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锁分】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第8练
分子和原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3.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春天,远远地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氧气和氢气
C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
蕊试液变红的H+
D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
积变小变小
A.AB.BC.CD.D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B.空气C.氯酸钾D.二氧化碳
5.某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Fe3+:SO2:Cl-:1:2:3:4,则X为()
A.K+B.Ba2+C.Cu2+D.Ag+
6.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02B.H2O2C.H2CO3D.SO2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8.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能构成物质
B.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
C.质量和体积大小
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0.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蒸发为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是运动的
C.1滴水中约含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1.消毒杀菌是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用酒精消杀后可闻到气味。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很小
1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序号现象原因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各50毫升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于100毫升
D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
加快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3.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容易推压的是,理由:
14.所有物质都是由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微
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
离比较,所以气体往往比较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被压缩。
15.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
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Xl(/27kg.请把上述现象
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
(3)微粒的质量很小.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16.选择下列物质,用序号填空:①二氧化碳②铜③氯化钠④锐气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4)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将宏微结合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1)由图可知,X、Y分别是、。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汞是由构成的。
(3)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离子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19.填写具体的微粒名称: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裂成和,每2个氧结
合成一个,许多直接构成金属汞,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20.在下列粒子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氢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是;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
是;当水变成水蒸汽时,粒子没有发生变化.
21.科学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分子由结合而成。原子还可以直接。
和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O
22.试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3.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1)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存在。
(2)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o
(4)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它们o
24.宏观现象,微观本质。请用粒子观点,简单解释下列现象: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中都:
(2)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很软,这是因为它们中的不同;
(3)乙醇不导电是因为乙醇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25.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O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①通电分解水: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f.••,;•.;.*
声*
金刚石的结构石墨的结构Cg的结构
26.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如图所示,用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
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
操作:(填序号),理由:
27.用分子或原子观点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相同质量的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2)要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大试管,看
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28.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1)汽油、酒精等液体放置在敞口容器中会逐渐减少。
(2)湿衣服在烈日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已充气的橡皮球受热体积鼓胀,遇冷体积收缩。
(4)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
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29.大连“高科技、低排放、人性化”环保公交车正式运营.其中有一种是液化天然气(LPG)公交车.用
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相同质量的液态天然气和气态天然气所占的体积不同.
(2)液态天然气作燃料发生了化学变化.
30.下图表示的是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
(1)水的沸腾(2)过氧化氢制氧气
(1)宏观:;
微观:。
(2)宏观:;
微观:o
31.小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图
[资料]酚酰试液遇到氨水变红色。
(1)对比描述A、B的实验现象<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2.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图实验。
厂的品红)
溶液冷水热水
实验2
(1)实验1中,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是o
(2)实验2中,品红在(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33.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2)实验二中燃烧着的红磷熄灭,说明氮气;
(3)实验三中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四中二氧化锌的作用是o
34.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如图1所示):烧杯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实验II:如图2、图3所示: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
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献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
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
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酚酎
浓
液
溶
氨
AB.
水
冷水
图1图2图3图4
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5.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酚
酎
浓
满
溶
氮
A中酚配试液变红色,B中不变色
双氧水和二氧化镭
(夹持仪器省略。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一:观察到烧杯A中酚酷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烧杯B的作用是;
②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钵催化下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
式为;该实验中,铁丝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
③实验三: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蒸储水慢慢流入Y形管的下端。红磷燃烧的
文字表达式为,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mL蒸储水;
④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1),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
图2中a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3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氨水显碱性。
(1)实验现象是o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一蘸有酚酎试
―一液的棉花
日一浓氨水
四.解答题(共14小题)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
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数据处理器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时几乎不再变化。
38.老师在课堂上做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大家观察到热水中的品红扩散速率更快.因此大家认为品红扩
散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有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品红扩散的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
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假设】还可能与品红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扩散越快.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________
【分析推理、获取结论】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39.从微观视角看,“春雨润泽桃花开,微风拂面清香来”说明;CH3coOH、HC1等物质的水溶液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他们的溶液中都含有(填微粒名称),
40.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可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氧气、铁、氯化钠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2)由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可知,氯化钠是由组成的。
41.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氧化银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
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此化合物中Ni和O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银样品组成中个数比Ni:0=97:100,
(1)写出该氧化镁样品的化学式o
(2)试计算晶体中Ni?+与师3+的离子个数之比。
4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③水是由
构成的,④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4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44.水是由许多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有个原子和个原子构成的.氢
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的.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微粒.从宏观上,
物质是由组成;从微观上,物质又是由构成.
45.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回答.
(1)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2)将50mL水与50mL究竟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
(3)凉开水不能养鱼的原因是.
46.如图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
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的原因o
(2)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
(3)酒精和水混合后,二者的化学性质均未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
『第Q.颜色趋
十红墨水.于-致
47.观察身边一些生活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1)熄灭燃烧的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什么?
(2)从冰箱中取出啤酒瓶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啤酒瓶外壁会出现“水珠”的原因是什么?
4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49.为了完成如图所示实验,进行如下操作:取两只小烧杯,分别标注A与B,A中加入酚甑,B中加入
浓氨水,如图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与B。观察现象。
(1)过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该实验的现象产生的本质相同,请举一例:。
50.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时可观察到
【中考锁分】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第8练分子和原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12小题)
1.答案:B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
运动的。但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的教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事实。
故选:Bo
2.答案:C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A项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B项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项错误。
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故选:Co
3.答案:D
【解答】解:A、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是由于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
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通电分解的过程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
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盐酸、稀硫酸都能够使紫色蕊变红,通过比较其溶液中的微粒可知,是由于二者的溶液中具有相同
的氢离子的缘故。
D、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且一般情况下气体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在加压的
条件下很容易被压缩。但分子本身的体积并没有变化。说明了在加压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4.答案:B
【解答】解:A、过氧化氢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B符合题意;
C、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5.答案:A
【解答】解:某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Fe3+:SO2-:Cl-:X=l:2:3:4,溶液不
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设铁离子的个数为1,则正电荷总
数为3X1,负电荷总数为IX3+2X2,则X应带正电荷,设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X,则3Xl+4x=l
X3+2X2,x=l;因为银离子不能与氯离子共存,则X为K+。
故选:A»
6.答案:A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0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0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7.答案:A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B错;
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故C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故D
错。
故选:A。
8.答案:D
【解答】解: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
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分子大,原子小,且分子
不一定比原子大,故A错;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
D、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答】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是否能构成物质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A
错;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故B正确;
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所以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C错;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质,所以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D错。
故选:Bo
10.答案:A
【解答】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之间有间隔和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A
解释错误。
B、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B解释正确;
C、1滴水的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很多,说明了分子很小,故C解释正确;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
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D解释正确;
故选:Ao
11.答案:A
【解答】解:用酒精消杀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
闻到气味。
故选:Ao
12.答案:B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
故此项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大小随温度
改变,故此项说法错误;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间
隔中去了,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
故选:Bo
填空题(共12小题)
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
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
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B,因为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
动;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
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故答案为:极其微小;微粒;间隔;小;大;容易;不易。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是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
(2)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
(3)能说明微粒的质量很小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X10-27kg.
(4)能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
故答案为:
(1)③;(2)①;(3)④;(4)②.
16.答案:(1)①;
(2)②④;
(3)③;
(4)①。
【解答】解: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铜是一种金属,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窟气是一种稀有气体,是由强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
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①;(2)②④;(3)③;(4)①。
17.答案:(1)原子;兀素;
(2)氯化钠:汞原子;
(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图可知,X、Y分别
是原子、元素;故填:原子;元素;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
氯化钠;汞原子;
(3)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故填: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
错误;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答案:(1)原子;分子(2)A
19.答案:分子;汞原子;氧原子;原子;氧分子;汞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解答】解: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汞原子和氧原子,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
了,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
分子;汞原子;氧原子;原子;氧分子;汞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原子是化
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于电解水生成氢
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所以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氢
分子和氧分子;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⑤;①、②;③、④;⑤.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和稀
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粒子。
答案为:粒子;原子;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粒子。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
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1)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本
身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23.答案:(1)间隔;
(2)不断的运动;
(3)水分子;
(4)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答】解:(1)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存在间隔,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4)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
故答案为:
(1)间隔;
(2)不断的运动;
(3)水分子;
(4)分子的构成不同。
24.答案:(1)氢离子;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3)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解答】解:(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故填:氢
离子;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但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
二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3)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乙醇不导电是因为乙醇中不存
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故填: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2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
分子间隔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④金刚石、石墨、C60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
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
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
气、氧气;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
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B更容易推压;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B;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
2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相同质量的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
速率加快.
(2)要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大试管,看
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故答案为:(1)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汽油、酒精等液体放置在敞口容器中会逐渐减少:故答案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洗完的湿衣服会晾干,且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的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加快;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已充气的橡皮球受热体积鼓胀,遇
冷体积收缩;故答案为:分子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物质
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故答案为:针筒内的空气容易被压缩。
2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相同质量的液态天然气和气态天然气所占的体积不同,是因为气态天然气分子间的间
隔大于液态天然气分子间的间隔,故它们所占体积不同.
(2)液态天然气作燃料发生了化学变化,液态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甲烷
分子和空气中氧分子分裂成了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碳原子、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
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分别聚集成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1)气态天然气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天然气分子间的间隔;
(2)甲烷分子和空气中氧分子分裂成了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碳原子、原子、氧原子分别重
新组合形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
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该实验为对水加热至沸腾,并用冷的玻璃片使水蒸气遇冷凝聚成水;过程中只有物质
状态的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变成水;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属于没有新
物质生成的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水沸腾是物理变化,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受热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不变;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变化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成了水和氧气两
种物质,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钵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
又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水分子聚集成水,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锦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条
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
个氧分子,很多水分子聚集成水,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酷试液变红,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热
水那一端的氨分子运动的快,先进入酚醐试液中,所以看到的现象是:A、B中酚酣溶液均变成红色,
且B中先变红;
(2)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故答案为:(1)A、B中溶液均变成红色,且B中先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快。
32.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热。
【解答】解:(1)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微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
了酚酥溶液中,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实验2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热水中温度高,品红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热。
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实验一中放置在蜡烛上方的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此实验是验证燃烧产物
中有水(或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故填:验证燃烧产物中有水(或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2)红磷在空气里燃烧消耗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氮气。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不支持
燃烧;故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酷试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酚儆溶
液变红;
(4)由实验对比可知,此反应中二氧化锌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填: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3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由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酿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配试液变红色,
所以烧杯中的现象是B中液体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观
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更快;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塑料瓶中
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且热水中的纸花先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答案为:(1)B中液体变红;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图3中纸花比图2中纸花先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①观察到烧杯A中酚猷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烧杯B的作用是对比;
②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朝四氧化三铁,在二氧化毓的
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三氧K通水+氧气,该实验中,铁丝燃
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双氧水的分解能持续提供氧气;
③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型五氧化二磷;反应结束
后冷却,进入Y型管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Y型管的体积为30mL,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蒸镭水的体积为:30mLxl=6mL;
5
④A、反应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a点处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故B错误;
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因此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故C正确;
D、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压强增大,因此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
气瓶,故D正确。
故选:Bo
故答案为: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对比;
②铁+氧气史超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二氧化矿水+氧气;双氧水的分解能持续提供氧气;
③红磷+氧气豆超五氧化二磷;6;
④B。
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滴有酚髓溶液的棉花上,氨气溶于
水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酣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1)酚敷溶液变为红色;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四.解答题(共14小题)
3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氧气
的密度大于空气;
(2)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这是因为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
隔变大,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所以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
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
故填:21%,,
3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创设相同的环境改变其中某一方面的条件,观察记录溶解量.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取等质量的冷水,各加入质量相同但颗粒大小不同的品红.
[实验现象]颗粒小的品红扩散更快
[结论]颗粒越小,扩散越快
[分析推理、获取结论]成立
3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春雨润泽桃花开,微风拂面清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慢性肾病患者教育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一诊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理线器合作协议书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钢高级中学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
- 护理品管圈的心得
-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HITECOAT高耐蚀耐磨化学镀镍磷合金钢板材项目发展计划
- SYB甜品店创业计划书
- 掌握重点中职电子商务教师资格证试题与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隔音涂料施工方案
- 甘肃卷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含答案)
- T-CCTAS 61-2023 桥梁承重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
- 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技能题库大全
- 铁路行车组织 课件 项目4 调车工作
- 医院品管圈(QCC)活动成果报告书-基于QFD 润心服务改善 ICU 患者及家属就医体验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Q∕GDW 12164-2021 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
- 钢格构柱组合式塔吊方案(专家认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