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课件_第1页
合同管理课件_第2页
合同管理课件_第3页
合同管理课件_第4页
合同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法规概论1.1建设法规概述

1.2建设法规体系1.3

建设法规的实施1.4

建设法律责任

建设法规: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国家机关、社会机构和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建设法规概述1.1.1建设法规的概念及调整对象1.1.1.1建设法规的概念

建设法规是调整建设活动各方面关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建设法规覆盖面广,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建设活动领域,是运用综合的手段对行政的、经济的、民事的社会关系加以规范调整的法规,其主要的法律规范性质多数属于行政法或经济法的范围。国家立法机关颁发的调整建设活动的法律规范及相关的法律规范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文件;国家颁发的调整建设活动的行政法规有《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许多规范性文件;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规范建设活动的规章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市场管理、建设活动主体资质管理、建设活动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约400多个规范性文件。建设活动的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的计划、立项、资金筹措、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建设活动的行政管理关系是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1.1.1.2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是建设行政管理关系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建设经济协作关系。1行政管理关系

它包括两个相关联的方面:一方面提供指导、协调与服务;另一方面检查、监督、控制与调节。2经济协作关系

这种经济协作关系是平等、自愿、互利的横向协作关系,是通过法定的合同形式来确定的。民事关系是指从事建设活动而产生的国家、社会组织、公民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建设活动中发生的有关自然人的损害、侵权、赔偿关系;建设领域从业人员的人身和经济权利保护关系;房地产交易中买卖、租赁、产权关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导致的拆迁安置关系等。3民事关系

1行政隶属性

建设法规必须要采用直接体现行政权力活动的调整方法,即以行政指令为主的方法调整建设活动的法律关系。调整方式包括:授权命令禁止许可免除确认计划撤销1.1.2建设法规的特征2经济性建设活动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积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强大支柱。3政策适时性建设法律必须适应建设形势的客观需要。国力较弱:限制压缩;国力较强:鼓励扶持4技术性必须保证建设产品的质量可靠和安全性。1.1.2建设法规的特征

所谓建设法规体系,是指已经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和建设部门规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框架结构。

广义的建设法规体系还包括地方性建设法规和建设规章。1.2.1建设法规体系的概念1.2建设法规体系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发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建设法律在建设法规体系框架中位于顶层,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1.建设法律

指国务院依法制定并颁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建设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建设法律。

2.建设行政法规

3.建设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依法制定并发布的规章,或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规章,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建设行政法规。指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发布的建设方面的法规。

4.地方性建设法规

5.地方性建设规章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并颁布的建设方面的规章。1.2.2建设法规的构成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的,国家建设管理机关从宏观上、全局上管理建设业的法律规范。具有以下特征:(1)强制命令性(2)非对等性(3)灵活性

1.建设行政法律

1.2.2建设法规的构成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的,体现人民意志的,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建设行为关系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具有以下特征:(1)平等有偿性(2)范围选择性(3)相对稳定性

2.建设民事法律

1.2.2建设法规的构成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的,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规划、施工、安装、检测、验收等的技术规程、规则、规范、条例、办法、指标等规范性文件。具有以下特征:(1)科学性(2)系统性(3)稳定性

3.建设技术法规

建设法规的实施是指执法、司法和守法等三个方面,是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组织、公民实现建设法律规范的活动。1.3建设法规的实施1.3.1建设行政执法

建设行政执法,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被授权或被委托的单位,依法对各项建设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执行行政处罚的行为。

具体包括:①建设行政决定,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命令和行政奖励;②建设行政检查,包括实地检查和书面检查;③建设行政处罚,包括财产处罚、行为处罚和惩戒;④建设行政强制执行。1.3.1建设行政执法

建设行政司法是指建设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仲裁,以解决相应争议的行政行为。1.3.2建设行政司法1.3.2.1行政调解指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以法律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互谅达成协议。1.3.2.2行政复议指在相对人不服行政执法决定时,依法向指定的部门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1.3.2.3行政仲裁行政仲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第三者身份,依照法律、法规和协议,按照法定程序对特定的民事、经济的劳动争议居中调解,进行有约束力的裁决活动。1.3.2建设行政司法从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注意及时学习建设法规,正确理解法规条文,按照法规的要求规范建设行为,不得违反。1.3.3建设法规的遵守1.4建设法律责任1.4.1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也称违法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公职人员因违反法律而应依照法律承担的法律后果。其特征包括:(1)法律责任具有法定性(2)引起原因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法律(3)法律责任大小与违反程度相适应(4)必须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和部门认定1.4.2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并非每一个违法行为都要引起法律责任,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违法行为才能引起法律责任。1.一般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发生(2)存在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4)违法者主观上有过错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必然关系。1.4.2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2.特殊构成要件(1)特殊主体:违法者必须具备一定身份和职务(2)特殊结果:要求后果严重、损失重大(3)无过错责任:反映补偿性而不具制裁意义(4)转承责任:法律责任由第三人承担以上四个特殊构成要件并非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是同一般要件结合,构成法律责任。1.4.3法律责任的种类1.民事责任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违约责任:行为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2)侵权责任:行为人侵犯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权利以及侵犯法人名称和自然人的人身权时所应承担的责任。(3)承担方式:停止侵害、返还财产、回复原状、修理更换、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1.4.3法律责任的种类2.行政责任(1)公民和法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没收、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2)国家工作人员因违反政纪或在执行公务时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而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1.4.3法律责任的种类3.经济责任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律和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经济法律关系包含了行政、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因此,其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4.刑事责任犯罪主体因违反刑法的规定,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承担方式是刑事处罚。1.延误工期工期:完成一定质量的建筑产品的时间。(1)因勘察设计单位引起的(2)因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3)因发包方(业主或建设单位)引起的(4)因意外事件延误工期造成损失的1.4.4建设活动中的法律责任1.4.4.1违约责任2.产品质量不合格质量:建筑产品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等的要求。(1)因勘察设计单位引起的(2)因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3)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3.拖欠工程款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工程结算1.4.4建设活动中的法律责任1.勘察设计中的侵权责任勘察设计单位侵犯他人专利权、发明权、版权等。2.施工中的侵权责任(1)根据损失分类:财产损失、人身伤害(2)根据常见情形:a.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b.在公共场所施工,没有明显标志和安全措施c.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1.4.4建设活动中的法律责任1.4.4.2侵权责任1.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的责任(1)违反工商管理法规(2)违反税收法规(3)违反其他行政管理法规,如环境保护法规、城市建设法规、财政法规等1.4.4建设活动中的法律责任1.4.4.3行政责任2.1城市规划与村镇建设法规概述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生产要素、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2.1.1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法概述2.1.1.1城市规划

2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和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必要时还应包括现有城市行政区域发展需要调整与扩大的部分区域。2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起重要的龙头作用。1城市规划法的概念

城市规划法是指调整城市规划制定、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城市规划法广义的城市规划法2.1.1.2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法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法》共6章,46条。主要包括:总则,它规定了城市规划法的任务、适用范围、城市和城市规划区的内涵和外延、城市发展方针、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以及公民对城市规划的权利和义务;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城市规划的实施;法律责任等内容。3城市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城市规划法》第4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是百年大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要使规划具有一定弹性,留有一定余地。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办事方针。4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指为了加强村庄和集镇的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节约和合理使用农村土地,保护耕地,协调村庄和集镇空间布局和具体安排。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2.1.2村庄与集镇规划法规概述2.1.2.1村庄和集镇规划

2.1.2.2村镇管理法规的基本内容

1993年5月7日国务院第三次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该条例共7章,48条。

主要包括:总则;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村庄和集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以及违反该条例的处罚规则等内容。2.1.2.3《条例》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条例》第2条规定:“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制的土地进行建设的除外。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2.1.2.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按现行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建设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建设工作。2.2城市规划的制定1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人口与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及发展方向、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处理好远期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2.2.1城市规划的分类2.2.1.1总体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面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办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规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1分区规划的任务

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做好下一步规划打下基础。2.2.1.2分区规划

2分区规划的内容

(1)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1详细规划的任务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用地作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2详细规划的分类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2.2.1.3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建议和管理的需要编制的,用以控制建设用地的性质、规模、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针对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编制的,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综合环境的设计。城市综合环境设计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小区规划环境相协调,与近期开发建设地段的建设项目相配套而进行的具体设计;是详细规划的具体实施。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一定的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其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包括雕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城市设计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方面的要求。2.2.1.4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法》第12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2.2.2城市规划的编制2.2.2.1城市规划的编制权限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防灾减灾合理用地、节约用地2.2.2.2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2)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2.2.2.3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4)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5)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6)编制城市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1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2.2.3城市规划的审批2.2.3.1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

其他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2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3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4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

单独编制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由国务院审批其总体规划的,报国务院审批;其他的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报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单独编制的其他专业规划,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后,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和重大调整,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总体规划批准机关审批后实施。

2.2.3.2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与重大变更2.3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城市规划法规和规定,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按照经过法律程序批准的城市具体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使经批准的城市规划设想变为现实。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一书两证”制度是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制度。

《城市规划法》第28条规定:“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这样做的好处是:

(1)便于群众了解

(2)便于群众参与

(3)便于群众监督2.3.1城市规划公布制度

国家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主要是通过计划管理与规划管理来实现的。

《城市规划法》第30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设计任务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2.3.2选址意见书制度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主要指建设项目名称、性质、用地与建设规模、供水与能源的需求量,采取的运输方式与运输量,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2.3.2.1选址意见书的主要内容

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主要依据

(1)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2)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

(3)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4)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5)建设项目对于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以及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协调。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建设项目计划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2.3.2.2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管理

2.3.2.3城市规划部门的职责

对符合手续的项目,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核发选址意见书,不得无故拖延。

《城市规划法》规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和建设的需要,确定建设用地位置、面积、界限的法定凭证。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2.3.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2.3.3.1建设用地的审批

现场踏勘征求意见提供设计条件审查总平面图核定用地面积许可证的核发

建设用地审核批准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用地复核。主要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征用划拨的土地进行验核。

(2)用地检查。主要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对建设用地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杜绝违章占地情况的发生。2.3.3.2建设用地审批后的管理

《城市规划法》第33条规定:“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临时用地指由于工程施工、堆料或其他原因,需要临时使用的土地。建设单位必须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许可证方可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2.3.3.3临时用地的管理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用于确认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城市规划法》第32条规定

2.3.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1)建设申请。

(2)确定规划设计要求。

(3)方案审查。

(4)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3.4.1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1)确认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性,保证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

(3)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城市建设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2.3.4.2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作用

(1)验线。

(2)现场检查。

(3)竣工验收。2.3.4.3

建设工程审批后的管理

临时建设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因生产、生活需要临时搭建的结构简易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拆除的建设工程或设施。临时建设应当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临时建设一般不超过两年,各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3.4.4

临时建设的管理

1992年12月4日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划管理办法》)。该办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2.3.5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规划管理法规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遵守本办法。2.3.5.1

《规划管理办法》适用范围

(1)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指导工作。

(3)直辖市、市和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2.3.5.2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体制

(1)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投放量应当与城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2)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应当与建设项目相结合。(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规划实施的步骤和要求,编制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和计划,包括地块数量、用地面积、地理位置、出让步骤等。2.3.5.3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基本规定

(4)保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5)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应当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必须签订出让、转让合同。

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限、开发期限及其他要求。

附图包括:地块区域及现状、地块坐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限以及地块周围地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2.3.5.4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规划管理2.4村庄与集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村镇规划是进行村镇建设的依据,是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所有村镇都必须制定并实施规划。

村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的建设及发展需要扩大的区域。2.4.1村镇规划的编制1规划任务

研究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组织村庄、集镇各项用地,协调村庄、集镇的空间布局和具体要求,妥善安排建设项目,以便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2.4.1.1

村镇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机关2编制机关

《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条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因此,组织编制村庄与集镇规划的机关是乡级人民政府。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镇的各项建设。

(2)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镇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与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2.4.1.2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新建、扩建项目应当尽量利用荒地和劣地,少占或不占用耕地。

(4)对住宅、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为发展村镇商品经济,提高村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创造条件。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1规划编制阶段

《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时要按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2.4.1.3

规划编制阶段和内容2规划编制内容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村镇范围内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可能性,确定主要村镇的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和位置;村镇之间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公共建筑物和生产基地的位置等。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确定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近期建设项目,以及对重点地段建设作出具体安排。1审批程序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2公布方式村庄、集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2.4.1.4

村庄与集镇规划的审批1住宅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农村村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设住宅,应当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按一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2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审批程序2.4.2规划区建设用地审批

《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专门规定了对于违法占地进行建设的处罚措施。根据各类不同的违法占用规划区内土地进行建设的行为,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可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进行处罚。2.4.3违法占地与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2.4.3.1

违法占地行为的处罚

依据《条例》有关规定,对于村镇规划区内各类违法建设活动进行处罚,不仅是保障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的需要,也是依法管理村镇建设设计与施工,建立一个良好建设秩序的需要。根据违法建设的性质、影响的不同,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行政处罚手段。2.4.3.2

违法设计、施工行为的处罚2.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物保护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法》)。本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地位和保护措施作了详细规定。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文物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文物较多的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可以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2.5.1文物保护工作管理体制

《文物法》第2章第7条规定: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2.5.2城市规划中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的措施

(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2)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

(3)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

(4)建设单位在进行选址后和工程设计的时候,因建设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事先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县、自治县、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5)因建设工程特别需要而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迁移或拆除的,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3.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法定顺序。具体地说,工程建设程序是指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等全过程先后衔接的顺序。它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3.1.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概念与性质

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规模和工程建设的初步设想;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设想;资源情况、建设条件的初步分析;建设进度安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工程项目由计划部门审批。3.1.2工程建设程序的内容3.1.2.1立项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做出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③资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设施情况;④设计方案,包括主要设备选型、单项工程及辅助配套工程的构成等;⑤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⑥建设工期与进度;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⑧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3.1.2.2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是确定工程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它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点、结论和报送单位意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需经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大中型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应附经过评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型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计任务书经批准后,即可列入投资计划。3.1.2.3编制设计任务书建设用地必须得到县以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持批准立项的有关文件,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批准权限,向县以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须先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3.1.2.4申请建设用地

勘察设计是对拟建工程进行技术和经济上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整个工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组织施工的依据,任何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先勘察设计而后施工。设计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3.1.2.5编制勘察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准备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计划安排和工程开工的准备。建设项目应当列入国家计划。工程项目何时开始建设,必须通过年度计划来确定。只有初步设计和总概算通过批准并进行综合平衡后才能列入年度计划。工程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征地与拆迁;施工项目招标与投标;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组织设备、材料订货;审核设计图纸;委托监理、办理施工许可证等。3.1.2.6工程建设准备组织施工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安装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进行,要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和工期;必须严格按图施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要对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及时采取措施不留隐患。3.1.2.7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环节,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与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法定手续。所有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后,都必须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承发包双方应签订竣工验收书,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与结算。施工单位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承担保修和经济责任3.1.2.8竣工验收

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制度是指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和资格的单位与个人,才允许在法规所规定的范围从事一定的建设活动的制度。国家在实行工程建设单位资质认证的同时,实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制度。它包括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营造师、注册规划师、注册风景园林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估价师等。3.2从业单位资质管理3.2从业单位资质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在城市及村镇从事土地开发、房屋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开发经营业务,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3.2.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3.2.1.1房地产开发企业及设立

(3)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4)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划分、资质标准、资质管理、违法处罚规则等做出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资质条件划分为一、二、三、四级4个等级。各级企业资质标准如下:3.2.1.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

1资质一级企业

(1)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

(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5年以上;

(3)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30万平方米以上,或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5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6)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40人;

(7)工程技术、财务、统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8)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

(9)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2资质二级企业3资质三级企业4资质四级企业

1资质申请核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核定资质等级应提交以下证明文件:

(1)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

(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验资报告;3.2.1.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申请与管理

(4)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济、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职称证件;企业统计年报资料;

(5)已开发经营项目的有关证明材料;

(6)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执行情况报告;

(7)其他有关证明文件。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实行分级审批。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的审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资质审查合格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资质审查部门发给资质证书。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1)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2)企业发生分立、合并,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30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办理资质等级证书注销手续,并重新申请资质等级。

(3)企业变更名称、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技术负责人,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4)企业破产、歇业或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时,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后的15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注销资质证书。

(5)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实行年检制度。对于不符合原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不良经营行为的企业,由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证书。

(6)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

(7)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企业遗失资质证书,必须在新闻媒体上声明作废后,方可补领。

2001年4月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新制定并发布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并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2.2建筑企业资质

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建筑业企业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3.2.2.1建筑业企业资质分类和分级

(1)施工总承包企业按照房屋建筑工程,公路、铁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冶金工程等划分为12个类别。

(2)专业承包企业按照施工工程专业划分为60个类别。

(3)劳务分包企业按照木工、砌筑、抹灰、油漆等作业划分为13个类别。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等4个等级。各等级标准如下:

1特级资质标准①企业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②企业净资产3.6亿元以上;③企业近3年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15亿元以上;④企业其他条件均达到一级资质标准。3.2.2.2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2一级资质标准3二级资质标准4三级资质标准1资质的申请与审批

(1)资质的申请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中央管理企业的所属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由中央管理的企业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同时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2.2.3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2)资质的审批

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和一级企业、专业承包序列一级企业资质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施工总承包序列、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以下的建筑业企业和劳务分包序列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3)外商投资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在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应当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领取资质审批部门核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申请资质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办理。

2资质的监督管理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监督管理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建筑业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其他有关资料。建筑业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勘察设计企业是指依照国家规定经批准成立,持有规定部门颁发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格证书,从事勘察、设计活动的经济实体。现行有效的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法规是2001年7月建设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发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规定》。3.2.3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企业资质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为工程勘察资质和工程设计资质。

工程勘察资质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和工程勘察劳务资质。

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3.2.3.1

勘察、设计资质分类和分级

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根据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设置。

工程勘察专业分为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及工程测量等3个专业。

工程设计按专业分为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建材、电力、煤炭、冶金、铁道、民航、石油天然气等21个专业。

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分甲、乙、丙3个级别;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由相关行业、部门或授权的行业协会提出,并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般都设为甲、乙两级。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取得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的企业,承接工程勘察业务范围不受限制;取得工程勘察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同级别相应专业的工程勘察业务;取得工程勘察劳务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岩土工程治理、工程钻探、凿井工程勘察劳务工作。3.2.3.2

勘察、设计资质证书的使用范围

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的企业,其承接工程设计业务范围不受限制;取得工程设计行业资质企业,可以承接同级别相应行业的工程设计业务,可以承接本行业范围内同级别的相应专项工程设计业务,而不需要再单独领取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取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同级别相应的专项工程设计业务。1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申请

企业申请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及其他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企业申请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和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丙级及以下资质,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3.2.3.3

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申请、审批与管理

新设立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申请资质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件。2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的审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勘察设计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3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国务院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应的行业资质进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水利、信息产业等有关部门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应的行业资质进行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实行年检制度。资质年检主要对是否符合资质标准,是否有质量、安全、市场交易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资质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

建筑工程监理是指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工程监理企业,是指取得监理资质证书,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2001年9月建设部颁发了《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3.2.4工程监理企业资质

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分为甲、乙、丙级3个等级,并按工程性质和特点划分为若干工程类别。

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等级标准如下:

3.2.4.1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1甲级

(1)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15年以上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经历,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

(2)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25人;

(3)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

(4)近3年内监理过5个以上二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或者3个以上二等专业工程项目。2乙级

(1)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经历,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

(2)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5人;

(3)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4)近3年内监理过5个以上三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或者3个以上三等专业工程项目。3丙级

(1)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经历,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

(2)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5人;

(3)注册资金不少于10万元;

(4)承担过2个以上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或者1个以上专业工程项目。

甲级工程监理企业可以监理经核定的工程类别中一、二、三等工程;乙级工程监理企业可以监理经核定的工程类别中二、三等工程;丙级工程监理企业可以监理经核定的工程类别中三等工程。1资质申请与审批(1)资质申请工程监理企业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新设立工程监理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方可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资质申请手续。3.2.4.2

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

(2)资质审批

甲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初审意见审批;乙、丙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设立的工程监理企业,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1年的暂定期。2资质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监理企业资质的归口管理工作,负责甲级监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资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负责乙级、丙级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国务院工业、交通等部门负责本部门直属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直属乙级、丙级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实行年检制度。工程监理企业连续两年年检合格的,可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年检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3.3从业人员资格管理

注册建筑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建筑师证书并从事房屋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注册建筑师分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建筑师。3.3.1注册建筑师

3.3.1.1注册建筑师与注册建筑师制度

注册建筑师制度是指具备一定专业学历的设计人员,通过考试与注册确定其执业的技术资格,从而获得建筑设计签字权的一种制度。国务院于1995年9月23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以下简称《注册建筑师条例》)。

1996年国家建设部依据《注册建筑师条例》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具体并细化了注册建筑师条例。1考试

国家实行注册建筑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分为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原则上每年考试一次。凡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建筑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后,统一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报名,经审查符合《注册建筑师条例》规定的一级注册建筑师条件或二级注册建筑师条件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注册建筑师考试。3.3.1.2注册建筑师的考试与注册

2注册注册建筑师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注册建筑师资格的,可以申请注册。一级注册建筑师的注册,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负责;二级注册建筑师的注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不符合《注册建筑师条例》规定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注册建筑师注册的有效期为两年,1执业范围

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包括:①建筑设计;②建筑设计技术咨询;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④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与监督;⑤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范围不受建筑规模和工程复杂程度的限制;二级注册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范围只限于国家规定的民用建筑等级分级标准三级及以下项目。3.3.1.3注册建筑师的执业

注册建筑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建筑设计单位。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不得超越其所在建筑设计单位资质等级允许的范围。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与其所在建筑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符时,个人执业范围服从单位的业务范围。2注册建筑师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

注册建筑师有在其负责的设计图纸上的签字权。民用建筑特级、一级项目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行一级注册建筑师签字制度。国家规定的一定跨度、跨径和高度的房屋建筑,应当由注册建筑师进行设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修改注册建筑师的设计图纸,应当征得该注册建筑师同意;因特殊情况不能征得该注册建筑师同意的除外。注册建筑师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注册建筑师业务,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理阻挠其依法执行注册建筑师业务。(2)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②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并在其负责的设计图纸上签字;③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单位和个人秘密;④不得受聘于两个以上建筑设计单位执行业务;⑤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

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并注册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人员。国家建设部2000年1月颁发了《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对造价工程师的注册、执业、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范。3.3.2注册造价工程师

3.3.2.1造价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注册制度

造价工程师的注册分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和变更注册三种。1初始注册

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的人员,应当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后3个月内,到省级注册机构或者部门注册机构申请初始注册。3.3.2.2造价工程师的注册2续期注册

造价工程师的初始注册和续期注册的有效期均为2年。注册有效期满要求继续执业的,造价工程师应当在注册有效期满前两个月向省级注册机构或者部门注册机构申请续期注册。3变更注册

造价工程师变更工作单位,应当在变更工作单位后2个月内到省级注册机构或者部门注册机构办理变更注册。造价工程师只能在一个单位执业。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②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审核;③工程变更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④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⑤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⑥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编制、审核;⑦与工程造价业务有关的其他事项。3.3.2.3造价工程师执业1权利

①使用造价工程师名称;②依法独立执行业务;③签署工程造价文件、加盖执业专用章;④申请设立工程造价咨询单位;⑤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正当计价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3.3.2.4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2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②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③在执业中保守技术和经济秘密;④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⑤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工程造价资料;⑥严格保守执业中得知的技术和经济秘密。

监理工程师系岗位职务,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并经注册取得《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的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按专业设置岗位。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全国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机关,统一规口管理全国监理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注册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为本部门直属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注册机关。3.3.3注册监理工程师

3.3.3.1

监理工程师与监理工程师注册制度

1考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考试在全国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的统一组织指导下每年举行一次。参加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中级技术职务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设计或施工管理实践经验;

(2)在全国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机构认定的培训单位经过业务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3.3.3.2

监理工程师考试与注册

2注册注册是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以监理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必须程序。申请监理工程师注册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遵守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

(2)身体健康,胜任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理工作;

(3)已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3.4施工现场人员执业资格管理

施工项目经理(简称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人代表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建设部于1995年1月7日发布《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办法》,使项目经理的培养和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3.4.1施工企业项目经理

3.4.1.1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与项目经理责任制

一级项目经理:二级项目经理:三级项目经理:四级项目经理:3.4.1.2

项目经理的资质等级

项目经理的资质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注册等环节取得。

1培训

2考核

3注册3.4.1.3

项目经理资质注册

项目经理是岗位职务,在承担工程建设时,必须具有国家授予的项目经理资质,其承担工程规模,应符合相应的项目经理资质等级。项目经理原则上只承担一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特殊情况允许一级、二级项目经理同时承担两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3.4.1.4

项目经理的管理

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2)严格财经制度,加强财经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3)执行项目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

(4)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行安全文明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是指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事业单位中关系着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岗位。建设部、国家计委1991年7月29日发布了《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3.4.2关键岗位从业人员

3.4.2.1关键岗位与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关键岗位在岗人员、新进岗人员,年龄在45岁以下,未经过对应岗位规范要求的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均应进行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岗位实务知识培训,经过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办理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