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寓言》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寓言》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寓言》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寓言》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寓言》教学设计5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佑襄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给您最好的伙伴。《寓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本身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重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2、导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精准、生动、简洁。知道吗?很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信任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肯定会找到答案的。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思索“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辩,可查字典。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⑴第二段,要读出劝告的语气。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焦急、泄气的心情。⑶最终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挽救的心理和做法。五、练习叙述这个故事六、交流体会,明白寓意1、四人合作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七、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适时改正或挽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2、引导写字。3、比一比,构成词语:悔()叼()屈()窿()梅()叨()窟()隆()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爱好战国时期,魏王曾想攻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非常焦急,就匆忙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后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本身不理解的问题。三、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3、练习朗读课文,叙述故事。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伙伴会说什么?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五、总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边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七、拓展活动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与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使用成语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美妙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客人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许多,这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方、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二、诵读老师泛读课文。三、学习字词借助工具书、课下解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四、朗读课文采纳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五、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六、概括寓意同学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七、总结《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或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把握分寸必需明智。过分聪慧,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慧贻误。《买椟还珠》:没有视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妥,就会舍本逐末。《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事。没有真本事,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动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白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索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七班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快、匀称、倒塌、遍布、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动无常”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添生活常识。本领目标1、复习巩固比方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方,体味语言精准生动的特点。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殊是打比方和分类别。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培育同学察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写作层次清楚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学方法1、朗读法。虽是介绍科学学问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精准,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察看与联想。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大量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教学中引导同学从实践中察看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激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动多而杂,可引导同学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明确。●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布置说明次序的写法,体会精准、生动的语言。[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幻化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动的呢?(同学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阅历总结。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知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设计(二):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神色达意而显新奇、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告,人们还依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动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动的学问。(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解释和字词典疏解。投影显示:(1)注音:峰峦(lun)一霎(sh)间点缀(zhu)绫纱(lng)遍布(m)晕(yūn)头转向月晕(yn)倒塌(bēng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快: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灵巧美妙。遍布:(烟尘、雾气、水等)充足、布满。征兆:即将显现的迹象。倒塌:崩裂而倒塌。2、同学自由诵读,梳理课文重要内容。思索:(1)是一篇科普文,重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动的语句。(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阅历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用“往往”“经常”作限制词,说明白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实在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方的运用,试实在分析其作用。(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同学回答,老师明确:(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动的标志,精准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依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想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动。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出了特别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准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方把云的万千姿势描绘得特别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首先说明云的“姿势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方,鲜明而实在,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终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方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方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爱好。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楚的特点。三、实在研讨第3~6段1、同学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认真察看云的形态变动,打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索:(1)语段中清楚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动、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动等情形对比。(2)第3段采纳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次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同学回答,老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依照肯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晰。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本身的特点又有共同点。(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动的关系是本质。(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均匀,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3、记叙文中,比方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方来说明事物,叫做比方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打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四周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同学回答,老师示例:(1)夜幕四合,四周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同学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同学合作完成。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动的常识。文中显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老师适当增补,并做些解释,如:(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四、课堂练习投影显示:1、的语言生动形象,又非常精准。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1)阅历告知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__________(肯定有时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显现了高层云,___________(肯定有时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3)乌云遍布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立刻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__________(肯定有时经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4)天气变动异常多而杂,看云识天气有___________(相当肯定特别)的限度。(5)我们还可以依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__(判定推断推想)天气的情况。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②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⑤还有一种云彩常显现在早晨或黄昏。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近来几天里天气晴朗。正确句序: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1)在太阳和月亮的四周,有时会显现一种漂亮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最终,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5)那最轻快、站得的层,叫卷云倘若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相似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4、倘若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告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早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慢慢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参考答案:1、(1)经常(2)往往(3)有时(4)肯定(5)推想。(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准性)2、②①⑥⑤③⑦④3、(1)下定义(2)拟人(3)分类别(4)引用(5)拟人分类别作诠释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五、课堂小结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精准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阅历,正如课文所言它终归有肯定限度,现代科技的进展对天气的精准预告,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往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由于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寓言》教学设计篇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2、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2)边读边思索: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卡片:狐狸葡萄馋得酸的慌张失措粪便戒心a、指名读、抢读;b、引导“馋”、“慌”与“谎”的写法;(2)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3)联系读文理解“慌张失措”、“一贯”、“圈套”、“戒心”;三、再读复述1、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2、指名读文,复述故事。四、作业布置1、每字写两遍。2、课后连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3、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第二课时一、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重要内容。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一)《狐狸和葡萄》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2.“他想尽了各种方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方法呢?。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方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4、齐读最终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1、同学写话2、同学交流体会。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一)学习《牧童和狼》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2、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3、默读这则寓言,思索: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怜悯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怜悯感。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过或见过听过仿佛的例子吗?6、用本身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二)学习《蝉和狐狸》1、自由读文,思索: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六、作业布置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3、连续选读《伊过寓言集》。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五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本领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2、从不同角度敏捷理解寓意,培育同学发散思维本领。思想教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育健全人格教学重点诵读;敏捷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联系生活阅历,选定角度敏捷理解寓意。教具课件时间布置引导自读《智子疑邻》——研读《塞翁失马》——拓展延长——布置作业课后小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育同学的文言文语感,以读带动其他环节。通过自读、译读、熟读、无标点朗读等形式,为同学理解课文铺平了道路。备注教案内容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导自读《智子疑邻》1、资料助读投影: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知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接受。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尽,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劝服力。其中很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像《自相冲突》、《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智子疑邻》也是其中的一篇。2、自由诵读,疏通文意,老师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词义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章下面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