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_第1页
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_第2页
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_第3页
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_第4页
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篇目(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xiézhěqūdiànjǐ二、方方正正写汉字三、文从语顺用词语1.词语辨析。(1)演变/演化填一填①人类的历史_____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②文字有悠久的形成和_____的历史,并且随着人类的不断______进步,还在日益丰富发展着辨一辨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重在变的过程。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重在结果演变演变演化(2)装饰/妆饰填一填①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_____它②就像______精美的房子能给人带来愉悦舒适的感受一样,女子得体合宜的_____会给人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辨一辨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指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进行渲染、描画、整理,增强调整形色,掩饰缺陷,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装饰装饰妆饰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俯拾皆是”只能指物,不能指人,这里应该用“比比皆是”。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四、准确形象会表达——修辞手法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____2.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 ____3.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

了。 ____4.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__________拟人设问通感比喻排比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翻译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193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39年任教于昆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作前期受唐诗、宋词及德国浪漫派影响,轻柔婉约;后期深受里尔克等西方现代诗人影响,艺术上更为纯熟。在德国文学的翻译研究方面亦有成就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小说代表作《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论著《论歌德》《杜甫传》等人物评价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续表二、写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了贺麟的长文《德国三大伟人处国难时之态度》。文中列举了歌德、黑格尔、费希特三位德国文化巨人在国难之际所表现出的不同立场,并谓之以“诗的”“散文的”和“戏剧的”三种人格标准。其中歌德被作为“诗的”人格的代表。他在1792年普鲁士攻法前夕仍然与王子探讨颜色研究中所得的新学说,诠释着在临难之际仍然保持着对纯粹精神进行探索的热情和诗性哲学。诗人的敏感和对生命本真的兴趣,使歌德在离乱之际仍有着“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超拔襟怀。而冯至本人在抗日战火之下,也表现出了一种“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寄情于“灵魂里的山川”。“十几年来,走过许多地方,自己留下的纪念却是疏疏落落的几篇散文。……这些地方虽然不在这小册子里出现,但它们和我在这里所写的几个地方一样,都交织在记忆里,成为我灵魂里的山川。我爱惜它们,无异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冯至《山水·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就是作者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时写下的一篇记录“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三、文学常识感悟类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涉及“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属于“感悟自然”类的散文,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感悟类散文,以其优美的画面,独特的文风,隽永深长的哲理吸引着读者。它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感悟类散文有以下4个特点:1.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客体触动了主体,主体借客体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且创作主体是以真实的身份投入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2.体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表明对人生的认识、领悟,而人的认识过程是发展的,因此它表明的作者的认识是多方面的、立体动态的。3.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对象,都有暗含意图的作用。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对象,用各种含蓄的手法来婉叙自己的心态,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理解。4.内容是递进的、分散的。作者借不同的对象来折射自己的心态,表明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四、名人轶事友谊的馨香——冯至与梁遇春冯至和梁遇春的交往是从冯至编辑梁遇春的《破晓》稿件开始的。彼此熟悉后,两人成了相互友爱与信赖的朋友。他们常常会面,在公园的茶桌旁畅谈。冯至和梁遇春有一个共同的脾气,就是不喜欢四平八稳、满口道德语言的人,觉得这样的人不容易接近,也不必接近。冯至曾对梁遇春称道张岱《陶庵梦忆》里的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冯至在德国留学期间仍关注梁遇春的创作,不时在报刊上读梁遇春新发表的文章。哪里料到,1932年,梁遇春竟因猩红热而突然在北京去世。远在德国的冯至在报纸上读到梁遇春逝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与哀痛,这对他来说,是怎么也意想不到的事。为了排解哀思,冯至到德国东海吕根岛上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旅行,一路上,梁遇春的言谈面貌总是萦绕在他的眼前。梁遇春去世六十年后,1992年的一个夏日,笔者应约拜访冯至同志。此时,他已是著名的作家、著作等身的学者、杰出的翻译家,相继荣获联邦德国歌德勋章和大十字勋章、民主德国格林兄弟奖、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宫德尔夫德语文学奖等。但此时的他,依然对青年时代的友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当谈到冯文炳在北大任教时,他联想到梁遇春,称赞他的才华,惋惜他的早逝。前辈学者对学友的厚谊,历经悠长的岁月,依然散发着幽香。一、整体性、宏观性阅读

1.思维导图。2.主旨归纳: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换、物是人非的慨叹,寄寓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谐家园的美好愿望。二、多角度、多层面阅读

任务(一)寄怀自然,心灵碰撞——理解文章的哲理感悟[是什么——由课文感知]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复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

课文赏析1.如何理解“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山居”代表现代,“过去”代表历史。“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是指“我”在山村残存的景象中发现了这条路,它诱发了“我”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以及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2.文章5~10段,作者写了很多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分别生发了作者怎样

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悟?请阅读文本后填写下表。景物景物特点联想感悟眼前

小溪

鼠麹草

彩菌

有加

利树

野狗

的嗥叫

麂子

的嘶声

参考答案:景物景物特点联想感悟眼前小溪清冽、养人想象曾养育过昔日的人们人类声息相通鼠麹草谦虚、纯洁、坚强少女、村庄生命的宁静之美彩菌点缀、滋养滋养过山村里的人生命的美好有加利树速长、高耸崇高的严峻的圣者生命的渺小野狗的嗥叫威胁、吓人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麂子的嘶声难逃人的诡计幻境死亡的可怕3.文章结尾,作者说“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联系全文,概括说明消逝了的山村给了作者的生命以哪些滋养?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你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消逝了的山村提供了养育作者的物质条件;②消逝了的山村让作者学会了谦虚、纯洁和坚强;③消逝了的山村让作者懂得了生命的美好与崇高。(2)①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②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山村;③现今居住的山村同样给作者的生命以许多滋养。[怎么学——由课文拓展]体会(概括)情感主旨“3方法”写景散文、叙事散文、咏物散文,都是作者饱含浓浓情感写成的;议论哲理类散文多摆事实,寓哲理。体会(概括)情感主旨,就是在整体阅读散文的基础上,宏观把握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主旨,多侧重对情感的认定、情感变化的梳理以及对主旨的认定和文中材料与主旨的关系。分析关键法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分,抓住这些关键部分,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串联层意法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情感主旨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什么品格。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感悟写景状物类写了什么景、什么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续表任务(二)手法多变,含蓄隽永——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李广田评价冯至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可见,以诗人身份进入读者视野的冯至,其散文具备诗歌般精纯的品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山水》集中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一篇散文,极能体现冯至散文的诗意特点。让我们从丰富意象的营造、鲜明生动画面的勾勒及表现手法的多变等角度对它进行鉴赏。

课文赏析4.“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这两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特点:先散后整,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语气平和舒缓。表达效果:①第一句既是长句又是散句。长句使得句子表意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把“我”爱花朵、这些花朵是由叶子演变成的、花朵上面有白色的茸毛以及花朵掺杂在乱草中间的多重信息巧妙糅合,自然流畅;散句则使表达灵活而有变化。②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纯洁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句式短小精悍,对称整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5.文章第6段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最能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试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联想、想象。借助画家的思维,运用想象塑造了一个宁静幽远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生动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环境的自然和谐,诗意盎然。②动静结合。通过对那纯洁而坚强的、装饰着山坡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那无忧无虑的、聚精会神的村女,那涌动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树”的旷野中羊群的描绘,动静结合,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可视感很强。6.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热闹有生气的雨后采菌图?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在比喻、排比句中着重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容词“红”“青”“褐”“白”“赭”“靛蓝”等,把着色明丽的色彩因素置于描写的焦点上,通过色彩的搭配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②在使用这些色彩形容词时,不仅描绘了彩菌的色彩斑斓,而且还赋予了彩菌生命的力量:人们的采菌活动是一种热闹,但热闹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彩菌色彩的“热闹”和采菌活动的热闹相得益彰,但又层次分明,前后有序,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气氛感、整体感和层次感。三、创造性、批判性阅读

有人认为,这篇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A的观点同意。①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此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文写作者避居山林,寄情山水,对现实和时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态度。②文章所写内容不仅与当时国家、民族的命运没有关系,甚至与作者当时教书育人的生活也没有关系,纯粹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才情与思想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不同意。①作者并没有完全超越现实。文章中有“浩劫”二字,而1942年恰好有一场关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浩劫”;文章末尾“风雨如晦的时刻”含蓄地点明时代特点。②文章所表达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类声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末段所寄托的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显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阻止人类之间的杀戮、消除人为的“浩劫”是一种呼唤和感召。一、美文阅读——审美鉴赏提升品位哭冯至先生(节选)季羡林对我来说,真像是晴空一声霹雳:冯至先生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要说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也不是的。他毕竟已是达到了米寿高龄的人了。但是,仅仅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去看他,我看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心中暗暗欣慰。他告诉我说,他不大喜欢有一些人去拜访他,但我是例外。他再三想把我留住,情真意切,见于辞色。可是我还有别的事,下了狠心辞别。我同他约好,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接他到燕园里住上几天,会一会老朋友,在园子里漫游一番,赏一赏他似曾相识的花草树木。我哪里会想到,这是我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的最后一次谈话。如果我当时意识到的话,就是天大的事,我也会推掉的,陪他谈上几个小时。可是我离开了他。如今一切都成为过去。晚了,晚了,悔之晚矣!我将抱恨终天了!我认识冯至先生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已经成了历史。他长我六岁,我们不可能是同学,因此在国内没有见过面。当我到德国去的时候,他已经离开那里,因此在国外也没有能见面。但是,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抒情诗,对那些形神俱臻绝妙的诗句,我无限向往,无比喜爱。鲁迅先生赞誉他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我始终认为这是至理名言。因此,对抒情诗人的冯至先生,我真是心仪已久了。但是,一直到1946年,我们才见了面。当时,我从德国回来,在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冯先生在西语系,两系的办公室挨着,见面的机会就多了。在这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北大的北楼,而是中德学会所在地,一所三进或四进的大四合院。这里房屋建筑,古色古香。虽无曲径通幽之趣,但回廊重门也自有奇趣。院子很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把市声都阻挡在大门外面,院子里静如古寺,一走进来,就让人觉得幽寂怡性。冯至先生同我,还有一些别的人,在这里开过许多次会。我在这里遇到了许多人,比如毕华德、张星烺、袁同礼、向达等,现在都已作古。但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回忆,却永远不会消逝。我不能忘记那奇妙的莫干山。有一年,《大百科·外国文学卷》编委会在这里召开。冯先生是这一卷的主编,我是副主编,我们俩都参加了。莫干山以竹名,声震神州。我这个向来不作诗的“非诗人”,忽然得到了灵感,居然写了四句所谓“诗”:“莫干竹世界,遍山绿琅玕。仰观添个个,俯视惟团团。”可见竹子给我的印象之深。在紧张的审稿之余,我同冯先生有时候也到山上去走走。白天踏着浓密的竹影,月夜走到仿佛能摸出绿色的幽篁里;有时候在细雨中,有时候在夕阳下。我们随意谈着话,有的与审稿有关,有的是上天下地,无所不谈。这一段回忆是美妙绝伦的,终生难忘。我不能忘记那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西安丈八沟宾馆。西安是中国古代几个朝代的都会,到了唐代,西安简直成了全世界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大量的外国人住在那里。唐代诗歌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的产品。今天到了西安,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到处都是唐诗的遗迹。谁到了灞桥,到了渭水,到了那一些什么“原”,不会立刻就联想到唐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呢?西安简直是一座诗歌的城市,一座历史传说的城市,一座让人立即发思古之幽情的城市。丈八沟这地方,杜甫诗中曾提到过。冯至先生本人是诗人,又是研究杜甫诗歌的专家。他到了西安,特别是到了丈八沟,大概体会和感受应该比别人更多吧。我们这一次是来参加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的年会的,工作也是颇为紧张的。但是,同在莫干山一样,在紧张之余,我们也间或在这秀丽幽静的宾馆里散一散步。这里也有茂林修竹,荷塘小溪。林中,池畔,修竹下,繁花旁,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一段回忆是美妙绝伦的,终生难忘。够了,够了。往事如云如烟。像这样不能忘记的回忆,真是太多太多了。像这些不能忘记的地方和事情,也真是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的脑袋好像就要爆裂的程度。现在,对我来说,每一个这样的回忆,每一件这样的事情,都仿佛成了一首耐人寻味的抒情诗。所有这一些抒情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人而展现的,这个人就是冯至先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中,我们虽为朋友,但在我心中始终把他当老师来看待。借用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诗,就是“风义平生师友间”。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亲身感受,我发现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可亲近的人。他淳朴,诚恳,不会说谎,不会虚伪,不会吹牛,不会拍马,待人以诚。同他相处,使人如坐春风中。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生性内向,懒于应对进退,怯于待人接物。但是,在八十多年的生命中,也有几个知己。我个人认为,冯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对时事,对人物,对社会风习,对艺坛奇闻,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几乎没有丝毫分歧。我们谈话,从来用不着设防。我们直抒胸臆,尽兴而谈,自以为人生幸福,莫大于此。我们的友谊之所以历久不衰,而且与时俱增,原因当然就在这里。两年前,我的朋友和学生一定要为我庆祝八十诞辰,我提出来了一个条件:凡是年长于我的师友,一律不通知,不邀请。冯先生当然是在这范围以内的。然而,到了开会的那一天,大会就要开始时,冯先生却以耄耋之年,跋涉长途,从东郊来到西郊,来向我表示祝贺。我坐在主席台上,瞥见他由人搀扶着走进会场,我一时目瞪口呆,万感交集,我连忙跳下台阶,双手扶他上来。他讲了许多鼓励的话,优美得像一首抒情诗。全场四五百人掌声雷动,可见他的话拨动了听众的心弦。此情此景,我终生难忘。那一次会上,还来了许多年长于我或少幼于我的老朋友,比如吴组缃(他是坐着轮椅赶来的)、许国璋等,情谊深重,连同所有的到会的友人,包括我家乡聊城和临清的旧雨新知,我都终生难忘。我是一个拙于表达但在内心深处极重感情的人。我所有的朋友对我这样情深意厚的表示,在我这貌似花样繁多而实单调、貌似顺畅而实坎坷的生命上,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富于情谊的色彩,我哪里能够忘记呢?近几年来,我运交华盖,连遭家属和好友的丧事。人到老年,旧戚老友,宛如三秋树叶,删繁就简,是自然的事。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几年之内,连遭大故,造物主——如果真有的话——不也太残酷了吗?我哭过我们全家敬爱的老祖,我哭过我的亲生骨肉婉如,我哭过从清华大学就开始成为朋友的乔木。我哪里会想到,现在又轮到我来哭冯至先生!“白发人哭黑发人”,固然是人生至痛。但“白发人哭白发人”,不也是同样的惨痛吗?我觉得,人们的眼泪不可能像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几年下来,我的泪库已经干涸了,再没有眼泪供我提取了。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完全不是这样。前几天,在医院里,我见了冯先生最后一面。他虽然还活着,然而已经不能睁眼,不能说话。我顿感,毕生知己又弱一个。我坐在会客室里,泪如泉涌,我准备放声一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