他十分注重
语言的音乐美。他喜用对仗这种整齐匀称的形式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
和韵律。诗人还十分重视炼字炼句,使诗歌语言精炼简约。
③讲究写作技巧,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陈思极工起调”。
《野田黄雀行》起句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
恶;“八方有异气,千里殊风雨”,《泰山梁甫行》起句描述各地气候不
同,烘托滨海人民生活的痛苦,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曹植诗善于
托物起兴,往往在一首诗的起首两句,便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
始便感觉到诗人的感情基调。
综上所述,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确实达到了思想内容
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建安诗坛上,可谓
冠冕群英,首屈一指。
2.评论陈子昂复古理论的得失。
答:陈子昂在唐代诗坛上首先竖起“革命”的旗帜,提出复古的口
号,反对“彩丽竟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要求恢复“汉魏风骨”,提
倡风雅兴寄。他所作《感遇》38首,摆脱了齐梁及初唐的诗风,实践了
他的文学理论。《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堪称绝唱。
《苏州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托古兴怀,直抒胸臆,在文学史中有
较高的地位,但也存在一定弊病。
(1)复古理论的贡献
陈子昂认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
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
《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
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
笑。”其复古理论有极为重要的诗学意义。
①他在诗歌史上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了起来。
《感遇》38首是其代表作。这首诗是陈子昂第一次随军北征时期所作,
诗歌抒发了他亲临沙场时,慷慨激昂,不甘寂寞而壮志雄图未能实现的
激烈情怀。陈子昂在批判“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的同时,
指出要把“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作为创作的榜样。“风雅兴寄”,指
《诗经》所树立的比兴美刺的传统,即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传统,要
求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汉魏风骨”,指建安时期那种感情充沛饱
满、内容刚健充实、表现了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诗歌。
②陈子昂还要求诗歌应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美
学风貌。即诗歌不但要有高尚壮大的感情,还要有优美的声律和词采。
陈子昂的诗歌美学主张为唐诗注入蓬勃的生命力,清除了南朝诗歌和唐
初宫廷诗风的弊病,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2)复古理论的不足之处
陈子昂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要
求恢复“汉魏风骨”,对“横制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繁荣唐代诗词
确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仍有一定局限。
①陈子昂提出恢复“汉魏风骨”,仅仅只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针
对一个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进行的革新运动,不能从此把文学史上的所有
的“复古”都称为“涵革新之义”,更不能简单地在“复古”与“革新”之间划
上等号。
②虽然他主张诗歌应有刚直的思想力量、劲健的感情力量和完美的
艺术形式,但其目的是为矫正彩丽竞繁、内容贫乏的浮靡诗风,侧重点
是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因此,有时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写诗,忽
视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对形式美的要求,尤其是忽视了对意境、
韵味的追求。因而他的诗歌作品往往理胜於情,气胜於辞,质胜於文,
淡乎寡味,缺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创作实践,虽然仍有一定局
限,但是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
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希图借此扫荡齐梁余风的影响,这一革
新主张,为后代力图矫正绮靡诗风的革新志士所继承,在古代文论史上
形成一种优良的传统。
3.《聊斋志异》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以唐
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把
我国文言小说推到更高的阶段。《聊斋志异》为寄托孤愤之书。联系作
品看,“孤愤”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满社会现实,以抒发其激愤情怀,消
释垒块;二是自我肯定,幻想美好人生,以表达其生活理想。
(1)暴露现实政治黑暗,体现对邪恶的惩治,以抒写其激愤情怀;
投视野于整个社会,机锋所向,尤在官府。《聊斋志异》在不少作品里
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种种压迫人民的暴行。《潞令》中的潞
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五十八人。《梅女》
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梦狼》写世上
的贪官都是“牙齿巉巉”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们大吃大
嚼下,出现了“白骨如山”的惨象。土豪劣绅也和贪官蠹役一样横行霸
道。他们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地,还要串通官府把别人关进监牢(《成
仙》);因为争夺一个妓女,便随便打死人(《向杲》)。他们看上别人的
东西,可以“举付健仆,策马竟去”(《石清虚》);看中了别人的妻子,
就公然闯入人家抢劫(《红玉》)。作者通过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
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2)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希冀整肃文场。
①通过对科场索贿、黑白颠倒和考官的衡文不公的揭露,来发泄对
科举的愤懑不平。《司文郎》讽刺科举取士“陋劣幸进,英雄失志”的现
象,冷峻尖刻,犀利有力。《考弊司》中,写司主“虚肚鬼王”所决定
的“旧例”是,应试考生割肉进贡。这均是当时科举舞弊的真实写照,作
者对试官的这种昏聩和不法,恨之入骨。
②对八股取士给予士子留下的精神麻醉以及造成的空疏学风进行了
有力地揭露。《叶生》写叶生“文章辞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
于名扬”。乡试落第时郁闷而死。通过对八股取士扭曲士子人性的揭
露,寄托作者的忧愤。
③提出应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的主张。《于去恶》针对帘官的昏
聩,作品指出,首先应试帘官。他借于去恶之口说,“冥间无论乌吏鳖
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可见作者对于科举
制度的积弊和危害,既有清醒的认识,也仍存诸般改良的幻想。
(3)讴歌男女情事,寄托人生理想。《青风》描写人狐相恋的动人
故事。耿生狂放豪爽,不避险恶,自从遇到青风便一往情深,日夜相
思。《瑞云》,写杭州名妓瑞云与余杭贺生一见倾心。瑞云希望与贺
生“能图一宵之乐”,而贺生则说:“惟有痴情可献知己”,不敢望“肌肤
之亲”,强调了一种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恋爱原则。《聊斋志异》中
此类故事写的淋漓酣畅,动人心魄,构成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而这些书
中的女主角,多为狐鬼仙魅等异类,作者在其身上倾注了极大的激情与
爱憎,寄托着作者的情趣和追求,因而均貌美多情,超凡脱俗,有高尚
情操。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
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它们或者揭露封建
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
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4.论述《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答:田汉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关汉卿》是为纪念我国13世纪伟大戏
剧家关汉卿所作。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中心,成功地塑造了
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正直、善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了很高
的艺术成就。
(1)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田汉凭借有限的史料,结合关汉卿的全部著作,力求准确地把握关
汉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借助于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充分发
挥艺术的联想力,将散见于各种资料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贯穿于
《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主线,并围绕着关汉卿的艺术活动和政治抗
争,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物形象,交织成一幅充满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社会图景。
(2)以诗入剧,形式优美
第八场关汉卿与朱帘秀在狱中互诉衷扬,一曲《蝶双飞》,既深刻
地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心灵美,使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发出
夺目的光辉,又增强了戏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形成了剧作熔壮美与优
美于一炉的美学风格。《关汉卿》在历史剧的形式美方面进行了大胆的
探索和创新,它以诗入剧,使形式更为优美。
(3)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
全剧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其中
既有关汉卿、朱帘秀等艺术家和人民群众跟以阿合马为代表的元朝反动
统治者的激烈斗争,又有与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富于传奇色彩
的剧情发展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等元代艺术家的动人形
象。
(4)弘扬浪漫主义精神,营造诗化意境
“汉卿对着残烛时而吟哦构思,时而伏案狂草,时而起身伸腰,抽宝
剑起舞”,寥寥数语,大大丰富了大家的诗意性情。第二场的舞台布
景,名伶朱帘秀的家,“壁上挂着琵琶、箫管、宝剑、尘拂之类”,引发
读者或观众对居室主人诗意的联想。田汉在审美上的抒情和写意,对艺
术美的追求,使其戏剧蕴含诗的韵味。
剧作《关汉卿》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体现着田汉
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怀沙》
2.宫体诗
3.韩孟诗派
4.荆刘拜杀
5.《东山词》
6.《已亥杂诗》
7.第四种剧本
8.《放声歌唱》
9.《倾城之恋》
10.战国策派
二、简答题
1.试述《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简述初盛唐时期唐传奇的特点。
3.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4.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5.对刘凤仙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三、论述题
1.《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并赏析。
2.论述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3.《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怀沙》
答:《怀沙》是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所作绝命词,大概意指怀抱
沙石以自沉,诗人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时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
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
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抒发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怀沙》以长
篇诗歌词为主要形式,句法内容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虚字,用来协
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宫体诗
答:宫体诗指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就其内容而
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
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
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官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
偶。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
更趋格律化。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庾父子及
陈后主等人,都是宫体诗创作的突出代表。
3.韩孟诗派
答: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
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
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
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动怨愤
郁躁的情绪。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他们还大胆创新,或以散
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
限,“以文为诗”,对宋诗影响深远。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李贺等
人。
4.荆刘拜杀
答: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在民间长期流
传的作品,又称“四大传奇”。柯丹邱的《荆钗记》写书生王十朋与妻子
钱玉莲历经波折终得团圆的故事;无名氏的《白兔记》写刘知远被逼从
军,入赘岳帅府,十五年后与妻子李三娘全家团圆的故事;施惠的《拜
月亭》叙述蒋世隆、瑞莲兄妹及少女王瑞兰、少年兴福的种种悲欢离
合;《杀狗记》中孙华的妻子杨月真设汁杀狗,使兄弟重归于好。这些
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
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
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5.《东山词》
答:略。
6.《已亥杂诗》
答:《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
光十九年(己亥年)。《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
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
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
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其中《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离京
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
心力。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7.第四种剧本
答: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
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工农兵剧本”(工人剧
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
争;部队剧本——我军和敌人的军事斗争)的既定框架和公式,显示出
某些特色。代表作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
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
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
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
8.《放声歌唱》
答:《放声歌唱》是由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贺敬之,于1956年
6月—8月在北京写的一首爱国诗歌。诗词激情高昂,很有震撼力,是政
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品。以《放声歌唱》等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体
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
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
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
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
9.《倾城之恋》
答:《倾城之恋》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作品
写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一起的
故事,是其作品中几乎惟一以团圆形式结局的故事,一反张爱玲多以悲
剧收束小说的习惯。但《倾城之恋》并非一部敲锣打鼓、嘻笑一团的喜
剧,整部小说依然充满悲剧气氛,其深层的命运之悲、爱情之悲、团圆
之悲、亲情之悲被华丽的文字与起伏的情节所掩盖,张爱玲用参差对照
的笔法,非封闭性回环的结构,在反高潮的行进中将故事演绎为俗世的
绝唱。
10.战国策派
答:战国策派是1940年前后出现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
传法西斯主义的文艺派别,因陈铨、林同济出版《战国策》杂志而得
名,该派在《战国策》杂志和《大公报》上开辟演说,鼓吹强权政治。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力图使文学恭恭
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
表现狂欢的色情文学的轨道。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是其创作的标本。
二、简答题
1.《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答:《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宋人酤酒的故事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1)故事梗概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
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
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年长的杨倩。杨倩
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
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
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2)宋人酤酒故事的意义
韩非以生活中极普通的事例,深刻地说明了封建社会中君、臣和有
道之士之间的关系,道人所不能道,生动、精辟,富于现实意义。在现
实生活中,确有许多看上去孤立存在的没有联系的事物,但却直接或间
接地互相制约,切不可掉以轻心,这便是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2.试述初、盛唐时期唐传奇的特点。
答:初、盛唐时期是唐传奇由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向成熟的唐传
奇的过渡时期,作品数量较少,艺术上也不够成熟,题材以神鬼怪异为
主,带有明显的志怪色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寄寓深沉,有鲜明的爱憎藏否倾向。作者创作目的明确,与六
朝志怪只记事实不寓褒贬者大不相同,如《古镜记》通过一系列古镜异
迹的描写,说明古镜盛世而出,出则为人世消灾免祸;乱世而引,隐则
祸患丛生,世路艰危。
(2)怪异气息减弱而生活气息增强。如《古镜记》里王度兄弟的经
历以及他们对世事的体味与认识,是削弱怪异性而增强现实性的一个重
要体现。再如《游仙窟》中的十娘、五嫂全无仙气,活脱脱是人间青楼
女子。
(3)结构完整。六朝志怪是丛残小语式写法,志人小说则记人物的
言行片断,有如散花碎锦,而唐人则是在取材搜奇记异的基础上,吸收
了史传文学故事完整的叙事特点,叙述婉转,与六朝志怪之粗记梗概不
可同日而语。唐传奇篇幅漫长,故事曲折,在篇章结构上有意经营。
(4)诗意的追求。摆脱了纪实的束缚之后,唐传奇开始追求美文效
果。尤其是吸收了诗歌的艺术营养,促进了小说艺术品位的提高,小说
与诗的文体交融被唐代作者运用得纯熟精到。
但是,这一时期的小说毕竟是唐人小说的初期阶段,与六朝相比,
演进之迹甚明,与后来的小说比,还有明显的不足。虽描写细致,但出
色的细节描写尚属少见;虽故事完整,却没有把人物刻画摆到应有的位
置。
3.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答:《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我国成就最高的长篇历史小说。其成书过程如下:
(1)两晋时期,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其后《三国志》裴松之的
注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更是记录下了很多有关三国历史人物的奇闻
异事。
(2)唐诗、宋词、唐宋散文中有很多三国故事人物的吟咏。宋人绘
画有《三顾草庐图》,宋元说话艺术中有“说三分”,宋代民间说三国故
事已经表现出鲜明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3)元代至治年间所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是民间传说中三国
故事的写定本。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
正文。从评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不仅拥刘
反曹的倾向极为鲜明,而且刘、关、张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气息。元代
近60种三国戏,对后来《三国演义》的思想艺术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4)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
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
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
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
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
(5)继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
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
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了
一些修改,主要是辨正史事,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回目为对偶,至
於内容无甚改动。经过毛宗岗一番加工之后,全书又有所提高,但同时
封建思想也有所增加。从此他的修改本也就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4.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答: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以刘震云、刘恒、池
莉、方方等作家为代表形成的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的一个小说流派。新写
实小说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书写普通人的
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作品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
(1)新写实小说过于原生态创作,使得小说主题不够深远。
新写实小说家追求对生活进行纯粹的客观还原以最大程度地接近生
活的真实性。这种过于原生态的小说就会显得乏味,貌似写实,但巧妙
地回避了生活中真正尖锐的问题,避开了现实的本质矛盾和冲突;表面
上写小人物的低级生存、无奈和认命,却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压抑
的人性本源不加以深入的描摹和批判,无法体现出小说更加深远的主
题。
(2)新写实小说家一味追求零度情感,导致了现实批判精神的丧
失。
从某种角度说,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看重文学创作的源于生活,而看
轻文学创作的高于生活。小说原本就是要反映生活并且批判生活的,但
作家却一味地追求零度情感,而缺少了现实批判精神。例如刘震云的
《一地鸡毛》作为《单位》的续篇,它突出了主人公小林的无奈和自
卑,这种无奈和自卑是人物的既定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面前找不到对
应之后被迫放弃的精神状态。作者只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叙述而并没有
批判,显然违背了小说要批判现实的传统。
(3)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过于简单单调。
新写实小说家由于立足于个体的生存体验,他们不再努力去反映能
展示生活必然趋向的历史真实,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
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
为此,他们放弃传统现实主义再现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努力目
标。在他们笔下,环境总是灰色的,读者感受不到时代的色彩或社会的
特点,人物总是渺小的,读者找不到对社会、对历史作过贡献的人。这
样小说塑造的人物就不典型,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无法体
现出每部作品的独特之处,使得小说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5.刘凤仙人物形象分析。
答:刘凤仙是田汉的现实主义剧作《名优之死》中的人物。《名优
之死》以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为主旨,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
涯。作者通过艺术家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容不了好东西”的病态社会,
同时写出了蕴藏在人们心中的积极进取、奋起抗争的力量。
剧中,刘凤仙是刘振声的养女,是其精心培养的后起之秀。但是小
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却心猿意马,“不在玩艺儿上用功夫,专在交际上
用功夫”,成了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玩物,背叛了刘振生为之呕心沥血的
戏剧事业。刘凤仙是一个在流氓、恶霸、官僚横行的黑暗社会中被金钱
和利益浸染和腐蚀的悲剧人物形象。
刘凤仙作为女性,在当时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只有通过依附
男性才能获得生存,这是整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同时,刘凤仙在物欲与
肉欲中的堕落恰恰反映出了作者在当时迷茫的心境,对艺术越是坚定,
受到的打击也就越沉重,这体现了田汉早期艺术至上信念在社会重压下
的动摇。
三、论述题
1.《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并赏析。
答:《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此词一
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另一旗帜。
(1)诗歌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赏析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起句陡
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诗
人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
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
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太守行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
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勾画出一幅声势浩大的
太守行猎图。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
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
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
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诗人由出
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
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
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
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
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
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
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
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
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
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①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
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神话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
直接源头。《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
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
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
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
意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②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离骚》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
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
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
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
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
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2)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
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
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
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而
且,《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
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
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
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
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
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3)宏大的文章结构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
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
部分又编造了女须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
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特
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
又出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
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
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
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
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4)独特的语言艺术
《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
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
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
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
《离骚》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3.《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
答:《琵琶记》是一部元末的南戏,被誉为“传奇之祖”,由高明编
写。《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主要写了汉代书生蔡
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赵五娘这个我国古代文学
中的妇女形象的典型。
(1)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
《琵琶记》成功地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人的形象,丈夫一去不归,她
独自一人负担了奉养公婆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她朴素善良、辛勤操
劳、甚至自食糟糠,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优
秀品德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受压迫欺凌而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正因
如此,赵五娘的形象才长期活跃于舞台,流传于人间。
(2)形象塑造的两重性
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民间妇女本身具有两重性,即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和对封建观念的服从。而赵五娘这一形象并不是作者单独塑造出来的,
而是高明在“里俗”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赵五娘这一形象一方
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她又体现着高明的道
德理想。这就决定了这一形象的两重性。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
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
牺牲。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
意识。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
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
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
的。
(3)真实性与道德理想的统一
就其真实性的一面来说,赵五娘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
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韧不拔,忘我
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在这过程
中,她们往往需要忍受巨大的苦难。而《琵琶记》所刻画的赵五娘,在
多方面作了强化,作者为她设计了极端艰困的处境:被丈夫遗弃却必须
奉养公婆,家境贫寒而又遭遇灾年,竭力尽孝仍被婆婆猜疑等等。这种
描写确实集中反映了旧时代妇女身受的非人的磨难。但从作者的本意来
说,即使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
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的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而且,
他还进一步在赵五娘的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说教:赵五娘
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
分;作者甚至借赵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
就超越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而成为理念的表达,成为一种道德诱劝。所
以说,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戏曲中,高明的《琵琶记》将宋元南戏推向
了艺术的高峰,被历代曲论家誉为“神品”或“绝唱”。尤其是女主人公赵
五娘,更是古代戏曲舞台上最具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一形象集中体
现了我国古代千百万劳动妇女传统的美好品质,以及在封建制度下的悲
惨命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0×5)
1.《国殇》
2.永明体
3.《李凭箜篌引》
4.诚斋体
5.元曲四大家
6.南朱北王
7.《一致》
8.左翼作家联盟
9.《关汉卿》
10.《台北人》
二、简答题(5×10)
1.简述宋玉《九辩》的思想主旨。
2.简述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3.元杂剧前后期创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4.试述《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
5.第三代诗的后现代特征有哪些?
三、论述(三选二2×25)
1.默写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进行赏析。
2.分析杜甫的叙事诗。
3.谈谈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
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10×5)
1.《国殇》
答:《国殇》选自《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
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
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全诗情感
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
阳刚之美。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
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
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
气壮神旺之感。
2.永明体
答:“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
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
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
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
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3.《李凭箜篌引》
答:《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作者
李贺。当时,李凭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
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
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
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
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
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
漫主义气息。
4.诚斋体
答: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
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于客观
事物,其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
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
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
语。代表性作品有《晓行望云山》、《小池》等。
5.元曲四大家
答: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
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关
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
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
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爱
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
剧和爱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6.南朱北王
答:南朱北王,即清代学者朱彝尊和王士祯的并称。王士祯论诗,
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继钱谦益
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极大。其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
色。理论著作有《律诗定体》;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
后来转而学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
陈。
7.《一致》
答:略。
8.左翼作家联盟
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简称“左联”。左联于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
迅在成立大会上作的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
纲领。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译介和宣传无产阶
级文艺思想,同“民族主义文艺”和各种错误文艺思潮作坚决斗争;积极
提倡革命文艺创作和文艺大众化,开展工农兵通讯员运动,努力培养新
作家,壮大革命文艺队伍。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自动解散。左联存在一些不足如其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
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
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9.《关汉卿》
答:《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所创作
的大型历史剧,共12场。刁光覃扮演关汉卿,舒绣文扮演朱帘秀,于
1958年首演。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
冤》为中心,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正直、善良、勇敢
的大无畏精神,无情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政治,取得了很高的艺术
成就。
10.《台北人》
答:《台北人》是蜚声海外的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它由十四个短
篇小说构成,相互没有关联,出场人物也贫富悬殊,行业各异,在有如
扇面渐渐展开的篇幅里勾勒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社会的众生相,通过今昔
对比,诉说着那些出身大陆后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人们的故事。
作品中饱含历史与人生的沧桑,充满清醒和无奈的叹息。这种浓浓的历
史感与作家圆熟的小说技巧、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了
《台北人》永恒的魅力。
二、简答题(5×10)
1.简述宋玉《九辩》的思想主旨。
答:《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也是其一生在文学、思想上的集大
成之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
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
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1)忠臣忠君
这是宋玉在《九辩》中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数中国几千年的历
史,历朝以来,凡是为臣之道,皆以忠臣为荣,奸臣为耻。宋玉始终遵
循忠臣之宗旨,将忠臣忠君作为其为官之本,其思想在《九辩》中表露
无遗。
(2)爱国忧国
宋玉所处之时,正是战国的后期,秦灭六国的前期。在写《九辩》
之时,楚国已是日薄西山,行将灭亡的前夕,因此,宋玉深为楚国的命
运担忧,却深感无能为力。在《九辩》中,宋玉多次将其惆怅失意与忧
国之思寄予自然,读来感人至深。
(3)怜民悯民
宋玉在上层统治集团活动之时,即体会到了人民的疾苦。而在其放
逐被贬之后,更是与民同甘共苦,将一己之痛苦与百姓之苦连为一体。
在《九辩》中,他处处表露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流露出其悲悯情
怀。
(4)怀才惜才
宋玉深感己之性格难为当时社会所容,深知自己不阿谀奉承、不违
背良心处世之性情不为统治阶级所好。在《九辩》中,他以大量的篇幅
反复提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是其不
为世所用,痛苦萦心的写照。
(5)祭师哀师
屈原是宋玉的先师,屈原的文学才华,高尚的情操,忠于楚国、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举,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宋玉,影响到宋玉。屈原在楚国
的所有作为,宋玉是直观的、亲历的。《九辩》虽未直露他对先师的怀
念,但从文中的感情抒发、语言的叙述表达里,读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
他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6)思乡怀乡
从宋玉整个一生的经历来看,他青壮年时侍从楚王,在临澧又生活
了40几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外,特别是到他晚年的时候,亡官
去禄,背井离乡,漂泊异地,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在《九辩》里,读者
可以体会到他的这种思乡之情。
2.简述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答:《哀江南赋》是庾信的代表作,赋中记叙了梁朝由腐败、内乱
到招致外敌入侵、最终灭亡的经过,作者在文中对故国的覆灭表示哀
悼,同时也对自己被迫留仕北朝的境遇发出感叹。
(1)写作背景
侯景之乱重启南北交争的局面,使社会政治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
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在这场动乱中,南朝纸
醉金迷的酣梦被打破了。江南的人民来往奔窜,家室流亡,文物残破,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
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哀江南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思想内涵
《哀江南赋》历叙梁代兴亡和庾信自己的家世,在中国赋史上占有
一席之地。赋中对梁代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与骨肉相残进行了批判,对抵
抗侯景的将士也加以热烈的歌颂。其中写西魏兵士掳掠人民的暴行尤为
哀感动人。篇末吐露自己的乡关之思,更清楚地显示出自己忍辱含垢地
生活的痛苦。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
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由
于中国历史特殊的艰难曲折,也由于庾信文字的华美,更由于《哀江南
赋》的故国乡关之思,使之成为千古传诵。
3.元杂剧前后期创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
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
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元杂
剧的创作在前后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元杂剧前期的创作特色
①杂剧的语言是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写成的,并且吸收了民间文
艺的营养,具有质朴自然、生动泼辣的特点。部分作家还吸收了诗词里
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与句法,使语言更加优美。
②元杂剧的创作和舞台演出结合得十分紧密,杂剧作家充分掌握了
舞台艺术的特点,集中概括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构成了动人的戏剧冲
突。
(2)元杂剧后期的创作特点
①南方城市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杂剧创作中心逐渐由大都移向杭
州。随着南戏势力的扩展,观众选择取向的变化,北曲杂剧与南戏并行
的局面改变为南戏逐步取代北杂剧的局面。
②受到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的影响,元杂剧后期的创作较多地反映
家庭内部的矛盾,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
奇。
③杂剧每本四折由一主角独唱到底,在形式上较南戏有更大的限
制,不容易反映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发挥角色多方面的才能。随着南
戏势力的扩展,观众选择取向的变化,也对杂剧创作产生影响。
4.试述《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
答:《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创作于1923年7月的一部短篇小
说。作品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叙述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我”与
一名烟厂女工陈二妹相识、相处的过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
人生活的作品之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如下:
(1)表达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痛苦的生活和质朴的情感,在
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具有朴素的
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的形象。17岁的女工陈二妹,在一家小烟厂做
包烟工,她每天从早到晚,要站在机器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有时还要
被迫加班,得到的报酬却十分低微,生活贫困。陈二妹痛恨烟厂的老板
对她的压榨和剥削,但对遭遇同样命运的落难者“我”却给与了深切的同
情与关怀。当她发现“我”的生活同她一样窘困时,便主动买来面包留
给“我”充饥;当她发现“我”整夜不归,行为令人可疑时,便真切地担
忧“我”走上邪路,规劝“我”改过;当她发现是自己误会了别人时,又马
上坦率地检查自己。作品通过刻画这样一位下层女工形象,歌颂了下层
劳动人民善良美好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揭示出了她们苦难的根源是严重
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2)主观上表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对劳苦大众的一种感情关注,而
客观上作品显示了中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有着共同的命运。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有才华、潦倒困顿、感情忧郁的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陈二妹的形象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接触来刻画的。在“我”的眼
里,陈二妹是可怜的、无助的,是善良的、纯正的。作品这样写,不但
展示出陈二妹美好纯洁的心灵,而且也凸现出“我”的性格特征,表现
出“我”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同时作品客观上也显示了贫苦的知识分子
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有着共同的不幸命运。
5.第三代诗的后现代特征有哪些?
答:第三代诗歌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重要的诗歌创作
潮流。"第三代"诗歌在诗学追求上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具体表现
在:
(1)作品中对“反英雄”的人生体验的反复表述。
所谓“反英雄”,是指那些生活中最为庸常的生命。许多第三代诗人
从人的生存本能出发,在诗歌中体味和反映凡俗生命中所有的内容,如
爱恨、生死、苦乐甚至一饮一啄、睡觉如厕。代表作品是王小龙的《纪
念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这个曾经被整个世界瞩目的悲壮的场面在诗人
的笔下,呈现出荒诞的一面。
(2)作品中刻意追求的反崇高的冷抒情。
第三代诗人惯于以凡夫俗子平淡的平民意识代替朦胧诗人们理想主
义的英雄气概,显出一种近乎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如《有关大雁塔》
中对人们登塔观光情景的漠然处理。
(3)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反文化的现代口语和语感的应用。
口语词汇与语感的应用,在《尚义街六号》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至于“反文化”这一主题的表现极至,则可以用张锋的小诗《本草纲目》
来作为代表。
总体上说,第三代诗歌创作丰富了新诗的艺术表现技法,突破了诗
歌表现的题材范围,使诗歌成为更加切近人生,更加切近人的生命感性
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论述(三选二2×25)
1.默写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进行赏析。
答: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
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
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
郁的伤感色彩。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1)诗歌原文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赏析
①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
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诗人在
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
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
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
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
微的契合。
②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
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
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
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
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③五、六句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五
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
念和忧愁。六句写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应
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
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④最后两句写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
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
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
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
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
途依旧渺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