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土地增值税“三控一促”管理办法(试行)解读潍坊税院2015年6月土地增值税历史沿革1993-2002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于1994年1月1日在全国开征。1995年1月27日财政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12月25日省地税局出台《山东省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2002-2005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2]615号)其中: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房地产投资商的投资回报趋于正常情况,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办法,预征率的确定在科学、合理。对已经实行预征办法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减预征率。
2004年《山东省地方税务局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清算管理暂行办法》(鲁地税发[2004]第33号)2005—2015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2009年《《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91号)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2015年《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三控一促”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的目的针对基层税务机关在土地增值税管理中,特别是清算审核中的迫切要求。一是统一执行口径。二是降低执法风险。三是堵塞税收漏洞。四是化解税企争议。五是规范清算工作流程。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等政策规定,施行源头监控、成本管控、风险防控,促进土地增值税管理规范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制定过程一是多次召集部分市地业务骨干进行座谈。二是邀请国内土地增值税知名专家参与指导。三是征求省局相关处室和各市局的意见建议。四是请示总局财产行为税司、报省政府法制办审议。主要内容一、总则二、源头监控三、成本管控四、风险防控五、清算鉴证质量管理六、法律责任七、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四条主要内容: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依据;办法适用范围—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控一促”,是指在土地增值税管理工作中施行源头监控、成本管控、风险防控,促进土地增值税管理规范化;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第二章源头监控源头监控,是指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管理和过程监控,从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始,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为加强土地增值税预征、清算管理奠定基础。第一节项目管理第二节土地增值税预征第三节清算申报受理第一节项目管理第五条—第八条主要内容:地税部门应实施项目管理工作;纳税人应办理项目登记;地税部门应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地税部门应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实施项目管理工作的依据和目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国税发[2009]91号,以下简称规程)第六条规定,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日常税收管理,实施项目管理,并做到税务管理与纳税人项目开发同步。其目的:一是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取得预售收入时点,加强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二是获取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立项、规划、建设等基础信息,在项目建设初期明确清算单位;三是规范纳税人按照确认的清算单位进行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归集;四是为实施清算条件认定和清算报告审核提供参考依据。如何实施项目管理工作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获取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各类报批报验文件以及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分项目建立档案、设置台帐,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实行跟踪管控的方式方法。同时,各县(市、区)地税机关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施房地产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纳税人如何办理项目登记办法第六条规定纳税人应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获得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许可后十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同时报送《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表》及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已开始销售但尚未办理清算申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纳税人应于本办法施行后在主管地税机关规定时限内补报《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表》。第二节土地增值税预征第九条—第十七条主要内容:适用范围;计税依据;预征率设置;计算公式;收入确认;纳税期限。适用范围根据《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纳税人在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可以预征土地增值税,待该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的规定。办法第九条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在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前,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其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扶持根据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1995]048号)第十四条“当地税务机关规定不预征土地增值税的,也应在取得收入时先到税务机关登记或备案”的规定。为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相关政策,针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多属于普通标准住宅且增值率较低,如纳入预征易出现清算退税的实际情况。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转让经政府批准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取得的收入,报经主管地税机关登记或备案后,暂不预征土地增值税。上述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符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具体规定。计税依据根据《实施细则》第五条“条例第二条所称的收入,包括转让房地产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的规定。办法第十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价款、预收款、定(订)金、违约金和其他经济利益,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因房地产购买方违约,导致房地产未能转让,转让方收取的定(订)金、违约金不作为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确认为房地产转让收入。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全额开具商品房销售发票的,按照发票所载金额确认收入;未开具发票或未全额开具发票的,以交易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所载的售房金额及其他收益确认收入。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依据:国税函[2010]220号第一条)预征率设置根据《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53号)第二条“为了发挥土地增值税在预征阶段的调节作用,各地须对目前的预征率进行调整。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各地要根据不同类型房地产确定适当的预征率(地区的划分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的规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各市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方税务局的要求,按照不同类型房地产确定适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并报省地方税务局备案。非直接销售房地产的收入
是否纳入预征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它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的规定。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清算前发生的应视同销售房地产的收入,应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处置地下人防设施取得的收入
是否纳入预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国家保护人民防空设施不受侵害。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侵占人民防空设施。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按规定建设的人防工程产权应属于国家所有,其投资者处置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建造的车库(位)等设施不能实现产权转移,取得的收入不应视为转让房地产收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处置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建造的车库(位)等设施取得的收入,不预征土地增值税。第三节清算申报受理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主要内容: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主体和受理主体;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清算和可清算条件;符合清算条件纳税人办理清算申报的时限;纳税人清算申报时应报送的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受理清算申报流程。如何确认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和已竣工验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三条规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包括土地的开发,建造、销售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除土地开发之外,其他开发产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已经完工:(一)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二)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三)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办法第二十一条参照以上规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清算和可清算条件中所称的“全部竣工”、“已竣工验收”作了明确。纳税人办理清算申报时
应提供哪些资料根据《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第十二条“纳税人清算土地增值税时应提供的清算资料”的规定。办法第二十三条对清算申报所需提报的资料做了进一步明确。清算受理流程和适用文书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清算受理环节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同时明确了主管地税机关在做出予以受理、补正资料告知、不予受理决定时,应向纳税人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予以书面告知。第三章成本管控成本管控,是指通过明确相关政策,强化对开发项目成本费用的审核,实现对清算项目的有效控管。第一节清算申报审核第二节清算税款征收第一节清算申报审核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三条主要内容:清算审核完成时限;清算审核方法;清算单位确认;普通标准住宅划分条件;扣除项目金额的确认具体规定;扣除项目合法有效性的具体规定;地下人防设施的扣除原则;提高清算审核质效的具体措施。清算审核原则:相关性原则。即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在清算项目开发中直接发生的或应当分摊的。准确性原则。即扣除项目应当准确地在“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中分别归集,不得混淆。真实性原则。即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合法性原则。即扣除项目中因支付款项而取得的凭证必须是合法有效凭证。实际支付原则。除另有规定外,合法有效凭证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扣除项目以实际支付金额为准。各项预提费用不得包括在扣除项目金额中。配比原则。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应按照受益对象,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共同的成本费用。清算审核时限根据《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第十五条“主管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清算资料后,应在一定期限内组织清算审核,具体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确定”的规定。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了主管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清算申报资料后,应自受理申报之日起90日内完成审核,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经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完成,并书面告知纳税人。清算单位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土地增值税以纳税人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为单位计算”和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第一条“土地增值税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的规定。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原则上以发展和改革部门下发的《立项批复书》、规划部门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为依据确认清算项目。对在同一个项目中,既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又建造其它类型房地产的,无论是否享受普通标准住宅优惠政策,均应按规定分别计算增值额、增值率,缴纳土地增值税。具体清算类型划分由各市地方税务局视情统一确定,报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备案。确认原则:一般情况下,主管税务机关不得以企业自行确定的分期项目作为清算单位。但对于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开发项目因开发周期较长或其它特殊原因,纳税人自行分期开发的,且各期的公共配套设施相对独立、齐全,其收入、成本、费用也能按规定分别归集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将企业的分期项目确定为清算单位。审核资料:房地产立项报告;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等;房屋建筑面积测绘验收报告或测绘成果验收确认书(需加盖测绘部门的印章)、房屋所有权大证;新建房屋门牌号编号审批表;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立项通知书等。审核要点:根据项目立项报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审核项目分期是否合理;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房产测绘成果报告书、房屋所有权大证、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和房屋销售明细表等资料核对楼盘构成,区分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掌握总栋数、总套数、总建筑面积、各类开发产品总建筑面积、可售面积(已售、未售、自用)、不可售面积相关数据;审核成本分摊办法是否合理、合规。普通标准住宅确认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普通标准住宅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41号)“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制定的‘普通住房标准’的范围内从严掌握”的规定。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普通标准住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二)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三)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随房屋一并转让的地下室(储藏室)、阁楼,凡转让的房屋为普通标准住宅的,地下室(储藏室)、阁楼按照普通标准住宅进行清算;凡转让的房屋为其它类型房地产的,地下室(储藏室)、阁楼按照其它类型房地产进行清算。单独转让的地下室(储藏室)、阁楼按照其它类型房地产进行清算。停车位、车库不论采取何种转让方式,均按照其它类型房地产进行清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确认根据现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规定,办法第二十九条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清算扣除项目进行了分类明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成本;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纳税人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金;以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向原土地使用人实际支付的地价款。(依据:《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第五条(一))纳税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契税。(依据:国税函[2010]220号第五条)房地产开发成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在房地产开发期间,按政府规定缴纳的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相关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计入开发成本,并加计扣除。具体范围由各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拆迁补偿费必须是真实发生和实际支出的,支付给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或签收凭据要一一对应。拆迁安置土地增值税计算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开发企业采取异地安置,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自行开发建造的,房屋价值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计算,计入本项目的拆迁补偿费;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购入的,以实际支付的购房支出计入拆迁补偿费。货币安置拆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合法有效凭据计入拆迁补偿费。(依据:国税函[2010]220号第六条)审核资料:1、当地拆迁补偿办法或具体拆迁安置文件;2、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及拆迁补偿清单;3、房屋评估及测绘资料;4、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计算表;5、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属相关资料;6、被拆迁人营业执照或组织代码证、居民身份证等证明材料;7、安置资金结算及交付证明材料;8、其他资料。如法律公证或法院裁定等。审核要点:拆迁补偿费是否予以分摊,分摊办法是否合理、合规,具体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拆迁补偿费是否实际发生。应向拆迁管理部门了解拆迁政策,查阅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拆迁台账等资料,抽取其中部分拆迁户的资料,了解其补偿形式、补偿金额、支付方式、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审核是否多列支拆迁补偿费。审核支付给个人的拆迁补偿款、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或签收凭证是否一一对应。前期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支出。基础设施费,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审核资料: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和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基础工程所书立的合同、形成的报告以及支付费用取得的凭据。包括:前期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总预(概)算;招投标情况(招标公告、项目报价清单、招标文件、中标文书);评估、设计、论证合同以及相关报告;施工合同;支付凭证及结算发票、票据。审核要点:前期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列情形。重点关注有无重复设计和设计费畸高现象。审验前期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相关合同与清算项目是否对应,收费标准是否合理,补充协议是否真实,出具单位是否关联企业、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取得发票的真伪等情况。多个(或分期)项目共同发生的前期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是否重复列支,是否按项目合理分摊。应按照各项目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计算分摊。获取项目概预算资料、决算报告、工程造价审计资料、建造合同,比较、分析有关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资料与实际支出是否能够相互印证。审核绿化工程费用是否真实合理。对绿化工程支出金额较大的,应检查苗木数量、单价和总金额,要求企业提供清单,必要时实地核实。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合同约定,扣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为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量保证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扣除。(国税函[2010]220号)装修费用的扣除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已装修的房屋,其装修费用可以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依据:国税发〔2006〕187号)根据《实施细则》第四条“条例第二条所称的附着物,是指附着于土地上的不能移动,一经移动即遭损坏的物品”的规定。总局解释,上述装修费用不包括纳税人自行采购或委托装修公司购买的家用电器、可移动家具、日用品、可移动装饰用品(如窗帘、装饰画等)所发生的支出。审核资料: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预(概)算;投标情况(招标公告、项目报价清单、招标文件、中标文书);施工合同;甲供材料(设备)的采购合同(发票、记账凭证);施工企业领取甲供材(设备)的领取记录凭证(记账凭证);工程款项支付凭证及结算发票;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决(结)算报告;工程质量保证金扣留情况(往来款项凭证、账页、工程审定造价的发票开具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竣工决算书、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档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档等。审核要点:审核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是否真实发生、实际支付。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当与中标合同、工程预算报告、工程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工程施工合同(含变更设计追加工程补充协议)、工程监理报告记载的内容相符。审核中如发现实际发生额高于工程预算,应重点核查其工程设计变更资料、变更时点、施工现场签证资料、工程监理单位监理报告及“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档”,如提供的补正资料存在虚假或无相应材料佐证,可视情形将超出部分从工程费用中予以剔除。审核建筑安装发票是否在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开具单位与施工合同上签订单位是否一致。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企业报送发票明细信息与税务征管系统发票发售信息进行比对,验证纳税人所取得建筑业发票真伪,应对大额发票真实性进行重点审核。纳税人如自购建筑材料,应重点审核自购材料款和施工方开具建筑业发票的价款是否存在重复列支问题;可要求纳税人提供自购建筑材料的详细清单和票据,结合施工合同、工程结(决)算书和建筑业发票进行比对调整。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与清算项目配套的居委会和派出所用房、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变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按以下原则处理: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建成后有偿转让的,应计算收入,并准予扣除成本、费用。纳税人将公共配套设施等转为自用或出租,不确认收入,其应分担的成本、费用也不得扣除。审核资料: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资料;无偿移交政府或全体业主的证明资料审核要点:审核公共配套设施费的界定是否准确,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真实发生,有无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情况。应结合规划设计资料进行实地核实。审核公共配套设施费的处置方式。无偿移交政府或全体业主的,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并实地核实。如有自用或出租行为,对应的成本应予以剔除。多个(或分期)项目共同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按项目合理分摊。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成本分摊,一般采用“建筑面积法”。开发间接费用是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审核资料: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说明;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相关人员考勤情况记录;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相关人员工资薪金标准说明;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人员名单、劳务合同以及工资明细表等资料;项目部所需用的固定资产明细帐、提取折旧以及周转房摊销的明细帐。审核要点:审核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相关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是否将与项目开发没有直接关系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计入开发间接费用。这里的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是指除工程部、设计部、装修部等与项目开发具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审核开发间接费的构成情况。办公费是项目管理发生的日常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等费用,以及与项目管理直接相关的系统开发、维护、购置、专线租用、网络布线等费用。折旧/摊销指房屋建筑物及项目管理部门使用的电脑、空调、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按规定摊销的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物管能源费指项目管理办公场地的物业管理费、水电能源等相关费用。开发间接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有无预提开发间接费用的情况,取得的凭证是否合法有效。审核开发间接费的归集分配情况。如果有多个开发项目,开发间接费用是否分项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所附送的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的凭证或资料不符合清算要求或不实的,主管地税机关可参照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建安造价定额资料,结合房屋结构、用途、区位等因素,核定上述四项开发成本的单位面积金额标准,并据以计算扣除。各市地方税务局应定期获取当地建安造价定额相关资料,合理制定上述成本核定标准。参照当地当期同类开发项目单位平均建安成本,或者当地建设部门公布的单位定额成本,验证建筑安装工程费支出是否存在异常。在工程造价的核实方面可引入中介机构评估机制,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评估机构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进行抽样或全面审核,并出具工程造价的评估报告书作为税务机关核定开发成本的参考依据。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5%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计算扣除。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没有利息支出的,按照以上方法扣除。房地产开发企业既向金融机构借款,又有其它借款的,其房地产开发费用计算扣除时不能同时适用本条1、2项所述两种办法。(国税函〔2010〕220号)审核资料发票、凭证;支付利息凭证、借款合同、与信托公司有关的委托贷款合同等。审核要点:企业发生的全部利息支出均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且利息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内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分期开发的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所发生的一般性贷款利息支出,是否按照开发项目合理分摊。能够证明利息在项目之间分摊合理的资料齐全,理由充分。借(贷)款合同合法有效,且支付的利息应与合同约定相一致。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将“开发成本”(或生产成本)账户中的利息支出调整至“房地产开发费用”项目。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细则中规定允许扣除的印花税,是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印花税。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其缴纳的印花税列入管理费用,已相应予以扣除。其他的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允许扣除在转让时缴纳的印花税。(财税字〔1995〕48号第九条)审核资料:税收完税凭证;审核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等账户及相关凭证。审核要点:审核营业税及附加是否足额缴纳。根据核实后的销售收入,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与企业实际缴纳税金进行比对;审核是否剔除本次清算范围外、转让其他房地产(土地、旧房等)应缴营业税税金和房屋租赁等其他服务业的应缴营业税税金。财政部规定的其它扣除项目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加计20%扣除。对于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如果代收费用是计入房价中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可作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计税;如果代收费用未计入房价中,而是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的,可以不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对于代收费用作为转让收入计税的,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许作为加计20%扣除的基数;对于代收费用未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计税的,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扣除代收费用。扣除项目合法有效性的具体规定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实际发生的。除另有规定外,扣除项目须提供合法有效凭证;不能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的,不予扣除。合法有效凭证是指: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相关部门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部门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其它合法有效凭证。扣除项目金额应当准确地在各扣除项目中分别归集,不得混淆。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或者同一项目中建造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其扣除项目金额的分摊比例,可按实际转让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占可转让的土地使用权面积的比例计算,或按已售建筑面积占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也可按地税机关确认的其它方式计算。对同一类事项,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政策或处理方法。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规定不一致的,以税务处理规定为准。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在清算项目开发中直接发生的或应当分摊的。地下人防设施的扣除原则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处置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建造的车库(位)等设施取得的收入,不计入土地增值税收入,凡按规定无偿移交给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准予扣除相关成本、费用。(依据:国税发〔2006〕187号第四条)提高清算审核质效的具体措施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地税机关在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工作中,可以按规定探索购买劳务的方式,协助解决工程造价等专业技术问题。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为确保清算审核工作更加专业、高效,各主管地税机关可设立集中清算审核工作组,由专人(组)对清算项目实施分类、切块式的审核模式。即将一个清算项目分为项目概况、收入、成本、费用四大类分别进行审核。每一类别均由相对固定人员(小组)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核,并负责相应数据、文书、政策的合成和归集。第二节清算税款征收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主要内容:出具审核结论和明确缴纳期限;核定征收条件;计算公式;核定征收率设定;核定征收操作流程。审核结论和缴纳期限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结束,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纳税人,并确定办理补、退税期限。纳税人未按照主管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补缴土地增值税的,应按日加收滞纳金。(依据:《征管法》第三十二条)核定征收条件纳税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实行核定征收。(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二)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三)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确定转让收入或扣除项目金额的;(四)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清算手续,经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五)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依据:国税发〔2006〕187号第七条)核定征收率设定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各市地方税务局应当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省地方税务局的要求,通过国土部门查询项目土地价格、参照当地扣除项目金额标准、同期同类房地产销售价格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不同房地产类型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并报省地方税务局备案。(依据:国税发[2010]53号第四条)核定征收操作流程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符合上述核定征收条件的,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严、从高确定核定征收率。税务人员要对房地产项目开展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核查,经主管地税机关集体审议、并报上一级地税机关备案后,通知纳税人补缴税款或办理退税。核定征收必须严格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核定征收范围,严禁在清算中出现“以核定为主、一核了之”、“求快图省”的做法。(依据:国税发[2010]53号第四条)第四章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是按《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为征管对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管理为保障,对土地增值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风险识别,实施风险应对,以降低土地增值税税收损失率。第一节目标规划与指标管理第二节风险识别第三节风险应对第一节目标规划与指标管理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主要内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年度计划;土地增值税税收风险指标和模型的设计、汇集;整合清算审核和风险管理实施专项评估。第二节风险识别第四十三条—第五十三条主要内容:风险识别是指地税机关运用风险分析工具,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发现容易产生税收风险的领域、环节或纳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微生物学》本科题集
- 九江-PEP-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期末试卷
- DB5120T 22-2024 柠檬种植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勾股定理的综合探究题型(原卷版+解析)
- 2024年非标智能装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氧化石墨烯粉体失重率测定 热重分析法-征求意见稿
- 2.5.1 三角函数的应用-仰俯角、方向角问题 同步练习
- 保育员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 酯油脂-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三)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合同法及司法解释解读
- 电源车操作手册操作手册
- 中俄文运输合同
- 大班蒙氏数学:多边形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
- 家长会空白签到表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 车辆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及各岗位管理职责
- 针织学(双语)课件Chapter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