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学科高一地理
教师郦婷婷
学期2017第一学期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7
第二章..........................................................................10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10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13
第1课时................................................................13
第2课时....................................................................17
第3课时...............................................................22
第三节大气环境...........................................................28
第1课时...............................................................28
第2课时...............................................................36
第3课时...............................................................41
第4课时...............................................................45
第5课时...............................................................49
第6课时...............................................................53
第7课时...............................................................58
第8课时...............................................................6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69
第1课时...............................................................69
第2课时...............................................................76
第三章.........................................................................82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82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8
第1课时...............................................................88
第2课时...............................................................94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01
第1课时..............................................................101
第2课时..............................................................109
第四章.........................................................................115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15
第1课时..............................................................115
第2课时..............................................................116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0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24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27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己知宇宙二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
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共同点主要由________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
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
联系两者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
为总星系
3.太阳系和地月系
(1)太阳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r中心天体:太阳
'地内行星:A、B金星、
■Dika
行星
巨行星,E、F土星
地外行星,
构就远日行星:G天王星、H
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代表
小天,
(2)地月系
①主要天体:和月球。
②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及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③月球的运动特征: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一一地球
1.普通型: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和所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
(1)表现: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人类。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探究一“金锁链条件”是科学家给地球经过千百年环境演变后现有的、适宜生命生存的生
态条件所起的名字。正是因为有了“金锁链条件”,人类及其他所有生命体才得以在地球上
生存。金锁链条件是指地球上拥有可供生命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
层等这些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
(1)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形,这对地球生命的孕育有何好处?太
阳目前年龄大约为45.7一年,处于中年期,这对孕育生命又有何好处?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主要有哪些?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探究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奔月,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地球是人类的
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21世纪的某个周末,地球上的人们也许会忘却
一周的繁忙,搭乘便捷的“航天公共汽车”来到地球轨道上的空间中转站,乘坐定期发出的
“地月班机”,到月球基地去旅游度假、探亲访友。那时“月球村”就不再是梦想。
结合材料探究:“月球村”需要创造的人类基本生存条件有哪些?
【随堂训练】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
谣,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B.2级C.3级D.4级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据此完成第3〜4题。
3.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与之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4.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答案:l.A2.B3.C4.A
【思维导图】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说出太阳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波长:范围在之间,分、、三部分。
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5.对地球的影响
⑴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⑵是地球、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主要类型
⑴光球层:,活动周期为年。
⑵色球层:、日珥。
(3)日冕层:o
3.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黑子:影响。
⑵耀斑: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通信。
⑶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课堂探究】
探究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0.20.40.60.81.01.52.0
太阳癌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L结合教材,判断A、B、C分别是什么光线区,哪一种光的辐射能力最强。
2.如何理解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的源泉?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探究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曾有专家预警2012年将出现太阳风暴。美国国家科学院丹•贝克等科学家警告说,2012
年太阳风暴可能严重影响人类。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
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甚至连
输电网络也出现局部瘫痪…这一幕是科幻片里常见的情景,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据此回答
下列问题。
⑴太阳活动有多种表现,其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和表现也有差异,如何区分?
⑵材料中涉及的太阳活动主要指哪一种?它们的产生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哪些影
响?
⑶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再试举几个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例子。
⑷针对上述专家的“预警”,当时,一则关于“超级太阳风暴将在2012年爆发,届时地球将
重回黑暗时代”的传闻在网络和民间流传,引起不少民众的担忧,甚至抢购蜡烛。请评析此
传闻。
【随堂训练】:
L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2.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青藏高原②北疆③东北平原④
成都平原,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太阳是对地球有重要作用的天体。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④与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源泉,其能量集中于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
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5~6题。
5.当“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发射场的天气状况D.地球自转速度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6.“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
③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ACDBA
【思维导图】
•1114:
【教学反思】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点。
3、通过本节的学习,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球的结构有较全面的认
识
【课前预习】
1.地震波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共同特征
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
的性质而变化
(3)应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不同和经过不用介质的界面时会
发生__________和折射现象的性质,可以“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
2.地球内部圈层
深
度
罕
米
)
(1)地壳
范围:地球表面以下,以上的固体外壳。
特点(厚度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幔
范围:介于地壳和________之间,即莫霍面至__________之间的圈层
[上层地幔
分层]
1下层地幔
特点:上地幔顶部的是的发源地。
岩石圈的范围:
(3)地核
范围: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下)所包围的球体。
‘外核:在高温高压下呈________或熔融状态
分层’
°内核:一般认为呈__________
3.地球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2)海拔越高大气密度(即气压越)
(3)水按存在的位置分为、、、
陆地水分为、;地下水分为、
(4)生物广泛分布与圈、圈、圈之中
【课堂探究】
探究1.假如你是一名小科学家,要了解地球内部的状况,你有哪些方法?如何用地震波探测
地球的内部结构?
探究2.根据下图观察讨论,除了距离地表33km和2900km深度以外,波速大约还在哪些深
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深度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尝试在下图中给地球内部圈层分层。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势丽的黄果树
A.2个B.3个C.4个D.5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4..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速度(km-s“)
036
C
1000
2000
3000
D
4000
H\
(1)图中地震波E是.,F是,图中分界面A是.;B是,
(2)在界面A〜B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3)图中圈层:C是.,D是.,H是.
(4)物质状态:D层.,,H层.
参考答案:1-4CBCB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化学元素,矿物以及岩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绘图表示岩石的形成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3.能够依据示意图描述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前预习】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⑴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
单元。其中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时,就称为。⑵矿物的基本存
在形式:、和固态。
2.岩石
⑴概念:岩石是(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⑵岩石的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
岩石种类成因特点代表性岩石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⑴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⑵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转化为能,―
再转化为能。
2.岩石的转化
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课堂探究】
探究1
归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请阅读课文30、31页有关内容,分析这几个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试着用图表示出来。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探究2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二右图为某彩石爱好者在攀枝花市金沙江畔购买的一块模树石,购买时卖家说“……
这块石头出自形成于4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的沉积岩形成的板岩中,上面这些树枝状的黑色
物体是古代植物的化石……”
1.据材料一,探究下列问题。
⑴诗中所述岩石是,按成因属于岩。
⑵这种岩石中能否找到生物化石?
⑶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o
简述这种岩石的用途。
2.据材料二思考:你认为这个卖家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探究3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发现了一批古老的岩石,根据其中所含的错石矿物晶体的同位素
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约为43亿至44亿年,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样本。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中包体的岩石年龄约为
35亿年。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材料中的花岗岩由______、、组成。
2.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花岗岩属于、片麻岩属于一,花岗岩变为片麻岩
的地质作用是。
3.在地球上找不到与地球同年龄的岩石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岩石被重新熔融成,它
们作为岩石的生命暂时终结了。在另外的某些地方,岩浆又转化为新的________。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完成课本34页活动,并总结如何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判断三大类岩石?
【随堂巩固】
1、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鱼类化石的是:()
A、玄武岩、流纹岩B、砾岩、砂岩
C、大理岩、石英岩D、花岗岩、板岩
2、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A.石英B.石墨C.刚玉D.金刚石
3、下列属于矿物的是:()
A、沉积岩B、石灰岩C、铁矿石D、花岗岩
4、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A、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
B、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者生物的遗体堆积而成
C、变质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I)、石灰岩受挤压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热变质成板岩
1、图中ABCD过程各表示什么:
A^B、C>D、
2、地壳的物质循环可以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
的形成。
参考答案:1-4BDCB5、冷凝、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融作用、岩石、岩浆、岩石
【思维导图】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教学反思】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作用,二是②作用。
2.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③。
(2)表现形式:④、⑤和⑥等。
3.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和⑨_______等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⑩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包J
带分割成⑫—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⑬状态。板块运动是⑭_力作用的
重要表现之一,o
⑵六大板块名称:⑮__板块、⑯__板块、⑰_____板块、⑱
板块、板块、板块,除幻——板块几乎全部是
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结果:0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3和巨
大的灯,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3板块与⑤板块挤压碰撞
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一以及与之相伴的图—或与,如美洲西岸
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⑥—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
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课堂导学】
活动一:我知道,我来说
材料一:
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相沉积岩和海生生物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什么环境?
材料二:
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
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三:河谷的演变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我思考,我来写
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这些作用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
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
活动三:我合作,我解释
结合教材图2-10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标出六大板块名称。
(2)图中——表示边界,——表示边界。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分别位于哪个板块?
(4)在图中标出喜马拉雅山脉、红海、地中海、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结合图2—1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地图册P1世界地形
1.认识:在图上标出喜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
2.解释: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1)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
(2)你能举一例吗?(红海、日本群岛、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随堂训练】1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B、C、
D、E、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块。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主要
的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消亡边界上和
(4)2005年6月我国科考队员对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量,测量的高度是8844.43
米,试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C、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喜马拉雅山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形成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4.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他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A.aB.bC.cD.d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内力②外力③地球内部④地壳运动⑤岩浆活动⑥地震⑦太阳能⑧搬运
⑨堆积⑩岩石圈⑪断裂⑫A色运动⑭1*1⑮太平洋⑯亚欧⑰印度洋
⑱.洲色美洲⑳南极洲◎太平洋以大陆23山脉23高原25海洋。大陆
0海沟0山脉29岛弧5P张裂。裂谷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2.掌握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课前预习】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由口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褶皱:强烈踮和0,可以使⑪发生弯曲,形成褶
皱,它有®和®两种基本形态。
b.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
的®,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常发育成
O,如华山西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常有典型的。
或谷地。
c.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喷发是指。喷出地表的现象,形成©、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大地由于®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往往造成地壳O和超
【课堂导学】
探究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
实验探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
1.实验目的:探究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2.实验用品:竹片
3.设计实验过程及预测的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分析: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
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近。
5.实验过程:(1)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6.实验现象:竹片折断瞬间,断裂口有震感。
7.实验结果分析:
(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竹片向上弯曲部分代表(地质构造),易形成(地貌),向下弯曲部
分代表(地质构造),易形成(地貌)。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地球上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8.实验总结与思考:
(1)做该实验,你认为除了用2中提供的材料外,还可用哪些材料?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2)若在实验过程中,在竹片已变形,但未折断时,将两枚钉子钉入竹片向上弯曲、向
下弯曲两处地方,请你思考哪枚钉子易钉入竹片当中,并分析原因。
【规律总结】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地质构造断层
背斜向斜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隆起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
从岩层的新老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中心部分岩层较新,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
判断
关系上两翼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移
方法
地垒
图示
背斜岩层①-④由新到老/W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
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
块,常成为块状山或
高地,如华山、庐山、
构造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泰山;另一侧相对下
地貌侵蚀后地貌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被侵蚀成谷地降的岩块,常形成谷
岭
地或低地,如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沿断
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有泉、湖泊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⑴找矿
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
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2)找水
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
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3)工程建设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
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
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
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不仅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
【考例探究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
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
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随堂训练】
.我国南方某中学研究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出如下地质构造示意
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新I乂1I花岗岩
t忡邺灰一
老卜•••触岩
(1)甲处地质构造的形态为
(2)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乙处成谷的原因。
(3)丙处是否适合修建水库?为什么?
【课后巩固】
1、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A、向斜成山B、背斜成山
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D、褶皱形成的高地.
2、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
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小题。
3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A、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
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
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A、老一新一老B、新一老一新
C、无规律D、新一较新一较老一老
6、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B、气、油、水
C、水、气、油D、油、气、水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o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
是O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窗地壳运动。碰撞的水平挤压。沉积岩圆背斜
。向斜®断裂®位移起地垒。陡峻的山峰◎地堑©盆地。岩浆45火山锥
。构造。断裂⑰错动
考例探究1B[本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
相互关系。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山崩、泥石流等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都是在瞬
间使地表形态发生剧变,并常造成自然灾害。而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进行得十分缓慢,不
易被人们察觉,但天长日久却会使地表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内、外力作用都有快、慢的
表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快,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
变化速度较慢。]
探究点二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竹片代表岩层,当竹片
受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向上拱起,表示背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表示向
斜,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火山和地震常出现在岩层易断裂处,即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
界处。用材料模拟岩层,要选用既有刚性又有韧性的层状分布的材料,如薄木板,塑料泡沫
板或三合板等。在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破碎被侵蚀,故在向上拱起的地方钉子易钉入。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精品word文档,欢迎阅读
3.褶皱断层
(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
7.(2)背斜山岭向斜谷地或盆地(3)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界处
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塑性)。
(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
考例探究2(1)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物质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从中
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块状
(2)图略。(中间两个箭头向上,两边两个箭头向下)
(3)AC(4)①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地下水比较丰富,打井可达含水层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第(1)题的回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地层的错动情况可
知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向斜、背斜、地垒和地堑。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
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而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因此识别背斜和向斜不能简单地根据地貌
形态来判断,而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向斜从中
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
随堂练习
(D向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或背斜成谷)。
(3)不适合河谷地带有断层,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
果(或石灰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1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专项评价(评估)合同
- 公司买卖电脑合同标准文本
- 物业出租安全管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epc附加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夫妻婚前购房协议
- 借款押车的合同
- 2025年OLED检测系统合作协议书
-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委托投资协议合同
- 2025年太阳能用石英玻璃材料合作协议书
- (完整文本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默写版1-144
- 《我的心灵疗愈》
-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2年4月自考02400建筑施工(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志愿者申请登记表
- 第七讲-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副本
- 债权转让执行异议申请书范本
- (完整版)数字信号处理教案(东南大学)
- 向政府申请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旅游心理学个性与旅游行为课件
- 超越广告-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