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5/wKhkGWWczDOAXNBtAAG-xcC5O08652.jpg)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5/wKhkGWWczDOAXNBtAAG-xcC5O086522.jpg)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5/wKhkGWWczDOAXNBtAAG-xcC5O086523.jpg)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5/wKhkGWWczDOAXNBtAAG-xcC5O086524.jpg)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5/wKhkGWWczDOAXNBtAAG-xcC5O086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
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b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
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
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情况。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
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
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
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
“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
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
降,如熟石灰。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
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
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
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
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
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XX分子由XX原子和XX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X义分子由几个XX原子和几个XX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
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
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
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1、蛋白质:①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②存在:
肉类、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等;③CO中毒机理:CO与血红蛋白
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3、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的作用。②存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③缺
乏会引起夜盲症、坏血症等。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钙。
3、钙可使骨骼和牙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
松等病。
4、K+、Na+可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有恒定的PH,是人体维持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02、H2c03、
碳酸盐)
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02、H2c03、
碳酸盐)
3、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4、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
伦、睛伦)、合成橡胶。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dn):凑在一块儿。拗(a。):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确
(qu。)凿(z6o):确实。菜(cGi)畦(qi):菜地。畦,有土境围着的一
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sdng)甚(sh4n):桑树的果实。轻(qing)捷(jiC):轻快。动
作轻快敏捷。
蟋(xi)蟀(shudi):蟋蟀。臃(ybng)肿(zhbng):肌肉肿胀。这里
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脑(ndo)髓(sui):脑浆。相(xiGng)宜
(yi):适宜。
书(shii)塾(sEi):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
教学处所。
方(fang)正(zh^ng):正派。博(b6)学(xu6):知识渊博。蝉
(chdn)蜕(tui):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人(r6n)迹(ji)
罕(hdn)至(zhi):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的足
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r6n)声(sh6ng)鼎(ding)沸(f@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
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
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
里沸腾一样。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肿(zhong)胀(zha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叮(ding)嘱
(zhu):再三嘱咐。
恐(kMg)惧(j€i):害怕。骊(廿)歌(go):告别的歌。花(hud)圃
(pu):花园。
《黄河颂》光未然
巅(didn):山顶。澎(p6ng)湃(pdi):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
声响的撞击。
狂(kudng)澜(iGn):巨大的波浪。屏(ping)障(zhdng):屏风。
哺(b。)育(y£i):喂养。九(jiS)曲(qti)连(lidn)环(hudn):九曲:
有很多曲折的.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
联。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他歌颂
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
强。这首诗具有直白、豪迈的风格。
《最后一课》都德
郝(hdo)叟(sbu):法文人名的音译。哽(g3ng):声气阻塞。
懊(do)悔(hui):因过错而自恨。祈(qi)祷(ddo):向神祷告求
福。
小说《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作。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
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
的事件。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朗士作为主人公,并以他
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
以及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
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逼(bi)狭(xid):狭窄。崎(qi)岖(qU):山路不平。
阻(zd)抑(yi):阻止抑制。回(hui)环(hudn)曲(qti)折(zhC):曲
折环绕。
亦(yi)复(fti)如(ni)是(shi):也是这样。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是李大钊。以长江大河比喻民
族生命的进程
《丑小鸭》安徒生
丑(chbu)陋(16u):难看。
讪(shdn)笑(xido):讥笑。
嫉(式)妒(d£i):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来(lai)势(shi)汹(xibng)汹(xio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
厉害。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
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
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
础,采用童话这一灵活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一只“丑小鸭”的形
象:一只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
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从文中
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启
示人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
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
事。
瞬(sh£in)息(xi):比喻极短的时间。幽(ydu)寂(ji):幽雅寂静,
孤独寂寞。
延(ydn)绵(midn):绵延伸展。荒(hudng)草(cdo)萋(qi)萋
(qi):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未选择的路》,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
物。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
回头路可走,因此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运用了象征手法:是借
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土地的誓言》端木藤良
炽(chi)痛(ting):热烈而深切。嗥(hdo)鸣(ming):(野兽)大声
嚎叫。高声呼叫。斑(bdn)斓(Idn):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iM(Ian)
语(何):没有根据的话。
怪(gudi)诞(ckm):怪异无稽,荒唐离奇。亘(g@n)古(g。):远
古。
默(mb)契(qi):心声情意暗相符合。田(tidn)垄(ling):田地。
蚱(zhd)蠕(m4ng):蚱蠕。污(wti)秽(hui):肮脏的东西。肮脏
的,不洁净的。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藤良(原名曹汉文)。这是一篇抒情散
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
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
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一或我的坟前。”
因此,本文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有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
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
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
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
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
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
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
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
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
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u)像的性质应用
u>2ff<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u=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f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
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
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
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
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
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
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
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
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义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
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
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
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
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
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
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
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
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
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沪科版快与慢
练习题
一、填空题
详细信息
1.难度:中等
单位换算:20m/s=km/h;108km/h=m/s。
详细信息
2.难度:中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
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o(b)图表明
详细信息
3.难度:中等
1997年4月19H,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
门启航,开赴台湾高雄港,当日凌晨,“盛达”号载着20多个标箱
和一些空箱,约用17h抵达了台湾高雄港,全程306km。这是一次
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历史航程,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由此翻开
了崭新的一页。问:“盛达”号当时的平均速度是km/h,
合m/so
详细信息
4.难度:中等
光在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8m/s,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
1.5X1011m,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mino
详细信息
5.难度:中等
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
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一52.4无。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
3.0X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mo
详细信息
6.难度:中等
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显示
距厦门120km,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如果汽
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再过h可以到达厦门。
详细信息
7.难度:中等
已知普通列车的速度一般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的设计速度
为500km/h,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长300km,那么,磁悬浮列车从上
海到南京需h,行驶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
_________________ho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8.难度:中等
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0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
飞机
详细信息
9.难度:中等
一列火车长600m,匀速通过长120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
尾离洞共用Imin,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A.20m/sB.30m/sC.10m/sD.无法确定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10.难度:中等
2003年1月26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
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运载200多名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
香港返回台北,飞行航线如图所示。如果飞机的平均速度为
500km/h,上海至香港1140km,香港至台北760km。问:
(1)飞机从上海经香港回台北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2h42min0
问:上海至台北的直线距离为多少?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1L难度:中等
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m/s比Ikm/h的速度大B、Im/s比Ikm/h的速度小
C、Im/s与Ikm/h的速度一样大D、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详细信息
12.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
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
短,速度越大
详细信息
13.难度:中等
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lh内行驶15km;乙在
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0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
详细信息
14.难度:中等
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
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0
A、60minB、200minC>600minD>2000min
详细信息
15.难度:中等
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
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Imin,则这列队伍长()
A、50mB、100mC>150mD>250m
详细信息
16.难度:中等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0
详细信息
17.难度:中等
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
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A、1.67m/sB>1.5m/sC>2.17m/sD>2m/s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难度:中等
单位换算:
3.6m/s=km/hO.8cm/s=km/h
详细信息
19.难度:中等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
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详细信息
20.难度:中等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
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mino
详细信息
21.难度:中等
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
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滑雪
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m/s,在水平面上滑行的
平均速度是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o
六、计算题
详细信息
22.难度:中等
下表为简化的2002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
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
度。
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数到达及离站时刻
北京0—
18:08
济南49722:39
47
蚌埠9793:34
42
上海14638:08
详细信息
23.难度:中等
下课了,小宇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有手表,但他灵机一
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动72次,他
从教学楼2层正常走到3层,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90次。每层楼高
3.3m。请你帮助他计算一下上楼的速度。如果考虑他上楼过程中身
体的运动引起心跳加快这个因素,则他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
际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详细信息
24.难度:中等
你见过如图所示的这样交通标志吗?这是最低限速标志,表示机
动车驶入前方道路之最低时速限制,要求在前方路况良好的情况
下,机动车最低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设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限
速路段的起点及各立交桥路口后的适当位置。本标志与最高限速标
志配合设置在同一标志杆上,而不单独设置。在路侧安装时,最高
限速标志居上,最低限速标志居下。记者在四环路上看到,平均每
隔两公里就同时出现两面限速标志最高限制时速80公里,最低限制
时速50公里。请根据上面短文中的数据,编写一道与运动有关的计
算题。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
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
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2)
2、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
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
⑶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
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
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
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
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
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s/t
例题:课本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规范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
0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
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
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
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千米/时;72千米/时=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到达乙地,用
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到达丙地,用了1.5分钟。则该汽车
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从甲地到丙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
- 《竹教育大学》课件
-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件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件
- 成教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提升路径
- 2025年闸机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绿色插画风入职培训主题
- 智慧出行策略推广模板
- 重阳节文化讲解模板
- 2025年纳迪克酸酐项目发展计划
-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共140题)
- 英国文学8.2讲解Sonnet18
-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论文
-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课件
- 最新卷宗的整理、装订(全)课件
-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复查、复核、听证程序课件
- 【北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