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史学家提出:东方文化较高诸邦,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其意在说明()A.东方文化相对更为先进 B.东方六国守旧势力强大C.商鞅变法成功的可能性 D.不同文明间应交流互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方文化较高诸邦,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可知,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比较小,容易接受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商鞅变法成功的可能性,C项正确;材料说明了东方文化相对更为先进,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秦国落后的状况使得商鞅变法容易成功,而不是强调东方六国守旧势力强大,排除B项;材料意在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可能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 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 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注重开发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开发水利并移民垦荒,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巩固边防,D项正确;王国问题的解决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排除A项;汉与匈奴时常发生战争,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3.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开元年间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到肃宗乾元元年,采访处置使改为观察处置使,材料中解释观察处置使是地方军政长官,这就说明这一时期,观察处置使同时具备监察权和地方管理权,实际上达不到对地方监察的效果,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变化,没有涉及基层管理,排除B项;C项不符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意矛盾,材料体现的是,到唐朝中后期,监察制度下已经达不到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4.宋代曾公亮在水利、术数方面都颇有研究,他负责编撰的《武经总要》颇具影响力,被封为吏部侍郎。宋真宗时,因石归宋献上的木羽弩箭,射程远,杀伤力大,朝廷增加了其俸禄。造船务匠人项绾等研发海船,获得钱币奖励。这反映出,北宋时()A.治国指导思想逐渐发生变动 B.社会环境利于技术创新C.与少数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 D.重文抑武政策有所松动【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宋朝对技术上有贡献的人员有相关的奖励,由此可以推断出,这种做法会调动技术人员的创新,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宋朝依然是重文轻武,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宋朝一直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材料也不能体现重文抑武政策有所松动,排除D项。故选B项。5.宣德八年,明政府回赠日本贡使礼品,除常例白金三百两、皇室精制丝绸一百二十二匹以外,特另增戗金桥、床,银制酒具,古铜花瓶、香炉等四十二种,装柜六十只。对于日本贡舶附带货物,明政府均以优价收买。明朝与日本的往来()A.冲破了海禁政策限制 B.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C.有效缓解了倭患问题 D.推动了手工业技艺革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秉持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原则,注重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B项正确;明朝依然实行海禁政策,并没有被冲破,排除A项;明朝一系列军事斗争有效缓解了倭患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明朝与日本的往来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并不会推动手工业技艺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6.如表为1916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制订的《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如表中的规定()类别基本内容关于留学考试留学生要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拔。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步骤,初试由省行政长官组织,复试由教育部在京组织进行,初试合格者的试卷要送教育部复核关于留学生的管理留学生由教育部特派的留学监督进行管理。留学监督每月收取留学生学位论文和考察报告,验明留学生毕业凭证等A.体现出资产阶级教育宗旨 B.说明政府对留学大力支持C.反映出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D.规划了留学生的发展目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留学生要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拔”可知,政府要筛选出优秀学生留学;根据材料“留学监督每月收取留学生学位论文和考察报告”可知,政府注重留学人员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看,政府重视人才培养,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资产阶级教育宗旨,材料主要反映出政府重视人才培养,排除A项;B是表象,材料主要反映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政府重视人才培养,排除D项。故选C项。7.《新青年》在1915年之后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绝对喉舌。仔细阅读其中的评论会发现对亚当·斯密、尼采、孟德斯鸠等人物的讨论,却找不到对马克思的讨论,1919年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努力失败 D.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指导1919年以后,马克思才在中国迅速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启示,通过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相关,排除A项;B项不符史实,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排除B项;C项和1919年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不相关,C项表述和五四运动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井冈山会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30年,中央军委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该制度表明中共()A.坚定地奉行农村革命道路 B.努力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为红军实现顺利转移创造条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代表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代表制度,与坚定地奉行农村革命道路无关,排除A项;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依然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并没有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B项;红军转移发生于193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据金陵大学农学院调查,1941年成都附近7县米谷生产的净成本,平均每市石米为152.31元。而在1940年时每市石仅46.07元,相差一年,成本增长了近4倍。从1937年到1940年,四川省农民所付生活费指数上涨了约5.5倍,到1941年上涨了19.6倍。上述现象()A.根源于战乱、灾荒频繁出现 B.将导致大量农民与土地分离C.推动了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 D.直接影响着抗战形势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省7县米谷生产的净成本和农民所付生活费指数急剧上涨,农民负担逐渐加重,仅凭农业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会导致大量农民与土地分离,B项正确;成都米价的上涨是由通货膨胀、粮食歉收、囤积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A项说法片面,排除A项;日军的“三光”政策以及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等推动了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排除C项;“直接影响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说法夸大了材料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3年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征收企业所得税。1984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上述措施()A.明确了企业的所有权 B.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C.增强了税收的透明度 D.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基本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征收企业所得税”可知,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企业不需要将所有利润上交中央,只需要上交企业所得税,显然这样做不仅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发展,还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所有权问题,材料涉及国营企业的“利改税”,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税收透明度问题,材料主要涉及国营企业“利改税”,排除C项;材料中的改革不能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基本问题,材料仅涉及国营企业“利改税”,这样的调整主要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A.适应了国家政治特点 B.体现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冲击了基督教文化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可知,罗马帝国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可知,罗马帝国将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教师也改为国家委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让教育尽可能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反映出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A项正确;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适应政治发展需要,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与政治密切关联,排除C项;D项无法体现,同时表述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几乎形成垄断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12.在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上,新国王加冕宣誓是重要环节。英国埃塞尔雷德二世(979——1016年在位)宣誓内容包括:“确保基督教会的安全”,“维护国内和平与安全,仁慈施政”“在司法审判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这说明,当时英国()A.王权有较大程度的加强 B.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C.基督教与王权相互依赖 D.封建王权受到一定的制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新国王加冕宣誓是重要环节”“确保基督教会的安全”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加冕需要教皇的祝福,并对教皇宣誓效忠,反映了封建王权受到一定的制约,D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封建王权受到一定的制约,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恰好说明封建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的封建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但基督教不依赖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对当时已失去反抗能力的雅各宾派残余分子采取高压政策。而对真正构成主要危险的王党势力,他严令枪决一切手持武器的或煽动叛乱的人。同时,他发布命令允许逃亡者回国,并从回国者中任命了一批官员。其做法()A.旨在消除不同阶层的政见分歧 B.迟滞了法国工业革命进程C.符合巩固法国革命成果的需要 D.实际废除了本国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对实行恐怖政策的雅各宾派残余分子和王党势力实行严厉镇压,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法国革命成果,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跟法国的工业革命不相关,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并不是拿破仑·波拿巴政府的做法实际废除了本国封建制度,而是体现出巩固法国革命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中为美国政府关于1915年英国船只“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军鱼雷击沉事件的部分宣传言论。下述言论()作品名称基本内容1915年《大战中的恐怖和暴行:“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性摧毁》潜水艇这一恶毒的摧毁工具,将上千名手无寸铁、毫无还手之力、热爱和平的男男女女和孩子,全部送到海底了1917年《战争与人性》一个邪恶的罪行,只有“卢西塔尼亚”号的水墓成为德国普鲁士王室的葬身之地,才能完全赔偿这一事件造成的伤害A.凸显了英德对一战进程的影响 B.表达了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C.意在获得民众对美国参战的支持 D.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美国1915年的《大战中的恐怖和暴行:“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性摧毁》和1917年《战争与人性》这两部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德国的谴责,结合题干时间当时的美国的影响力在上升,美国官方借用作品中对德国在一战中的行为谴责的方式释放一个信号,美国作为一个影响力的大国应该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实际表明美国想参战,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美国想获得民众对其参战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体现的是美国参战的表面目的,排除B项;D项夸大了材料的意义,材料主要体现美国想获得民众对其参战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 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不同时期具体国情不同造成的,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苏联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材料体现的是苏联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苏联政府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材料主要体现苏联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苏联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6.1948年,美英法宣布6月21日起在德国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马克。同年9月,西方占区组成由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参加的议会委员会,主管临时宪法即《基本法》的拟订工作。1949年5月,西方三国军事长官批准《基本法》,同时公布了《占领法》。上述现象表明()A.雅尔塔体系被西方大国颠覆 B.德国走向分裂不可逆转C.冷战思维具有深厚社会基础 D.英法美国家利益趋向一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以来,在德国的西方战区,相继进行经济、政治、法律方面的变革,这无疑释放一个建立西方战区新政权的信号,B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级格局的基础,材料体现的是二战结束后,德国的西方战区加紧新政权建设,恰恰是对雅尔塔体系的践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冷战思维具有深厚社会基础,材料体现的是美英法三国加紧在德国西方战区的新政权建设,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在德国西方战区问题上,英法美具有共同的国家利益,并不是所有问题,三国都有共同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永卿,江苏扬州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永城主簿、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历任右正言、左谏议大夫、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的刘安世(1048—1125,号元城)谪亳州时,马永卿为永城主簿,因往求教,追录安世语为《元城语录》。(宋)太祖皇帝(927—976)尝令后院造一熏笼,数日不至。帝责怒。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复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进御。以经历诸处故也。帝怒,问宰相赵普曰: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以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又台觐理会。此条贯深意也。太祖大喜曰:此条贯极妙。——以上史料摘自马永卿的《元城语录》(1)运用相关知识,简析史料中宋太祖态度的转变。(2)你认为上述史料记载内容的真实度如何,请说明理由。【答案】(1)材料中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转怒为喜。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2)答案一相对真实。理由:撰写人及叙述人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以直谏闻名;上述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答案二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上述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以佐证。【解析】【小问1详解】题目要求简析史料中宋太祖态度的转变,首先根据材料答出宋太祖态度的转变,然后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数日不至。帝责怒”可知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根据材料“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又台觐理会”“太祖大喜曰:此条贯极妙”可知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转怒为喜。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小问2详解】史料记载内容的真实度可以答真实也可以答需要进一步考证,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一:相对真实。理由:撰写人马永卿及叙述人刘安世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刘安世以直谏闻名;题中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答案二: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题中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以佐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物流,东西畅通成为可能。大运河曾在很长时期承担了古代政府漕粮与重要物资的运输功能材料一材料二(光绪)十六年,修扬属南运河堤闸涵洞,及附城附镇塼工。十九年,潮白河涨溢,运堤两岸决口七十馀,上游务关厅决口七。二十年,濬(疏通)济宁、汶上、滕、峄、茌平、阳穀、东平各属运河。二十四年,御史秦夔扬亦言河漕劳费太甚,请停江北河运。二十六年,联军入京师,各仓被占踞,仓储粒米无存,江北河运行至德州,改由陆路运送山、陕。二十七年,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言:“漕粮储积,关於运务者半,因时制宜,请诏各省漕粮全改折色(征收银两),其采买运解收放储备各事,分饬漕臣仓臣筹办。”自是河运遂废,而运河水利亦由各省分筹矣。——摘自《清史稿·河渠二·运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运河的发展特点。(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所学,请补充一条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其他因素。【答案】(1)运河由局部地区到跨越较大地区;运河发展对前代具有继承性;运河走向大体贯穿当时经济发达地区;运河规模与当朝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2)核心问题:清末漕粮河运废停。原因:运河治理成本增高;河道运输条件恶化;西方侵略者对运河线(漕粮仓储)破坏。其它因素:晚清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近代轮船运输业(海运)的发展;晚清部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答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减弱、河运成本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中春秋、隋唐以及元朝三个时期的运河图,从范围、走向、与前代关系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如运河由局部地区到跨越较大地区;运河发展对前代具有继承性;运河走向大体贯穿当时经济发达地区;运河规模与当朝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等等。【小问2详解】核心问题:根据材料“二十四年,御史秦夔扬亦言河漕劳费太甚,请停江北河运”“二十六年,联军入京师,各仓被占踞,仓储粒米无存,江北河运行至德州,改由陆路运送山、陕”“自是河运遂废,而运河水利亦由各省分筹矣”可知,清末漕粮河运废停。原因:根据材料“光绪)十六年,修扬属南运河堤闸涵洞,及附城附镇塼工。十九年,潮白河涨溢,运堤两岸决口七十馀,上游务关厅决口七。二十年,濬(疏通)济宁、汶上、滕、峄、茌平、阳穀、东平各属运河。二十四年,御史秦夔扬亦言河漕劳费太甚,请停江北河运”可知,运河治理成本增高;河道运输条件恶化;根据材料“二十六年,联军入京师,各仓被占踞,仓储粒米无存,江北河运行至德州,改由陆路运送山、陕”可知,西方侵略者对运河线(漕粮仓储)破坏。其它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晚清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近代轮船运输业(海运)的发展;晚清部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等方面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十九世纪末《清议报》上的《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一文中首次出现了“帝国主义”一词,此文由日文翻译而来,是日本人片冈鹤雄译自美国报刊上的一篇文章一战结束之初中国思想界批评帝国主义强权逻辑成为趋势,不少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前途不是帝国主义扩张下对弱小民族的殖民,而应是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下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概念,同时形成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形态,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殖民地而互相冲突,最终走向世界大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无论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是否资产阶级,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二战”结束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认为只有帝国主义者才是斗争的对象“冷战”格局形成后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帝国主义正组成反动联盟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帝国主义终将走向灭亡——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参考表中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建构与调适”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主题: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意识形态中“帝国主义”概念的建构与调适。论述五四运动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输入,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创,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影响较大,接受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概念,并将其运用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作为革命纲领内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存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团结广大工农群众,先后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捍卫民族权益。抗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发动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中国共产党坚定反抗外来侵略,调整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方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建国,为争取美国人民对革命的同情,推动美国对华政策的中立,对帝国主义灵活调整,将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冷战开始后,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抗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对战胜帝国主义充满信心。综上所述,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革命任务特点等因素影响,中国共产党不断调适并建构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题着眼点是“建构与调适”,材料涉及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相关事件,每则材料都涉及“帝国主义”这个词,建构与调适的观念必然涉及对帝国主义这个概念,题干没有要求具体时间,只要是近代史时期就可以,我们不妨以中国共产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着手,材料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么可以将论题定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意识形态中“帝国主义”概念的建构与调适,后面结合材料展开相关论述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口大迁徙,古已有之。然而,以哥伦布航行美洲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才真正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大潮。卷入其间者,粗略分来,不外两类移民:自愿性的移民和强迫性的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或欲实现政治扩张、宗教传播之类的抱负。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徙》材料二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奉行歧视和限制有色人种向澳大利亚移民的“白澳”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人的种族主义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战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其移民政策,1956年规定,已居住澳洲的非欧洲人有资格取得澳籍。1957年规定,获临时入境许可的人在澳居住15年以上者可取得公民权。《1958年移民法》废除了听写测试。1966年,允许持临时入境许可的非欧洲人5年后申请入籍,并允许有专长的人申请临时入境许可。1972年“白澳”政策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技能更加注重,建立了积分评估系统并进行多次修订。1975年颁布了《联邦种族歧视法》,旨在确保所有人,不论其肤色、血统、民族或种族出身,均受到平等对待。20世纪80年代后,澳大利亚更注重申请者的就业技能、语言程度和年龄。——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寓装修施工合同
- 五人合资经营合同样本
- 股权转让及承销合同
- 2024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6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 商业合同审核标准大全
- 中学2024年教育教学专项发展规划执行、完成情况
- 品牌推广合同(三)
- 合同范文:专业虚拟主机托管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s tal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按月退费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 2025-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人力资源部门2023年度招聘效果分析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版 2025年春)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招聘专员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试卷和答案(泉州二模)
- 员工行为守则及职业道德规范
- 3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国土个人工作总结样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