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的用法》课件_第1页
《文言文以的用法》课件_第2页
《文言文以的用法》课件_第3页
《文言文以的用法》课件_第4页
《文言文以的用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以”的用法》PPT课件“以”作为介词的用法“以”作为连词的用法“以”作为动词的用法“以”的特殊用法contents目录01“以”作为介词的用法总结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方法。详细描述“以”用于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方法,后面常跟名词,表示工具或方法。例如,“以戈击之”(用戈攻击他),“以象舆棺”(用大象载着棺材)。表示工具总结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详细描述“以”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后面常跟名词或代词,表示依据或凭借的对象。例如,“以资画饼”(用这些资料画饼),“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准则)。表示凭借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动机。总结词“以”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动机,后面常跟名词或代词,表示原因或动机的对象。例如,“以利诱之”(用利益诱惑他),“以爱故生忧”(因为爱所以产生了忧虑)。详细描述表示原因02“以”作为连词的用法详细描述“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后面常接表示目的的词语,如“以取”、“以求”、“以望”等。示例“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出自《诗经·魏风·伐檀》)总结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表示目的03示例“以败北丧师,困辱亡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01总结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02详细描述“以”在文言文中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后面常接表示结果的词语,如“以致”、“以成”、“以来”等。表示结果总结词01表示修饰关系,即“以”连接的两个成分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详细描述02“以”在文言文中还可以表示修饰关系,即“以”连接的两个成分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其中被修饰成分通常是中心词,修饰成分则是对中心词的补充说明。示例03“以疏间亲,以近易远。”(出自《左传·襄公三年》)表示修饰关系03“以”作为动词的用法总结词表达个人或某个团体的观点、态度或看法。详细描述在文言文中,“以”常用于表达个人或某个团体的观点、态度或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例如,“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中的“以”表示“认为”,表达了河伯认为天下最美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表示认为表示引导、带领的动作或行为。总结词在文言文中,“以”有时用作动词,表示引导、带领的动作或行为。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以”表示带领军队到达某个地点,即晋军带领军队到达函陵,秦军带领军队到达氾南。详细描述表示带领VS表示使用某物或利用某种资源。详细描述在文言文中,“以”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使用某物或利用某种资源。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的“以”表示使用牛作为先行的礼物,即用四张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十二头牛作为犒劳军队的礼物。总结词表示使用04“以”的特殊用法“以为”结构总结词表示主观判断或评价详细描述“以为”结构通常用于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在文言文中,“以为”常用于句首,表示对某事的看法或观点。“以……为……”结构表示客观描述或解释总结词“以……为……”结构通常用于描述或解释某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把……当作……”。在文言文中,“以”后面常跟名词或代词,“为”后面则是对前面名词或代词的解释或描述。详细描述表示条件或因果关系“有以”和“无以”结构通常用于表示条件或因果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