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运输安全教材精讲班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主讲老师:张林娜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第6章6.1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6.2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6.3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管理6.4信息化新技术第6章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第6章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计算机技术数据库互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管理业务范围业务架构系统功能信息化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车路协同智能驾驶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交通枢纽技术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6.1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主要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互联网及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技术及网络安全与维护几个方面梳理。6.1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6.1.1计算机技术6.1.2数据库6.1.3互联网与互联网+6.1.4移动通信技术6.1.5卫星定位技术6.1.6地理信息系统6.1.7视频监控技术6.1.8网络安全与维护6.1道路运输信息化基础知识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不仅可以进行数值计算、逻辑计算,还具备存储记忆功能。6.1.1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6.1.2数据库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典型技术主要有GSM技术、CDMA技术和GPRS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CDMA2000、WCDMA和TD-S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进入商用阶段。6.1.4移动通信技术道路运输行业使用的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通信网络、监控中心三部分构成。车载终端负责接收、发送卫星定位信息;通信网络用于实现车辆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交换;监控中心负责与车载终端的信息交换及相关信息的监控,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6.1.5卫星定位技术道路运输车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政府视频监管平台、企业视频监控平台、车载视频终端,以及视频平台间和视频平台与车载视频终端间的通信网络。视频平台与用于定位监管或监控的平台在逻辑上是不同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可以是同一软件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6.1.7视频监控技术车载视频终端是指安装在车辆上负责采集车辆环境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并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车载终端,要求装有主存储器和灾备存储装置。6.1.7视频监控技术主存储器在开启设备实际支持的全部摄像机及一路拾音器记录的情况下,应具备记录至少150h录像的能力。灾备存储装置应当具备防火、防水及抗震的防护功能,应具备记录至少2h录像的能力。终端录像的调取应支持断点续传功能,调取到监控中心的录像文件格式应为AVI或MP4。6.1.7视频监控技术在道路运输和安全管理过程中,车载终端应具备图像分析功能,包括乘客统计功能及驾驶行为分析功能。其中,乘客计数装置应实现以下功能:(1)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区分统计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2)在乘客排队上车的情况下,单次计数准确度大于等于95%;(3)10次及以上乘客计数,人数总数的计数准确度大于等于90%;(4)根据车辆核载人数参数设置,实现客车超员报警功能。6.1.7视频监控技术驾驶人驾驶行为分析装置应实现以下功能:(1)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判断驾驶人是否生理疲劳,准确度大于等于90%;(2)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判断车辆是否按规定车道行驶,准确度大于等于90%;(3)根据异常驾驶行为参数设置,实现异常驾驶行为报警功能。6.1.7视频监控技术视频平台是指具有车载实时音视频及录像音视频资源目录管理、访问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分为政府视频监管平台和企业视频监控平台。政府视频监管平台提供下级政府视频监管平台和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以及跨区域车辆所属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上音视频资源目录的检索和音视频资源的访问功能,可分为部级政府视频监管平台、省级政府视频监管平台和地市级政府视频监管平台。6.1.7视频监控技术视频平台应具备对终端产生的视频报警进行处置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1)视频信号丢失报警(2)设备故障报警(3)客车超员报警(4)异常驾驶行为报警6.1.7视频监控技术视频平台在收到终端产生的报警信息后,应根据用户配置的报警联动表进行联动处理。主要操作包括特殊报警时应启动实时音视频监控、图片抓拍等,同时需要将报警信息传送到正在对该车辆进行监控操作的客户端处,并且传送给指定的专用报警客户端处。6.1.7视频监控技术通信网络分为平台间通信网络、车载视频终端与企业视频监控平台的通信网络。其中:政府视频监管平台之间通过专线网络或互联网VPN方式进行连接;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与政府视频监管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或专线网络方式进行连接;车载视频终端与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提供管理本地音视频设备和访问资源等功能。6.1.7视频监控技术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6.1.8网络安全与维护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6.2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6.2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1.监督管理范围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者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以下统称监控平台),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的公路营运车辆类型主要有:(1)载客汽车;(2)危险货物运输车辆;(3)半挂牵引车;(4)重型载货汽车(总质量为12t及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2.监督管理原则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据法定职责,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工作实施联合监督管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企业监控、政府监管、联网联控的原则。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3.标准要求道路运输企业新建或者变更监控平台,在投入使用前应当向原发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4.车辆选购要求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车辆制造企业为道路运输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后,应当随车附带相关安装证明材料。对新出厂车辆已安装的卫星定位装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除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接入联网联控系统监控平台时要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进行相应设置外,不得改变货运车辆车载终端监控中心的域名设置。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6.车辆监控道路运输企业是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动态监控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动态监控工作,具体制度如下:(1)系统平台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2)车载终端安装、使用及维护制度:(3)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4)交通违法动态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5)其他需要建立的制度。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监控人员。专职监控人员配置原则上按照监控平台每接入100辆车设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监控人员应当掌握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经运输企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监控人员应当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及时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并记录存档至动态监控台账;对经提醒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及时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安全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对拒不执行制止措施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并在事后解聘驾驶员。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负责对个体货运车辆和小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拥有50辆以下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货运车辆进行动态监控。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设置监控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的限值,自动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限值的设置,应当符合客运驾驶员24h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h,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h,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h,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min,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80%的要求。动态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6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对存在交通违法信息的驾驶员,道路运输企业在事后应当及时给予处理。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8.法律责任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未按照要求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者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但未能在联网联控系统(血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未能在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正常显示的车辆,不予发放或者审验“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1)道路运输企业未使用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监控平台未接入联网联控系统,未按规定上传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的。(2)未建立或者未有效执行交通违法动态信息处理制度,对驾驶员交通违法处理率低于90%的。(3)未按规定配备专职监控人员,或者监控人员未有效履行监控职责的。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道路运输经营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不能保持在线的运输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其进行教育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改正后再次发生同类违反规定情形的,处2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道路运输企业或者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社会化服务的单位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具有以上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2.1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1.考核范围1)车辆范围《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中的重点营运车辆是指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2)平台范围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中,联网联控系统是指由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相关企业建立的依托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监控体系,包括全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部级平台)、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省级、地市级、县级)监管平台、道路运输企业监控平台、社会化监控平台。联网联控系统各级各类平台都应考核管理。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2.考核指标联网联控系统考核指标包括以下内容。(1)平台连通率(2)跨域数据交换成功率(3)车辆入网率(4)车辆上线率(5)轨迹完整率: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6)数据合格率(7)卫星定位漂移车辆率(8)平台查岗响应率:统计期内,监管平台不定期向监控平台下发查岗指令,监控人员在收到查岗指令后及时响应,查岗响应次数占查岗次数的比率。查岗响应时间超过15min的不计入查岗响应次数。(9)平均车辆超速次数:统计期内,重点营运车辆的超速总次数除以本辖区或本企业上线的重点营运车辆数。(10)平均疲劳驾驶时长:统计期内,重点营运车辆的疲劳驾驶总时长除以本辖区或本企业上线的重点营运车辆数。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3.考核对象及范围1)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包括: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机构、道路运输企业、社会化动态监控服务商(以下简称服务商)。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2)考核内容对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机构的考核内容包括:平台连通率、跨域数据交换成功率(省级平台考核)、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轨迹完整率、数据合格率。对道路运输企业的考核内容包括: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轨迹完整率、数据合格率、卫星定位漂移车辆率、平均车辆超速次数、平均疲劳驾驶时长、平台查岗响应率。对服务商的考核内容包括:平台连通率、车辆上线率、轨迹完整率、数据合格率、卫星定位漂移车辆率。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4.考核周期及分制考核周期分为月度、年度,月度考核按自然月进行,年度考核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月度考核的平均值为年度考核评分。考核采取系统自动统计分析为主、现场情况勘察为辅的形式。考核实行计分制,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道路运输企业、服务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考核记为不合格。(1)使用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监控平台或车载终端的。(2)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3)设置技术壁垒,阻碍车辆正常转网的。(4)一年内累计三个月及以上考核不合格的。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5.考核结果公示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省级机构对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地市级机构的考核结果应当予以通报,并抄送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道路运输企业、服务商的考核结果由负责其考核管理的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机构予以公告。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6.考核结果的使用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机构的考核结果应作为单位评优、年度目标考核的依据。道路运输企业考核结果信息纳入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安全评估的内容,作为道路运输企业线路招标和新增运力等业务管理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道路运输企业纳入重点安全监管对象,依法责令整改。对考核不合格的服务商,依法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考核期。整改期内,道路运输企业不得将其车辆接入考核不合格服务商的监控平台(已接入平台的车辆除外)。6.2.2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管理6.36.3.1业务范围6.3.2业务架构6.3.3系统功能6.3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管理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主要业务包括数据交换管理、业务管理、售票服务、清分结算及客运信息监测五个方面。数据交换管理应通过应用统一的接口或统一的站务系统实现客运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依托省级联网售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道路客运基础信息与动态信息的汇聚和管理,建成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数据中心;6.3.1业务范围清分结算应实现省内联网售票票款清分结算;客运信息监测应实现道路答运及联网售票数据统计分析,为客运企业提供客流监测功能,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行业监测及辅助决策等功能。在符合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当地道路客运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省级工程业务范围进行适当扩展。6.3.1业务范围1.数据交换管理系统1)站务系统接口升级改造各省应按照部级联网售票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范围内客运站现有站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票务服务和数据同步等相关接口,提供联网售票数据交换管理服务,实现联网售票数据的交换共享。票务服务接口:应包括余票查询接口、锁定座位接口、解锁座位接口、售票接口、订单查询接口、退票接口、废票接口、取票接口等。数据同步接口:应包括站务系统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数据中心之间客运线路、班次、客运车辆等数据的同步接口。6.3.3系统功能2)联网售票数据交换系统联网售票数据交换系统是联网售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基础平台,通过对省域客运信息资源的汇聚与管理,形成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数据中心。客运信息交换系统应根据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数据交换标准制订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联网售票数据中心与客运企业、客运站及其他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共享。6.3.3系统功能2.业务管理系统1)票源管理客运站应与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数据中心共享全部票源信息,联网售票运营机构可配置各接入渠道(如网站、代售点等)的可售票源,票源站售票不受配置限制。2)渠道管理3)规则管理4)信息查询5)营运监控6)实名制售票7)票据管理(可选)6.3.3系统功能3.售票服务系统1)网络售票2)代售点售票3)自助终端售票4)智能终端售票5)其他方式售票6)电子客票(可选)6.3.3系统功能4.清分结算系统1)结算主体管理结算主体管理功能包括结算主体基本信息管理、结算主体账户管理、结算主体关系管理。6.3.3系统功能信息化新技术6.46.4.1云计算6.4.2大数据6.4.3物联网6.4.4车联网6.4.5车路协同6.4.6自动驾驶技术6.4.7人脸识别技术6.4.8虚拟现实技术6.4.9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6.4.10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技术6.4.11智能交通枢纽技术6.4信息化新技术云计算是指云平台按用户需求通过Intermet提供计算能力、数据库存储、应用程序和其他IT资源。云服务就是指通过云平台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包含三个主要类型,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6.4.1云计算大数据具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6.4.2大数据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loT),顾名思义,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技术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6.4.3物联网车联网系统是指通过在车辆仪表台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实现对车辆所有工作情况和静、动态信息的采集、存储并发送。系统分为三大部分:车载终端、云计算处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不同行业对车辆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对车辆有效监控管理。6.4.4车联网车路协同的技术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人一车一路系统协同。(2)强调区域大规模联网联控。(3)强调利用多模式交通网络与信息交互。6.4.5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数据交互。(2)高精度定位。(3)车载终端。(4)高集成度智能路侧系统。(5)多传感器(异构多元信息)融合技术。6.4.5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是不同的概念,自动驾驶包含无人驾驶,而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最高形态。6.4.6自动驾驶技术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有五个主要模块:传感器、定位、AI感知、路径规划和决策、车辆控制。6.4.6自动驾驶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也被称作人像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该技术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6.4.7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智能安防领域。(2)金融交易领域。(3)公共交通领域。(4)营销零售领域。(5)智能设备解锁。(6)教育领域。6.4.7人脸识别技术相比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有:(1)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2)非强制性,被识别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主动获取;(3)并发性,即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6.4.7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是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交通控制的发展经历了点控、线控和面控三个阶段6.4.9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技术是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dvancedtransportationinformationsystem,ATIS)的基础。ATIS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ITS)的关键部分,它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数据处理和交通信息发布三个部分组成6.4.10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交通枢纽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6.4.11智能交通枢纽技术下列技术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是()。A.CDMA2000B.WCDMAC.GSMD.TD-SCDMA例题【答案】C【解析】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典型技术主要有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技术、CDMA(码分多址)技术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ABD三项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例题车载视频终端是道路运输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下列与车载视频终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车载视频终端要求装有主存储器和灾备存储装置B.主存储器应具备记录至少150h录像的能力C.灾备存储装置应具备记录至少1h录像的能力D.终端录像调取到监控中心的录像文件格式应为AVI或MP4例题【答案】C【解析】车载视频终端特点包括:①车载视频终端要求装有主存储器和灾备存储装置。②主存储器在开启设备实际支持的全部摄像机及一路拾音器记录的情况下,应具备记录至少150h录像的能力。③灾备存储装置应当具备防火、防水及抗震的防护功能,应具备记录至少2h录像的能力。④终端录像的调取应支持断点续传功能,调取到监控中心的录像文件格式应为AVI或MP4。例题为实现安全管理,乘客计数装置应实现的功能是()。A.在乘客排队上车的情况下,单次计数准确度大于或等于95%B.5次及以上乘客计数,人数总数的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国际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保险合同及保险代理协议2篇
-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与产业链整合分析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研发合作的具体内容与保密条款2篇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合同标的为商业地产5篇
- 2024年度石渣石材采购合同2篇
- 2024年度临时建筑搭棚施工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针织、编织制品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信息化建设合同2篇
- 2024年度两家航空公司代码共享与合作协议2篇
- 船舶加油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胸痛中心培训PPT医学课件
- 穴位贴敷疗法PPT
- 教师个人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两江三镇说武汉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键联接
- Agenda日程范本完整版
- 调试报告及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
- 五年级上册小学英语冀教版三年级起点《Lesson 16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英语教案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分析3篇
- 调剂差错的原因及防范PPT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