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下列三组生字中声母都是翘舌音的一组是()。A.司水 B.持众 C.石活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群儿戏于庭()A.家庭 B.公园 C.庭院(2)众皆弃去()A.全,都 B.打开 C.逃跑(3)光持石击瓮破之()A.阳光 B.司马光 C.时间(4)一儿登瓮()A.石头 B.口小肚大的陶器 C.山峰3.小丽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她,可她因受到批评而闷闷不乐。你会用下列哪句话来劝劝她?()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下面选择最好的办法。()A.爬到树洞里去拿。 B.把树连根拔掉。 C.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D.向树洞里灌水。5.课文《司马光》,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A.马马虎虎、贪玩。 B.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C.胆大妄为。6.故事《司马光》告诉我们()A.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B.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7.《司马光》讲述了_______用_______砸破_______,救出掉在_______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_______。()A.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迁传》B.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C.司马光;大铁棒;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A.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群儿/戏于庭。9.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二、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________。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儿得活。10.把课文补充完整。11.写出下面字的解释。庭: 皆: 12.我会借助文中的插图,揣摩人物的内心,比如文中落水的孩子很,其他的孩子都很,而司马光非常。13.用“/”画出词句间的停顿。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B.“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C.“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15.如果你遇到紫急情况时,会怎么去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16.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17.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18.找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9.语言表达。想想课文《司马光》中那个孩子得救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平舌音和平翘舌音的区分:平舌音有3个:z、c、s;翘舌音有4个:zh、ch、sh、r。所谓平舌音,是指舌头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出的z、c、s。而翘舌音,是指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前硬腭,发出的zh、ch、sh、r。辨别、记忆。A:司(s)水(sh)B:持(ch)众(zh)C:石(sh)活(h)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平舌音和翘舌音作声母的字,平时注意多练。

2.【答案】(1)C(2)A(3)B(4)B【解析】【分析】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1)群儿戏于庭: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庭:庭院。

(2)众皆弃去:其他小孩都吓跑了。皆:全,都。

(3)光持石击瓮破之: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马:司马光。

(4)一儿登瓮:一个小孩爬上大缸。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故答案为:(1)③

(2)①

(3)②

(4)②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3.【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小丽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肯定是出于对小丽的爱护,才会对她进行批评教育。A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人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作用;

B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要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才会不断进步;

C项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教育人注重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是教育人要勤奋读书;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格言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积累,结合题目中对句子理解的表述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解答。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可知,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最好的办法向树洞里灌水,这个办法是最安全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5.【答案】B【解析】【分析】《司马光》一文讲述了有个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得跑开了,正好司马光看见,立马拿起一块大石头向大水缸砸去,水缸破了,缸中的小孩也得救了。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聪慧稳重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6.【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课文《司马光》,结合相关内容,告诉我们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要沉着冷静,果断做出判断,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把问题处理好。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进行作答,做出选择。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7.【答案】B【解析】【分析】《司马光》这个故事出自于《宋史·司马光传》,课文叙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入水缸里,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得跑开了。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大石头向大水缸砸去,打破了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8.【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B错误,“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正确划分节奏应为:光/持石击瓮/破之。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9.【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正确。B:错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常识、汉字结构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答案】10.足跌没水中;水迸11.庭院;全、都12.恐惧;惊慌;冷静1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4.C15.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沉重冷静,积极想办法去应对。【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0.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背诵,“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书写时,注意“跌”是足字旁,左右结构;“迸”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

故答案为:足跌没水中;水迸;11.“群儿戏于庭”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中嬉戏,“庭”指庭院;“众皆弃去”其他的小孩都吓跑了,“皆”是全部、都的意思;

故答案为:庭院;全、都;12.结合图画内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落水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非常害怕;其他的孩子看到有人落水都非常惊慌;而司马光则表现的沉着镇定;根据对人物的描写,可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恐惧;惊慌;冷静;1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句话意思是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水缸把水缸砸破,水涌流出来,小孩得救了。根据意思,可以进行停顿的划分,读出争取的节奏。

故答案为: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4.A项中“群儿”指所有的小孩,“儿得活”指的落水的儿童,这项表述错误;B项中“儿得活”指的是落水的孩子得救了,这项理解错误;C项中对“众”的理解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15.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遇到紧急情况是首先要沉着镇定,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沉重冷静,积极想办法去应对。【答案】16.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7.B;A18.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在路边,上面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这李子一定是苦的。【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6.“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这句话意思是其他的小孩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结合意思,可以进行节奏划分,注意把词语划分完整。

故答案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7.①这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游”是游玩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B项的表述符合要求;②这句中“子”指李子,“折枝”指把树枝压弯了,结合各项A项表述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A18.“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说明了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因为这棵树就长在路边,上面结了很多李子却没有人去摘,因此可以判断这可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做出解答。

故答案为:树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