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安徽省皖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这体观了孔子()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C项正确;有教无类思想指的是教育公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德治国,与尊卑关系无关,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一定随意性 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石刻文字涉及“仁、德、义、武、法度武矩”等各个方面,说明重视当时伦理道德等社会秩序的构建,B项正确;专制制度具有一定随意性,但与材料石刻文字“法度武矩”不符,排除A项;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得不出需要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汉朝是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应试举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文择其佳者,在考试之前投献给当时的名公贵卿,以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宝元年(742年),政府规定,应试考生要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A.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B.可以选拔出实用性人才C.易降低科举考试的效用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行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存在偷袭抄袭,使得政府选拔的官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C项正确;“行卷”不是科举考试的程序,排除A项;“行卷”是将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并非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4.南朝时期,“以济度众生为贵、独善其身为贱”的思想在佛教中逐渐兴起,僧人的修行实践也扩大至世俗之学,不仅广泛参与到诸如文笔、赞咏、歌舞等文学艺术活动中,还积极对传统典籍进行注疏,如:释慧琳注《孝经》、释僧智有著《论语略解》等。这一现象()A.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 B.印证了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表明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D.体现出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影响广泛,且与儒家思想结合,有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信息得不出开始出现融合,排除B项;材料是佛教本土化的发展,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魏晋时期,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D.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的节度使“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笼络人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崇文抑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官僚政治制度形成于秦朝,秦朝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节度使职衔的授予是一种荣誉,没有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6.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南及云贵,东达江浙,西抵甘陕,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因此有“回回人遍天下”之说。这一现象()A.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B.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融C.推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可以看出元朝时期,回回进入中原,并且活动范围扩大,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所以回回的对外经商以及活动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交融,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融,未涉及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融,未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融,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为中国古代某著作所记载的内容。由此可知,该著作最有可能是()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是一部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数学“会圆术”是沈括首创的,五大行星运行轨迹是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团钢”“灌钢”是南北朝时期,《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些内容,C项正确;《九章算术》是两汉时期数学著作,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的农书,排除B项;《授时历》是元朝的历法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学者在评价清代奏折制度时说:“臣下缄封直达御前……雍正帝每于灯下披览,一日有多至数十通者……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由此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A.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B.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C.扩大了政务决策的人选范围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便于皇帝获得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加强了君主集权,D项正确;奏折制度加重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项;奏折制度下,扩大了政务信息来源的范围,但决策权在皇帝个人,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反映了乾隆六年至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前)清朝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A.反映了清朝的日渐兴盛 B.加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C.加剧了清朝的资源危机 D.表明清朝疆域的急剧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1741-1840年清朝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清朝的资源危机,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清朝已经日渐衰落,排除A项;清朝人口增长并未加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排除B项;人口增长不能说明疆域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0.明朝时期,政府推行“税收折银”,扩大了白银的社会需求。16世纪下半叶,中国自日本和秘鲁进口大量白银,有效缓解“银荒”,进一步巩固了白银的货币地位。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中国A.重农抑商的政策瓦解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中国社会有庞大的白银需求,又进口了大量白银,市场上大量白银的流通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自从商鞅变法以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遵循着“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存在对外贸易,但无法得出“海禁政策失效”的结论,排除C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11.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丢盔弃甲,但依然用“施予思惠以求羁縻”来自我安慰,到19世纪下半叶,洋务派已经发出了“顾今日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神州者,东南一州也”的感叹。这一态度的转变A.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直接推动了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C.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相吻合 D.体现了传统华夷观念有一定突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见,《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时人将这些不平等条约称之为“恩惠”,可见其心态上的居高临下,而在19世纪下半叶,洋务派则开始感叹今非昔比,前后对比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有了一定的突破,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人对外观念的变化,与半殖民地化程度无关,排除A项;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伴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更多表现在近代外交使节的派遣和外交部门的设立,华夷观念的崩溃并不能直接推动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虽然有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了中国的处境,但当时的大部分人依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2.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带动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这有利于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便已产生,排除A项;C项说法夸大了汉阳铁厂的作用,排除C项;汉阳铁厂属于近代工业,有利于促进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13.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并在首刊上发表《京师强学会序》说:“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并强调“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号召知识分子要合众人之财力、心思,拯救国家前途。全文激昂慷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之者多为之泪下”。由此可知,当时()A.维新变法运动群众基础雄厚 B.国人民族意识已彻底觉醒C.康有为注重思想舆论的引导 D.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注重发挥报刊的宣传作用,积极调动国人的家国情怀,以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的意识,这反映了康有为注重发挥思想舆论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康有为的文章调动了部分国人的家国情怀,并不能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拥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觉醒,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4.孙中山评价义和团运动:“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的这一评价说明义和团运动A.促使列强改变了对华政策 B.延长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C使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对于帝国主义的激烈反抗,使得西方各国意识到不可能通过直接侵略统治中国,继而转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遭到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且“义和团运动延长清政府统治”的说法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中国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始于甲午中日战争,而非义和团运动,故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并没有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20世纪初刊登于《申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君主集权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和漫画中将“立宪”的枝干嫁接到“专制”的树根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讽刺了1906年清政府虽然推行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统治,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的近代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6.有学者认为: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是仓促发起的,新军军官的秘密被泄露,不到3000人的士兵只得奋起自救,一个本省的旅长被迫统率临时政权;在革命者、立宪派及部分官僚的推动下,华南、华中各省以及东北的几个省,在六个星期内相继宣布脱离满清,实行独立。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隐藏着失败的危险因素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仅对南方诸省有影响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本省的旅长被迫统率临时政权”“在革命者、立宪派及部分官僚的推动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进展迅速,但推动其发展的势力错综复杂,革命者、立宪派、旧官僚及投机分子鱼龙混杂,为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华南、华中各省以及东北的几个省”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影响华南诸省,也辐射到北方部分省份,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末以前,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武事,时设时废。《汉书》往往每逢大事,辄载:“事下丞相、御史。”唐代的行政中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即宰相的构成愈加复杂,中枢权力更加分化。——摘编自施建雄《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材料二通过这一调整,朱元璋大大地提升了皇帝的权力,致力于实现其所谓的“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构想,然而改革的弊端也立时显现。据史料记载,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前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大小事务都要汇集到皇帝那里作出最后决断,对皇帝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摘编自李子龙《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案】(1)变化:宰相人数增多;宰相权力减弱;宰相间既合作又牵制。评价:唐代把相权一分为三,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监督,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是中国官职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2)措施:废除宰相制度。影响: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由皇帝个人裁决,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加剧了君主独裁专制。【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人数增多、权力减弱、宰相间既合作又牵制。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把相权一分为三,宰相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监督,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是中国官职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二“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前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大小事务都要汇集到皇帝那里作出最后决断,对皇帝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宰相制度,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由皇帝个人裁决,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加剧了君主独裁专制。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导致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
阐述:战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小农经济的产生发展,社会变革和封建化转型,国家统一的实现和巩固,以及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中央集权等,推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国内市场形成,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在动荡中,受到重大挫折。
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大一统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的繁荣,推动第二个商业高潮出现,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但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等,元代商业发展走向萎缩。
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种、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说明中国古代第三次商业发展高潮的出现,但由于封建政府虚骄自大、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冲击等,19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商业逐渐走向衰败。
总之,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题。首先围绕主题“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确定论题后,再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又渐趋衰落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最后小结,如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众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但是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最终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正如宋庆龄先生所言“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重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失,这正是世界史进步的一个碑石”。今持辛亥革命失败论者的一个依据是革命目标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所说明的问题。【答案】(1)原因:民族矛盾的加剧;鸦片战争后大量赔款增加农民的负担;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地主阶级加紧对农民的盘剥,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自然灾害的频发,冲击了脆弱的小农经济。(2)说明: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另一方面,它创立了共和政体、实行总统制、制定了《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开创了一个新世界。(3)问题:两次运动的领导阶级在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具有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两次运动都未能充分利用好人民群众;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可归纳出民族矛盾的加剧和鸦片战争后大量赔款增加农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据材料“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可归纳出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传统手工业;根据材料“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可归纳出自然灾害频繁。(2)分水岭:结合辛亥革命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如结束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3)问题:根据材料“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次运动的领导阶级在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具有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两次运动都未能充分利用好人民群众;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速写交通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金融服务技术外包合同
- 认识雪 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工程终止合同
- 2024年度太阳能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外包合同
- 2024年修订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协议
- 2024年建筑合同纠纷解决策略
- 2024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04版版权许可协议
- 5.5《方程的意义》(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患者的推拿治疗
- 房产开发地块收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
- JJF 2133-2024海洋资料浮标传感器校准规范
- HGT 6333-2024《煤气化灰水阻垢分散剂阻垢性能测定方法》
- 高三一模“人生需要学会绕行”审题立意及范文(彩色高效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玄武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职场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