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1142-2023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12-T 1142-2023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12-T 1142-2023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12-T 1142-2023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12-T 1142-2023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66DB3212泰 州 市 地 方 标 准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permeable

pavement泰

布泰

11422023

GB/T

11422023

GB

8076

GB/T

GB/T

GB/T

135

190

JGJ

63 JTG

3420JTG

JTG

D50

JTG

E20JTG

E42

JTG

F20

F30

3350-03

D33

JT/T

203JT/T

3.1PAPCfc

frMAMBMCMGMWMSstW/B

11422023

pavement由上至下依次由透水沥青层、透水黏结层、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组成的具有透排水功能的路面。3.2

porous

asphalt

course由压实后连通空隙率为

3.3

porous

asphalt

mixture

3.4

pervious

cement

course由压实后连通空隙率为

8%以上的干硬性水泥混凝土铺筑,路表水可渗入压实混凝土内部并排出的3.5

bonding

表1

αβγρG

11422023

5.1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海绵城市”和“绿色交通”建设需求,保证工程质量和耐5.2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文件外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现

6.1

复合透水路面设计应结合交通荷载情况、地基承载力、土基的均匀性、气候、地下高低水位高

应综合泰州市工程所在地的降雨重现期、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等降雨特性,及其与路面结构的

透水沥青层与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之间应设置透水黏结层,提高复合透水路面的整体性和透水

在透水沥青层的冷接缝处和其他易发生飞散病害的区域,可采用喷洒渗透性树脂或添加纤维等6.2

设计时除符合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规定外,应考虑透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以透水沥

PA-10、PA-13

厚度宜为(2~6)cm,以抗飞散性、抗水损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永久变形量等为

11

6.3

厚度宜为(0.1~2.5)mm。6.4

25m

25m

设计时除符合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规定外,应考虑蓄排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以大空

14

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面板尺寸及接缝设计宜符合

JTG

D40

的有关要求,缩缝宜等间距布置,间距胀系数适当调整。

6.5

190

JTG

D50

6.6

市支路、小车/客车停车区

SBS

SBS

4、防水封层

E20)40

060485

0606cm30

0605布氏黏度(170℃),不大于

0625

11422023表2

6.7

135

复合透水路面内部纵向应在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面层底部设置碎石盲沟引水,碎石盲沟底部及侧

D33

7.1

3350-03

表3

18.0

0316

0654kg/m2.70

0304

0625

10.0

0312

12.0

0312

0620

060965

0604cm20

0605

坚固性(>0.3mm),不大于3.0

03403.0

0333

11422023

70号沥青或

90

号沥青。采用直投法拌制透水沥青混合料时,可采用

70

70

SBS

I-C

级、I-D

7.2

42.5

F30

7.3

63

7.4

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宜选用玄武岩或辉绿岩,应均匀、洁净干燥,宜选用高黏附性、高耐

3350-03

表4

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

表5

E42)kg/m2.60

0352

0332

0351<0.15mm

0353

0354

0355

20.0

031610.0

0311

0310/T

0333kg/m2500

0308/T

0328kg/m1400

0309/T

033145.0

0309/T

0331

kg/m2.60

032860.0

0334g/kg

034930.0

0345

11422023

表6

7.5

7.5

表7

可使用消石灰或水泥替代部分矿粉以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添加量不宜超过矿粉用

可使用消石灰或水泥替代部分矿粉以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添加量不宜超过矿粉用7.6

JT/T

JT/T

15JT/T

mmJT/T

JT/T

筛孔尺寸(mm)的通过率(%)16.013.24.752.361.180.600.300.1510060~9025~608~450~101005~124~940~7110~307~175~1260~9040~6010~265~11JT/T

2000JT/T

JT/T

mmJT/T

50

JTG

070215JTG

073320JTG

0733

11422023表8

表9

7.7

表9

7.7

中、重载区域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施工和易性等指标达不到设计和自动化施工要求a)

F30

b)

GB/T

c)

JT/T

d)

的有关要求。7.8

10

的有关规定。

10

11

11

3350-03

的有关规定。

0658

0653

0652

0654

25,312~25

0621

0655

065550

06510.1mm50~80

060455

0606cm25

0605JTG

073218

kNJTG

07095000JTG

07192500JTG

071585JTG

0729mL/min5000JTG

0971cm/s

55JTG

096919.016.013.24.752.361.1810~3050~7010~3060~9040~6010~25

11422023

kg/m

kg/m

(以纯沥青计)。

SBS

12

12

7.10.1

13

13

抗压强度(28

20.030.035.0

0553弯拉强度(28

055818.010.0

mm/s

(25

20.0

0565

114220237.10.2

14

14

7.11

7.11

203

8.1

3350-03

的有关规定。

a)

确定目标连通空隙率;b)

10

规定的要求;c)

d)

初选配合比设计时,宜根据

14µm

沥青膜厚度和集料表面积预估沥青用量,计算应符合

3350

e)

11

f)

g)

应以确定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拌制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分别对表

11

中各技术指标进行试验证,各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求。不符合时,应调整沥青用量或级配重新设计混合料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h)

10

11422023a)

比级配为原则,确定各热料仓最终的配合比;b)

制和搅拌站试拌,并进行室内试验以及搅拌站取样试验。混合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1

要求,混合料连通空隙率与目标配合比连通空隙率的差值不应超过±1%;c)

a)

b)

应取现场试拌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验证,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站对生产配合比控制的准确性;c)

d)

e)

8.2

28d

1.04

1.04

c

28d

frt——保证率系数,按

s——弯拉强度试验样品的标准差,MPa,有试验数据时应使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无试验数

F30

CV

F30

G

G

ρ——各档集料按比例混合后所测得的紧密堆积密度,kg/mα——集料用量修正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取

B

15

11设计弯拉强度等级(MPa)胶凝材料用量(kg/m

380~430460~5000.32~0.350.28~0.320.25~0.28M

M

M

15

B

式中:MW——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用水量,kg/mMB——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W/B——水灰(胶)比。

C

定,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掺合料用量(MSS

BC

B

S

式中:MC

式中:MC

——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M——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掺合料用量,kg/mβ——掺合料用量。

AA

B

式中:MA——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γ——外加剂用量。

a)

b)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宜按胶凝材料用量的±20kg/mc)

d)

12

114220239.1

9.2

应确认现场水电供应、交通等施工条件。现场搅拌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时,应先确定混凝土搅拌

应进行图纸会审。同时,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人员

应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有关原材料的检验工作,确认施工机械工况良好。使用商品大空隙水

F20

9.3

3350-03

9.4

应待乳化改性沥青材料完全破乳,或粘贴抗裂透水土工布后待乳化改性沥青材料完全破乳,再

0.5m

9.5

当采用搅拌站(楼)自动化拌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

b)

响铃提醒装置和视频监控设备;c)

d)

e)

80s

部裹覆表面饱水状态水泥胶浆为度,有些许结团成块干硬性水泥混凝土;f)

GB/T

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13

T(℃)

1d

25≤T<30

8h

2h

T≥30

T(℃)5≤T<101414

11422023a)

b)

c)

d)

16

的要求;e)

JTG/T

F30

16

a)

b)

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0~2.0)m/min;应保证摊铺机匀速、不间断地摊铺,不应出现停机待c)

应采用摊铺机自带夯锤压实(夯锤频率

12Hz),当不采用其他碾压方式时,摊铺不设松铺系

d)

e)

F30

3d

a)

b)

c)

养生方式应根据当地气温确定,应符合表

17

17

中/重载区域

0912

0924

0932

070860005000

0971

0969

0965

洒布量(kg/m

次/每台班

0982

0902

次/每台班10

次/每台班

0971

11422023d)

e)

实测强度未达到

80%设计强度前不应铺筑透水沥青层,强度应以试块强度为依据,或

7d

以内不得铺筑透水沥青层。

F30

的有关规定。9.6

190

密实基层的施工应符合

JTG

D50

10

10.1

JTG

10.2

3350-03

18

的要求。

18

10.3

1910.3

19

10.4 15

95%

3450

0912

85%弯拉强度(MPa)

组;≥500m

3420

05580.85

连通空隙率(%)

0.85

1142202310.4.1

F30

10.4.2

135

20

20

11

11.1.1

190

11.1.2

定期采用高压水(5~20)MPa

11.1.3

11.1.4

16

11422023

A.1

A.2

a)

b)

c)

d)

e)

f)

g)

A.3

A.4

a)

b)

将试件放入水槽中饱水

24

小时,然后将进入孔隙中的水及表面水进行清除,随后将试件放入中的质量(m1);c)

2A.5

V——试件体积,mmm1m2ρ——水的密度,一般取

1.0×10

g/mmA.6

试验结果应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三次测量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

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都超过中间值的17

11422023

B.1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成型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板或现场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透水系数测试,试验装

B.1

B.2

a)

10mm

处刻线或做标记;b)

0.05kg;c)

d)

e)

f)

橡皮泥:用于渗透环底部与大空隙水泥混凝土表面的密封;g)

B.3

B.4

a)

测量渗透环内径(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