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1页
通史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2页
通史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3页
通史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4页
通史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1三国鼎立2西晋短暂统一3东晋十六国45一、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 北齐宋梁齐陈南朝北朝西魏(220—589)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局部统一、民族交流密切6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一)特征(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2、准: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成为唯一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评价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权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制度是三国两7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3、上的不同地位。8(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9《敕勒歌》(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0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谢灵运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11社会问题形成原因1阶级矛盾激化宗主督护制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压迫政策3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官无俸禄,任意搜括4土地荒芜、经济衰退中原地区长期战乱5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北魏社会制度落后改革背景知识梳理12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

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

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请问: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孝文帝受汉文化影响。13方面措施影响经济均田制新的租调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巩固政权政治整顿吏治:官吏俸禄制三长制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迁都洛阳洛阳又成为中原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中心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支持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14移风易俗穿汉服、改汉姓、定门第、说汉话、通婚姻、仿汉制改革措施汉化政策牧马(魏晋墓壁牵羊的少数民族晋墓壁砖画)砖画)

(魏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游牧——农耕生产方式农耕化15游牧——农耕生产方式农耕化生活方式汉族化社会制度封建化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16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7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18民族融合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19①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②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③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④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 “和亲”、“册封”

。⑤友好交往⑷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本原因)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启示?原因:(1)顺应时代潮流;措施得力;统治者以身作则以及坚定的改革信心。

(4)适应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启示:⑴顺应时代潮流;⑵讲究灵活的策略;⑶坚定不移的意志;20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

30多年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改革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的恰恰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忽略了军事上的改革全盘吸收汉文化211、经济:推行均田制农民:(1)15岁以上的

露田:无主荒地;内容:男子和妇女

不可继承买卖,无所有权可以领种土地

桑田:已耕种过的土地;可继承买卖前提:因战争和人口迁徙,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2)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官吏:官吏可获得公田,不得买卖。地主: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22北魏租(粮食)调(绢帛)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荒地被开垦巩固了政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矛盾,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租调制232、政治——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24原因: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激化阶级矛盾。内容:任期考核制、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颁行俸禄制。25平城洛阳263、迁都洛阳政治保守势力强争取汉族地主合作经济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粮食缺乏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军事易受北方民族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征服南齐文化相对落后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目的: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实现南北统一愿望。27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洛阳伽蓝记》洛阳又成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8穿汉服改汉姓29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丛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 献文六王传 咸阳王禧传》说汉话尊儒崇经301.农业:①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则世③天2.手纪②②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时,逐步破坏。)工业: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③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④四川蜀锦;南方青瓷;建业、扬州造纸中心。二、魏晋南北朝经济史3、商业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中提到“草市尉”一职)。31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南方气候条件较北方优越;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严重,江南相对稳定32。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施肥图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③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严重,江南相对稳定。④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南方牛耕33344.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中原战乱,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迁移到南方。5.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隋唐五代,经济重心开始并逐渐南移;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明清时,江南经济地位巩固。35三、魏晋南北朝文化史(1)佛道兴起和儒学危机(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3)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①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②东晋王羲之(书圣)③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4)科技成就••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36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37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38(东晋)王羲之《兰亭序》(摹本)39天下第一行书(东晋)顾恺之《女

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40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主要贡献: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祖冲之(南朝)(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41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

一个发展的时代,你怎么看?请用史实论证你的观点。4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