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
1.学习《扬州慢》,鉴赏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艺术
手法。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宋词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二、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曾试进士,
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
曲,工诗,尤以词著称。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
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是
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可是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作者路过扬州,眼见繁华的城市已破败不堪,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黍离》之悲。三、背景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四、解题《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五、诵读诗词,理解词意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1、注音。荠麦(
jì
)
戍角(
shù
)
黍离(
shǔ
)
豆蔻(
kòu
)2、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
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六、课文串讲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淮河流域东面一个繁华的名城都会,人只要一到城北门外五里远的竹西亭,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扬州的歌舞繁盛。初到扬州的姜夔,自然要在这里稍作停留,体验心目中扬州繁华的样子。写扬州昔日的繁华的作用,是为了与下文写扬州的破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照。姜夔通过杜牧的诗歌,早就对扬州的繁华心生向往,他慕名而来,就是要亲身感受一下扬州的繁盛,没想到眼前的景象竟是这样的破败。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当我走在当年车水马龙、酣歌醉舞的十里长街时,看到的竟是满目野生的荠麦,一点也没有当年的繁华盛况,反而显得极其荒凉残败。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南侵,洗劫扬州(这里指第二次),荒废的池苑,高大的乔木,至今还厌恶谈论那场侵略战争。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无此韵味。”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黄昏不知不觉地来临,只听见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吹来,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上空。“黄昏”“清角”“空城”这些意象有伤感、悲痛的意味。它们组合在一起能渲染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也衬托出作者此刻沉痛的心境。“清角吹寒”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的,增加了一个感受空城的角度,能让人更强烈地意识到,扬州城此时是多么的破败荒凉!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即使是像杜牧那样有极高鉴赏力的人,此时重新来到扬州的话,也一定会为眼前破败荒凉的景象大吃一惊。这两句诗总起下阙,由上阕的写景转入下阙的抒情。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然是杜牧那样写出轰动一时,为人们所称颂的《赠别》、《遣怀》等名篇的人,现在也难以抒发他对扬州的赞美之情了。借用典故,感慨扬州面目全非,繁华不再。使“黍离之悲”更加深化。一方面从杜牧的角度看,假如他面对这满目疮痍的景象,自然是难以写出赞美扬州的美丽诗篇的。另一方面,从姜夔的角度看,他纵然有过人的才情,置身今时今日的扬州,内心的痛苦也难以完全抒发。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当年杜牧描写过的二十四桥还在,但只见桥下流水冷清,微波之中摇荡着孤零零的月影,寂然无“玉人吹箫”之声。“冷月无
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运用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这里与上阕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相呼应,对今日的扬州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8、“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想那桥边鲜红的芍药花年年开放,可曾知道为谁开放为谁生!——芍药花虽好,如今却已无人欣赏,或无心欣赏了。结句以委婉的手法抒情,感慨花开依旧,人事全非。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以乐景写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以感叹抒情的方式结尾,韵味悠远。七、艺术鉴赏1、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2、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3、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4、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5、“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八、内容探究1、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2、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6、“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来看,是扬州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7、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杂乱的荞麦清寒的江水
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
寂寞的芍药
凄清的号角上面出现的意象都是冷色调的,渲染凄凉的氛围,但词中分明还有一些暖色调,描写繁华的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8、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9、对“黍离之悲”的理解: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驻、看、闻、想以抒发“黍离之悲”并运用联想把昔日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凉,构想巧妙,对比强烈,情景相生,色彩鲜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词法,写来音调和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
九、赏析典故1、找出词中的所有典故,并概括其作用?“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作用: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3、“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找出典故?作用?“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作用: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5、典故作用(总结):①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②以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加沉郁,内容
更加丰厚。有力的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十、主旨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十一、课堂小结
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词的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词的下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十二、拓展提高《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和《扬州慢》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特点:风格不同,意境大迥辛词: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姜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辛词: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姜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辛词: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姜词: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十三、延伸阅读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翻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文解释:我漂泊江湖之上,过着困顿失意的生活,为消除内
心的郁闷,行装中总是少不了酒。而平日里交往的又都是腰细体轻的歌妓。十年扬州的生活,真如一场大梦,而梦醒之后,才觉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是青楼妓馆中传遍的薄情郎的名声。词语解释:落魄:流落不偶。
楚腰:楚灵王好细腰。
青楼:此指妓家。薄幸:轻薄,用情不专。诗文赏析: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四月,杜牧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职。杜牧才华横溢,但生活小节上不
拘小节,于是牛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保护杜牧,对此杜牧一无所知。大和九年,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长安任监察御史,在送别宴上杜牧得知牛一直掌握他的行踪,暗中进行保护,于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到京都后,杜牧牢记牛的嘱咐,没有过象扬州那样醉生梦死的生活。为此写下了这首诗《遣怀》。曾经的繁华如过眼烟云,扬州十年恍若南柯一梦。想当年,落魄江湖之时,秦楼楚馆,放浪情怀。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扪心自问:得否?失否?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词是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诗的高峰。通过学习,我们对词的发展、风格流派、章法句法及表现手法有了更多的了解。词同诗一样,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言志的文学。词人的纯真爱情荡涤我们的心灵,词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励我们奋发。愿同学们爱读多读善读优秀的词作,从中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营养。十四、理解性默写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2、姜夔《扬州慢》中的“,,”,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4、《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5、《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
6、《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7、《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
8、《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9、《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10、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写战后萧条之景。
11、“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州慢》中的“,,”。1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13、《扬州慢》中写杜郎再有才智也会吃惊今日扬州之荒凉的诗句是:,、。14、《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扬州深情的诗句是:,,。15、《扬州慢》的“,。”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16、《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是:,,。17、《扬州慢》中的“,”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荒凉衰败。18、姜夔《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用“,,”来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19、《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20、《扬州慢》中,“,”两句写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21、《扬州慢》中,“,,”诗句写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22、《扬州慢》中,“,,”诗句写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23、《扬州慢》中,“,、”诗句既写出杜牧的才华又写出扬州衰败的现状。24、《扬州慢》中,“,,”诗句指出杜牧是个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25、《扬州慢》中,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的哀景。26、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荠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2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假设的手法写到,曾经在扬州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杜牧若再重游故地,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2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描写了扬州城二十四桥附近的景色,动静结合,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唏嘘之情。29、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描写二十四桥边的红药,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华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再用一个诘问收尾,催人泪下。30、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31、在姜夔的《扬州慢》中,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膜透析的观察和护理
- 蜗牛的奖杯课件
- 有理数指数幂课件
- 护理质控护士
- 体育实习报告范文锦集六篇
- 小班安全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 羊皮卷看书心得10篇
-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 钢材购买合同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合集七篇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生命不是游戏拒绝死亡挑战主题班会
- 本地化部署合同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拒绝躺平 停止摆烂-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
- 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宁学院
- 一线员工技能等级评定方案
-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 (完整版)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汇总,推荐文档
- 2022年工商管理本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 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双向板楼盖结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