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安全知识课件_第1页
用电安全知识课件_第2页
用电安全知识课件_第3页
用电安全知识课件_第4页
用电安全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电安全知识电气安全知识郭建鹏2021年5月电是使用最广泛最便利的能源,已成为当代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赖。但是,由于不懂用电平安常识和缺少平安防护措施,或由于平安管理缺位和运行维护不当等,电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电气事故是与电关联的事故。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从能量的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电气人身事故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抖等,给人体造成损伤甚至造成死亡。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抖。一、触电事故根本知识

触电事故一般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电流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以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平安措施1、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2、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平安距离。电器开关的可动局部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管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3、间距就是保证必要的平安距离。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架空线起重作业最小平安距离2接地和接零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局部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局部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保护接地〔IT系统〕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局部,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局部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保护解零的平安原理:当某相带电部门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平安,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4采用平安电压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平安措施。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大,电流也就越大。因此,可以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一电压就叫做平安电压。平安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凡手提照明灯、高度缺乏2.5米的一般照明灯,如果没有特殊平安结构或平安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平安电压。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应采用12伏平安电压。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另加总体绝缘,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II类设备。本卷须知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局部裸露。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8、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开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开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假设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三、电器火灾的防止

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开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枯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电气火灾发生后应首先关闭电源,不关电严禁用水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四、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

1、静电的防护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在挤压、切割、搅拌、喷溅、流体流动、感应、摩擦等作业时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由于静电电压很高,又易发生静电火花,所以特别容易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引起火灾和爆炸。静电防护一般采用静电接地,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物料内参加抗静电剂,使用静电中和器和工艺上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降低摩擦、流速、惰性气体保护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静电产生。2、雷电的防护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他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某些建〔构〕筑物外表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开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有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了雷电。个人防雷击知识1、雷雨天防止不要使用。2、雷雨天不要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不要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3、不要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4、不要站在大树下、山洞口和屋檐下。雷电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避雷线等装置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打雷时如何判断雷击距自己的距离?通过听到雷声,看见闪电的间隔时间长短来判断所处位置与落雷的距离。因为闪电和雷声是同是发生的,只不过光的传播速度快,为30万公里每秒,而雷声的传播速度只有340米每秒,比光速慢得多。如果在看见闪电后1秒种内,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见雷声,说明雷击位置就在附近300米处;如果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的时间间隔为5秒钟,就表示雷击发生在约1、6公里外的位置。3、电磁危害的防护

电磁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电磁屏蔽装置。高频电磁屏蔽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