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件_第1页
字体设计课件_第2页
字体设计课件_第3页
字体设计课件_第4页
字体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字的萌芽时期人类在文字萌芽之前,普遍经历了用实物来标记和传递信息的阶段。结绳——用绳子作结,帮助记忆事情的大小、多少。(中国、南美洲)贝带——用绳子或树皮纤维穿上各种不同的贝壳,记载事情、传递消息。(南美洲)等等……第一章文字的发展1.文字的萌芽得益于图画。而这种萌芽中的文字又可以分为: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岩画:包括岩洞、山崖和其他处所含有表意作用的石壁素描。文字画:它使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车偃部落父子汇款信父亲托人带信给儿子并捎去银元53元。两个“鳖”表示他们都以“鳖”为图腾,53个小圈代表53元,父亲口中有回曲的线条表示叫儿子“回转”。2.

汉字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文字,汉字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起源于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状态的文字符号就已经出现。禾生3.汉字从甲骨文到现行的楷体,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小篆a.甲骨文、金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政策,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基础。b.小篆隶书

至此,汉字的图画意味完全消失。二、汉字的演变4.商甲骨文(局部)清邓石如所书小篆篆书:它包括商周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文字、秦小篆。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即钟鼎文)。后来还出现了籀(zhòu)文和石鼓文。以上早期文字通称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5.唐石门颂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为了加快书写的速度。是汉字一种比较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它出现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隶书将篆书的笔画减少,将圆匀的线条截断,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6.唐颜真卿颜勤礼碑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正楷”。楷是法式之意。楷书萌芽于西汉,魏晋以后盛行。楷书是隶书的定型化,它把隶书的波势挑法变得平稳,把隶书的慢弯变成了硬勾,把隶书的平直方正变成了长方形,成为直到现在都十分通行的字体。7.唐怀素自序帖草书:草书是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要求而出现的。草书作为一种字体而正式具有其名,还是东汉章帝时的事。章草保持有隶书的笔势,比隶书简易,有些点画有所省略。8.晋王羲之兰亭序行书:行书兴起于东汉,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但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识,兼有楷书字形易识、草书书写快捷之长。9.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西洋文化的影响下,汉字文化圈逐步萎缩。只有在汉字的发源地中国,汉字的地位依然稳定,在中国人看来,方块字已不仅是文字符号,它承载了大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比欧洲人更加珍爱这些祖先传下的符号,在它们身上倾注了无比深厚的民族感情。随着科技的进步又将汉字的输入方式与计算机相连,更扩大了汉字的应用能力。10.第二章常用的基本印刷字体

汉字的基本印刷字体发源于楷体,成熟于宋体,繁衍出仿宋、黑体及现代的多种字体。我国印刷行业曾长期从日本购入宋体和黑体字模,日本则引进了中国的仿宋体和楷体活字,这种交流使两国印刷字体至今仍保持相近的风貌。就目前来说,常用的基本印刷字体大致有下面四种: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一、汉字的常用基本印刷字体11.

华文中宋宋体创艺简老宋一、宋体的特点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它在起笔、收笔和笔画转折处吸收楷体的用笔特点,形成修饰性“衬线”的笔型。12.创艺繁超黑华文细黑文鼎粗黑简创艺简粗黑二、黑体的特点又称“方体”,横竖等粗,笔画方正。粗细一致,醒目、粗壮的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体是受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于20世纪初在日本诞生的印刷体。13.创艺简仿宋华文仿宋三、仿宋体的特点虽然与老宋体有些相似,但横竖笔画几乎一致,笔画两端有毛笔起落的笔迹,竖画直而横画略向右上方上翘3°左右。14.此外,隶书、魏碑等书体现也都有成系统的印刷字体。华文楷体四、楷体的特点是传统的楷书在印刷字体中的延续,它笔迹有力,粗细适中,字划清楚,易读性很高。15.古罗马体:新罗马体:哥德体:方衬线体:无衬线体:

书写体:二、拉丁字的常用基本印刷字体16.第三章字体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版面文字的视觉化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如何透过恰当的字体设计,使图文的阅读顺畅舒适。也许正是由于字体是记录文字的有形媒介,是传达文字内容的“隐性”载体的缘由,而常常出现被疏忽、被看来似乎无足轻重的现象。为了扩大企业和商品的影响,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和商品形象,已普遍采用对企业名称和商品名称进行标准化字体设计的做法,也就是“专用组合字体设计”,它使一组字体融为一个整体,并经过注册后,其他厂家不能随便使用,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商标的一部分——标准字体。17.在标志上的应用18.在包装上的应用19.在广告上的应用20.第四章字体设计的思维一、具象性变化根据文字的内容意思,用具体的形象替代字体的某个部分或某一笔画,这些形象可以是写实的或夸张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到文字的识别性。21.1、直接表现运用具体的形象直接地表达出文字的含义。22.23.24.2、间接表现借用相关的符号、形象间接地隐喻出文字的内涵。25.26.27.珊逸周时瑜丽28.艳方娇珍A萍29.哭笑离合美丑30.31.32.33.

常用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1、标准字体2、偷梁换柱3、画“i”点睛4、错位交叠5、共同笔画6、大胆截肢7、修长身材8、中分白线9、让“o”生辉10、拉长笔划34.文字设计的基本原则1、字体设计要让受众看得出至少60%的字义,否则将失去字体设计的意义。2、字体设计要注意整体性(包括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统一性)。35.文字设计包括:中文、英文、数字36.1、标准字体

在电脑字体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删减,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将一种字体线条的角切成斜角或变成弧形。另外就是在电脑字体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元素,使字体整体统一。37.

把电脑字库有的字体通过整体的添加统一元素或减少局部,使字体设计实现整体性的一种方式。加入西藏文字符号元素加入新疆文字符号元素加入统一装饰元素38.

巧妙地将字符的某个笔划换成圆、三角形或其他图形。2、偷梁换柱39.40.3、画“i”点睛

让i作龙的眼睛。i上面的一点可以设计得五花八门。只此一点就让整个标志活起来了,试试j,一样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41.42.

几个字符也可以通过错位或交叠,组成一个实体。下面加线条、弧线或文字会使这种错位又显得平稳。4、错位交叠43.44.

相邻的两个字符共用笔划或一个笔划中的一部份,会有很好的整体效果。(注意:适当的切口很重要,它是一种似离非离的感觉。)5、共同笔画45.46.

大胆的去掉某段笔划,常识会让视觉自动补齐缺省的笔划。这个本能的补齐和确认过程会让人印象深刻。6、大胆截肢47.48.

如果你觉得一行字过于扁平,将字笔的竖笔划往上或往下延伸,高雅又富有层次。(注意:如果处理后显得太飘,在下方加一些修饰就可以了。)7、修长身材49.50.

选择粗笔划的字体,在笔划中间画一条白线。必要时笔划相接的地方再做切口。使字符的原本造型能正确显示出来。8、中分白线51.52.

巧妙地利用英文字母0或数字0,马上就可以让死板的文字活跃生辉。9、让“o”生辉53.54.10、拉长笔划

把字的某一笔划有意识地拉长,拉长出来的笔划可以走直线,也可以走曲线上,也可以巧妙地画出其他图形。55.56.

综上十种字体设计表现形式,在日常字体设计时可能存在着一种或多种的表现形式。不管是何种字体设计,我们都要注意字体设计的整体性(包括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统一性)。57.分析以下字体采用了哪些字体设计表现形式1、标准字体2、偷梁换柱3、画“i”点睛4、错位交叠5、共同笔画6、大胆截肢7、修长身材8、中分白线9、让“o”生辉10、拉长笔划58.分析以下字体采用了哪些字体设计表现形式1、标准字体2、偷梁换柱3、画“i”点睛4、错位交叠5、共同笔画6、大胆截肢7、修长身材8、中分白线9、让“o”生辉10、拉长笔划59.分析以下字体采用了哪些字体设计表现形式1、标准字体2、偷梁换柱3、画“i”点睛4、错位交叠5、共同笔画6、大胆截肢7、修长身材8、中分白线9、让“o”生辉10、拉长笔划60.分析以下字体采用了哪些字体设计表现形式1、标准字体2、偷梁换柱3、画“i”点睛4、错位交叠5、共同笔画6、大胆截肢7、修长身材8、中分白线9、让“o”生辉10、拉长笔划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作业:1、标准字体(中、英、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