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阅读,了解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

第安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征。

2.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探究,理解各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尝试运

用时空观念架构知识体系,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3.通过各区域文化的交流共存的相关史实,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进性,涵养文

化自信的情怀与文化包容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形成

原因。

难点:美洲印第安文化迅速衰落的原因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恒河中游,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

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

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加牟尼曾经到这里布道、传教。公元

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她。印度教徒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

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有三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印度教徒一

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

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

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

【新课讲授】

一、古代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

1.地理环境: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

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

健驮今(喜

J哈拉^、马

搴亨罗**6M/一-

y车底部王舍城

涧Cj叱f*

度©;

也\J,

半盂.加\江遇

他应.

锡兰岛

印度河流域主要古城遗址公元前6世纪初的国家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

雅利安人入侵路线(阿育王时)的疆域

【教师活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

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①哈拉帕文化②吠陀时代③孔雀王国(BC324④笈多帝国

(400绥年前)(BC1500-BC1000)年〜BC185年)(320年〜540年)

►----------------

雅利安人逐渐建立第一个统一奴隶制第:-个统一的封建

印章文字起一系列国家(奴帝国佛教兴盛王朝一印度教逐

隶制)种姓制渐成为主要宗教

度与婆罗门教

2.特点:

(1)社会等级森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

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教师活动】什么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

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

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

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

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

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梨俱吠陀•原人歌》

刹帝利首陀罗

【教师活动】通过下列材料,学习印度的这种封建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特征、

评价?

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

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

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

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

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

种姓歧视。

①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行社会管控的手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

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

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②内容: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散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

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婆罗门(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

活的统治者;刹帝利(贵族、武士),掌握政治、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

俗统治者;吠舍(农民、工商业者),多属被刺削的小生产者;首陀罗(奴、杂

工、仆役),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压迫被剥削者。

③特征: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在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贫

贱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

通婚等。

“古印度种姓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

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④评价: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

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

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

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因,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师活动】通过“历史纵横”了解什么事“吠陀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间,形成了一部印度雅利安人诗歌总集

《梨俱吠陀》,“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称

为“四吠陀”。它们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

诗集,同时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情况,成为后人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文献。

它们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吠陀时代”。

【教师活动】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如何产生与发展

的?

(2)佛教文化兴盛:公元前6世纪以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

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加剧,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教师活动】从公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佛教就开始不断向古印度境外传播,逐

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在印度本土则由于公元8-到9世纪以后印度教的

兴盛,以及外族频繁的入侵,特别是伊斯兰教徒的武力征服,不少僧侣被杀戮,

很多重要的寺庙和文物遭到破坏,因此印度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初趋于消

亡,直到19世纪后才稍有复兴。

【教师活动】印度教,是在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习

俗、哲学等的综合产物,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是印度的国教。它有着三大

特点一一崇拜三大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宣扬

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梵毗

天湿

创奴

造保

之护

神之

响。

要影

了重

产生

南亚

对东

彩,

富多

化丰

度文

代印

】古

活动

【教师

石窟

以及

石柱

塔和

,佛

有关

宗教

都与

很多

艺术

度的

代印

:古

中心

教为

以宗

(3)

代表

术的

教艺

是佛

占有

学中

度文

代印

》在古

衍那

《罗摩

》和

罗多

诃婆

诗《摩

:史

代史

以诗

(4)

两部

纪。

前2世

公元

成于

约完

者大

,后

世纪

前4

公元

成于

约完

者大

,前

地位

要的

生活

民的

度人

代印

了古

反映

集中

成,

工而

人加

后经

作,

头创

间口

自民

都源

史诗

成就

文化

纷争时

度列国

,以印

世纪

元4

至公

4世纪

元前

从公

间约

书时

多》成

婆罗

《摩诃

终导

争,最

种斗

的种

展开

权而

继承

王位

争夺

裔为

支后

的两

多族

婆罗

描写

景,

为背

战。

致大

6

7人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

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

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

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教师活动】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和石柱以及石窟是佛教艺

术的代表。在数学方面,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和十

进位计算方法,这些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旃陀石窟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史料: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