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铁运营水平位移监测理论技术知识
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2、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3、隧道水平位移监测-常规监测
4、隧道水平位移监测-加密监测
5、地形图测量
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极坐标法
导线测量
前方交会
小角度法
偏角法
引张线法
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的实施是在基点架设全站仪,仪器调平后瞄准
后视点的起始方向值,然后依次观测各测点与起始方向的角
度和基点与各测点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各测点的坐标值,
两次坐标值的差就是测点位移变化量。
■选择本工程的监测等级、使用仪器,确定实际观测中的
水平角和距离观测的测回数;
■选择基点、工作基点及后视方向,建立监测坐标系;
■测定基点至工作基点的方位角、距离;
■测定工作基点至各测点的方位角、距离;
■计算各测点在监测坐标系下的坐标;
■计算各测点的坐标变化量;
■将各测点坐标变化量投影到施工坐标系;得出本次观测
的实际变化量,计算测点累计变化量;
■分析监测数据及编制本监测项目的成果表、曲线图。
导线测量
基本原理:主要用于带状区域的控制测量等,在监测工程中
使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
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
点的坐标。采用导线测量时,需测站数多,测量误差累计大,
因此对观测数据需进行全长方位角闭合差与相对比合差计
算控制测量精度。
隧道里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高精度的徐卡全站仪进行。遵循
“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按国家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与观测方法实施,以车站的主基准点作为测站点,副基准点
为后视点,两车站之间的基准点与监测点组成附合导线。监
测点采取小脚架配圆棱镜,照准监测点后角度观测2个测回,
取均值;距离观测采用往返测各2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
从而得到每个测站与前后测点的角度值和距离。通过平差计
算得各测点的坐标值与上次各测点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计算
得到各监测点的横向水平位移值。
小角度法
基本原理:利用建立在变形区域以外的稳定基点,建立基准
线,测定变形区域内的变形点与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变形点
与稳定点之间距离,计算变形点的位移量。
隧道水平位移加密监测采用小角度法进行。根据现场条件将
各监测点进行分组观测,角度观测2个测回;距离观测2测
回,每测回读数2次,取其均值为本次的最终观测值,从而
得到每个测点的角度值和距离。用本次角度值与前次、起始
角度值的差值和监测点至测站点的水平距离计算得到各监
测点的本次横向位移值和累计横向位移值。计算公式如下:
△d=工/
P
(一为相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 语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试题和答案
- 2024版标准合作合同签订稿版
- 福建省南平市金桥中学2021年高一英语模拟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水吉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版个人房屋装修承包合同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科技产品全国巡展推广合同3篇
- 2024股权对外转让协议与股权托管协议
- 《会展经济与策划》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年度述职报告
- 幼儿园工作总结汇报课件
-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课件
-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施工技术
- 生产组织供应能力说明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通信安全员ABC证报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3套)
- 思想道德与法治测试三考试附有答案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第7课-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