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学-感觉和知觉_第1页
第三章-心理学-感觉和知觉_第2页
第三章-心理学-感觉和知觉_第3页
第三章-心理学-感觉和知觉_第4页
第三章-心理学-感觉和知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概念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3)感觉的作用(意义)

A.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B.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C.感觉是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试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感觉剥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象。没有痛觉的孩子九岁的金晨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她是足月出生,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表面看来,金晨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金晨刚刚六个多月时,其父母发现她从不怕痛。打针的时候,别的孩子总是大哭大叫,可是金晨从来不哭,也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激烈反抗;她常常咬破自己的手指和舌头,弄得鲜血淋漓,但毫无痛苦;有时候,她会将滚烫的热水喝下,舌头上烫起了皮,别人吓一大跳,而她自己却若无其事的把皮撕下。她能爬树,也敢从高处往下跳,因而常常皮破血流。给她在伤口上擦碘酒,她也不觉得药水的刺激痛,只是有“凉凉的感觉”。问她痛吗?她竟天真地反问:“什么叫痛?”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1)不同刺激物作用(2)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3)年龄(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用公式表示:E=1/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因刺激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感觉类别绝对阈限视觉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触觉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温冷觉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认为在感觉变化中,虽然差别阈限常因此机体状况与感觉类别而异,但在中等强度范围内,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I/I=K△I为此时的差别感觉阈限,I为原刺激量,

K为常数这个公式称为:韦伯定律,K为韦伯分数。人类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音高0.003

亮度0.017

重量0.020

响度0.100

皮肤压觉0.140

咸味0.200绝对价格阈限:消费者心理上所能接受的价格界限。上绝对阈限,下绝对阈限差别价格阈限:刚刚能引起消费者差别感觉的两种价格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3.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寂静的原始森林、蔚蓝色的海洋、多彩的云霞;观赏到的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听到的潺潺的流水,感受到的和风习习等,皆是事物整体映像的反映。4.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产生来源不同: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2)反映内容不同: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联系:(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第二节感觉的种类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外部感觉1.视觉(vision)

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光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色觉异常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色盲是指对红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验者。

色弱患者虽然能够区分光谱上的各种颜色,但对红色、绿色区的颜色感受性很低,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弱患者在男性中占6%。在整个人口中,色觉缺陷者在男女比例上差异悬殊,在男性中约占8%,而女性中仅占千分之四。这类现象按照生理学家的解释与人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有关。2.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3.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4.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5.皮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内部感觉1.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2.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3.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第三节知觉的种类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1.物体知觉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知觉。依据知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1)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形状、大小、距离、方位它以感觉为基础,是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的时间知觉以客观标志(自然界周期变化、计时工具、生物活动的节律)为中介。(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两大类。哪条线段更长?(A)(B)(A)(B)图1图2(4)错觉(物体知觉的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而出现种种歪曲。

大小错觉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辩,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呼?’一儿曰:‘如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深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呼?’孔子不能绝也。两小儿笑曰:‘熟为汝多知乎?’”-《列子》

形状和方向错觉倒飞现象典型的几何图形错觉是弯曲还是平行?咖啡墙错觉左氏错觉Back

看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看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A图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ABFraser螺旋月亮错觉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2.社会知觉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概念: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影响对他人知觉选择的因素(社会知觉的错觉):(1)第一印象效应(Firstimpression)或(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仪表、表情、姿态、言谈、举止、年龄、身材、相貌、服饰、打扮等印象而形成的。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交友:朋友、一见钟情求职招聘(2)晕轮效应(以点带面效应)(haloeffect)知觉对象时,对象的某个特点、品质特别突出就会掩盖我们对对象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被突出的这一点起了类似晕轮(月亮周围有时出现的朦胧圆圈)的作用,导致观察失误。这种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情人眼里出西施追星族的偶像(3)近因效应(recenteffect)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知觉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突出,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或者是原来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近因效应还与个性有关,一个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倾向于产生近因效应,而一个高度一致、稳定倾向的人,他的自我一致和自我肯定会产生首应效应。(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在认知某一具体人时,往往不自觉地用这个固定看法或固定形象去套这个具体人。在知觉他人时,常常按不同国籍、省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差别等进行归类,并用对某一个人的固定看法来认识、评价某一个体,以至造成对他人的知觉错误。处境优裕的少妇辛劳耕作的农妇第四节感知规律与特征感觉现象1.感觉后象2.感觉适应3.感觉对比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感觉现象1.感觉后象感觉后象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正后向: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向: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反。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例如: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会出现什么景像?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一分钟之后转向身边的白墙,会出像什么景象?“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碧颜始红”——李白“谁知心眼乱,看来忽成碧”——王僧孺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颜色后象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味觉适应:厨师做菜越做越咸视觉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感受性提高的心理过程。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向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感觉适应的意义在实际生活当中,感觉适应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利:可以是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降低,从而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减少身心负担。弊:对刺激敏锐度的降低,可能导致个体警惕性的丧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适应的一般规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请注意: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返回返回3.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的种类:(1)同时对比:明暗对比: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更加明亮一些。颜色对比: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放在红色的背景上则显得带绿色。马赫带现象: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暗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亮的线条。(2)继时对比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颜色联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2)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3)实践活动任务、个人兴趣爱好也会知觉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2)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3)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WOR…”K-WORKD-WORDM-WORMN-WORN这是什么?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B.对个别部分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的。C.整体优先效应:在知觉活动当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如看到一辆汽车,首先看到的是汽车的整体,然后才看车的细节。如果感知的对象是个熟悉的东西,那么知觉就更多依赖于感觉并根据其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

尽管这些点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