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课件_第1页
公司治理学课件_第2页
公司治理学课件_第3页
公司治理学课件_第4页
公司治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公司治理學:新興學科的誕生學習目的關鍵字第一節企業制度的演進與公司治理問題的產生第二節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與內涵

第三節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與研究方法復習思考題案例討論題:美國IBM公司的興衰:公司治理的影響

第一章公司治理學:新興學科的誕生學習目的1.瞭解企業制度演進的脈絡與公司制企業的特徵;2.把握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主要內容、學科性質、特點與研究方法。3.理解國內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和國內外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4.明確公司治理理論的歷史發展線索;關鍵字

古典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制企業公司治理利益相關者第一節企業制度的演進與

公司治理問題的產生一、企業制度的演進二、公司治理問題的產生一、企業制度演進古典企業制度合夥制公司制業主制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歸業主所有業主對企業負債承擔無限責任企業歸業主所有業主對企業負債承擔無限責任永續的生命體股份可以自由地轉讓出資人承擔有限責任二、公司治理問題的產生股權結構的分散化有利影響不利影響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伯利和米恩斯第二節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與內涵一、國內外公司治理理論研究的主題(1)國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2)國內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

(一)國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如何控制公司經理人員行為以保護股東利益

人們普遍對經理人員與日俱增的高報酬感到不滿股東訴訟事件大量增加機構投資者力量的增大如何保護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惡意收購中如何保護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於公司社會責任的爭論

(2)國內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題國內對公司治理的研究圍繞兩個主題展開:

主題1:治理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嚴重的管理者腐敗問題。

主題2: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化改造。經理人員腐敗的表現形式

1、在職消費膨脹;2、侵佔和轉移企業資產;3、資訊披露不規範,報喜不報憂,對重大經營活動不做出應有的解釋;4、經營行為圍繞著個人眼前的成績、地位和利益展開;5、經營管理人員和員工工資、獎金、集體福利等收入增長過快,侵佔企業利潤;6、財務關係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7、置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於不顧,搞不分紅或少分紅,大量拖欠債務;8、抵制兼併重組。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化改造

政策層面:《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研究關注的重點:隨著研究的深化,學者們的研究集中在兩個焦點問題上。一是國有企業公司化後,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力如何分配與制衡;二是國有企業公司化後如何處理新老“三會”的關係。“公司治理結構”概念的引入二、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一)國外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

(二)國內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

(三)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一)國外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綜合而言,西方學者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主要是圍繞著控制和監督經理人員行為以保護股東利益、保護包括股東在內的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兩個主題展開的。1、圍繞著控制和監督經理人員行為的界定(1)股東、董事和經理關係論。馬克·J·洛(1999)(2)控制經營管理者論。斯利佛和魏斯尼(1997)(3)對經營者激勵論。梅耶(1994)2、圍繞著保護股東利益的界定(1)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經理論。普羅茲(1998)(2)利益相關者控制經營管理者論。希克(1993)(3)管理人員對利益相關者責任論。布萊爾(1999)(4)利益相關者相互制衡論。狹義:錢穎一(1999)廣義:科克蘭和沃特克、李普頓(二)國內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1)公司內部權力機構相互制衡論。

吳敬璉(1996)(2)企業所有權與公司治理結構等同論。

張維迎(1996)(3)保護所有者利益,監督激勵經營者論。

周小川(1999)

(4)公司利益相關者相互制衡論。

楊瑞龍(1998)

(三)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雖然對公司治理給出了多種解釋,但還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不足之處。一是把公司治理的目的理解為相互制衡,而忽視了科學決策。二是只關注公司治理結構,而忽視了公司治理機制。要準確地把握公司治理的內涵,必須實現以下兩個方面的觀念轉變。一是從相互制衡轉向科學決策;二是從公司治理結構轉向公司治理機制。所謂公司治理是指,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第三節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

學科性質與研究方法

一、公司治理學產生的必然性二、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公司治理學在管理學科中的地位四、公司治理學的學科性質五、公司治理學的特點六、公司治理學的研究方法一、公司治理學產生的必然性

1、公司治理已經從單一的某一方面的理論問題研究轉向知識體系研究。2、公司治理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公司治理實踐與研究正在趨同化。3、公司治理教育已經成為全球高校工商管理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

公司治理學是一門通過對公司治理的綜合性研究,探討公司治理實踐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運作規範和方法的科學。三、公司治理學在管理學科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學和其他專業管理學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第一,戰略導向/任務導向第二,對公司是否被恰當地決策與經營管理進行監督與控制/業務經營管理。第三,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和具體管理的正當性與有效性/使專業經營管理更有效率和效力。公司治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成為管理學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公司治理學的學科性質

(一)公司治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二)公司治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三)公司治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五、公司治理學的特點

(一)科學性(二)藝術性(三)技術性(四)文化性【案例1-1】德誠信:鑄同仁堂金字招牌說起中藥,北京人立即會想起“同仁堂”三個字。同仁堂已存在了330多年,與它同生的老字型大小成百上千,而至今能像同仁堂這樣青春常在的卻是鳳毛麟角,難道它有什麼秘訣?記者日前對同仁堂進行了專訪。同仁堂黨委書記田大方解釋說,同仁堂人的秘訣就是一直堅守的“德、誠、信”理念,以為百姓制好藥為本分,追求誠實、守信的藥德.......跨世紀同仁堂人的目標是:承同仁堂誠信傳統,揚中華醫藥美名六、公司治理學的研究方法(一)實證分析方法和規範分析方法(二)制度分析方法(三)比較分析方法(四)實驗研究方法[案例討論題]美國IBM公司的興衰:公司治理的影響美國IBM公司從1984年左右開始由興到衰,由年盈利66億美元到1992年虧損達49.7億美元。在此8年期間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埃克斯被迫下臺。新上任的格斯特納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更換2/3的高層經理人員,將公司原來的分權管理改為強調各部門資源、技能和思想的更大程度的共用。公司開始出現轉機,並由虧損到1996年盈利約60億美元。IBM公司的興起與衰落的原因很多。下麵介紹的是企業內部治理、外部治理包括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和產品市場)以及激勵約束機制的影響。IBM公司,其原來的董事會中3/4成員基本上只起裝飾作用,他們雖然是些知名的人物,如著名大學校長、前政府官員等,但很少真正關心過公司的經營狀況,況且IBM公司的長期好績效使他們習慣於“享受”董事長每年一次為他們精心安排的一周海外度假旅行會議。董事會議既已淪為形式,那麼,董事會只能依靠其常設的執行委員會來行使職責。在IBM公司,對高層經理人員的激勵包括與現期績效相關的激勵和與未來績效相關的激勵兩大部分。前者主要以高額年薪來體現,後者則反映在股票期權的使用上。討論問題1.IBM公司今天的發展狀況怎樣?2.請從董事會約束、資本市場約束、產品市場的約束、經理市場的約束、激勵機制等五個方面,來探討公司治理機制如何在IBM公司運營中發揮作用。第二章公司治理: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學習目的關鍵字 第一節公司科層契約與公司治理體系 第二節公司治理邊界及其原理 第三節有效公司治理機制的設計原則和權力指數復習思考題案例討論題:帕瑪拉特V.S.安然:歐美模式的失敗?

第二章公司治理:理論框架與基本問題學習目的1.瞭解公司科層和市場契約的關係;2.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問題和當事人,以及公司的不同當事人在公司治理中所處的地位;3.理解專用性資產與公司治理邊界之間的關係,掌握公司邊界、公司治理邊界的類型和主要內容;4.熟悉有效公司治理機制的設計原則;5.明確一股一票和投票多數制度,掌握權力指數的應用。

關鍵字

科層和契約公司治理邊界公司治理機制

第一節公司科層契約與公司治理體系

一、公司科層和市場契約二、公司治理涉及的問題三、公司治理涉及的當事人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一、公司科層和市場契約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員工……要素市場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供應商……批發商消費者/客戶……外部債權人投資者……圖2-1公司科層與市場契約二、公司治理涉及的問題1.股東需要一種機制來有效地監督和制約經營者。2.一個擁有大量股份的股東或股東團夥可能會完全有效地監督經營者,但是他們的權利也必須受到制約,以防止他們做出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的不公平行為。3.“有限責任”對股東來說是一個優勢,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4.公司當事人博弈行為和他們的專用性資產之間的關係構成關鍵的公司治理微觀行為基礎,這一微觀基礎的表徵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問題。5.投資者希望在他們的投資中擁有流動性和多樣性的優勢——這一優勢不一定與參與監控所付出的始終一致。6.設計一套機制來保證投資者能夠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資訊。7.公司科層與市場契約之間的雙向關係對公司治理的調節問題,使公司治理成為一個永恆的主題。三、公司治理涉及的當事人(一)債權人、經營者、雇員(二)供應商、客戶和社區、政府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一)說明責任和問責制(二)公司治理的架構(三)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一)說明責任和問責制說明責任和問責制,是指由於代理人利用了委託人的資源並以此獲得收益,因此代理人有將自己行為的結果向委託人進行說明報告的義務。在理解說明責任和問責制時,關鍵問題是理解好委託代理關係,(二)公司治理的架構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內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確認的一種正式的制度安排,構成公司治理的基礎,主要是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之間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徑。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外在市場的倒逼機制,市場的競爭壓迫公司要有適應市場壓力的治理制度安排。公司的外部治理活動場所主要體現在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國家法律和社會輿論等。代理人的行動、類型或信號委託人代理人歸類防盜措施保險公司投保人隱藏行動道德風險飲酒、吸煙保險公司投保人耕作努力地主佃農工作努力股東經理工作努力經理員工經營決策員工經理專案風險債權人債務人房屋修繕住戶房東房屋維護房東住戶是否真正代表選民利益選民議員或代表廉潔奉公或貪污腐化公民政府官員是否努力辦案原告/被告代理律師表2-1委託人代理人劃分表表2-1委託人代理人劃分表--續市場需求/投資決策股東經理隱藏資訊道德風險專案風險/投資決策債權人債務人市場需求/銷售策略企業經理銷售人員任務的難易/工作努力雇主雇員贏的概率/辦案努力原告/被告代理律師健康狀況保險公司投保人逆向選擇工作技能雇主雇員產品品質買者賣者專案風險債權人債務人工作技能/教育水準雇主雇員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產品品質/品質保證期買者賣者需求強度/價格歧視壟斷者消費者盈利率/負債率、內部股票持有比例投資者經理健康狀況/賠償辦法保險公司投保人【網路鏈接2-1】美國公司治理結構的革命性變革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中國開始轟轟烈烈的第二波改革大潮之際,大洋彼岸的美國也發生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其意義不下於中國的深度改革。從1992年年前年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美國幾家最著名大公司的董事會先後解雇了六名聲名顯赫的超級總裁。他們分別是,美國IBM總裁約翰•愛克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羅伯特•斯但頗爾、美國捷達總裁傑姆斯•羅賓孫、西屋公司總裁保爾•萊格和康柏電腦總裁若德•凱寧。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六位巨星級總裁被炒魷魚,這在美國歷史還是第一次。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公司治理結構的革命性變革。機構投資者的治理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推動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力量。(三)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1.構築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則2.公司治理模式的類型1.構築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則(1)可以對公司治理的不同類別的制度安排作出描述和分析;(2)應能說明特定公司治理安排產生的條件;(3)必須說明一種公司治理安排的不同構成之間的聯繫,它們與金融體系以及經濟系統的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2.公司治理模式的類型(1)亞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2)日本和德國式的內部治理模式。(3)英國和美國式的外部治理模式。(1)亞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這種模式也可稱為股東決定直接主導型模式。這種家族式治理模式體現了主要所有者對公司的控制,主要股東的意志能得到直接體現。其缺點是很明顯的,即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大量資金從家族那裏是難以得到滿足的。而在保持家族控制的情況下,資金必然大量來自借款,從而使企業受債務市場的影響很大。(2)日本和德國式的內部治理模式在日本和德國企業裏,銀行、供應商、客戶和職工都積極通過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等參與公司治理事務,發揮監督作用。這些銀行和主要的法人股東所組成的力量被稱為“內部人集團”。日本、德國的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形成的長期穩定的資本關係和貿易關係所構成的一種內在機制對經營者的監控和制約被稱為內部治理模式。(3)英國和美國式的外部治理模式英美等國企業特點是股份相當分散,這樣,公眾公司控制權就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外部監控機制發揮著主要的監控作用,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自然相當發達。公開的流動性很強的股票市場、健全的經理市場等對持股企業有直接影響。這種治理模式被稱為“外部治理模式”,也被稱為“外部人系統”。第二節公司治理邊界及其原理

一、現代公司與公司邊界二、專用性資產與公司治理邊界三、公司治理邊界的主要類型一、現代公司與公司邊界

公司治理邊界與公司的邊界有著密切關係,一般而言公司邊界可從如下角度進行界定:(1)財產邊界。(2)組織邊界。(3)法人邊界。公司邊界與公司治理邊界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二、專用性資產與公司治理邊界(一)交易緯度差異和專用性資產(二)公司的治理邊界(一)交易緯度差異和專用性資產不同交易的主要表現緯度是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次數。在不同交易的三個主要緯度上,資產專用性是最主要的。從最廣泛的交易角度來推演公司治理的邊界其內在邏輯也取決於資產專用性。(二)公司的治理邊界不同專用性資產的補償,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有先後順序,這可根據狀態依存所有權的理念做出一般界定。設I為公司的總收入,且0≦I≦P,P為公司最大可能的收入;wi為應該支付的各類合同工資,其中w1為支付員工的工資,w2為支付給經理人員的工資;r為應該支付給債權人的本金加利息;∏為股東所追求的滿意利潤;t為公司上繳的稅費。根據目前各國法律等正式的制度安排,上述不同的當事人索取權的分佈為:員工債權人股東政府。公司治理邊界就是指,公司當事人在公司中專用性資產的緯度和半徑所形成的範圍。在公司中相關當事人所形成的關係可用圖表示。經營者股東(董事會)債權人雇員政府社區供應商競爭者公司圖2-2公司的當事人關係圖三、公司治理邊界的主要類型(一)有限責任與集團子公司的治理邊界(二)集團母公司的治理邊界(三)網路經濟中的公司治理邊界(一)有限責任與集團子公司的治理邊界公司的實際活動往往是超越法人邊界的。公司自身的行為往往是忽視法人邊界的。在集團公司治理的實踐中,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子公司的法人邊界作為其治理邊界是不能反映公司的實際權責關係的。在這些情況下,公司治理的邊界就需要擴大。西方國家的這些實踐表明,公司治理不應再局限於公司法人的自主權和公司的邊界之內。在許多情況下,公司治理的邊界大於公司的法人邊界。(二)集團母公司的治理邊界

企業集團的複雜性使得企業集團公司治理具備了雙重特徵:(1)母公司、子公司以及關聯公司分別有治理結構行使治理的職責;(2)企業集團本身又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治理機制運作系統。母公司與子公司是控制權的關係,母公司決策意志延伸的範圍構成了母公司與子公司外延的界限。這個界限稱之為集團內治理邊界,它體現了母公司決策權的範圍。集團內治理邊界超越了母公司的法人邊界。雖然在公司法的意義上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有獨立的法人治理邊界,但在實際的經濟意義上子公司要受母公司的治理,它的行為體現了母公司的決策意志,對母公司要有說明責任。因而,集團內治理邊界體現了說明責任的範圍。(三)網路經濟中的公司治理邊界1、網路經濟的的運行規則2、網路經濟的規則所導致的公司治理邊界的變化

圖2-4集團治理內邊界

圖2-5集團治理外邊界公司M子公司a子公司c子公司b控制權公司M關聯公司A關聯公司B關聯公司C發言權1、網路經濟的的運行規則(1)直接經濟;(2)超強的正回饋;(3)網路的正外部性;(4)標準化競爭;(5)互補性;(6)資訊產品成本的高固定低邊際性;(7)消費轉移的高成本;(8)注意力經濟;(9)系統競爭。2、網路經濟的規則

所導致的公司治理邊界的變化(I)(1)網路經濟採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務提供者與服務對象的距離,減少了公司治理邊界中的中間環節,使過去頗費交易成本的治理過程變為可能。(2)在網路經濟形態中,需求方規模經濟和供應方規模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結果導致“雙重作用”。反應在公司治理邊界上就是產業的迅速擴張中,資訊通道較短中的治理邊界隨之擴張。(3)公司最大的挑戰是通過克服總轉移成本來擴大網路規模。這對單個公司來講治理的邊界和內容必須向合作和相容方面逼近。2、網路經濟的規則

所導致的公司治理邊界的變化(II)(4)受強烈的網路效應影響的技術一般會有一個長的引入期,緊接著是爆炸性增長。這種模式是由於正回饋引起的。這對公司來講,“預期”也構成了重要的決定公司治理邊界的專用性資產。(5)互聯網的應用必須是眾多消費者一起使用才能充分獲得它的福利。對公司來說,消費者同序偏好的專用性資產達到臨界是關鍵。(6)資訊產品的近乎零邊際成本和“經驗產品”以及注意力經濟決定了,公司治理邊界的自主變數——專用性資產的又一新變化,鎖定(lock-in)和消費者的轉移成本以及搜索引擎(Web)也被納入其中。【案例2-2】創維事件:“一個糟糕的公司治理樣本”創維集團有限公司是以香港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為龍頭,跨越粵港兩地,生產消費類電子的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是中國三大彩電龍頭企業之一。創維數碼於2000年4月在香港主板上市。2004年11月29日,其正式成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香港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其原定11月30日公佈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中期業績,但11月30日9點44分突然遭港交所勒令停牌。隨後香港廉政公署傳出消息,因涉嫌盜取創維數碼4837萬元,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創維數碼控股主席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的調查人員拘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其他九名高管人員。12月1日,香港東區裁判法院立案起訴,並於2日上午在該法院提堂,其後獲准以100萬元現金保釋外出。法官將案件押後至明年3月2日再審,等候廉署進一步調查………第三節有效公司治理機制的

設計原則和權力指數

一、三類公司治理機制二、公司治理機制設計的主要原則三、投票多數與權力指數一、三類公司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機制主要有三大類,即 權益機制 市場機制 管理機制二、公司治理機制設計的主要原則1.激勵相容原則(IncentiveCompatiblePrinciple)2.資產專用性原則(AssetSpecificityPrinciple)3.等級分解原則(HierarchicalDecompositionPrinciple)4.效用最大化的動機和資訊不對稱假設的原則1.激勵相容原則

保持一個機制有效的根本原則就是激勵相容,這一原則強調了機制需求者最終目的的一致性,強調了機制設計者和機制需求者最終目的的一致性。2.資產專用性原則資產專用性是指某種資產只能用於某種專門的用途,如果轉移用於其他用途,則其價值大大降低,放棄其他用途構成此類專用資產的機會成本。判定公司利益相關者的依據是資產專用性,這樣資產專用性就構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原則。3.等級分解原則

等級分解原則指使組織的內部結構安排能夠克服各當事人的機會主義行為,進一步地說就是使組織中的決策權和相應的責任進行分解,並落實到每個便於操作的基層單位,從而有助於防止“道德風險”,進一步節約交易費用。4.效用最大化的動機和資訊不對稱假設的原則

效用最大化的動機表明了行為人的行為方向,資訊不對稱或不完備表明了行為過程中的約束。三、投票多數與權力指數一股一票、投票多數是公司治理實施過程中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這一安排中的基本理論概念涉及聯盟、權力指數(夏普利值)等。

【案例討論題】帕瑪拉特V.S.安然:歐美模式的失敗?帕瑪拉特與安然都通過假賬手段使大量資產流失,但兩者在財務報表上的造假是截然不同的,安然的虛擬交易體現在負債部分,而帕瑪拉特則是資產專案下的一個實體資產的消失。在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推出的2003年最具影響力的10大動向排行榜中,“公司治理醜聞”排名第二,獲得了14%的投票。而2003年12月底爆出的義大利乳業巨頭帕馬拉特假賬醜聞,在荷蘭阿霍德公司假賬、美洲航空公司養老金醜聞、紐約證交所首席執行官高薪醜聞等一系列醜聞事件中尤為引人注目。討論問題1.帕瑪拉特與安然公司治理失敗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2.兩公司治理的失敗能否說明歐洲治理模式與美國治理模式的失敗?3.我國的公司治理應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第二篇內部治理第三章股東權益:誰是治理主體第四章董事會與監事會:單層制還是雙層制第五章獨立董事:實質重於形式第六章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第三章股東權益:誰是治理主體學習目的&關鍵字第一節股東權益及其特徵第二節股東大會及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第三節公司治理主體的選擇復習思考題案例討論題:只有董事長一人參加的股東大會第三章股東權益:誰是治理主體學習目的解釋股東權益的概念及其與債權人權益的差異;理解中小股東維護機制;區分普通股權與優先股權、不同股東的權利內容;明確股東大會的職能;掌握股東利益至上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及二者的不足;關鍵字股東權益股東利益利益相關者第一節股東權益及其特徵股東權益的概念股東權利的種類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的比較一、股東權益的概念權益股東股東權益二、股東權利的種類普通股股東的權利剩餘收益請求權和剩餘財產清償權監督決策權優先認股權股票轉讓權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利潤分配權剩餘財產清償權管理權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及其權利特徵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三、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的比較差別主要體現在:

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在公司經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各自承擔的風險不同;兩種權益的償還期限不同。

第二節股東大會及中小股東權益保護股東大會的基本形式及其運作機制

中小股東及其權益中小股東權益的維護【網路連接3-1】:中華網遭遇股東集體訴訟一、股東大會的基本形式及其運作機制普通股東會議

非常股東會議

股東會議的表決制度普通股東會議普通股東會議每一個日曆年舉行一次,正是因為如此才又被稱為股東年會。股東年會的間隔期雖然以一個日曆年為單位,但也有一定的彈性,不過通常不得多於15個月。非常股東會議公司史上最早的非常股東會議,大多由董事們視公司的具體經營狀況決定是否召開由某些股東倡議召開非常股東會議,且附議的有表決權的股本一經超過某一比例由法院主持召開或介入的非常股東會議當公開招股股份公司的淨資產等於或低於公司全部股本金的一半時,董事們應當在知情後的一個月內召開非常股東會議,討論和議定應採取的緊急措施股東會議的表決制度舉手表決

投票表決。投票表決可細劃為兩種:法定表決制度累加表決制度。代理投票二、中小股東及其權益中小股東社會公眾股股東大股東(“一股獨大”)

三、中小股東權益的維護縱觀世界各國,維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舉措大致有以下幾種制度:

累計投票制度強化小股東對股東大會的請求權、召集權和提案權類別股東表決制度建立有效的股東民事賠償制度建立表決權排除制度完善小股東的委託投票權引入異議股東股份價值評估權制度建立中小股東維權組織【網路連接3-1】:中華網遭遇股東集體訴訟或許是因為上市較早的原因,中華網是我國在美上市的門戶網站最早面臨股東訴訟的網路公司。中小股東控告中華網的理由是:中華網在上市過程中存在私下協議沒有向公眾披露,同時存在涉嫌操縱股價的行為………

資料來源:孫永祥,《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8頁。第三節公司治理主體的選擇股東利益至上理論及其局限性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不足誰是公司治理的主體【網路鏈接3-2】:共同決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一、股東利益至上理論及其局限性股東利益至上理論:股東利益至上理論的基本理念是管理者服務於股東,股東是公司剩餘風險的承擔者,股東擁有使用、處置、轉讓其產權的權力,管理者的目標就是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股東利益至上理論的局限性企業價值增值的來源不僅僅是股東最初投入的物質資本要素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增值的重要資源,企業職工也與股東一樣承擔了與企業經營效益相關的風險股權的分散和流動降低了股東承擔的風險,其關注企業的積極性減弱經營環境的變化使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群體的利益受到企業業績的影響,企業越來越演變為“社會的企業”。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不足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本論點是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而且要對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係的相關者負責。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要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布萊爾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傳統理論把作為所有者的一切權利和責任賦予股東,並非出於社會科學的規律,而僅僅是一種法律和社會慣例而已;職工、債權人、供應商都可能是剩餘風險的承擔者,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投入都可能是相關專用性資產,這部分資產一旦改做他用,其價值就會降低;該理論還從對企業發展的貢獻上說明了重視非股東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必要性;該理論還從產權角度論證了其“新所有權觀”的合理性。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不足詹森對利益相關者理論提出如下質疑:利益相關者理論將股東利益至上的企業單一目標轉向服務於滿足相關利益主體的多目標,實際上將導致公司無目標;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公司治理成本高,決策效率低;強調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企業管理者對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負責任,相當於讓他們對誰都不負責任。三、誰是公司治理的主體公司治理主體的選擇原則公司長期市場價值最大化原則公司治理結構有效運營的原則公司治理主體的選擇從公司治理主體選擇的原則導向,我們認為,設計一套雙重公司治理模式,即以股東利益為主導、兼顧各相關利益主體利益的治理模式應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網路鏈接3-2】:共同決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德國、荷蘭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歐洲國家已經採取了某些形式的共同決策,但是,它們的經驗並沒有提供任何結論性的成果。一些觀察家曾認為,儘管這種制度並沒有給予員工足夠的權力去徹底改變企業的行為,但是它們的確發揮了資訊窗口的作用。不管從企業到員工,還是從員工到企業,它們都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資訊源以支持工會的集體談判和勞資聯合委員會的決策,而這恰好是工人發揮他們影響的地方。因此共同決策可以作為傳統契約安排的有效補充………資料來源:斯道延.坦尼夫、張春霖、路.白瑞福特,《中國的的公司治理與企業改革》,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頁。本章小結如何選擇合適的公司治理主體,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股東權益是股東基於其對公司的投資依法享有的權利和利益,股東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傳統的公司法以市場沒有缺陷、具有完全競爭性假定為基礎,公司在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過程中,就會實現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最優。然而在現代經濟環境下,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管理者、職工為主的包括供應商、債權人、社會等相關利益主體對公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以公司股東利益為主導的前提下,兼顧各相關利益主體的治理模式應該是未來公司治理主體選擇的取向。復習思考題如何理解股東權益的概念及其構成?如何區分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如何評價股東利益至上理論及其局限?如何評價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不足?公司治理的主體是誰?案例討論題只有董事長一人參加的股東會議(詳見本書82-83頁)討論問題::伊煤B的股東權益能否得到維護?應該如何改進?伊煤B出現這種股東大會的根源何在?第二篇內部治理第三章股東權益:誰是治理主體第四章董事會與監事會:單層制還是雙層制第五章獨立董事:實質重於形式第六章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學習目的&關鍵字第一節董事會的起源、特徵與職能第二節董事會的模式與運行第三節監事會的設置與運行復習思考題案例討論題:未及時披露資訊ST黃河科技董事會做檢查第四章董事會與監事會:單層制還是雙層制第四章董事會與監事會:單層制還是雙層制學習目的掌握董事會制度的起源;瞭解董事會的性質、董事的權利與義務以及議事的規則;把握董事會的單層制與雙層制及其各自的成因與發展趨勢;明確監事會的設置差異以及我國公司治理制度中監事會的功能定位。關鍵字董事會監事會單層制雙層制第一節董事會的起源、特徵與職能董事會制度的起源董事會的性質董事會的組成董事會的特徵一、董事會制度的起源業主制企業合夥制企業公司制企業二、董事會的性質董事會的形式表4-1董事會形式董事會的職能商業圓桌會議對董事會職責的描述美國法律研究所對董事會職責所做的描述我國《公司法》對董事會的職權也有如下相應的規定表4-1董事會形式董事會的職能商業圓桌會議(TheBusinessRoundtable,企業總裁協會之一)代表美國大公司對董事會職責的描述如下:挑選、定期評估、更換首席執行官(如果需要的話);決定管理層的報酬;評價權力交接計畫。審查、審批財務目標、公司的主要戰略以及發展規劃。。為高層管理者提供建議與諮詢。挑選董事候選人並向股東會推薦候選人名單;評估董事會的工作績效。評估公司制度與法律、法規的適應性。美國法律研究所對董事會職責所做的描述

遴選、評估以及在恰當的時候解雇主要的資深經理人員。以發展的觀點監督公司的商業行為,公司資源管理是否始終如一(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股東收益,同時又為公眾福利和人道主義事業做出貢獻)。審查與批准董事會和主要高級經理人提出的公司發展計畫及行動。在董事會注重的會計準則中,這些計畫及行動是董事會與主要高級經理人要考慮的大前提與變革。執行其他一些職能,如法律規定的職能、或者董事會根據公司準則制定的職能。我國《公司法》第112條、第46條對董事會職權的規定第一百一十二條:股份有限公司設董事會,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負責召集股東大會,並向股東大會報告工作執行股東大會的決議決定公司的經營計畫和投資方案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的方案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擬訂公司合併、分立、解散的方案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第四十六條: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的職權也有相似的規定,除了第七種職權為“擬訂公司合併、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以外,其他都相同。第一節董事會的起源、特徵與職能董事及其分類董事會的規模董事的權利、義務及免責【案例4-1】董事的義務董事及其分類董事資格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獨立董事“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董事會的規模影響董事會規模的因素包括:行業性質。例如在美國,銀行和教育機構董事會人數較多。是否發生兼併事件。CEO的偏好。為了減少董事會的約束,CEO採用增大或減少董事人數的辦法加強對董事會的控制。外部壓力。隨著要求增加外部董事、少數民族董事、婦女董事的社會呼聲日漸提高,董事會呈擴展之勢。董事會內部結構設置。我國《公司法》規定董事的權利、義務及免責1.董事的權利2.董事的義務善管義務競業禁止義務私人交易限制義務

3.董事的法律責任與免責【案例4-1】:董事的義務原告和被告都是泛美航空公司駐原西德的飛行員,1977年4月,兩個人在美國的俄勒岡州成立了一家名叫“柏林空運”的公司,由被告擔任總裁,原告擔任副總裁,兩人還同時擔任董事。公司的股東除原告和被告外(各占33%),還有lelco公司(由被告郎德格倫及其家人擁有,占柏林空運的3.3%)及柏林空運的律師(占公司股份的1%)。在成立公司時,原告和被告曾試圖爭取與一家柏林旅行代理集團簽署一份盈利前景看好的合同。1977年11月,原告和被告與該集團的代表進行了會晤。自此,所有後來與該集團的接觸都是通過被告或其授意的雇員進行………-----資料來源:李維安,武立東編著:《公司治理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頁。四、董事會的特徵董事會的獨立性董事長與總經理或首席執行官(CEO)的兩職狀態外部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的比例董事會的激勵與約束董事會的行為董事會的年度會議次數、董事的出席率決定公司經理的任免董事會的人員董事的年齡董事的知識結構與管理經驗董事的任免第二節董事會的模式與運行董事會模式的分類雙層制董事會的特徵單層制董事會中的次級委員會董事會的運行一、董事會模式的分類單層制董事會,單層制的董事會由執行董事和獨立董事組成,這種董事會模式是股東導向型的,也稱為盎格魯撒克遜治理模式。雙層制董事會,一般來說由一個地位較高的董事會監管一個代表相關利益者的執行董事會。這種董事會模式是社會導向型的,也稱為歐洲大陸模式。業務網路模式(businessnetwork),或者說日本模式,特指在日本公司的治理結構。單層制董事會股東會董事會執行職能監督職能圖4-1英美模式的董事會結構

雙層制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董事會決策、監督職能執行職能圖4-2德國模式的董事會結構業務網路模式或者說日本模式執行董事會監督董事會股東會執行職能監督職能圖4-3日本模式的董事會結構

二、雙層制董事會的特徵真正意義上的雙層制董事會以德國模式為代表,它建立在“共同決定”原則基礎之上,並以監督職能為中心構建董事會。德國公司之所以具有雙層制的董事會,是因為:歷史傳統的影響;德國證券市場不發達;作為大股東,主銀行在德國公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書認為,從治理角度分析,中國公司董事會模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分門別類進行選擇三、單層制董事會中的次級委員會董事會報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公共政策委員會圖4-4常見的單層制董事會結構圖【網路鏈接4-1】:主要國家公司治理原則對專門委員會設置的規定四、董事會的運行董事會的模式不同,其運行的機制也就不盡相同,本書主要以單層制董事會為例,來看看其董事會是如何有效運行:(一)會議準備(二)所需資訊(三)制定決策(四)會議機制(五)會議備忘錄與集體責任第三節監事會的設置與運行一、監事會設置的國別差異

二、我國監事會的相關規定三、中國監事會運行機制一、監事會設置的國別差異公司內部不設監事會,相應的監督職能由獨立董事發揮設立監事會,且監事會的權力在董事會之上設立監事會,但監事會與董事會是平行機構,也叫複合結構公司內部不設監事會,相應的監督職能由獨立董事發揮設立監事會,且監事會的權力在董事會之上設立監事會,但監事會與董事會是平行機構,也叫複合結構二、我國監事會的相關規定我國《公司法》所表述的監事會《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所表述的監事會《公司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監事會或者監事行使下列職權【網路鏈接4-2】多了一雙“火眼”:上市公司設立獨立監事【網路鏈接4-2】:

多了一雙“火眼”:上市公司設立獨立監事與去年僅有寶鋼股份、儀征化纖、ST東北電等5家上市公司聘請了獨立監事的情況不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廣州浪奇、安源股份、羅頓發展、南京熊貓、ST紅光等31家上市公司聘請了獨立監事(據全景網路數據)。這說明繼獨立董事制度之後,獨立監事制度正為越來越多的公司青睞,成為規範公司治理、查錯止損的又一雙“火眼”……….獨立監事制度和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重要的一種制衡手段,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權責範圍。獨立董事由於具有投票權,參與經營戰略制定,因此具有“事前監督、內部監督與決策過程監督”的特點。而監事會則表現為“日常、事後、外部監督”的特點,獨立監事作為外部監事,可以更好地保障監督的獨立性,這是改變目前一部分公司監事會形同虛設的重要手段。--------資料來源:劉昕:《證券時報》,2002年7月19日。三、中國監事會運行機制(一)監事會的監督主體(二)監事會的監督內容監事會的監督內容在監督重點方面,我國監事會監督和董事會監督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在監督範圍方面,監事會的首要監督任務是財務監督,但不應局限於財務監督在監督手段方面,應強調構造監事會的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督機制

本章小結企業制度經歷了業主制企業(又稱單人業主制企業或獨資業主制企業)、合夥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簡稱公司)三種形式。單層制也叫一元制模式,即公司只設董事會,不設監事會。董事會集執行職能與監督職能於一身,對公司運行的監督由董事會和審計等專業委員會承擔,其中監督職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獨立董事制度來實現的。所謂雙層制,也叫二元制模式,即公司既設董事會,又設監事會,執行職能和監督職能是分開的。董事會負責執行職能,監事會負責監督職能,監事會對董事會有制約作用。董事會運作程式是保障董事會決策科學、合理的一系列董事會會議的制度安排。在雙層制董事會中,監事會的任務,是代表股東會對於董事會會議程式等是否科學、合理進行監督。復習思考題簡述董事會的起源。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職能與關係分析。論述我國公司的內部監督機制。董事會的發展趨勢如何?怎樣有效運作?如何理解董事與監事的義務?案例討論題未及時披露資訊ST黃河科技董事會做檢查(詳見本書117-118頁)討論問題::ST黃河科技董事會為什麼要延長資訊披露的時間?上市公司怎樣才能及時披露資訊?學習目的1.瞭解國內外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基本發展歷程;

2.區分一般獨立性和特殊獨立性、名義獨立性和事實獨立性兩組概念的不同涵義;

3.瞭解不同治理模式下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差異;

4.以當前中國上市公司為例,分析哪些主要因素制約獨立董事發揮作用。

第五章獨立董事:實質重於形式關鍵字 獨立董事 獨立性 名義獨立性 事實獨立性第五章獨立董事:實質重於形式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一、獨立董事受到關注

經理人員的高薪酬引發爭議案例分析——強生公司CEO薪酬引起爭議股東訴訟事件大量增加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經理人員的高薪酬引發爭議股東抱怨一是如果把經理人員的薪酬決策比作分蛋糕,切蛋糕的刀子掌握在打工者(經理人員)而非老闆(股東)的手中;二是且不說經理人員的報酬並不總是與公司盈利的增長相聯系,即使是相聯系,公司盈利的增長也很難僅歸因於經理人員的工作努力,因為許多影響公司盈利的因素不受經理人員控制;三是經理人才市場的競爭程度不足以成為經理人員獲取高薪的正當藉口。

強生公司CEO薪酬引起爭議

強生公司是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制藥公司。1994年該公司董事會確定的上一經營年度經理人員報酬情況是:CEO的年薪為138萬美元,其他經理人員為10.6萬至60萬美元不等。這一方案提交股東會討論時引起了很大爭議。 許多股東認為這一薪金太高了。因為無論公司的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有多高都無法與國家相比,甚至還比不上政府中的一個下屬機構。而作為美國政府的首腦,美國總統的年薪只有20萬美元,部長及國會議員的年薪也只有10萬美元左右。與他們相比,公司經理人員近百萬美元的年薪太高了。考慮到企業不同於政府的諸多性質,年薪40萬美元作為上限足以激勵任何人做好本職工作。公司經理人員只是雇員而非公司的主人,但是從報酬支付看,他們卻領取數百萬元的年薪,外加股票期權和其他報酬,顯然是貪婪和濫用權力。公司的盈利事實上與經理人員的報酬也沒有直接的相關關係,甚至在利潤下降時,他們的報酬仍在增加。這說明董事會已經成了自我永續的集團………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二、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的基礎在於獨立性派生出的客觀性獨立董事可以做到旁觀者清,幫助經理人員識別市場發出的預警信號,認識到公司可能面臨的潛在危機和商業週期的影響獨立董事通常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特殊的知識和才能,能夠處理特別問題當公司由一個強有力的CEO控制時,獨立董事可以避免其過度一手遮天,及時識別和限制不當行為公司專門聘請擅長處理社會責任事務的獨立董事負責監督公司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三、我國公司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歷程

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股份公司的引入,首先是從赴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開始的。1997年12月16日中國證監會於發佈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第112條首次提出“公司根據需要,可以設立獨立董事”。1999年3月29日國家經貿委、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境外上市公司規範化運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見》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2000年4月召開的全國企業改革與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經貿委明確提出,今後要在大型公司制企業中逐步建立獨立董事制度。2000年1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於制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就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2001年,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第一節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四、與強化獨立董事制度相適應的治 理體系調整

美國公司治理機構的相關規定

英國公司治理機構的相關規定

第二節 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獨立性”的不同層次一般獨立性與特殊獨立性名義獨立性與事實獨立性

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一般獨立性與特殊獨立性一般獨立性描述一個具有對稱資訊、完全流動性的經濟主體(個人或企業)根據自身的偏好目標,選擇進入或退出某一契約的自然狀態。特殊獨立性描述一個具有非對稱資訊、不完全流動性的經濟主體(個人或企業)根據自身的偏好目標,基於已有資訊和流動性狀況,選擇進入或退出某一契約的自然狀態。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名義獨立性與事實獨立性

名義上的“獨立性”是指擔任獨立董事的人員符合市場監管部門有關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相關規定,具備擔任獨立董事的資格。事實上的“獨立性”是指獨立董事在公司重大決策參與方面能夠做出獨立判斷併發揮相應的作用。“花瓶”獨立董事:狀告監管機構

“鄭百文事件”作為中國股市的標誌性事件曾給出了太多懸念—虛假上市、虛增利潤、信達收購、三聯過戶。其獨立董事狀告證監會也引發了對獨立董事制度的第一次全面思考。 鄭百文弄虛作假事件披露後,2001年9月27日,中國證監會做出決定:對鄭百文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分別處以30萬元和20萬元罰款;對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全部董事處以10萬元罰款。這在我國證券市場開了先河,使得我國獨立董事的尷尬處境被凸顯放大:一方面可能成為“擺設”,另一方面又因“擺設”而被市場“打板子”。 接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後,該公司獨立董事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了行政復議,要求免除罰款。證監會卻做出維持原處罰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認為獨立董事應當對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有關上市申報材料、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不能以不在公司任職、不參加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不領取工資報酬或津貼等理由主張減免處罰。之後,該獨立董事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訴證監會被以“超過法定訴訟期限”為由駁回。該獨立董事不服,提出上訴。法院卻做出終審裁定維持原判。 在這起案件中,該獨立董事不服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的主要理由就是對於自己在鄭百文公司“董事”身份的認定。中國證監會認定其擔任的是董事,應該對鄭百文公司違規行為承擔直接責任的董事。該獨立董事則一再宣稱自己實際擔任的是完全獨立於公司管理層、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不拿任何報酬的“獨立董事”、“花瓶董事”。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二、不同治理模式下獨立董事的“獨立性”

英美模式

德日模式

東南亞模式

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三、不同國家公司法對“獨立性”的界定英國公司法獨立董事非經股東大會批准不得從公司購買大額資產。大額資產是指超過5萬英磅的現金或超過公司總資產10%的非現金資產。獨立董事可以持有公司股份,但必須有償取得。獨立董事在買進或賣出公司股份時,需公開披露。獨立董事一般不能從公司獲取報酬。獨立董事的津貼、差旅費用等應在公司財務報告中加以反映。獨立董事不能向公司貸款,或要求公司提供貸款擔保。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特拉華州公司法(美國)

獨立董事可以持有公司股份。擔任獨立董事的人員不能與公司存在“重大”利益關聯。不存在重大利益關聯是指在過去的兩年中未受雇於公司,不是公司主要經理人員的親屬,未與公司發生總額超過20萬美元的交易,不是受聘於公司的律師或投資顧問。 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密歇根州公司法(美國)擔任獨立董事的人員在過去3年內不得是公司的雇員,未與公司發生總額超過100萬美元交易。獨立董事的任職時間不得超過3年。如超過3年,可以作為董事留任,但失去獨立董事資格。

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中國公司法

獨立董事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從事上述活動所得收應當歸公司所有。獨立董事除經公司章程或股東大會同意外,不得與公司訂立合同或進行交易。

第二節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四、公司治理章程對“獨立性”的指引

紐約證券交易所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香港公司治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於2002年底發佈的《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英國公司治理委員會

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一、制約獨立董事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

過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導致獨立董事缺乏流動性治理機制不相容限制了獨立董事的影響力

上市公司經理人員缺乏聘請獨立董事的動力

獨立董事能力欠缺

獨立董事受制於訴訟風險

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二、獨立董事作用評價

獨立董事提名獨立董事來源

獨立董事人數

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二、獨立董事作用評價

獨立董事兼任

獨立董事如何獲取資訊

獨立董事與執行董事的資訊非對稱

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獨立董事報酬

獨立董事工作內容

獨立董事作用的主觀評價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三、獨立董事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強化董事會

監督經理人員參與公司戰略規劃協調公司所有利害相關者獨立董事戰略參與

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獨立董事戰略參與的具體措施:戰略審計

選取測度指標原則

被測度的指標應該是常見的、容易理解的、廣泛被接受的財務指標。要能反映出股東長期投資的回報率,要涵蓋機會成本,要能使當前的收益與過去的收益進行對比。要反映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即股東對公司的忠誠來自於公司對他們投資的回報率。第三節獨立董事作用

及其決策參與機制的設計獨立董事戰略參與的具體措施:戰略審計

備選測度指標投資利潤率投資現金流回報率年度淨經濟附加值股東收益率復習思考題1、請解釋區分“一般獨立性”與“特殊獨立性”、“名義獨立性”與“事實獨立性”對獨立董事制度的意義?2、比較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獨立董事的“獨立性”?3、談談應從哪些方面評價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體系中的作用?4、戰略審計包含哪些要素?案例討論

“伊利風波”與尷尬的獨立董事

伊利股份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要業務為牛奶製品的生產和銷售。2004年4月,“伊利股份”的獨立董事俞伯偉與公司管理層發生了矛盾衝突。伊利股份聲稱,俞伯偉於2002年6月22日股東大會被選舉為公司獨立董事。以俞伯偉近親為法人代表的上海承祥商務有限公司分別於2002年9月4日、2003年3月4日、2003年5月24日與公司簽訂合同金額分別為130萬元、180萬元和200萬元的諮詢專案合同。對於該筆業務,俞伯偉事先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向伊利股份進行通報並履行相應回避表決程式。這種行為與其對公司應擔負之誠信義務相違,與其作為公司獨立董事應具備之獨立性相衝突。因此,伊利股份於6月16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宣佈俞伯偉已經不適合繼續擔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

俞伯偉則對臨時董事會決議免去其獨立董事的程式和理由提出質疑,認為既不合法又缺乏公正。俞伯偉提出,1999年,在他擔任亞商諮詢副總期間即為伊利股份做諮詢業務。2002年之後,他受聘為伊利股份獨立董事,便不直接從事與伊利股份相關的業務了。他認為,導致其獨立董事資格被罷免的真正原因是他對公司國債投資專案的質疑。但作為獨立董事,俞伯偉認為他就國債投資所提出的質疑、聲明與報告,是基於獨立董事的職責,完全符合公司章程第103條第11項的規定,不存在違規披露問題。他同時強調,獨立董事依法履行職責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法律保護。他認為6月16日臨時董事會決議審議通過的罷免議案違背了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存在著損害公司和股東權益的風險。公司業已進行的巨額國債投資屬於非理性和非正常的投資,直接威脅到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權益,而且它可能與公司高管層的收購或者挪用公司資金,甚至經濟犯罪有關。俞伯偉說,作為獨立董事,他“有理由表示質疑和關注”,並再次強調和堅持“應由獨立董事聘請專門的審計機構和律師事務所對公司國債投資進行專項審計和合法性調查”。基於審計機構和律師事務所的調查結果,根據章程和指導意見的規定,公司屆時應及時召開董事會和臨時股東大會,依據審計和律師調查的結果,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伊利風波”與尷尬的獨立董事(續)

獨立董事與公司衝突的焦點是國債投資專案。伊利股份曾經於3月9日發佈公告,稱根據2002年10月18日召開的公司四屆四次董事會關於“公司利用部分閒置資金購買國債事項”的決議及公司內部審批程式,公司在閩發證券北京所屬營業部開戶,進行國債投資,總額約3億元。這項投資在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中以“短期投資”的形式加以反映。 俞伯偉則表示,在伊利股份3月9日的公告之前,公司3名獨立董事對國債投資一事完全不知情。在3億元國債投資被媒體曝光和上交所質疑後,伊利股份才發佈公告並賣掉了一部分國債。在5月26日的董事會上,獨立董事對此提出質疑,大額國債資金投入,沒有經過董事會合理授權,在國債持續走低並出現大額變現損失時,卻同時又大量買入國債,明顯損害股東利益。獨立董事們的質疑並沒有得到公司管理層的合理解釋。“伊利風波”與尷尬的獨立董事(續)案例問題討論1.通過“伊利風波”剖析經理層與獨立董事之間矛盾衝突的性質,及其對董事會治理效果和股東價值有何影響?2.獨立董事質詢公司經理層做出的投資決策是正當要求,但卻面臨臨時董事會罷免的尷尬局面,反映當前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體系中發揮作用的現狀如何?3.你對該公司現在的治理狀況有何看法?

第六章

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李維安主編任課教師***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教材學習目的1.瞭解高層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理論依據、概念及主要內容;2.掌握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之間的關係;3.把握國內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機制的現狀和對策;4.嘗試構建高層管理者激勵約束長效機制設計的框架。第六章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關鍵字

高層管理者 激勵機制 約束機制 長效機制 股票期權第六章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第一節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一、高層管理者激勵機制的理論依據激勵相容性原理利益制約關係財產的激勵利益的激勵第一節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資訊顯露性原理

刺激一致性約束

個人理性約束第一節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二、高層管理者激勵機制的主要內容報酬激勵機制

年薪制股票期權

網路鏈接

6-1

美國股票期權:有效的管理者激勵途徑

股票期權始於上世紀70年代,是西方近二十年來興起的一種用來激勵經理人員的報酬制度。以期權計畫為代表的長期激勵機制在美國已得到廣泛的推行,股票期權創造性的以股票升值所產生的差價作為對公司經營人員人力資本的一種補償,成功地將經營人員的個人目標與公司的長期利益結合起來。

Motorola公司1993年提出了一個包括其CEO在內的高級管理人員最小股票持有指引方案,該指引方案規定,如果CEO所擁有的股票少於其基本工資的4倍,或者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所擁有的股票少於其基本工資的3倍,則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必須保留50%從1993年12月起開始行權所獲得的股票。直到達到指引方案規定的最小持股標準。Motorola的最小持股標準為:electedofficers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少於5000股,而appointedvice-presidents則不少於1000股…… -----資料來源:孫習祥、陳政華:“股票期權:企業家激勵與約束手段”,《宏觀經濟管理》,2001年第6期第一節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二、高層管理者激勵機制的主要內容經營控制權激勵機制剩餘支配權激勵機制

聲譽或榮譽激勵機制

第一節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聘用與解雇激勵機制

知識激勵制度

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內部約束公司章程合同約束偏好約束機構約束在激勵中體現著約束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外部約束法律約束市場約束道德約束新聞媒介的約束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一、高層管理者約束機制建立的理論基礎

(一)現代公司理論:公司產權與委託代理中的利益衝突、非對稱資訊

產權理論委託代理理論非對稱資訊理論(二)公司監督機制原理:內部權力的分立與制衡產權理論

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二、當前我國高層管理者約束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約束主體社會化

約束對象擴大化

約束原則絕對化

約束形式簡單化

【案例6-1】上海船用設備公司:

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失衡

上海船用設備公司有14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分別從事23個船用產品的生產與經營。該公司對各個事業部採用利潤分成的方式,激勵各個事業部的發展,分成比例在最後階段達到50%,而同時關於業務管理等的各項制度卻非常粗略,合同管理、生產管理、採購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實質性的約束,屬於典型的“強激勵、弱約束”組合模式。後來隨著各事業部越來越熟悉了各種機會性的做法,導致公司的業務量雖然在整體增加,但公司的利潤率卻越來越低,以至於公司提存的利潤總額不足於支付各項管理費用………

資料來源:王岩詩:經營者持股網,《中經研究》,2003年第7期。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三、我國高層管理者行為約束機制的設計(一)公司內部約束機制組織制度約束管理制度約束第二節 高層管理者的約束機制(二)公司外部約束機制

市場約束債權人約束法律法規約束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一、西方國家在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機制方面的經驗借鑒美國:發達完備的經理市場環境經理人市場股票市場

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國有企業監管方式經理人市場新加坡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一是按市場經濟規範管理國有企業二是公司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日本:富有特色的升級提幹標準經理人市場法人相互持股、交叉持股為主體的公司產權制度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歐美當代重大財務舞弊案例帶來的重要警示“檢查一制衡”機制缺失:公司屢屢舞弊的根本原因誠信教育與商業倫理:制度安排和公司治理的“守護神”

激勵機制:提高經營績效與誘發財務舞弊的雙重動因財務報表重述制度: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照妖鏡”

職業道德:彌補制度先天缺陷必要性的非制度因素外部監督:激勵約束並重時更要借助外部監督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二、經理股票期權:高層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實現形式(一)股票期權的涵義及其利弊經理股票期權(ExecutiveStockOption,簡稱ESO)源於美國20世紀70年代公司最富有成效的激勵制度,是從員工持股計畫中分離出來的,在國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ESO作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買賣雙方按約定的價格在特定的時間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股票的權利,也是公司股東(或董事會)給予高級管理人員的一種權利。

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一)股票期權的涵義及其利弊

這種制度比現金方式的獎勵有更大的激勵作用,將未來的收益與公司發展和股市緊密結合起來,有利於激發公司高層管理者進行經營管理的能動性。 公司高層管理者在任期和行權期內比較重視優化決策,減少短期行為,提高效率和創新,這種行為對公司有正面作用,從而使激勵顯效,部分解決“59歲現象”,有利於激勵國有企業高層管理者的長期化行為。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一)股票期權的涵義及其利弊1.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廣泛運用,不僅加大了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報酬鴻溝,而且誘導少數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員過分關注股票價格的波動,甚至不惜採取激進的會計政策以抬高股價。2.股票期權激勵機制有可能滋生“報喜不報憂”的氛圍,使高管人員不能及時、如實地向投資者報告公司的經營狀況。3.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可能使董事會將太多時間精力耗費在薪酬事務,忽略了對公司財務報告系統真實性和可靠性的監督,客觀上助長了高管人員偽造帳冊,掩蓋真相,通過股票期權牟取暴利。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二、經理股票期權:高層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實現形式

(二)我國實行股票期權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確定受益對象確定授權期權數量確定行權價格確定行權期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三、我國培育高層管理者長效機制的建議

(一)高層管理者選任治理的制度安排競爭選聘安排指派產生安排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三、我國培育高層管理者長效機制的建議

(二)高層管理者激勵的制度安排

報酬激勵控制權激勵聲譽激勵市場競爭第三節高層管理者激勵與約束的長效機制(三)高層管理者約束的制度安排

高層管理者約束在此特指董事會、監事會等基於公司治理結構框架的對高層管理者的經營結果、行為或決策所進行的一系列審核、監察和督導的行動,這種約束是法律法規所確認的一種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對高層管理者的監督問責機制、業績考核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