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_第1页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_第2页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_第3页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_第4页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漠、碘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导航

i.知道氯气的生产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重点)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难点)

3.知道氯气的主要应用。

K3EKXC氯气的生产原理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

1.元素种类:80多种。

2.氯化物:主要为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

3.滨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原因是:99%以上的澳蕴藏在海水中,

总储量达1XIO14to

4.碘元素:含量丰富,达8Xl()i。t。

教材整理2氯气的工业制备——氯碱工业

(1)电解装置和反应现象。

帙,匕产生一色气也到1上产生一色丁体

种食欲水

(2)电解产物的验证。

/一粉肽溶液

实验湿润的淀粉

碘化押试纸

操作L从b管口处形管左侦

u收集的气体y溶液

试管移近酒精灯以

实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

后,发出“噗”的响溶液颜色变红

现象纸变蓝

声(或爆鸣声)

实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U形管溶液中有

结论棒上逸出氢气墨棒上逸出氯气NaOH产生

通电

(3)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t+Cht。

(4)用途:氯碱工业,用于制备氯气、氢氧化钠、氢气等产品。

教材整理3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⑴装置

(2)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一MnCb+C12t+2H2O。

----------------------O微思考O----------------------

用含有4mo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能否产生1molCI2?

【提示】不能。浓盐酸变稀后不再反应,生成Cb小于Imol。

[合作・探究]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如下,请探究以下问题:

(1)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一般分为几部分?

【提示】一般分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2)制取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提示】氯气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1气体和水蒸气,可通过饱和食盐

水和浓硫酸除去O

(3)选择氯气收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还可以如何收集?

【提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氯气的密度

比空气大,可溶于水,而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

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4)如何验证氯气收集满了?

【提示】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集气瓶口,若观察到试

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集气瓶口,

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集满。

[核心•突破]

氯气的实睑室制法

1.实验装置

=盐

|^|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餐|

2.几点说明

(1)制取时要注意反应物是“浓盐酸”,反应条件是“加热”,随着反应的

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一旦盐酸成为稀盐酸,反应将不再进行。

(2)若无MnCh,可以用KMnCU、KzCnO、KCIO3等氧化剂代替,如2KMnCU

+16HC1(浓)=2MnCb+2KCl+5cI2t+8H2O。

(3)制备气体的类型:固体+液体一>气体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5)净化方法: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1,再用浓H2s04除去水蒸气。

(6)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再拆卸装置,避免残留气

体污染空气。

[题组・冲关]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16380096】

A.“氯碱工业”是用直流电对精制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

通电

B.根据氯碱工业的原理,若电解氯化钾溶液,反应为2KC1+2H20=

2KOH+C12t+H2t

C.氯碱工业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无色,一种为黄绿色

D.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们使用,因此节约用水是没有意义的

【解析】由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类,因此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人类和很

多其他生物的生长都需要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且能利用的淡水

还有不少已被污染,因此节约用水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案】D

2.下列关于实验室用Mn02制取C1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nCh与浓盐酸共热

B.缓慢加热反应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12

D.多余氯气常用较浓的碱液吸收

【解析】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故必须缓慢加热以减少HC1的挥发;C12的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12极易与碱反应:C12+

2Na0H=NaCl+NaClO+H20,故应用较浓的碱液吸收多余的Cho

【答案】C

3.(2016•杭州高一检测)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氯气,该装置由A、

B、C三个基本装置组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6380097】

(1)该制取氯气的装置有一个错误,请指出错误:

(2)说出A、B、C三个基本装置的名称:A是装置,B是

装置,C是装置。

(3)C装置中烧杯内所装液体是溶液,要得到纯净的氯气,还要增加

什么装置:-

(4)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烧瓶容积比较大,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该垫上石棉网;

(2)典型的制气装置分为四部分:气体发生装置一气体净化装置一气体收集装置

一尾气吸收装置,本题缺少气体净化装置(依次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3)

一般用碱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用盛有饱和食

盐水的集气瓶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4)MnCh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

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Cbt+2氏0。

【答案】(1)加热时烧瓶底部缺少石棉网

(2)气体发生气体收集(或集气)尾气处理

(3)NaOH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广口瓶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用盛

有浓硫酸的广口瓶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4)MnO2+4HCl(浓)一MnCb+Cbt+2H2O

【规律方法】(1)气体制备装置:

①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一般包括四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一|气体净化装置|一

气体收集装置|一|尾气处理装置

②气体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

a.由下到上(如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安装顺序是:放铁架台一摆酒精灯一固定

铁圈一放置石棉网一固定圆底烧瓶)。

b.从左到右(如制氯气:发生装置一净化装置一收集装置一尾气处理装置)。

c.先塞后定(把带导管的胶塞在烧瓶固定前塞好)。

(2)常用气体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②排空气法:适用于同温同压下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且不与空气中的

任何气体反应的气体。它又包括:

a.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氯气的性质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毒性

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但易液化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毒

教材整理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

合。

1.C12与金属的反应

(现象:产生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产生

NaJ----

-----"(I方程式:2Na+Q,-点燃2NaCl

(现象:产生超色烟

^方程式:2Fe+3。2-2FeQ3

(现象:产生棕黄色烟

Cu)

-1方程式:Cu+J婆CuJ

2.C12与H2反应

点燃

氢气在C12中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H2+CI2=2H。,工业利用此法制盐

酸。

3.氯气和水的反应

⑴方程式:CI2+H2OHC1+HC10

(2)次氯酸:

弱酸性

比碳酸酸性弱

不稳定性,光,+

HCL------->2HC1O=2HC1+0,T

>有漂白性,有杀菌、消毒作用

(3)氯气和碱的反应。

①氯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

方程式:2Na0H+Q,NaCl+

'a。—NaClO+H,0

一应用:制造消毒液,破收氯气尾气

C1—

2_方触:2Ca(0H),+2Q,=

Ca(OH),•*

-------CaCl,+Ca(C10)2+2H,0

1-应用:葡I造漂白粉"

〃主要成分Ca(CO)2、CaCb

有效成分Ca(C10)2

②漂白粉,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I

、+2HC1O

-----------O微体验O-----------

判断正误

(1)氯水与液氯是一种物质()

(2)干燥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3)漂白粉就是Ca(C10)2,是一种纯净物()

(4)物质燃烧必须在氧气中进行()

【提示】(1)X(2)X(3)X(4)X

[合作・探究]

对氯气性质的探究

根据氯气的性质探究以下问题:

(1)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何闻氯气的气味?

【提示】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氟气飘进鼻孔。

(2)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还是低价产物?

【提示】高价产物。和铁生成氯化铁,和铜生成氯化铜。

(3)氯气如果发生了泄漏,人们应该怎么逃生?消防员如何处理?

【提示】因为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人们应该逆风向高处逃生;消防队员

应用碱液喷洒。

(4)氯气溶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提示】氯水中分子有:C12、H2O、HOO;阳离子有:H+;阴离子有:

OH,C「、CIO,

[核心•突破]

氯水的性质

1.氯水的成分

(1)氯水中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电离。

CI2+H2OHC1+HC1O,H2OH++OH-,

光照

HC1OH++C1O~,2HC1O—2HC1+O2t0

(2)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一H一

H2O-

三分子Nb四离子-cr

02-------氯水------

fCicr

HC1O-

-OH-

2.氯水的性质

(1)性质: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性质的多样性。

性能够氧化Fe2\Br\I"等

沉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定在强光下照射敏水有气泡产生

使湿润的行色布条或品红褪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加活泼金属、碳酸盐产生气泡

(2)涉及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2FeCl2+C12=2FeCl3

HCl+AgNO3=AgCl!+HNO3

光照

2HC1O—2HC1+O2t

2HC1+Na2co3=H2O+CO2f+2NaCl

Zn+2HCl==ZnCh+H2f□

[题组・冲关]

题组1氯气的性质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098】

A.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

B.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C.光照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用来制取氯化氢

D.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本身能够杀灭细菌

【解析】氯气能够与绝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液氯是纯净

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光照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B

2.(2016・六安高一检测)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A.FeChB.CuCh

C.AlChD.FeCh

【解析】金属在和氯气反应时,生成最高价。

【答案】A

题组2氯水的性质

3.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导学号:16380099】

A.将Ca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

B.氯水呈浅黄绿色(Cb)

C.将AgNCh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广)

D.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1)

【解析】A项:由于氯水中存在HC1,则发生反应CaCO3+2HCl=CaC12

+H2O+CO2t,表现出酸性,即H+的性质;B项: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溶解在

水中使其水溶液呈浅黄绿色;C项:能发生反应HCl+AgN03=AgClI+HNO3,

表现出C「的性质;D项: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故D

项错误。

【答案】D

4.新制备的氯水显_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向氯水

中滴入几滴AgNCh溶液,立即有________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并放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新制备的氯水中溶解的C12使其显浅黄绿色。新制备的泉水中含

有CF,当加入AgN03时,会发生反应Ag++Cr=AgClI0蓝色石蕊试纸遇

氯水变红,说明有H+存在,很快褪色,则是因为HQO起漂白作用。HC10不稳

定,见光易分解放出02。

【答案】浅黄绿Ch白色沉淀cr溶液中有H+显酸性,HC10又有

光照

漂白性而使试纸褪色022HC10=2HC1+02t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衡阳高一检测)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16380100]

A.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解析】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两者为同一物质。

【答案】B

2.关于电解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接电源正极)得到氯气,在阴极(接电源负极)得到金属钠

B.在阳极附近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C.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酰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解析】A错,阴极得到H2和NaOH,无单质钠产生;C错,加入酚酬

后呈红色;D错,溶液中有NaOH,呈碱性。

【答案】B

3.(2016.昆明高一检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

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

方法得当的是()【导学号:16380101】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解析】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撤离。

【答案】D

4.(2016•杭州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取HC1气体的反应原理为:NaCl(固)+

H2SO4(ya)=NaHSO4+HCl3则实验室制取下列各组气体时,所用气体的发

生装置相同的是()

A.H2B.CO2

C.ChD.O2

【解析】该实验原理为固+液——►气,故选制氯气。

【答案】C

5.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4moiHC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Ch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1的挥发,则反应

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导学号:16380102】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D.无法比较

【解析】首先,实验室制C12时,当浓盐酸浓度逐渐变小后将不再反应产

生C12,其次,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HC1与MnC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所以含4molHC1的浓盐酸不可能全部反应,所得Cb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而87gMnCh完全反应生成1molCb,所以方法②比①所得的氯气多。

【答案】B

6.(2016.成都高一检测)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

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b

B.加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HC10

C.将KHC0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10

D.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02

【解析】A中氯水起漂白作用的是HC10,错误;B、C中使氯水表现酸

性的主要是HC1,错误;D中氯水中的HC10分解生成02。

【答案】D

7.(2016・长春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103】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所以漂白粉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次氯酸能杀死病菌,所以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解析】漂白粉与漂白液都是混合物;漂白粉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的

原理是漂白粉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而不是漂白粉中含

有次氯酸;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

【答案】D

8.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12,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

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D中装的是()

elNaOH

碧•溶液

①浓硫酸②NaOH溶液③H2O④饱和NaCl溶液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明确HC10有漂白作用,干燥的Cb不具备漂

白作用。应先判断A处通入的C12是否带有水蒸气。根据B阀门打开时,红色布

条褪色,说明A处Cb为潮湿的;潮湿的C12在B阀关闭时通过D,看不到C处

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处溶液吸收了氯气或者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

气。因此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9.实验室用MnCh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主要操作有:①将蒸储烧瓶固定

在铁架台上;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好铁

圈,放好石棉网;③用药匙向蒸储烧瓶中加入MnCh,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

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④检查气密性;⑤在蒸僧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

导管。最好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导学号:16380104】

A.②③④①⑤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③④⑤

【解析】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一般为“从下到上(即放铁架台一放酒精灯

f根据灯焰的大致高度确定铁圈位置),从左到右”,且制备气体时,加入药品

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就要错选A、B、Do

【答案】C

1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电解氯化钠溶液的装置图,a为饱和食盐

水,X、Y是两个石墨电极,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实验开始时,同时向U

形管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麟试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2)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3)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电解NaCl水溶液,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Cb,与电源负

源相连的一端产生H2和NaOH。

【答案】(1)放出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2)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极一侧的支管口,试纸变蓝

通电

(3)2NaCl+2H2O—2NaOH+H2t+C12t

11.某学生应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

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6380105】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硫酸的作用是o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隐患存在于

o请在图的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解析】C12本身无漂白性;C12与H2O反应生成的HC1O有漂白性,C12

有毒,C12易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h+2Na0H==NaC10+NaCl+H2O0

【答案】⑴探究C12与HC1O谁有漂白性

(2)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B内的布条不褪色,C内的布条褪色

(3)02污染空气如下图所示:

12.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

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⑶在盛有氯水的试管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

,过一会儿,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

(5)向氯水中滴加AgN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并放出的气体是,溶液的酸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o

【解析】(1)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HCIO、氏0、H+、C「、C1CT和

OH-,含有C12,使溶液呈现黄绿色;⑵滴入Na2c03溶液有气体生成,证明溶

液呈酸性,含H+;(3)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证明氯水中含

有HC10;(4)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存在,很

快褪色,则是因为HC10起漂白作用;(5)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证明氯水中有C「;(6)HC10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02,并生成盐酸,

由于HC10为弱酸,而盐酸是强酸,故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l)Ch(2)H,(3)HC10(4)H+HC10(5)CP(6)02增强

[能力提升]

13.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学号:16380106】

ABCD

【解析】氯水中的H+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水中的HC10能使之褪

色,使蘸到的中间部分变为白色,四周仍有一圈红色。

【答案】B

14.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下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装置③的导管长短错误,应长进短出。

【答案】C

15.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107】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b

B.漂白粉和明研处理自来水的原理是相同的

C.漂白粉最好在弱酸性环境下使用

D.漂白粉不用密封保存

【解析】A中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10)2;B中漂白粉对自来水消毒是

使其转化为HC1O,HC1O杀菌、消毒,而明矶净水是利用A13+生成A1(OH)3胶

体,原理不同;D中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反应为Ca(C10)2+CO2+

H20=CaC03+2HC10,应密封保存。

【答案】C

16.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时制取纯净的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图中A、B

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浓盐酸

(1)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其作用是,水槽中盛放的液体

是O

(2)简述操作过程:(从氯气已经产生开始)在收集氯气之前,应_______;

当氯气纯度合乎要求时,应__________________,

当氯气收集完毕时,应O

(3)将8.7gMnCh与含HCI14.6g的浓盐酸共热制Cb,甲同学认为可制得

C127.1g,乙同学认为制得C12的质量小于7.1g,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

“乙”)同学正确,原因是。

【解析】用饱和食盐水可洗去C12中混有的HC1,又使C12损失较少,故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12。处理制C12的尾气最好的试剂是强碱溶液。由于

浓盐酸会挥发,稀盐酸不能反应,故用浓盐酸制C12时,HC1不能完全反应。

【答案】(l)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12饱和食盐水

(2)打开B夹,关闭A夹打开A夹,关闭B夹关闭A夹,打开B夹

(3)乙①浓盐酸易挥发;②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会降低,稀盐酸将

不再反应

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1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重难点)

3.会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

关系

以Ch和Na反应生成NaCl为例。

1.分析

〃①Cl-C「,得到1个电子,

化合价由。降到一1

,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②NafNa+,失去1个电子,

、化合价由0升高到+1

2.结论: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

电子对的偏移。

教材整理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几个概念

1.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遇到蚯的物质。

物|——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反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

类还原反应:卷到电子的反应,氧化剂发生还原

3.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的谩虹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的失曳子的性质。

。微体验。

判断正误

(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2)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高,而无化合价的降低

()

(4)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得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失电子的原子被还原()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答案】(1)X(2)X(3)X(4)X(5)V

[合作・探究]

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探究

[探究背景]

为探究物质氧化性的强弱,现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量的Mn(NO3)2溶液依

次进行操作,现象记录如下。

①滴加适量的NaBiCh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②继续滴加适量H2O2,紫红

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③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

红色。④最后通入足量的S02气体。查阅资料得以下信息:

a.祕(Bi)元素为+3时较稳定,NaBiCh溶液为无色,Bi3+无色。b.Mi?+无色,

MnOI呈紫红色。c.铅元素常见的价态是+2和+4,+2较稳定,PbSO4是一种

白色沉淀。d.H2O2+SO2=H2SO4o

[探究问题]

(1)根据实验①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向Mn(NO3)2溶液中滴加NaBiCh溶液时,溶液变为紫红色,说

明有MnO"生成,即Mi?+被氧化成MnO3,BiO,被还原成Bi3+,所以氧化性

NaBiO3>NaMnO4o

(2)根据实验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向所得到的NaMnCU溶液中滴加H2O2,紫红色褪去,说明MnOI

被还原成Mr^,H2O2被氧化成O2,所以氧化性NaMnO4>H2O2。

(3)根据实验③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向含Mi?+的溶液中加入PbCh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

色,说明M/+又被氧化成MnOI,PbCh被还原成Pb2+,所以氧化性PbO2>

NaMnO4o

(4)请尝试推测实验④中的现象是什么?

【提示】MnOI可以将S02氧化成SO1,SOK和Pb2+结合生成白色的PbS04

沉淀。所以现象是紫红色褪去,溶液变为无色,生成白色沉淀。

(5)分析上述现象,NaMnCU、H2O2、PbCh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PbO2>NaMnO4>H2O2o

[核心•突破]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被还原

II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IT

被氧化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特点: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H-I——I~~I——I―I~~I—I—I~I~I—I~~I——>

K・Ca2"Na,Mg2'AP,Zn"Fe"Sn»Pb"(H,)Cu"H『Ag・

E(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r—n(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灼FClBrIS

畲-1~1——।---1-----1-------

四F-Cl'BrI'S2'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特点: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

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反应越易进行或越剧烈,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例如:

4HC1(浓)+MnO2=MnCb+2H2O+C12t

16HC1(浓)+2KMnO4=2KCl+2MnCh+8H2O+5C12t

氧化性:KMn04>Mn02o

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原理类似。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元素

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即在相同条件下,使还原剂价态升得越

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

例如:2Fe+3Ch=2FeC13Fe+S=FeS

氧化性:C12>So

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原理类似。

[题组・冲关]

题组1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108】

A.失去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

B.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得电子

C.原子得到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到电子,

一'定条件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A、B、C错误。302-203不是氧化还原

反应。

【答案】D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当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某元素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一定是还原剂

【解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元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

两种或多种,故A错误;元素从游离态变化合态,其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

低,所以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C错误;反应:C12+H2O=HC1+

HC1O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答案】B

题组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3.已知2NaA+B2=2NaB+A2

2NaA+C2=2NaC+A2

2NaB+C2=2NaC+B2

2NaC+D2=2NaD+C2

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学号:16380109】

A.A2>B2>C2>D2B.B2>A2>C2>D2

C.C2>B2>A2>D2D.D2>C2>B2>A2

【解析】利用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

化性”的规律可分析如下:

由2NaA+B2=2NaB+A2得出氧化性B2>A2,

由2NaA+C2=2NaC+A2得出氧化性C2>A2,

由2NaB+C2=2NaC+B2得出氧化性C2>B2,

由2NaC+D2=2NaD+C2得出氧化性D2>C2,

故氧化性D2>C2>B2>A2O

【答案】D

4.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Ch溶液

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在Cu、Fe、Ag中,的还原性最强,在

Cu2+>Fe2+、Ag+中,的氧化性最强。

【解析】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Fe+CuSO4=FeSO4+Cu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②Cu+2AgNO3=Cu(NO3)2+2Ag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据①还原性:Fe>Cu,氧化性:Cu2+>Fe2+

据②还原性:Cu>Ag,氧化性:Ag+>Cu2+,故还原性:Fe>Cu>Ag,氧

化性:Ag+>Cu2+>Fe2+

【答案】FeAg1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表示法及方程式的配平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

方法——双线桥法

以H2+CUO=CU+H2O为例:

-----------------0+2Ao+1

标变价|―+CuO-Cu+HO

Q2

+2△0+1

+CuOCu+H7O

G

失2xe-被氧化

-----------------0+2△0、.

失|—+CuO^=Cu+H,O

得2—被还原

教材整理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

以反应3NaC10+NaI=NaIO3+3NaCl为例:

(1)标变价: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1-1+5-1

NaClO+Nal——Nai03+NaCl

(2)列变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得到2-

NaClO+Nal——NalO,+NaCl

I____]3

失去6e一

(3)得失相等: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得到2e「x3

3NaC10+NaI——Na。+3NaCl

If3

失去6e—

(4)定系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将单

线变为等号。

3NaC10+NaI=NaIO3+3NaCl

-------------------O微思考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